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及其降解产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多用于制备低分子质量岩藻寡糖,主要为 α-L-岩藻糖苷酶、岩藻多糖酶和硫酸酯酶.它主要来源于软体动物及海洋微生物中,其中大部分属于黄杆菌科.该文从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分类、来源、酶的基因鉴定、酶活力的影响因素、酶解产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应用与岩藻寡糖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利用纳米银进行单一或复合的涂膜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上应用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硝酸银为银源,以芒果皮浸提液为还原剂,采用生物还原法绿色制备纳米银粒子.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酶标仪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芒果皮浸提液浓度、硝酸银浓度和粉状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添加量对纳米银溶胶颜色、紫外-可见吸收光和粒径结果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纳米银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反应温度、时间及添加量
以苹果皮渣为原料,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对苹果皮渣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表面结构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苹果皮渣多酚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在不同蒸汽爆破压力(1.0、1.5和2.0 MPa)下维压处理60 s,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蒸汽爆破前后各样品的总酚、游离酚及结合酚含量,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游离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再采用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样品粉末及体外模拟消化液的抗氧化能力,最后通过色差仪和扫描电镜对样品表面结构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0 MPa处理条件下,苹果皮渣中多
桑叶是我国的药食两用农产品,而多酚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较强抗氧化和抗菌能力的天然活性物质,但目前对桑叶多酚开发应用研究仍然较少.该文测定了5种桑叶多酚对大肠杆菌O157:H7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并选取效果最好的2个品种进行后续实验.为了研究桑叶多酚对鲜切生菜的保鲜效果,分析了鲜切生菜在室温(25℃)储藏4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处理组,MIC下(5 mg/mL)的桑叶多酚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生菜中的叶绿素的降解和
研究了不同取样方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7种营养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选用几种国内外婴幼儿配方乳粉,采用直接取样和根据食用说明冲调后取样2种不同方式,通过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钾、钙、钠、镁、铁、铜、锌7中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在直接取样方式进行的随机部位、上部位、中部位、下部位取样,同一检测项目测定结果波动范围较大,且有少数测定值偏离正常参考值范围;同时,冲调后取样的测定结果精密度良好.研究结果表明,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营养元素时,建议按照产品包装说明的食用方法进行冲调后,再按比例取样
为构建我国糖果巧克力及其制品食品接触材料膳食暴露评估基础参数,采集市售、网售的不同包装和类型的糖果巧克力及其制品,通过直接测量及应用3D表面积测量仪获得各样品的接触面积,结合产品质量、体积等数据信息,计算其面积与体积或质量的比值(S/V);通过红外光谱法进行主要材质的定性分析和确认.结果表明,44.88%(127/283)的糖果巧克力及其制品接触材料为复合材质,实际接触层主要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纸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
为了探究石榴酒酿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迁移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对大青皮石榴果酒酿制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并定性了样品中的36种成分,其中庚醛、壬醛和己醛等醛类成分在发酵后消失,乙酸乙酯、乙醇、3-甲基-1-丁醇和2-甲基-1-丙醇等物质含量有明显升高.石榴酒发酵20 d和陈酿1年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基本一致,其中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丁酯等有所减少,陈酿后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证实了石榴酒的风味成分主
采用液液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建立了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中微量饱和烃矿物油(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MOSH)和芳香烃矿物油(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MOAH)的高灵敏度测定方法,方法的定量限为0.05 mg/L,加标回收率为87% ~107%,相对标准偏差为1.9% ~4.9%.应用该方法调查了市售17个饮料酒(其中白酒9个,啤酒和葡萄酒各4个)中的矿物油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所有啤酒和葡萄酒样品均未检出矿物
活性羰基化合物(reactive carbonyl species,RCS)是一大类活泼小分子,包括乙二醛、甲基乙二醛、丙烯醛、巴豆醛、糠醛等,这些RCS因其在体内外具有高反应活性及毒性受到广泛关注.RCS能够通过迈克尔加成或席夫碱反应与蛋白质、核酸、磷脂等亲核位点发生共价结合,从而引起多种慢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酒类产品的加工过程,如不同香型白酒的高温蒸馏、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堆积、葡萄酒和啤酒的微生物发酵以及贮藏过程中的发生复杂反应会产生一定量的RCS,从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学科领域的核心课程,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开展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专业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有利于破解时空障碍,推进生物技术领域工程教育的改革.该文着重介绍了工业尺度的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建设思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物分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验教学目标,以典型生物农药多抗菌素的规模化分离提取为实验任务导向,实验内容涵盖分离技术、分离设备与过程控制.教学实践表明:生物分离工程综合性虚拟仿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氮氨菲啶残留量,并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评定该方法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值.样品经乙腈溶液溶解,过C18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评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引入、回收率实验产生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当牛奶中氮氨菲啶含量为0.0178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78 mg/kg(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