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技术更需要智慧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这一点在很多讲座中时常论述到。然而,每当分析案例时,听者只有两方面的收获:第一,对一次成功案例的感慨;第二,感知其中的教育技巧。实际上,这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成功教育案例背后,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教育智慧。只有品味到教育智慧,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林格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提到一个案例:木木是个中学生,特别爱玩游戏机,曾经因为玩游戏机和父母吵过多次。他的父母有时甚至不敢回家,因为母亲一回家,木木就逼着她给钱,不给钱就要自杀。
  网络时代的今天,如同木木这样的学生太多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不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的理念下,孩童的游戏时间严重缩水。受到压抑的孩童,轻者叛逆,无法无天;重者寡欢,抑郁自杀。木木是前者,因为他以明显的冲突表达出了自己的需求。就案例中的木木,我们怎样开出一张教育良方呢?
  大多数父母是很难自己开出教育良方的,哪怕他们听了多少教育讲座,了解了多少教育技巧。木木的母亲亦是如此,不过,木木的母亲聪明,也算前卫,于是去咨询了心理医生。那么心理医生开具了怎样的教育药方呢?你敢照方施教吗?会有效果吗?
  心理医生的药方是:妈妈与木木一起玩游戏,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引导木木和高手比赛。当木木有不懂的知识时,妈妈就给他买电脑书籍。
  看到这样一个方子,你是否目瞪口呆。经验表明,如果是木木的老师开出,那么家长准要怀疑老师的师德品格。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游戏越玩越上瘾”,这不就害了孩子吗?作为教师,为了避免闲话,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正方:例如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增长孩子的见识。看上去,这是一剂良方,没有副作用,但实践表明,这一良方治标不治本。而心理医生开出的方子却是偏方,偏方往往又能发挥奇效。可这样会有效果吗?
  久而久之,木木改变了兴趣,游戏已经不是他的最爱,设计游戏程序渐渐成了他的爱好。不仅如此,木木还慢慢成为一个电脑软件高手。这是什么奇效?木木不玩游戏了,却爱上了设计游戏,这不更害人吗?是的,这不仅害己,而且害人。如果我是法官,那我就非得把心理医生判监入狱不可。
  据了解,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很高,有的甚至过亿。软件设计是一项极高的智力活动,能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可以算是一等的人才。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木木成为了新时代的骄子。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大家都了解不少教育的技巧,但是我们把眼光都限定在“在校学习成绩”上,限定在“文凭”上,限定在“编制”上,因此也就限制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在缺乏教育智慧的环境下,学校成为了最没有智慧的地方。不是吗?应试教育不正是缺乏教育智慧所催生的恶果吗?
  再回到上面案例,木木自己虽不再沉迷于游戏,那么他设计的游戏会坑害其他孩子吗?实际上这是一个伪问题,木木其人就说明:不仅木木设计的游戏,而且所有游戏都不会坑害人。坑害孩子的不是游戏,而是压制孩子游戏的做法。
  著名家庭教育家斯宾塞说:“如果想让孩子的兴趣持续下去,就不要随时随地满足他,相反,若想让这种兴趣消失,就不断满足孩子,他很快会觉得无趣。”游戏很容易成为孩子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得到不断满足,他一样会很快变得无趣。
  林格先生为自己的著作所取的书名《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智慧之言;而且纵观全书,林格先生也更倾注于教育智慧。例如,讲到培养做人习惯方面,强调做一个真正的人,诸如所谓的爱心、诚信、责任心等品质,无不是做人的智慧。
  因此,如果阅读此书我们沉迷于书中的教育技巧,那么就把林格先生的教育智慧抛向了九霄云外。林格先生富有哲理的教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诚哉斯言。(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林格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在主流教育一遍遍喊减负的同时,补课却四处开花,如同朝阳产业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这当中不乏就读高中的原因,尽管家长百般不愿和反对,也阻挡不住孩子补课的热情。有的培训机构还很有“招”,报名有时间限制,不走后门,火爆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培训按需安排教学,尽管价格不菲,但因为都是名师执教,许多还是在职的学科带头人,不愁你不来;各种机构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社会管理也是有名无实,尽管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乱象
期刊
有些学校对教师的奖励是以奖励个人为主,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等,对团队的奖励偏少。有些学校反其道而行之,只奖励团队,不奖励个人。我以为“过犹不及”——“不达则生弊,过度犹生弊”,很多时候,“中庸之道”倒是一个不错的黄金律。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多奖励团队,少奖励个人。  重奖励个人容易引发一些负面的东西,最突出的有两方面:  第一,加剧文人相轻。知识分子中存在一个
期刊
课程是管理的纽带  2012年秋季,许建成从南昌十九中校长调任南昌三中校长。南昌三中是百年名校,许建成的履新引人注目。来南昌三中上任三个月了,他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烧三把火”,而是静下心来听课。“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而是‘慢’的艺术。我三个月听了78节课,并参与评课。我想不管工作多忙,听课、评课我一直会坚持下去的。”许建成说。  不管是在哪一所学校担任领导,他都把课程管理视为学校管理的关键环
期刊
日前,玉山县逸夫小学副校长、省骨干教师朱当校,带领本校3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横街小学开展教学帮扶活动,让横街小学的师生又一次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横街小学校长周延芳高兴地对记者说,最近县教育局新出台了关于叫停选拔农村学校教师进城任教的文件,强化了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力度,这是稳定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我们农村学校拍手叫好。该县出台的一套组合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补长农村教育短板
期刊
“人间没有永恒的黑夜,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想让她微笑,你自己就必须先微笑……”  一句句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话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一个个因演绎“剧中人”而朝向阳光的心灵……自2003年,华东交通大学首开江西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先例,如今的华东交通大学校园心理剧大赛已走过十年风雨历程。  十年奋斗,十年拼搏,十年成就,校园心理剧赛事已然成为华东交通大学师生的“心理健康
期刊
高中毕业的17岁女教师和8个年龄不一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勇气和智慧让他们在相处一个学期之后各自都发生了变化?爱与责任!他们敏感地感受着彼此的需要,在成长的道路上互相激励着,因此,智慧的火花不断在他们身边诞生。  读完《走了一位老师之后》,笔者陷入了思考,理想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美国西部印第安纳州一座规模很小的学校,学校只有8个学生和1位老师,但对教育问题的揭示是非常深刻的。这
期刊
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缺失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性不够,学校法律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社会法治氛围不浓等原因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较低。因此,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有利于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一、当前
期刊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主人。作为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受益者的学生,也理所当然的是学校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发展者。鼓励、放手让学生主持或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强学校文化的可读性和可解性,增强学校文化的文化穿透力和教育张力,发挥学校文化的发展性课程功能,是学校管理者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管理向深度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然而,在参观众多现代化校园后,我们只能从那些楼名解读、景名题
期刊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作、生活中不可能一辈子都不遇到难题,我们做教师的也是如此。“教学危机”不仅仅来自我们教师自身,如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灵活应变能力不够、教学经验少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学生。在课堂教学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见识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提出的问题、思维的方式很有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是
期刊
日前,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推进会上,于都县被列为江西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并做经验交流发言。  于都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在外务工人员20余万人,留下了6万多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其中父母双方常年外出务工的留守流动儿童有3.3万人。该县按照“政府统筹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学校社会联合、校内校外互动”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实施留守孩关爱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