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秦安县是国家文物局的扶贫县。1998年底,我到文物局工作。1999年春夏之交,去秦安调研扶贫工作,落实有关项目,同时对秦安县及天水市区的一些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天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几天的所见所感,留下了深刻印象,遂以随笔的形式,从人文的视角对这些遗产作了初步探析。因写得仓促,觉得尚欠推敲,除《南郭寺的根与魂》一篇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过,其他几篇就搁置了起来。2012年秋季,我随全国政协一个考察组河西之行,会见了《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冯玉雷先生。10多年来,《丝绸之路》一直惠赠不辍,我从中获益不少,也看到该刊不断发展的过程。《丝绸之路》1999年第5期还曾刊登过我的《仙吕一半儿·天水访古》(六首)。冯玉雷先生年富力强,对《丝绸之路》有诸多设想。因此,当他提出聘我做该刊编委会顾问时,我也欣然同意。当时我说到曾写过一组有关天水文物的小文章,并答应找到后寄来。前不久,发现了此稿。15年前,国家文物局派往秦安县搞扶贫工作的李培松同志兼任副县长,陪同我一起考察,不幸已于2011年因病去世,英年早谢,令人痛悼。那次陪同我去秦安的还有故宫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张之铸同志,他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物局扶持秦安县有些项目的资金是故宫提供的,而数年后之铸又与我成了故宫的同事。由这些文字想到这些往事,真是感慨不已。
以上略作说明,以为附记。
蓊郁的希望
黎明时分的几声鸡啼惊醒了我的清梦,惺忪的眼睛仰望一阵后才记起自己正住在秦安县的招待所里。久违的鸡啼唤起我对儿时宁静的家乡农舍的回忆,分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以前读李广、李白、李渊等一些著名李姓人物的传记,介绍他们时大都说是“陇西成纪”人,后来知道成纪即今天的秦安县。秦安人说这儿是伏羲的故乡。相传,伏羲是母孕12载诞生。古人把12年作为一纪,因此先民们为了纪念伏羲就把他的出生地叫作成纪。西汉时即设置成纪县,秦安县的名称至今也叫了800多年。秦安历史悠久,特别是古遗址丰富,已发掘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60多处。秦安古代为中西交通要冲,“据一地而扼四方”,东到关中,西通西域,北进塞北,南下四川。张骞通西域路过这里,唐玄奘上西天在此留下了足迹。历史上秦安代有名人,汉唐一批彪炳千秋的李姓人物,以及唐宰相权德舆、前秦王苻坚、后凉国建立者吕光、明代“鸟鼠山人”胡缵宗、清代“陇上铁汉”安维峻等,都是秦安大地上孕育的英才。秦安县城在渭水支流葫芦河的东侧。从西山顶俯瞰,面积不算小的河谷虽然房舍俨然,但与我国南方的一些大村落差不多。周围看不来林茂草丰的景象,只有县城南隅凤山上泰山庙的红墙、古柏、石径,记载着昔日被誉为“小邹鲁”的辉煌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秦安县是国家文物局重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这个人口名列甘肃第三位的大县,面积不过1600平方公里。举目但见山梁蜿蜒曲折,高低起伏,是典型的黄土梁峁沟壑区。56万人口使这块本已瘠薄憔悴的土地更加重负不堪。县上虽然宣布基本脱贫,但恶劣的生存环境、连年的干旱,仍使一些农户重新陷入困境。我去莲花乡看望了两户农民。今年的奇旱加上无情冰雹的肆虐,麦子颗粒无收,使得他们刚放下镰刀就要找政府救济。我给两户各送去500元聊表心意,他们脸上那勉强堆上的笑容,对灾害似乎早已习惯而漠然的态度,使我加深了对扶贫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父母官肩上担子的沉重。
秦安毕竟充满生机。秦安人民正在播种着希望。在县委刘书记、白县长的陪同下,我参观了一些典型,看到已经形成且正在实施的发展路子。县上近年来大种果树,51万农村人口已拥有46万果树和花椒树,果树多已挂果。这几天正是桃子下树时节,比拳头还大的鲜桃堆积在公路两旁,诱人的红晕像笑靥一样迎来川流不息的汽车。片片绿色的果树给秦安人民带来蓊郁的希冀。农副特产税去年1000万多元,种、养、加一体化已基本形成,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秦安县城的小商品市场拥有1500多个摊位,去年成交额达5亿多元。市场定位在西北、西南的广大农村,1元多一件衣服,3元五双袜子,便宜得难以置信。它以信誉好、管理好获得国家文明市场的称号。毗邻省份及甘肃各县,都有开往秦安的班车,去年仅本县客车票据收入就达800多万元。10多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西北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秦安的领导自然更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它。青年农民侯天才办的五星铅笔厂,不仅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一支仅几分钱的铅笔就有几十道复杂的工序,更使我不能不刮目相看这昔日在西藏奔波的货郎担。像侯天才那样的货郎担办起了20多家绒线厂、铅笔厂,使古老的土地上第一次响起了机器的轰鸣。他们的贡献不可小觑,去年上交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1/4。他们在本县青年中的影响,绝不小于城里人对球星和电影明星的津津乐道。秦安干旱,滴水如油,主要靠雨水浇灌。在西山的一个山峁上,农民们用水泥铺成一片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圆形场面,中间凸起;周围稍低,形成缓坡,四边等距离地挖有40眼窖,雨水可顺着用水泥梁隔开的100余平方米的场面流进窖里,每眼窖可蓄水40余立方,附近的庄稼果树赖它才长得郁郁葱葱。这是群众的创造,也是被老天逼出来的办法。陪同的肖副县长问我,你站在这儿有什么感觉?我说,感到壮观。她说是否像在天坛的圜丘上?我一想,还真像。在这偌大的水泥场面上,四围低首,有一种近乎宗教意味的肃穆和神秘。今天看的这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商品流通,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四是农田基本建设,都是秦安的得意之笔,对秦安的彻底脱贫和积蓄发展力量,意义显然是很大的。
