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时间,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都捏着一把汗,翘首以盼《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之所以如此急切,是因为“金融机构”的定性限量牌照将由央行依照《办法》发放。据悉,《办法》很可能将在今年9月底正式出台,牌照争夺战将随即上演。
业内盛传牌照发放不超过10家,而国内大大小小做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的企业超过50家。这意味着80%的企业都将遭到淘汰,行业大洗牌迫在眉睫。
据说,一些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力争牌照,甚至一些从未涉足电子支付的企业都在积极运作,因为牌照不仅意味着“生存”权利,得到牌照还意味着成为金融机构,即使自己不做,也可卖给有需要的企业,而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牌照,是第三方支付厂商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在政府的监管措施即将出台,在市场即将实行牌照准入制度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获得牌照更为重要?
中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巨变就在眼前。
政府对行业进行监管是无可厚非的,但它对电子支付行业的监管之严却是罕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都是支付厂商自己的“功劳”,至少,他们让央行等主管部门认为,目前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是一个需要“重点”整治的“混乱”市场。
第三方支付市场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厂商之间的恶意竞争,这种恶意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战上。
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网上支付市场总交易额为161亿元,其中55亿元是通过全国40余家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完成的。
商业前景使电子支付行业的竞争尤其残酷,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现阶段的用户规模成为至关重要的“资格证书”。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导致价格成为竞争唯一的砝码。
电子支付企业主要靠服务年费和利润分成生存。统计显示,2000年国内电子支付刚起步时,商户同支付企业之间除了年费之外的利润分成大致在1%至2%。到了2005年,为了抢占市场,支付企业不仅免收年费,并且把分成比例拉到1%以下。这就意味着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入与成本已经持平,总体运营亏损。
2005年eBay易趣就被迫下调了手续费。“eBay易趣下调手续费完全是因为淘宝免费。每个在线支付企业至少要付给银行0.8%的手续费,对用户零手续费就等于赔钱。这样的做法使市场变得非常混乱!”有媒体援引eBay易趣某经理的话评论说。此外,YeePay首席执行官唐彬也表示:“其实支付宝还不算最狠的,有的在线企业不惜倒贴钱也要抢到更多用户及市场份额。”
以不正常的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了支付市场有限的盈利空间,使得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境地。在这个市场化的环境里,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怎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更谈何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服务?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虚拟账户型支付工具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淘宝的支付宝和易趣的安付通就是典型的虚拟账户型支付工具。买家的资金先通过安付通或者支付宝,打到卖家在易趣或者淘宝的虚拟支付账户中,但卖家此时并不能拿到这笔钱,只有等买家收到所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确认无误后,卖家才可以从账户中拿到这笔钱。
它们事实上具有了银行才能拥有的存储功能。在一些大的支付工具上,每天滞留的资金过亿元。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管?如何防止这些资金干扰金融秩序,并且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这些都是电子支付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支付与互联网相比,道德层面的要求更高。创意是一方面,但同时银行、客户和个人要有责任感。”汇付天下总裁周晔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面对电子支付这个刚刚起步,却已经开始混乱的市场,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就像是一把利斧,虽然不留情地削去枝枝杈杈,却是为了电子支付这颗树苗能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
电子银行是否该收服务费
霍娜
据9月4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从9月1日起,建行湖南分行开始实施新的服务价格。其中涉及到个人服务的46项收费中,电话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等项目不再免费,网上银行个人高级签约客户统一按10元/年或1元/月收取,速汇通、同城跨行转账、系统内转账等项目按转账金额的0.7%收取;电话银行客户将被收取10元/年或1元/月的费用,速汇通电话查询6元/次。银行说,提出收费主要是因为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已经逐渐能够给客户带来一些价值,而银行也已为此投入了大量成本。
不可否认,电子银行起到了替代柜台人员时间和设备占用、分流柜面业务的作用。据了解,目前在北京有50%的业务是在非物理网点办理的。从这个角度讲,电子银行是具有正效应的。
然而,就是这个对谁都好的东西也要面对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电子银行本身的效益。要取得收益,收入必然要高于成本。电子银行的成本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系统和人员工资等。成本已经投入,收入如何衡量?以电子银行的代收缴费业务为例,银行应该向商家、用户两头收钱吗?在这类业务中,银行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提供服务。一方面银行已经向自来水、电力、燃气公司等收取了一定额度的服务费,那么银行还该向用户收服务费吗?
从谁受益谁出钱的角度出发,电子银行收取用户手续费是应该的,因为毕竟这些用户享受到了方便的服务,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从国际惯例和长远趋势来看,收费也是必然的。
但是关键是服务费何时收、怎么收。
第一,现实中用户越来越理智,能够充分运用手里的选择权。建行收钱,我去工商;电子银行收钱,我去柜台。而实际上电子银行收费的决策可以反映银行的短期价值取向,起到引导用户选择消费行为的杠杆作用。好不容易将用户从柜台分流出来了,没必要再一下子把用户又赶回柜台吧!
第二,除同业竞争外,银行还有其他竞争者。若银行将收费决策做得太急促,结果只会是把用户拱手让给别人。比如今年7月份出现的“数字北京缴费通”,就是专门为市民提供在遍布全市的多种终端上自助办理多种缴费业务。据统计,目前北京地区拥有的自助缴费终端和缴费网点已超过2300个。
要让用户掏这个钱是要讲技巧的,得让用户觉得应该掏,值得掏,愿意掏。比如这次电子银行收费的这个事情就有欠妥当的地方,因为在今年6月1 日,各大银行决定对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并公布收费标准时,曾经推荐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查询账户余额,并称这些服务是免费的。但时隔3个月,银行就结束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免费午餐,让用户觉得像“逗你玩”,有一种被“涮了”的感觉,这就不太好了。电子银行只有在收费后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让用户觉得这钱掏得值!
