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ngfh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丽水市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基础的分析,根据丽水市区域资源特色,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归纳为5种发展模式,并探究促进丽水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丽水市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路径;浙江丽水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80-0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因此,探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对于促进农、旅战略性产业融合,推进农村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科学赶超、生态惠民具有重要意义。
  1 丽水市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2011 年以来,丽水市陆续出台了《丽水市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发展规划》等生态休闲产业发展规划,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指明了发展方向。丽水市地处浙西南,位于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交界处,市域面积173万hm2,其中山地占88.40%,森林覆盖率达80.79%,具有最完整的生态系统。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0年稳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2013 年丽水市荣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近年,丽水市在发展生态农业的状态下以民宿为主的乡村度假休闲旅游也快速兴起。回归乡野、返璞归真的休闲旅游消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景区旅游,而以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农耕体验、生态蔬果采摘等个性化生态旅游渐成趋势。目前,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已成为丽水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具有高关联度、产业链长的特性。一方面,乡村旅游是生态农业的传播纽带和营销载体,可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生态农业是乡村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灵魂,有助于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金融基础、人才基础,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存在耦合关系,通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促进,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型产业。
  2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与特点
  产业融合是伴随技术变革与扩散过程而出现的一种新经济现象[1]。在不同的产业内,产业融合会以不同的方式演进,最终将促成整个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构建出融合型的新产业体系[2],主要分为3种方式: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丽水市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产业融合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5类模式(表1),其中各模式还可以重叠交叉。
  3 促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3.1 掌握市场动态,明确农、旅融合新业态发展导向
  丽水市地形以中山、低山地貌为主,绵延起伏、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丽水市政府关于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定位和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丽水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任何新业态都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产生的。因此,必须展开生态农业与旅游市场的调查,摸清现状,掌握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必须要以创新意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去研究产业融合问题,探索产业融合契机,寻找产业融合切入点;必须以新角度研究分析市场,挖掘旅游业与生态农业产业的共性,才能发掘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产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才能在掌握“农”“旅”2个产业市场动态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农、旅融合新业态产品。
  3.2 整合资源,构建新型农、旅融合产业链
  当前各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4条路径[3]。通过对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的资源、技术、市场和功能的整合,满足旅、农融合需要以及新型业态自身发展的需要。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一方面,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增强农业被动融合和主动融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现代高新技术在旅游项目开发上的应用,为产业融合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度假休闲旅游在丽水山区快速兴起,但现在乡村旅游中“乐”的功能欠缺,过分依赖餐饮,项目建设出现同质化倾向。利用乡村旅游功能,融入特色生态农业内容,对于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拓展旅游产品功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大加快了生态农业的发展速度,而且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3.3 建设软环境,建立农、旅融合协调组织
  乡村旅游是阻止农业衰退、促进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4]。重视乡村软环境建设,是实现农、旅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建设,丽水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服务环境等软环境仍存在“短板”,需迎头赶上。通过软环境建设,确立农、旅融合的协调组织,发挥组织效应。在当前“互联网 ”时代,积极引导农户利用电商平台,参与各种有利于营销的商业活动和组织,如合作社、协会、公司/企业等,是推动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产业融合的有力措施。政府可利用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手段,搭建平台,建立起基于政府、乡村、社会间有利于信任、规范、学习、创新的乡村社会组织,增强其推动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集聚融合的功能作用。
  3.4 创新营销传播方式,完善有利于农、旅融合的市场经营制度
  根据乡村自然景观和资源特点,以生态农业创意为特色,从生态、审美、康体疗养等角度创新营销传播方式。比如,打造特色田园风光、花卉苗圃果园,特色养殖园、生态休闲庄园等,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此外,完善市场经营制度,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并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政府应通过银行贷款贴息的形式对农户和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或者通过大力发展区域性银行、担保、租赁等金融机构的形式形成生态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转型资金需求的多层次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建立明晰的契约关系,从利益角度来锁定主体关系,明确各自定位,制定联盟之间的规则以及分工合作、运营的规章制度、各类商业活动的制度等,实现利益的锁定。
  4 参考文献
  [1] 张功让,陈敏姝.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1(1):67-68.
  [2] 木德夏.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经济,2009(22):146-147.
  [3] 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4):678-681.
  [4] 刘传喜,唐代剑,常俊杰.杭州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机理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5(6):35-42.
其他文献
摘要 结球生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叶菜类蔬菜。本文从品种选择、NFT床选择、育苗、定植、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结球生菜NFT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结球生菜;NFT;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6.9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70-02  结球生菜(Iceberg lettuce.),叶片互相包卷,形似甘蓝,原产于
摘要 诱发突变技术是创新作物种质、丰富遗传多样性和培育优良作物新品种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综述了近年来利用人工诱变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诱变方法对植物基因组的诱变特征,展望了人工诱变技术在改良我国小麦以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应用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诱变;改良;小麦品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12.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
摘要 利用昆明市1999—2013年逐月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均值、距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异常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昆明市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尤为显著;干季总降水量是趋于增加的,增加率为2.1 mm/10年,雨季总降水量是趋于下降的,下降率为19 mm/10年,雨季降水量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干季降水量增加的幅度;冬春季降水总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总量呈减少趋势。在全球气候
摘要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配方施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配比为氮肥240 kg/hm2 磷肥144 kg/hm2 钾肥240 kg/hm2 生物电厂灰750 kg/hm2,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提高棉花产量。  关键词 棉花;配方施肥;生长发育;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62;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
摘要 吉田A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野败型籼稻三系不育系,具有米质优、配合力强、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等特点。根据吉田A的特征特性和多年的繁殖实践,总结了其优质高产扩繁技术,以期为制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不育系;吉田A;原种;扩繁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35-02  Abstract
摘要 从整地不合理、播种质量差、特殊气候条件、除草剂药害、病虫害危害等方面分析了北方冬麦区小麦越冬阶段黄叶死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以期为北方冬麦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冬春管理;黄叶死苗;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63-01  越冬是北方冬麦区小麦整个生育期中克服严酷生长环境和积聚自身抗逆能力的关键阶段
摘要 为进一步验证近几年黄淮海地区审定的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机收性状,采取大区对比法,进行了夏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农禾518、金研919、济玉901、新科910、农2209、邦玉359等6个品种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增幅1.1%~10.4%。其中,农禾518、金研919、济玉901、新科910等4个品种表现较好,适合在河南种植,但是济玉901和新科910生育期较对照品
摘要 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紫色象草、象草、斑茅、五节芒、柳枝稷5种能源草晴天的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紫色象草、象草、斑茅、五节芒、柳枝稷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12.48、15.53、14.00、13.87、8.63 μmol/(m2·s);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为2.80、2.97、2.60、2.73、2.54 mmol/(m2·s);日均水分利用
摘要 為揭示海东市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M-K检验法对1961—2015年海东市5个站点的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的年内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相对湿度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夏季、秋季的相对湿度较大,而春季、冬季的相对湿度较小;近55年来,年和四季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下降的特点,年、春季和夏季下降趋势显著,3—4月和7月平均相对湿度下降
摘要 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大水面鱼病频发,经济损失惨重。本文对水质环境恶化诱发湖库养殖大面积暴发鱼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水资源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即采取生物修复技术对水环境进行整治、补救、恢复是有效防治大水面鱼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鱼病;大水面;暴发;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42-01  吉林省是东北地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