与一些经济部门相比,扶贫不是国家文物局的强项,可以说是勉为其难,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文物保护上做文章。好在秦安县领导对文物工作相当重视,看到文物是县上的重要优势和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重振秦安的繁荣和辉煌关系很大。国家文物局之所以选择秦安县,也因为秦安文物多,有两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正在着手的一个大项目,就是维修兴国寺,并在寺内修一个博物馆,造价约300万元。文物局派到秦安县兼任副县长的,是个擅长古建筑的年轻人,寺院的维修就由他施展手脚了。县城的第四小学设在兴国寺内,2000多平方米的教室占去了寺院的大半。当务之急是迁出学校,方可开始修葺。新的学校用地县政府已征好,拟建一栋28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估算140万元,文物局出80万元,校名为“国家文物局希望小学”。这80万元已筹好,故宫博物院慷慨解囊,担负了一半,所以我这次带故宫博物馆张副书记一起来,参加了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并赠送了1万多册图书、10多台电脑。菲薄的礼物,也是国家文物局机关及直属单位3000多人的心意。 闹市中的古寺
位于秦安县城北街的兴国寺,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县上介绍,相传始建于唐代,供西天取经僧人来往憩息,俗称官寺。用了“传说”二字,说明于史无稽。从出土的文字记录看,兴国寺创建于元至顺年间。原来规模较大,经过600多年的变迁,其他建筑多圮毁,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山门、钟楼和般若殿。般若殿即大雄宝殿,为主体建筑,殿额上悬明嘉靖年中丞邑人胡缵宗所书“般若”二字,苍劲有力,问县里同志,得知此匾为复制,原件藏于县博物馆。般若殿面宽仅三间,通长不足12米,宽8米,为单檐歇山顶,正脊两面浮雕行龙和牡丹纹,两端各置一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姿态威猛,栩栩如生。大殿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虽历经剥落而多次修缮,但它的框架结构和斗拱风格仍保持了元代的建筑特征,是甘肃省内时代较早且保存较好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甘肃省石窟特多,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为佛窟,木构建筑相对较少,兴国寺是省内研究元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兴国寺占地不多,风格古朴,布局紧凑,与民居为邻,处闹市而不失静幽。这次修复,除般若殿外,还拟重修与钟楼对称而已毁圮的鼓楼。钟鼓楼之间原是空地,现在多了几间瓦屋。这几间屋子是安维峻所修并住过的。安维峻是光绪六年(1880)进士,曾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虽只是个六品官,但因上疏请诛李鸿章而名震京师。安维峻在任谏官的14个月中,连续上疏65道,多是关于“甲午战争”的谏论,其中最著名的《请诛李鸿章疏》,揭露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倒行逆施”、“接济倭贼”,提出将李“明正典刑,以尊主权而平众怒”。当他被革职放逐时,有人为他治印,刻“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亲为护送。他被释回乡后,曾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前夕,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因为安维峻的不平凡经历,这几间屋子也叨光沐辉,平添了几分身价,文物部门决定予以保留,给古老的兴国寺增加了一个景观。在秦安县介绍安维峻的文章中,说鲁迅曾称他为“中国的脊梁”。我则怎么也想不起鲁迅提到过安维峻。当然,即使鲁迅没提到过安维峻,安维峻仍然是中国的脊梁。
大地湾的文明曙光
最有魅力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当是瞻拜大地湾遗址了。
大地湾遗址在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东,1958年首次被发现,是我国黄河上游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3米,共揭露面积1.37万平方米,约为1/100。其内涵包括三个阶段的遗存,即大地湾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以及类似常山下层遗存,年代为公元前8000至公元前2800年之间。
我们参观了复原的大地湾文化房址,这是圆形半地穴建筑,面积很小。随葬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以陶器器表印有交叉绳纹为特征,常见器形有圆底钵、三足钵、三足罐等。8000年前出现的圈足碗的样式,至今仍被沿用。
大地湾文化的彩陶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彩陶,大地湾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古文化之一。一些彩陶钵内绘有红色的独体符号,已发现了“个”、“十”、“X”等10余种,这些彩绘符号大多属于指事系统,是黄河流域古文明灿烂的火花,也是后起的半坡类型彩陶钵刻画符号的前身。
在灰坑中发现的碳化的作物种子黍和油菜,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同类标本中时代最早。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地画,同样引人注目。在编号为F411的房址内,发现白灰地面上有用炭黑绘出的一男一女和动物的形象。男的身躯宽阔,姿态端庄,女的身躯狭长且略有弯曲,细腰,胸部突出。这幅距今约5000年的绘画,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而又保存完整的艺术珍品。大地湾遗址以此重写中国文明史的第一或最早为世所瞩目。
