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2014年全国急性中毒救治专题研讨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急诊诊疗规范及进展》学习班的通知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全国急性中毒救治专题研讨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会议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温州市医学会、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部协办,邀请国内外知名急诊医学专家作专题报告,此次会议将为与会代表提供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展示各自研究成果的极好机会,热诚欢迎从事急诊、危重症、内外科、预防等相关专业的代表积极参加。

其他文献
急性百草枯中毒在我国较为常见,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中毒性疾病之一,较大剂量中毒后可引起肺脏、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及死亡.近期我们收治了2例百草枯致皮肤严重灼伤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1 患者女,63岁,2013年8月16日,不慎将质量浓度为20%的百草枯溶液溅至胸部皮肤,约3h后清水冲洗皮肤,更换污染衣物.8月18日,患者活动后胸闷、憋喘,伴皮肤烧灼感,于次日来我科就诊.入院查体:意识清,精神
期刊
目的 建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锑的方法.方法 以硝酸镍为消化辅助剂,以盐酸溶液为载液,过氧化氢-硝酸-硝酸镍溶液为消化体系,L-半胱氨酸溶液、硼氢化钾-氢氧化钾溶液为还原体系,应用原子荧光光谱仪对尿中锑进行测定.结果 该方法在样品中加入2 ml 12.5 9/L硝酸镍溶液,避免了样品高温消化时锑的损失.在0~20 μg/L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168.80x-87.52,r=0.99
头颈部的严重烧伤常常伴有吸入性损伤,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中吸入、有毒烟雾、化学毒气、热粉尘等造成呼吸系统重度损伤,是一种严重创伤,病死率为45%~5%,而重度性损伤的病死率可高达90%[1].所以不但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还要采取优质护理,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保障.1.一般资料:本组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患者76名,男52名,女24名;年龄9~63岁,平均年龄(31.2±12.6)岁.烧伤面积34%~
期刊
目的 对江苏省2006至2013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探索其发病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江苏省职业病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按照毒物种类、发生时间、行业、性别年龄、地区、企业规模等分层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这些因素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 (1)8年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26起,病例436例,死亡13例,中毒
矽肺患者因肺弥散性结节纤维化,使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易发生感染,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发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矽肺并发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治疗的53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诊断为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脑白质密度减低为主要表现,可累及小脑齿状核、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量资料证实淋病奈瑟菌入侵组织早期首先需黏附至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表面,然后才能进入机体引起一系列病变。因此黏附是淋球菌致病的先决条件,一旦失去黏附能力,就不能引起淋病。我们在成功地构建、表达并纯化淋球菌外膜GST—PI融合蛋白后(GST:谷胱苷肽S转移酶),将其免疫家兔制备了PI蛋白的家兔多价抗血清,并观察了该多价抗血清对淋球菌黏附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期刊
长期过度使用手持振动工具,能引起上肢的血管、神经、骨骼、关节的损伤,即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HAVS),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手臂振动病也是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前,国内外适用于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标准有ISO 5349标准[1]、ANSI S2.70标准[2]、GBZ/T189.9标准[3]及GBZ 2.2[4标准等.另外,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
期刊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酸性气体(氢氟酸、氯化氢或盐酸、三氧化硫或硫酸、磷酸、草酸)同时测定的离子色谱法.方法 采用多孔玻板吸收管装5 ml淋洗液采集工作场所空气(微孔滤膜采集硫酸雾、磷酸气溶胶,用5 ml淋洗液洗脱).AS14+AG14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碳酸盐(2.0+1.0)mmo]/L(Na2CO3-NaHCO3)为淋洗液,流速1.0 ml/min.利用电导检测器,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
铸造作业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表现为低粉尘浓度、低毒物浓度和高噪声强度共存[1].虽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早在1987年就将铸造作业环境确定为人类致癌因素[2],各国就此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文献报道并不一致.2012年,IARC在总结新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再次将铸造作业环境确定为人类致癌因素,并明确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