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心设计的问题对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促使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建立有机的联系,从问题设计的角度出发。反思了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提出了问题设计的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阅读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原则;策略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提高兴致。我们努力让课堂呈现自然交流的状态,学生能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新知,内化语言,体现英语语言教学的无痕。而这样的一种情感交流的升华,是离不开提问与回答的。
   一、对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反思
   当前,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明知故问”和“为问而问”的现象时常发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是例行公事,不能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过于单一,拘泥于本课句型
   在我观摩的一些公开课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喜欢使用一般疑问句提问,让学生齐答“Yes”或“No”。表面上看,这有助于教师大面积地检查学生的知识反馈,但也容易造成对部分后进生的疏漏,使他们人云亦云,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2.问题设计重知识的理解,轻思维的培养
   在语篇教学中,许多老师的问题设计旨在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情况,如“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看到了什么”“谈论了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直接从所听或所读的材料中找到,这虽然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3.问题设计过于笼统,难易层次把握不当
   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往往喜欢用一个或两个问题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有时问题的设计过于笼统,或过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就回答这样的问题,显然勉为其难,往往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能够回答,没有考虑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二、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参考了一些理论书籍,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要考虑通过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思考什么,掌握什么,形成怎样的能力或品质。如果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就提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应用的能力,就提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
   2.激趣性原则
   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找到学生的疑点和兴奋点,促使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思考。
   3.层次性原则
   根据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问题的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认知水平的问题;(2)理解水平的问题;(3)应用水平的问题;(4)分析水平的问题;(5)综合水平的提问;(6)评价水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把握难度,分清层次,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以牛津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 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1.问题激趣,导入课文
   阅读教学起始阶段问题的创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目的:(1)引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关注;(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3)新旧联系,从已知过渡到未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问题为学生开展热身运动,如让学生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等等。因此,我在Free talk部分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课前播放了一首关于季节的歌)Do you like the song?What does the song sing about?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What are they?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由歌曲引出话题,然后依次出示乡下四季美景图,最后出示New York城市图片并提问:The season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beautiful. Is this countryside? Which city is it?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seasons in New York?
   学生看着图,听着老师的问题,就会产生疑问:纽约的四季到底怎样呢?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存在着信息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篇的欲望。
   2.问题引路,初步感知
   在这个环节,问题的设计要围绕语篇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感知内容,理解大意,体验文化。
   在这里,我这样设计问题:Su Yang wants to know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So she is asking Ben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What questions is she asking?Listen and tick.
   然后通过看课文卡通片,完成相关练习。像这样带着问题听录音的教学,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唤起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想象。
   3.问题培技,细读课文
   问题设计既要有针对文本内容的,以确保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也包括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因此,针对刚才学生找到的四个问题,我提出:Can you underline the answers? Please have a try.这是一个理解水平的问题。在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的水平。
   4.问题促能,综合运用
   在这一阶段,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内化语言,完成从汲取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过渡,如通过讨论、复述、总结等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We know the seasons in New York. Can you use a word to describe the seasons in New York?
   (2)Can you retell the seasons in New York?(Practice in pairs)这是一个综合水平的问题,它不是对课文的简单、机械重复,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已学课文内容。这一训练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
   (3)Can you write down the seasons in our hometown?Please have a try.这同样是一个综合水平的问题,让本课所学句型成为学生写作的语言支撑,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不仅要“善问”“巧问”,还要善于“导疑”“转疑”,这样才能和学生共同用心演绎精彩的课堂。
其他文献
一道墙,将一个民族硬生生分成两半。在墙两侧发生的故事千奇百怪,有悲剧也有喜剧。□封闭自己的墙提到柏林墙,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二战?冷战?还是苏东剧变?其实对于德国
逆思维带有《武术技击训练学》的味道有这么一件事,或许该跟大家说明一下,就是:如果你是练散打的,你的教练就该精通散打训练学.否则的话,他是瞎指导,你是跟着瞎练习.这一规律
这套导引养生功是笔者的恩师、已故著名武术家和养生家陈盛甫教授创编的.他将古代的导引术、吐纳、太极拳、传统医学以及现代健身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广泛的教学和多年的
一个曾经十年风光,天下无双,独孤求败之下铤而走险,创拳坛百年奇迹,无敌神话却戛然而止,惨败宵小拳下,如今每况愈下,还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一个少年得志,所向披靡,秉承一代战
纵观拳击历史,最具有杀伤力的拳手恐怕非泰森莫属.提起拳击,无论人们是否喜欢这项运动,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响亮的名字:泰森.泰森已成为具有全球意义上的拳击代表人物,他
对我这样纯粹的看客来说,体育就剩下姚明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真有点迷体育,不是迷于体育活动,而是迷于观看,迷于和人对谈.上高中的时候,正值中、日、美女排三国鼎立,一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为内外兼修、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特别要求武德至上,讲求爱国仗义、忠诚守信、勤奋执着、知礼大度.后
2008年11月美国大选中,年轻有为的奥巴马凭着广泛的支持,终于胜出,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2009年4月1日,被奥巴马击败的总统候选人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克林,向奥巴
德国和日本对二战历史认识的差异主要不是文化类型和政治伦理问题,而是根源于战后的国家定位和所处的地区结构因素,主要反映了现实国家利益的诉求。 The difference between
这是一个不太可爱却十分可敬的拳手.在和霍利菲尔德三番大战之后,他继承了对方过人的搂抱技术,从此一直在比赛中无休止地运用.一打一低头、低头即搂抱,这样的技术,让他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