属于仰韶晚期的房址,也是令人叹为奇观的第一。平地起建的房址替代了半地穴的建筑。F901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房屋遗址,占地420平方米,墙体保存近1米多,是原始会堂式建筑。建筑分主室、东西侧室、后室、门前附属建筑四部分。主室内面积131平方米,正面设三门,八柱九间,大门向南,开在中间第五间,东西两边各有侧门通向侧室,北面是后室,四周留有142个小柱洞,分布均匀。黑青色地面,用料姜石和细砂为原料制成,我用手抚摸,平滑光洁。据测试,约等于100号水泥砂浆地面强度。这个大型房址,其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湛,均为中国史前考古发现中所仅见,具备了中华民族古建筑的传统特点和雏形。
广远的伏羲传说
大地湾遗址的不同寻常正如上述。但在秦安人看来,大地湾文化的意义还不仅在此。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伏羲,就出生于大地湾遗址附近。丰富的大地湾遗址为伏羲诞生于此作了证明,或者说二者有着渊源。在秦安县境内,确有许多伏羲、女娲的祠庙和传说。离大地湾遗址5公里处的陇城镇,有用“风”姓命名的风沟、风台、风茔等地名,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我在镇南门内的女娲庙内,看到有前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同志题写的“娲皇故里”匾额。此庙汉代就有,1989年陇城民众集资重建。流经秦安县的葫芦河的渭水支流,原叫陇水河,为什么要改名呢?秦安人认为,这与伏羲有关。当地有个传说,远古有一对兄妹,把雷公给他们的牙齿种在地里,结果生出一个大葫芦。在一次大洪水中,兄妹俩由于钻进大葫芦而幸存下来,于是兄妹结婚,繁衍了人类。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认为,“伏羲”本是“瓠虚瓜”,即今天仍常说的葫芦。因此,就有葫芦能避洪水救人而演化出葫芦多子、再生人类的传说。陇水河易名葫芦河就是为了纪念伏羲。大地湾出土的很多球腹壶、深腹罐,其外形酷似葫芦。秦安人坚持这些器物形状必同当时当地的葫芦观念有关,认为这反映了大地湾先民的特殊感情与心里状态。
伏羲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伟大的人物,为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伟大贡献,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教佃渔、立九部、制嫁娶、主屋庐、作历度等等。但因为只是传说,秦安人的振振有词会被许多人认为是无稽之谈。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有关史前神话传说的问题。 像世界一些文明古国一样,中国有丰富多彩的关于史前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是否全为子虚乌有,不值一哂?在文字发明之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只要加以科学的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可靠历史资料。但中国近代疑古思潮泛滥,对历史的传说时代采取虚无主义的怀疑态度,有关中国历史教科书讲史前史,只注重考古资料,忽视对神话传说的发掘,西方学者对此也提出了批评。秦安有如此多的伏羲、女娲传说,又有震惊世人的大地湾遗址,二者到底有无关系?揭开伏羲、女娲传说面纱,它的实质又是什么?看来不能简单地完全否定。不管怎么说,秦安这块黄土高原中部的大地,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曾经亮起人类文明的最早曙光,则是确定的。秦安人民是值得自豪的。
折戟断弩说街亭
当得知三国古战场街亭就在大地湾附近时,我即驱车前往。在陇城镇东开阔的山谷间,玉米、谷子等秋作物在几场及时雨的滋润下,油绿茂盛,一派生机。这是黄土高原最好的季节。白县长请来镇文化站的一位老先生,他指着我们身旁的南山坡,说当年马谡既不按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说,死信“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教条,舍水上山,凭高扎营,结果被司马懿打败。我问街亭在什么地方,他说就在这一带。据我所知,对于街亭的确切位置,争议很多,但在陇城镇至张川县的龙山镇,长达数十里之间是无疑的。陇城一带出土过刻有“蜀”字的弩机,当为蜀军溃退时所弃之物。
街亭之战,固然因《三国演义》而妇孺皆知,对蜀魏来说,影响也是相当大的。由于街亭处在关陇大道,曹魏认为翻陇山,取街亭,可纵横控制陇右三郡,陷蜀军于进退维谷的被动局面。诸葛亮的打算是自己所率之师出祁山,速守街亭,可沿关陇驿运古道,直入八百里秦川,与赵云、邓艾形成钳形攻势,奇袭秦安。所以,谁先占这里,谁就有主动权。街亭失败,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看到不仅进攻长安无望,且难以在陇右长驻,不得已迁西县千余户退还汉中。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等,用他的话说:“拔西县千余家,不补街亭所丧。”失街亭,不是普通的一场输赢,而是对诸葛亮北伐大局有重大影响的战役。看到这儿,我忽发奇想:如果马谡不失街亭,那蜀魏之间会是什么状况呢?事实上,当时魏与吴连年交战,西方空虚,取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管怎么说,蜀国实力远不及曹魏,即使一仗能赢,但要彻底摧垮曹魏,恐非易事。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随着诸葛亮的五丈原抱恨终天,留给后人的只是洒一掬同情之泪的憾恨了。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虚构、编造之处不少,而中国人关于三国的知识,大抵由它而来。清代章学诚就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我在这里按该小说的描写向老先生一一求证,岂不太迂了吗?据考证,所谓六出祁山,其实只有四次。多次出兵北伐,使蜀国人力、物力损耗甚大,所得不过西郡。小说对诸葛亮的描写,推崇备至,几近神话,被鲁迅评之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应承认,作为小说,对诸葛亮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他为匡复汉室的鞠躬尽瘁,与刘备的肝胆相照,特别是他已成为智慧的化身,其影响深入人心。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确实卓尔不群,连他的死对头司马懿也叹其为“天下奇才”。我像许多游客一样寻觅街亭、凭吊古战场,难道不是主要怀着对诸葛亮的一腔敬意吗?陇山依然,街亭难觅,折戟沉沙,英雄往矣,真有人世几度夕阳红之慨!
