五千年前是一家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自然有它的道理。沿着历史追溯,原来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么,最初的几个姓是怎么分化成现在成千上万的姓呢?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绝大多数民族是用姓的,但有些兄弟民族不用姓。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在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摸索。中华民族姓氏文化起源,离不开三皇五帝。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族,其中很多民族以三皇五帝为祖先。三皇五帝是没有固定说法的,比如三皇,造房子的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捕鱼狩猎的伏羲氏,播种五谷的神农氏,补天造人的女娲氏,这些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根本性贡献的先民。五帝也是说法不一,《史记》记载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在这五帝中,黄帝排第一,影响最大,所以现在我们每年要祭黄帝陵。黄帝姓什么?姓姬。我们今天讲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虽然排在黄帝前面,但不在《史记》记载的五帝里面。这些都是传说,我们都接受和认同。总之,中华姓氏,特别是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至三皇五帝。
  姓氏非常复杂,不像我们今天讲的姓名那么简单。上古有姓、有氏,今天我们讲姓氏,其实就是讲姓而已。如果我说“钱就是我的姓氏”,对不对?错了。按照最传统的说法,钱是我的“氏”,而不是“姓”。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有好多认识误区,比如我们平时问人家哪里人,文雅点的说法是“您府上是哪里啊?”大家都知道,这是在问人的籍贯。户口本上就有“籍贯”一栏,对不对?如果回答说“我的籍贯是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临安”。这么说对吗?不对。按照传统说法,“籍”和“贯”是两回事。你老家在哪里,是你的“贯”,不是你的“籍”。那么,“籍”是什么?是身份,也就是士农工商等等。士籍,读书人;兵籍,当兵的。按照中国传统,籍是不能改的,贯是可以改的。改籍要报礼部、户部批准。所以说“籍”和“贯”是两回事,但是现在我们搞混了,不去区分了。
  姓氏也是两回事。姓在前面,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于部落图腾。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在我国的姓氏中,用动植物名称做姓的比较多,这种姓氏都比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姓华等,华通“花”,佛经《妙法莲华经》中“莲华”其实是“莲花”。
  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那时很多姓都是女字旁的,比如姬、姒、姜、赢等。
  为什么有姓还要有氏呢?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越来越多了,同一个姓的子孙不断繁衍,可这个地方就这么多地,能养活几个人啊?人越来越多,待不下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迁到别的地方。迁走的这个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老百姓没姓氏。最早的时候,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用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为什么贵族女子要用姓呢?因为同姓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同氏的人都是亲戚。姓只有一个,氏可以很多。所以说姓是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在古代,同姓、同血缘的不能通婚,不然都近亲结婚。到了今天,要是赵、王、李、张这几个大姓同姓的不让结婚,那剩男剩女不知道有多少。
  古代贵族女子姓比氏重要。待嫁的女子往往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伯、仲、叔、季”,比如一女子叫伯姬,说明她是姬家的大闺女。一女子叫仲子,说明她是子家二闺女。女子出嫁以后,那就简单了,冠上配偶的姓或封地的名称就行了,比如齐姜,就是本姓姜,嫁给了一个姓齐的人或者嫁到了一个以齐为氏的地方。再比方说秦姬,就是姓姬的女子嫁到秦国去了。女子的闺名,只有自己丈夫和父母才可以知道,生前连子女都不知道。今天很不一样了,有的孩子跟妈妈的姓,有的还以父母的姓拼起来。
  古代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因为姓可以区别血缘,而氏可以看出贵贱。你是否迁到一个比较好的地方?从氏当中可以看出。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齐灵公齐环,齐是氏,环是名。卿大夫,比诸侯小一点,一般以居住地来作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是封在屈这个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东门襄仲,很明显,他家就在城东门。南宫敬叔,家在宫的南边。除了以地名为氏,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有的人以专业技能为氏,比如姓巫,可见其祖先就是做巫师的。姓陶氏,做陶器的。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了。汉魏之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用姓,这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怎么办?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其他文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金沙县城乡活跃着一支由老领导、老干部、老职工、老教师、老农民组成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的“老”字号的文化队伍。  队伍成员大都是在该县诗联创作、书法、绘画领域内有一定造诣的“名人”,人们戏称这支队伍为金沙文化建设的“白发军”。他们不辞辛劳,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加金沙县文化软实力发挥了余热。  近年来,这支文化“白发军”,以创“诗乡、诗校、诗县
