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20-1724――一种明显改善银屑病皮损的制剂(双盲临床试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54226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研究罂粟硷既能抑制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又能抑制环磷鸟苷-磷酸二酯酶(cGMP-PDE),而4-(3-丁氧-4-甲氧苄)-咪唑烷酮(4-(3-butoxy-4-methoxybenzyl)-2-imidazolidinone),即Ro20-1724(简称Ro20),只选择性地抑制cAMP-PDE,另外将银屑病表皮与罂粟硷或Ro20一起孵育,后者比前者更能明显提高cAMP的水平.鉴于外用1%罂粟硷霜能使银屑病皮损好转,作者期望Ro20也会产生改善银屑病皮损的效果.为此对Ro20的疗效进行了3组双盲实验研究:第一组17例门诊银屑病患者,每例选出2处皮损,一处外用Ro20霜,另一处外用霜基质作对照.

其他文献
银屑病的研究近5~6年来集中在环磷腺苷cAMP的研究。腺环化酶(Adenyl cyclase)可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cAMP和焦磷酸(PPi),后者调理几种内分泌在细胞内的作用。
可见在缓解期所有体液免疫指标均比正常人低。免疫指标呈波浪形,在正常人中最高,在银屑病发作期明显下降,治疗后稍增,但缓解期又稍降。缓银屑病临床痊愈时其形态、功能、生化和免疫方面的指标并不恢复正常。这些变化是本病复发的基础。本文研究56例银屑病缓解期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因素:正常抗体的滴定度(TA),备解素,补体,溶菌酶,血清对弗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的杀菌活力。56例中3例为渗出型,2例伴有关节病
期刊
在体外实验中罂粟碱可升高表皮环磷酸腺苷含量,而在银屑病患者局部外用时则可使64%的皮疹得到症状改善,若用安慰剂于患者的相应皮疹处时则只有35%得到改善(P=0.01)。此实验结果与银屑病表皮成份中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即病损处的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例不正常这一假设是相符的。
糖尿病是中年以上的人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有30%的病例在病程中有皮肤体征。皮疹可能由于不正常的糖代谢,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抗感染能力的削弱或神经原变性所致。有些皮疹是特发性的。还有一些由于胰岛素治疗引起。
作者随访了1961~1975年在莫斯科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就诊的205名天疱疮病人。男79名,女126名。发病年龄13~80岁。住院时病情皆处活动期。大部分伴有皮质类固醇长期而且往往是应用不当所致的并发症。住院后进行综合治疗,主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首选为去氢氢化考的松,一般最大剂量每天60~100毫克,按病情严重程度应用20~40天。然后逐步降至维持量,复发时重新给予较大剂量。26名病人合并应用吉尔
期刊
免疫疗法治疗疱疹感染,开始用牛痘苗,据报告有好处,但缺乏对照.1959年Kern等报告,活疫苗或热灭活的疫苗对疱疹的复发率无差异,但2组均有明显的进步,可能这2种疫苗刺激了免疫机制.由于牛痘苗对防止疱疹复发的疗效可疑,而且对淋巴瘤等患者可导致严重的偶或致死的感染,故不应再用牛痘接种来预防疱疹的复发.
文献报告治疗高血压病的大多数β-阻滞剂可并发肢体变冷和雷诺氏现象,对高血压伴有末梢血管性缺陷的患者还报告有发生末梢皮肤坏疽.作者报告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用β-阻滞剂:心得安(propranolol),心得平(oxprenolol)或氯酰心安(atenolol)治疗,用药后均在冬季发生足部严重疼痛,而后又出现趾、?多发性小片皮肤坏死,但足部脉搏均可触知.这些表现在停药一月左右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都
期刊
作者介绍一例32岁男性播散型黄色瘤患者。一般体格检查无特殊。粘膜正常。面部皮肤有淡棕色斑状色素沉着。在两肋和臀部,尤其是大关节屈侧散布许多大头针头至豌豆大皮疹,质软,呈黄色或棕色,无压痛和痒感。双侧鼻侧睑裂有黄斑,右侧泪阜处有限局性睑黄斑瘤,下睑缘中部有黄色小结节。耳科、多项化验(包括血胆固醇、甘油三酸酯、脂蛋白电泳等)和X线检查均无特殊异常。皮损组织象:表皮角化正常或过度,海绵样变性。真皮内有许
期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0例,其中狼疮活动者15例,非活动性者25例。慢性红斑狼疮13例,其中损害广泛分布者7例,局限性6例。在93.3%(14/15)的活动性SLE患者的血清中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找到免疫复合物型物质。在非活动性SLE中有此物质者44.0%(11/25),广泛性慢性红斑狼疮为83.3%(5/6),局限性慢性红斑狼疮42.9%(3/7)。试验结果说明存活动性SLE和广泛性慢性红斑狼疮
作者观察了25例用食物变应原的排除试验和投与试验而得到诊断和治疗的慢性荨麻疹(至少2个月以上继续出现荨麻疹者),探索了其变应原。变应原的诊断专靠临床观察,要点如下: 1.问诊:询问症状及食物史,推定食物变应原。2.排除试验:排除已推定之食物变应原,观察以荨麻疹为首的诸症状的消失。3.投与试验:在确定排除的效果后再投与该变应原,如症状确实再发则确定其为变应原。投与以连续1~3日为原则,症状出现则予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