八卦的渊薮
早8时从秦安出发,虽然山路崎岖,但到古秦州——天水市,也不过一顿饭工夫。
天水是陇东南第一重镇,其名得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先祖苦心经营的一块基地。秦代先祖非子在这西陲之地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赐姓为赢,封地为秦,成了秦的发祥地,后遂有“秦州”之称。秦人在天水生活了160多年,至秦文公带着羽翼丰满的本族,迁徙关中,完成了它崛起兴盛的历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就设置在这里。秦地的艰苦环境,造就了秦民族勇敢顽强的精神。天水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汉武帝建置天水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众多的古石窟、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群、古战场等,向世人昭示着天水的胜迹和历史的悠久。在整个自然环境不太优越的甘肃,天水一直以风景秀丽、物产丰饶而著名。天水的水好,人长得白皙,有“清水的辣椒甘谷的麻,天水长的白娃娃”之说。秦州与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在语言、饮食等方面十分相近。秦腔在这儿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剧种。这种历史渊源,大概都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及其祖辈了。
凡初次来天水,天水人安排的第一个参观节目必定是伏羲庙。昨天得知伏羲诞生于秦安,今天秦城区(原天水县)自称是“羲皇故里”,质之天水同志,得知甘谷县亦有伏羲原籍的说法,而且伏羲庙在天水就有好几座。天水同志说经过多方考证,认为伏羲氏出生在天水一带当无疑,其氏族在发展壮大后,即沿渭河向东迁徙,不断融合其他民族,势力渗透到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河南、山东也都有关于他的传说。
伏羲庙又名太昊宫,是祭祀伏羲氏的明代庙堂建筑群,俗称人宗庙,位于秦城区西关街。庙是元代至正年间创建,惜未完备,明清又先后六次修复、扩建,才形成了今天整肃、宏伟的规模和气势。庙内原有64棵明代所植古柏,象征伏羲64卦之数,现仅存37棵,另有唐代古槐一棵,虽历沧桑之变,依然苍劲挺拔,古趣盎然。庙的主体建筑物为先天殿。殿正面窗棂上镂雕的图案,有二龙戏珠、金钱艾叶、蝙蝠荷花、松鹤鹿图等,繁复工精,活灵活现,当为此庙建筑物之精华。殿内天花藻井上是完整清晰的64卦图及“河图”、“洛书”图形。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也算此庙的一大特色。殿内伏羲像高约丈余,身披树叶,手托八卦,气宇轩昂,俨然是“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伏羲庙的一些建筑也曾遭破坏。原有跨街的“继天立极”、“开物成务”牌坊,毁于“文革”中,至今仍为天水人所憾恨,耿耿于怀。在市文化局编的《天水文物志》(打印稿)中,特别为此事记了一笔:“1972年天水市革命委员会常委、军代表、武装部长、生产指挥部主任朱三检令环城公社拆除。”可谓春秋笔法,一字褒贬,严于斧钺。
伏羲作为“文明肇启”者,贡献甚多,在天水人看来,最主要的还是画八卦。对立统一的阴阳八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先民认识水平的突进,对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特殊意义。说伏羲画八卦,这不是天水人自吹,《周易》上就说得明明白白:
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与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离天水市30公里有卦台山,传为伏羲画八卦之处,可惜时间紧促,未能去观瞻。有人认为,这一带沟壑纵横,坡地断断续续,曾启发伏羲画出了“―”、“――”阴阳二爻。据说伏羲所画八卦为“先天八卦”,伏羲庙主建筑称为“先天殿”,当由此而来。殿内神龛上有清人题刊的“象天法地”匾,伏羲塑像前绘有“伏羲八卦方位图”。其八卦方位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此图实据邵雍的“先天图”,所以又称“先天八卦方位”。但在宋之前,汉唐无明确言“先天八卦”者,至宋代始由道家陈抟出“先天图”,并被朱熹收入《周易本义》。后人则有宗之者,有反对者,特别是清人,对此更是争论不休。但据有的学者研究,“先天图”亦非宋人凭空臆造,其来有自。这当然属于学术探讨的范围了。正殿挂有“天水市周易研究会”的牌子,我问主要研究什么,答曰研究先天八卦,并介绍用此打井找水,颇见奇效。我对此知之不多。但笼罩着神秘气象的八卦学说,也是够中国人探究的了。
天水人对伏羲宣传的重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提出了“伏羲文化”的概念,成立了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中心并出版研究刊物,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每年举办伏羲文化节,以“伏羲”命名的不少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张市长虽是河南人,但说起伏羲则眉飞色舞、言之凿凿。他又提出了陕北黄帝、宝鸡炎帝、天水伏羲三个人文始祖的“金三角”现象,令我耳目一新,感到很有意思。西北一带确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文明的渊薮。但是西北现在确实落后了,往往与偏僻、贫困联系在一起。作为曾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先祖的传人,怎能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怎能不急起直追,努力重振往昔的辉煌?这应该是天水下如此功夫研究伏羲文化、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用心吧,其效果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却是持久长远的。我想这是肯定的。(未完待续)