期刊
南明区围绕“看、传、讲、写、帮”,搭建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平台,树立了老干部的良好形象。  围绕“看”,搭建“快乐看台”。组织离退老干部代表到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石岭街、米市巷、彭家巷、指月街等新建成的小广场、小公园参观,让老同志看到、听到、感受到、体验到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  围绕“传”,实施“爱心传递”。由身体硬朗、行动方便的老党员老干部随身携带,看到给老幼病残孕主动让座的、
期刊
1月7日,赤水市委离退局召开2016年第一次支委会,迟早谋划、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会议由支部书记胡贵兰主持,赤水市委离退局局长吴燕出席会议。  会议通报了2015年支部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推荐出了赤水市委离退局支部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干部。会议还就2016年如何丰富支部活动、进一步加强支部组织建设和提升支部服务效能展开了讨论。  胡贵兰要求党支部班子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党支部
期刊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正能量,净化社会风气,织金县从2015年4月开展“五老”人员参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涌现出一批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他们退休不退党,人老心不老,把离岗作为新的起点,为社会和党的事业继续奉献着余热。  在工作中,“五老”人员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他们充分利用人脉资源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为全县“决战贫困,同步小康”发挥余热。工作开展以来,积极参与村支两委
期刊
1月13日,毕节市委离退局领导班子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毕节市委离退局局长关凤晶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关凤晶代表局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修身做人、用权律己、干事创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方面,深刻剖析不严不实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深入分析,提出了下一步整改方向和措施。关凤晶还带头进行了自我批评,查摆问题并接受各位班子的批评意见。其他
期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老头!”刘芝栋老人反复地说。1997年7月退休的他,在部队和公安部门工作长达46年,80岁的他早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然而他一刻也闲不住,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离退休党支部活动室,打扫好卫生,静静等待老同志们蹒跚走来,在欢悦祥和的气氛中开始新的一天老龄生活。  离退休党支部现有离退休老党员40余人,都是从干警生涯退下来的老同志,但生活
期刊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1月15日上午,岑巩县老年大学、思州社区老年学校在思州社区老年门球场,联合举办了2016年“迎春杯”老年门球赛。县政协原主席、县关工委主任、老年体协副主席刘寿奎,思旸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姚茂勋,老体协副主席王军,县委离退局副局长、关工委秘书长李安中,县委离退局副科级干部、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县老年大学校务委员龙倩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思旸镇党委副书记张平主持。思州、舞水
期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全面落实。黔东南州聘请6位地厅级退休干部加入州委党建工作调研督导员队伍,成为“党建调研督导员”,聘期为2年,负责对全州党的建设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督促指导。广大老干部经历过长期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州委聘请老干部为督导员,较好地展示老干部支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良好形象,离退休老干部传递正能量
期刊
1月15日,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在金阳国际会议中心慰问市级“四大班子”副厅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并与黄晋裳、李长兴、王选才等老干部亲切交谈,共话贵阳的大数据产业。  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陈刚介绍了过去一年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贵阳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启新金融的创新和探索,结合在贵阳创建的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全国第一家众筹交易所、全国第一个免费wifi覆盖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珠海,一个女人骑着自行车,手里拴着链子,拖着男孩一直走,男孩脖子出血。经警方调查两人为母子关系。  不知是怎样的家庭矛盾,竟导致9岁的儿子不愿回家并多次离家出走,为防止儿子再次逃走,单亲母亲不得已将其用铁链绑住后带回家。  孩子才9岁,既没有享父母疼爱之乐,也没有同龄儿童的天真烂漫,相反如此顽皮劣性,屡屡上演离家出走的人间悲剧;单身母亲教子无方,束手无策,只得求助于铁链,试图用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