业内盛传牌照发放不超过10家,而国内大大小小做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的企业超过50家。这意味着80%的企业都将遭到淘汰,行业大洗牌迫在眉睫。
据说,一些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力争牌照,甚至一些从未涉足电子支付的企业都在积极运作,因为牌照不仅意味着“生存”权利,得到牌照还意味着成为金融机构,即使自己不做,也可卖给有需要的企业,而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牌照,是第三方支付厂商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在政府的监管措施即将出台,在市场即将实行牌照准入制度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获得牌照更为重要?
中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巨变就在眼前。
政府对行业进行监管是无可厚非的,但它对电子支付行业的监管之严却是罕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都是支付厂商自己的“功劳”,至少,他们让央行等主管部门认为,目前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是一个需要“重点”整治的“混乱”市场。
第三方支付市场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厂商之间的恶意竞争,这种恶意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战上。
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网上支付市场总交易额为161亿元,其中55亿元是通过全国40余家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完成的。
商业前景使电子支付行业的竞争尤其残酷,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现阶段的用户规模成为至关重要的“资格证书”。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导致价格成为竞争唯一的砝码。
电子支付企业主要靠服务年费和利润分成生存。统计显示,2000年国内电子支付刚起步时,商户同支付企业之间除了年费之外的利润分成大致在1%至2%。到了2005年,为了抢占市场,支付企业不仅免收年费,并且把分成比例拉到1%以下。这就意味着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入与成本已经持平,总体运营亏损。
2005年eBay易趣就被迫下调了手续费。“eBay易趣下调手续费完全是因为淘宝免费。每个在线支付企业至少要付给银行0.8%的手续费,对用户零手续费就等于赔钱。这样的做法使市场变得非常混乱!”有媒体援引eBay易趣某经理的话评论说。此外,YeePay首席执行官唐彬也表示:“其实支付宝还不算最狠的,有的在线企业不惜倒贴钱也要抢到更多用户及市场份额。”
以不正常的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了支付市场有限的盈利空间,使得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境地。在这个市场化的环境里,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怎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更谈何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服务?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虚拟账户型支付工具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淘宝的支付宝和易趣的安付通就是典型的虚拟账户型支付工具。买家的资金先通过安付通或者支付宝,打到卖家在易趣或者淘宝的虚拟支付账户中,但卖家此时并不能拿到这笔钱,只有等买家收到所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确认无误后,卖家才可以从账户中拿到这笔钱。
它们事实上具有了银行才能拥有的存储功能。在一些大的支付工具上,每天滞留的资金过亿元。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管?如何防止这些资金干扰金融秩序,并且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这些都是电子支付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支付与互联网相比,道德层面的要求更高。创意是一方面,但同时银行、客户和个人要有责任感。”汇付天下总裁周晔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面对电子支付这个刚刚起步,却已经开始混乱的市场,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就像是一把利斧,虽然不留情地削去枝枝杈杈,却是为了电子支付这颗树苗能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
电子银行是否该收服务费
霍娜
据9月4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从9月1日起,建行湖南分行开始实施新的服务价格。其中涉及到个人服务的46项收费中,电话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等项目不再免费,网上银行个人高级签约客户统一按10元/年或1元/月收取,速汇通、同城跨行转账、系统内转账等项目按转账金额的0.7%收取;电话银行客户将被收取10元/年或1元/月的费用,速汇通电话查询6元/次。银行说,提出收费主要是因为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已经逐渐能够给客户带来一些价值,而银行也已为此投入了大量成本。
不可否认,电子银行起到了替代柜台人员时间和设备占用、分流柜面业务的作用。据了解,目前在北京有50%的业务是在非物理网点办理的。从这个角度讲,电子银行是具有正效应的。
然而,就是这个对谁都好的东西也要面对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电子银行本身的效益。要取得收益,收入必然要高于成本。电子银行的成本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系统和人员工资等。成本已经投入,收入如何衡量?以电子银行的代收缴费业务为例,银行应该向商家、用户两头收钱吗?在这类业务中,银行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提供服务。一方面银行已经向自来水、电力、燃气公司等收取了一定额度的服务费,那么银行还该向用户收服务费吗?
从谁受益谁出钱的角度出发,电子银行收取用户手续费是应该的,因为毕竟这些用户享受到了方便的服务,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从国际惯例和长远趋势来看,收费也是必然的。
但是关键是服务费何时收、怎么收。
第一,现实中用户越来越理智,能够充分运用手里的选择权。建行收钱,我去工商;电子银行收钱,我去柜台。而实际上电子银行收费的决策可以反映银行的短期价值取向,起到引导用户选择消费行为的杠杆作用。好不容易将用户从柜台分流出来了,没必要再一下子把用户又赶回柜台吧!
第二,除同业竞争外,银行还有其他竞争者。若银行将收费决策做得太急促,结果只会是把用户拱手让给别人。比如今年7月份出现的“数字北京缴费通”,就是专门为市民提供在遍布全市的多种终端上自助办理多种缴费业务。据统计,目前北京地区拥有的自助缴费终端和缴费网点已超过2300个。
要让用户掏这个钱是要讲技巧的,得让用户觉得应该掏,值得掏,愿意掏。比如这次电子银行收费的这个事情就有欠妥当的地方,因为在今年6月1 日,各大银行决定对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并公布收费标准时,曾经推荐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查询账户余额,并称这些服务是免费的。但时隔3个月,银行就结束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免费午餐,让用户觉得像“逗你玩”,有一种被“涮了”的感觉,这就不太好了。电子银行只有在收费后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让用户觉得这钱掏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