以上略作说明,以为附记。
蓊郁的希望
黎明时分的几声鸡啼惊醒了我的清梦,惺忪的眼睛仰望一阵后才记起自己正住在秦安县的招待所里。久违的鸡啼唤起我对儿时宁静的家乡农舍的回忆,分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以前读李广、李白、李渊等一些著名李姓人物的传记,介绍他们时大都说是“陇西成纪”人,后来知道成纪即今天的秦安县。秦安人说这儿是伏羲的故乡。相传,伏羲是母孕12载诞生。古人把12年作为一纪,因此先民们为了纪念伏羲就把他的出生地叫作成纪。西汉时即设置成纪县,秦安县的名称至今也叫了800多年。秦安历史悠久,特别是古遗址丰富,已发掘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60多处。秦安古代为中西交通要冲,“据一地而扼四方”,东到关中,西通西域,北进塞北,南下四川。张骞通西域路过这里,唐玄奘上西天在此留下了足迹。历史上秦安代有名人,汉唐一批彪炳千秋的李姓人物,以及唐宰相权德舆、前秦王苻坚、后凉国建立者吕光、明代“鸟鼠山人”胡缵宗、清代“陇上铁汉”安维峻等,都是秦安大地上孕育的英才。秦安县城在渭水支流葫芦河的东侧。从西山顶俯瞰,面积不算小的河谷虽然房舍俨然,但与我国南方的一些大村落差不多。周围看不来林茂草丰的景象,只有县城南隅凤山上泰山庙的红墙、古柏、石径,记载着昔日被誉为“小邹鲁”的辉煌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秦安县是国家文物局重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这个人口名列甘肃第三位的大县,面积不过1600平方公里。举目但见山梁蜿蜒曲折,高低起伏,是典型的黄土梁峁沟壑区。56万人口使这块本已瘠薄憔悴的土地更加重负不堪。县上虽然宣布基本脱贫,但恶劣的生存环境、连年的干旱,仍使一些农户重新陷入困境。我去莲花乡看望了两户农民。今年的奇旱加上无情冰雹的肆虐,麦子颗粒无收,使得他们刚放下镰刀就要找政府救济。我给两户各送去500元聊表心意,他们脸上那勉强堆上的笑容,对灾害似乎早已习惯而漠然的态度,使我加深了对扶贫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父母官肩上担子的沉重。
秦安毕竟充满生机。秦安人民正在播种着希望。在县委刘书记、白县长的陪同下,我参观了一些典型,看到已经形成且正在实施的发展路子。县上近年来大种果树,51万农村人口已拥有46万果树和花椒树,果树多已挂果。这几天正是桃子下树时节,比拳头还大的鲜桃堆积在公路两旁,诱人的红晕像笑靥一样迎来川流不息的汽车。片片绿色的果树给秦安人民带来蓊郁的希冀。农副特产税去年1000万多元,种、养、加一体化已基本形成,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秦安县城的小商品市场拥有1500多个摊位,去年成交额达5亿多元。市场定位在西北、西南的广大农村,1元多一件衣服,3元五双袜子,便宜得难以置信。它以信誉好、管理好获得国家文明市场的称号。毗邻省份及甘肃各县,都有开往秦安的班车,去年仅本县客车票据收入就达800多万元。10多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西北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秦安的领导自然更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它。青年农民侯天才办的五星铅笔厂,不仅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一支仅几分钱的铅笔就有几十道复杂的工序,更使我不能不刮目相看这昔日在西藏奔波的货郎担。像侯天才那样的货郎担办起了20多家绒线厂、铅笔厂,使古老的土地上第一次响起了机器的轰鸣。他们的贡献不可小觑,去年上交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1/4。他们在本县青年中的影响,绝不小于城里人对球星和电影明星的津津乐道。秦安干旱,滴水如油,主要靠雨水浇灌。在西山的一个山峁上,农民们用水泥铺成一片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圆形场面,中间凸起;周围稍低,形成缓坡,四边等距离地挖有40眼窖,雨水可顺着用水泥梁隔开的100余平方米的场面流进窖里,每眼窖可蓄水40余立方,附近的庄稼果树赖它才长得郁郁葱葱。这是群众的创造,也是被老天逼出来的办法。陪同的肖副县长问我,你站在这儿有什么感觉?我说,感到壮观。她说是否像在天坛的圜丘上?我一想,还真像。在这偌大的水泥场面上,四围低首,有一种近乎宗教意味的肃穆和神秘。今天看的这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商品流通,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四是农田基本建设,都是秦安的得意之笔,对秦安的彻底脱贫和积蓄发展力量,意义显然是很大的。
与一些经济部门相比,扶贫不是国家文物局的强项,可以说是勉为其难,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文物保护上做文章。好在秦安县领导对文物工作相当重视,看到文物是县上的重要优势和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重振秦安的繁荣和辉煌关系很大。国家文物局之所以选择秦安县,也因为秦安文物多,有两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正在着手的一个大项目,就是维修兴国寺,并在寺内修一个博物馆,造价约300万元。文物局派到秦安县兼任副县长的,是个擅长古建筑的年轻人,寺院的维修就由他施展手脚了。县城的第四小学设在兴国寺内,2000多平方米的教室占去了寺院的大半。当务之急是迁出学校,方可开始修葺。新的学校用地县政府已征好,拟建一栋28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估算140万元,文物局出80万元,校名为“国家文物局希望小学”。这80万元已筹好,故宫博物院慷慨解囊,担负了一半,所以我这次带故宫博物馆张副书记一起来,参加了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并赠送了1万多册图书、10多台电脑。菲薄的礼物,也是国家文物局机关及直属单位3000多人的心意。 闹市中的古寺
位于秦安县城北街的兴国寺,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县上介绍,相传始建于唐代,供西天取经僧人来往憩息,俗称官寺。用了“传说”二字,说明于史无稽。从出土的文字记录看,兴国寺创建于元至顺年间。原来规模较大,经过600多年的变迁,其他建筑多圮毁,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山门、钟楼和般若殿。般若殿即大雄宝殿,为主体建筑,殿额上悬明嘉靖年中丞邑人胡缵宗所书“般若”二字,苍劲有力,问县里同志,得知此匾为复制,原件藏于县博物馆。般若殿面宽仅三间,通长不足12米,宽8米,为单檐歇山顶,正脊两面浮雕行龙和牡丹纹,两端各置一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姿态威猛,栩栩如生。大殿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虽历经剥落而多次修缮,但它的框架结构和斗拱风格仍保持了元代的建筑特征,是甘肃省内时代较早且保存较好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甘肃省石窟特多,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为佛窟,木构建筑相对较少,兴国寺是省内研究元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兴国寺占地不多,风格古朴,布局紧凑,与民居为邻,处闹市而不失静幽。这次修复,除般若殿外,还拟重修与钟楼对称而已毁圮的鼓楼。钟鼓楼之间原是空地,现在多了几间瓦屋。这几间屋子是安维峻所修并住过的。安维峻是光绪六年(1880)进士,曾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虽只是个六品官,但因上疏请诛李鸿章而名震京师。安维峻在任谏官的14个月中,连续上疏65道,多是关于“甲午战争”的谏论,其中最著名的《请诛李鸿章疏》,揭露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倒行逆施”、“接济倭贼”,提出将李“明正典刑,以尊主权而平众怒”。当他被革职放逐时,有人为他治印,刻“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亲为护送。他被释回乡后,曾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前夕,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因为安维峻的不平凡经历,这几间屋子也叨光沐辉,平添了几分身价,文物部门决定予以保留,给古老的兴国寺增加了一个景观。在秦安县介绍安维峻的文章中,说鲁迅曾称他为“中国的脊梁”。我则怎么也想不起鲁迅提到过安维峻。当然,即使鲁迅没提到过安维峻,安维峻仍然是中国的脊梁。
大地湾的文明曙光
最有魅力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当是瞻拜大地湾遗址了。
大地湾遗址在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东,1958年首次被发现,是我国黄河上游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3米,共揭露面积1.37万平方米,约为1/100。其内涵包括三个阶段的遗存,即大地湾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以及类似常山下层遗存,年代为公元前8000至公元前2800年之间。
我们参观了复原的大地湾文化房址,这是圆形半地穴建筑,面积很小。随葬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以陶器器表印有交叉绳纹为特征,常见器形有圆底钵、三足钵、三足罐等。8000年前出现的圈足碗的样式,至今仍被沿用。
大地湾文化的彩陶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彩陶,大地湾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古文化之一。一些彩陶钵内绘有红色的独体符号,已发现了“个”、“十”、“X”等10余种,这些彩绘符号大多属于指事系统,是黄河流域古文明灿烂的火花,也是后起的半坡类型彩陶钵刻画符号的前身。
在灰坑中发现的碳化的作物种子黍和油菜,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同类标本中时代最早。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地画,同样引人注目。在编号为F411的房址内,发现白灰地面上有用炭黑绘出的一男一女和动物的形象。男的身躯宽阔,姿态端庄,女的身躯狭长且略有弯曲,细腰,胸部突出。这幅距今约5000年的绘画,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而又保存完整的艺术珍品。大地湾遗址以此重写中国文明史的第一或最早为世所瞩目。
属于仰韶晚期的房址,也是令人叹为奇观的第一。平地起建的房址替代了半地穴的建筑。F901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房屋遗址,占地420平方米,墙体保存近1米多,是原始会堂式建筑。建筑分主室、东西侧室、后室、门前附属建筑四部分。主室内面积131平方米,正面设三门,八柱九间,大门向南,开在中间第五间,东西两边各有侧门通向侧室,北面是后室,四周留有142个小柱洞,分布均匀。黑青色地面,用料姜石和细砂为原料制成,我用手抚摸,平滑光洁。据测试,约等于100号水泥砂浆地面强度。这个大型房址,其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湛,均为中国史前考古发现中所仅见,具备了中华民族古建筑的传统特点和雏形。
广远的伏羲传说
大地湾遗址的不同寻常正如上述。但在秦安人看来,大地湾文化的意义还不仅在此。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伏羲,就出生于大地湾遗址附近。丰富的大地湾遗址为伏羲诞生于此作了证明,或者说二者有着渊源。在秦安县境内,确有许多伏羲、女娲的祠庙和传说。离大地湾遗址5公里处的陇城镇,有用“风”姓命名的风沟、风台、风茔等地名,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我在镇南门内的女娲庙内,看到有前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同志题写的“娲皇故里”匾额。此庙汉代就有,1989年陇城民众集资重建。流经秦安县的葫芦河的渭水支流,原叫陇水河,为什么要改名呢?秦安人认为,这与伏羲有关。当地有个传说,远古有一对兄妹,把雷公给他们的牙齿种在地里,结果生出一个大葫芦。在一次大洪水中,兄妹俩由于钻进大葫芦而幸存下来,于是兄妹结婚,繁衍了人类。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认为,“伏羲”本是“瓠虚瓜”,即今天仍常说的葫芦。因此,就有葫芦能避洪水救人而演化出葫芦多子、再生人类的传说。陇水河易名葫芦河就是为了纪念伏羲。大地湾出土的很多球腹壶、深腹罐,其外形酷似葫芦。秦安人坚持这些器物形状必同当时当地的葫芦观念有关,认为这反映了大地湾先民的特殊感情与心里状态。
伏羲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伟大的人物,为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伟大贡献,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教佃渔、立九部、制嫁娶、主屋庐、作历度等等。但因为只是传说,秦安人的振振有词会被许多人认为是无稽之谈。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有关史前神话传说的问题。 像世界一些文明古国一样,中国有丰富多彩的关于史前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是否全为子虚乌有,不值一哂?在文字发明之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只要加以科学的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可靠历史资料。但中国近代疑古思潮泛滥,对历史的传说时代采取虚无主义的怀疑态度,有关中国历史教科书讲史前史,只注重考古资料,忽视对神话传说的发掘,西方学者对此也提出了批评。秦安有如此多的伏羲、女娲传说,又有震惊世人的大地湾遗址,二者到底有无关系?揭开伏羲、女娲传说面纱,它的实质又是什么?看来不能简单地完全否定。不管怎么说,秦安这块黄土高原中部的大地,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曾经亮起人类文明的最早曙光,则是确定的。秦安人民是值得自豪的。
折戟断弩说街亭
当得知三国古战场街亭就在大地湾附近时,我即驱车前往。在陇城镇东开阔的山谷间,玉米、谷子等秋作物在几场及时雨的滋润下,油绿茂盛,一派生机。这是黄土高原最好的季节。白县长请来镇文化站的一位老先生,他指着我们身旁的南山坡,说当年马谡既不按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说,死信“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教条,舍水上山,凭高扎营,结果被司马懿打败。我问街亭在什么地方,他说就在这一带。据我所知,对于街亭的确切位置,争议很多,但在陇城镇至张川县的龙山镇,长达数十里之间是无疑的。陇城一带出土过刻有“蜀”字的弩机,当为蜀军溃退时所弃之物。
街亭之战,固然因《三国演义》而妇孺皆知,对蜀魏来说,影响也是相当大的。由于街亭处在关陇大道,曹魏认为翻陇山,取街亭,可纵横控制陇右三郡,陷蜀军于进退维谷的被动局面。诸葛亮的打算是自己所率之师出祁山,速守街亭,可沿关陇驿运古道,直入八百里秦川,与赵云、邓艾形成钳形攻势,奇袭秦安。所以,谁先占这里,谁就有主动权。街亭失败,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看到不仅进攻长安无望,且难以在陇右长驻,不得已迁西县千余户退还汉中。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等,用他的话说:“拔西县千余家,不补街亭所丧。”失街亭,不是普通的一场输赢,而是对诸葛亮北伐大局有重大影响的战役。看到这儿,我忽发奇想:如果马谡不失街亭,那蜀魏之间会是什么状况呢?事实上,当时魏与吴连年交战,西方空虚,取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管怎么说,蜀国实力远不及曹魏,即使一仗能赢,但要彻底摧垮曹魏,恐非易事。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随着诸葛亮的五丈原抱恨终天,留给后人的只是洒一掬同情之泪的憾恨了。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虚构、编造之处不少,而中国人关于三国的知识,大抵由它而来。清代章学诚就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我在这里按该小说的描写向老先生一一求证,岂不太迂了吗?据考证,所谓六出祁山,其实只有四次。多次出兵北伐,使蜀国人力、物力损耗甚大,所得不过西郡。小说对诸葛亮的描写,推崇备至,几近神话,被鲁迅评之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应承认,作为小说,对诸葛亮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他为匡复汉室的鞠躬尽瘁,与刘备的肝胆相照,特别是他已成为智慧的化身,其影响深入人心。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确实卓尔不群,连他的死对头司马懿也叹其为“天下奇才”。我像许多游客一样寻觅街亭、凭吊古战场,难道不是主要怀着对诸葛亮的一腔敬意吗?陇山依然,街亭难觅,折戟沉沙,英雄往矣,真有人世几度夕阳红之慨!
八卦的渊薮
早8时从秦安出发,虽然山路崎岖,但到古秦州——天水市,也不过一顿饭工夫。
天水是陇东南第一重镇,其名得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先祖苦心经营的一块基地。秦代先祖非子在这西陲之地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赐姓为赢,封地为秦,成了秦的发祥地,后遂有“秦州”之称。秦人在天水生活了160多年,至秦文公带着羽翼丰满的本族,迁徙关中,完成了它崛起兴盛的历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就设置在这里。秦地的艰苦环境,造就了秦民族勇敢顽强的精神。天水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汉武帝建置天水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众多的古石窟、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群、古战场等,向世人昭示着天水的胜迹和历史的悠久。在整个自然环境不太优越的甘肃,天水一直以风景秀丽、物产丰饶而著名。天水的水好,人长得白皙,有“清水的辣椒甘谷的麻,天水长的白娃娃”之说。秦州与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在语言、饮食等方面十分相近。秦腔在这儿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剧种。这种历史渊源,大概都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及其祖辈了。
凡初次来天水,天水人安排的第一个参观节目必定是伏羲庙。昨天得知伏羲诞生于秦安,今天秦城区(原天水县)自称是“羲皇故里”,质之天水同志,得知甘谷县亦有伏羲原籍的说法,而且伏羲庙在天水就有好几座。天水同志说经过多方考证,认为伏羲氏出生在天水一带当无疑,其氏族在发展壮大后,即沿渭河向东迁徙,不断融合其他民族,势力渗透到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河南、山东也都有关于他的传说。
伏羲庙又名太昊宫,是祭祀伏羲氏的明代庙堂建筑群,俗称人宗庙,位于秦城区西关街。庙是元代至正年间创建,惜未完备,明清又先后六次修复、扩建,才形成了今天整肃、宏伟的规模和气势。庙内原有64棵明代所植古柏,象征伏羲64卦之数,现仅存37棵,另有唐代古槐一棵,虽历沧桑之变,依然苍劲挺拔,古趣盎然。庙的主体建筑物为先天殿。殿正面窗棂上镂雕的图案,有二龙戏珠、金钱艾叶、蝙蝠荷花、松鹤鹿图等,繁复工精,活灵活现,当为此庙建筑物之精华。殿内天花藻井上是完整清晰的64卦图及“河图”、“洛书”图形。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也算此庙的一大特色。殿内伏羲像高约丈余,身披树叶,手托八卦,气宇轩昂,俨然是“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伏羲庙的一些建筑也曾遭破坏。原有跨街的“继天立极”、“开物成务”牌坊,毁于“文革”中,至今仍为天水人所憾恨,耿耿于怀。在市文化局编的《天水文物志》(打印稿)中,特别为此事记了一笔:“1972年天水市革命委员会常委、军代表、武装部长、生产指挥部主任朱三检令环城公社拆除。”可谓春秋笔法,一字褒贬,严于斧钺。
伏羲作为“文明肇启”者,贡献甚多,在天水人看来,最主要的还是画八卦。对立统一的阴阳八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先民认识水平的突进,对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特殊意义。说伏羲画八卦,这不是天水人自吹,《周易》上就说得明明白白:
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与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离天水市30公里有卦台山,传为伏羲画八卦之处,可惜时间紧促,未能去观瞻。有人认为,这一带沟壑纵横,坡地断断续续,曾启发伏羲画出了“―”、“――”阴阳二爻。据说伏羲所画八卦为“先天八卦”,伏羲庙主建筑称为“先天殿”,当由此而来。殿内神龛上有清人题刊的“象天法地”匾,伏羲塑像前绘有“伏羲八卦方位图”。其八卦方位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此图实据邵雍的“先天图”,所以又称“先天八卦方位”。但在宋之前,汉唐无明确言“先天八卦”者,至宋代始由道家陈抟出“先天图”,并被朱熹收入《周易本义》。后人则有宗之者,有反对者,特别是清人,对此更是争论不休。但据有的学者研究,“先天图”亦非宋人凭空臆造,其来有自。这当然属于学术探讨的范围了。正殿挂有“天水市周易研究会”的牌子,我问主要研究什么,答曰研究先天八卦,并介绍用此打井找水,颇见奇效。我对此知之不多。但笼罩着神秘气象的八卦学说,也是够中国人探究的了。
天水人对伏羲宣传的重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提出了“伏羲文化”的概念,成立了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中心并出版研究刊物,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每年举办伏羲文化节,以“伏羲”命名的不少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张市长虽是河南人,但说起伏羲则眉飞色舞、言之凿凿。他又提出了陕北黄帝、宝鸡炎帝、天水伏羲三个人文始祖的“金三角”现象,令我耳目一新,感到很有意思。西北一带确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文明的渊薮。但是西北现在确实落后了,往往与偏僻、贫困联系在一起。作为曾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先祖的传人,怎能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怎能不急起直追,努力重振往昔的辉煌?这应该是天水下如此功夫研究伏羲文化、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用心吧,其效果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却是持久长远的。我想这是肯定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