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无字的“词典”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uto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小芳预习下星期一就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在马路上》。当读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婆婆正在马路上走”时,被“蹒跚”这个拦路虎给拦住了。她查了查词典,上面解释说: 是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她想,这老婆婆是不是腿有残疾呢?不然,走起路来怎么会是一瘸一拐的呢?她拿不准,就去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带你一块去查一部没有字的‘词典’吧。”小芳很纳闷: 词典哪儿会没有字呢?
  爸爸带着小芳,拐了两条胡同,来到了闹市区。爸爸用手一指,“你瞧!”顺着爸爸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步履艰难,正要横过马路。因为来往的车子多,又有点儿迟疑。小芳见此情景,赶忙走过去,搀扶着老爷爷从人行横道上走过去。爸爸说: 你看到这位老爷爷走路了,慢腾腾的,步态不稳,哆哆嗦嗦,这样子就叫“步履蹒跚”。
  这时候,马路上的汽车很多,一辆接着一辆。摩托车、自行车就更多了。因为是星期天,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爸爸说: 小芳,马路上车子这么多,人这么多,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小芳想了想说:“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爸爸听了,连连点头:“好,好。”
  小芳高兴地说: 这没有字的“词典”还真管用哩!这一下我算是真正懂得什么叫“步履蹒跚”了。眼前有景,我也知道该用什么词儿来描述了。
  爸爸意味深长地说:“看来学语文,不光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会查这没有字的‘词典’呦。”
  (2003年2月)
其他文献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一课,构思新奇,文笔优雅,颇具潇洒清逸之韵味;简练概括,气韵充实,给人明朗俊秀之印象;参悟自然,意境悠远,讲究清明透逸之神韵。    一、 美丽风景的集结所    课文开宗明义点明:“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简练概括,既具有三幅美丽画面的浓缩之美,又具有自由驰骋的想象时空。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绿意盎然的村野乡
期刊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解深度。当然,并不是说,教师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就一定要理解到什么程度,但我坚信,“学生能走多远,作为教师,我们就有责任引导他们走多远”。  那么,怎么解读文本才算到位了呢?我想,解读作品就是要解读文本的文、道、质,即要看一篇文章用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结构,来印证自己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可以教给学生的
期刊
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来源于能否唤起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来源于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来源于你懂不懂孩子的心。以下就是我追求课堂有效的两个不成熟的策略。    一、 让语文走进生活的世界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时,我踏寻着语文课堂的生活足迹,让有效与快乐在生活的情境中飘溢出来。请看其中的一个片段:  师:孩子们,谁先来说说: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  生:他仔细地查看水流
期刊
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它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吸引人,牵动着你的眼睛,也牵动着你的心。  蜗牛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  蜗牛的壳是圆形的,上面有很多花纹,有螺旋形、斑点形、条纹形……千姿百态。蜗牛的頭上还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据说,蜗牛的眼睛就长在那一对长触角上呢!如果你碰它的触角,它会立刻缩回壳里去,等没动静了,安全了,它再出来。它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你别看它嘴巴小,牙齿可多了,据说有2650
期刊
一、 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 小朋友们,四年一度的“动物奥运会”就要开始了!动物奥委会的主席大象爷爷给海、陆、空的动物们发了E-mail,邀请大家参加第5届动物王国的奥运会。瞧,大伙儿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我们一起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b k h m z h r j c h z)  2. 开火车认读声母。  3. 咦,又来了几个动物宝宝,怎么不认识它们呀?噢,原来它们是两个单韵母拼加
期刊
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扣人心弦,能瞬时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什么学生喜欢听故事呢?  1. 故事中有奇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处在学龄阶段的儿童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每当听故事时,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  2. 故事在生动的情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能给孩子以智慧和美德,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期刊
成语故事是一种通过简单故事揭示深刻道理的文学形式。它短小精悍,留有很多空白,而深刻的寓意往往就蕴藏在这些“空白点”中。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启人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进行适度补白,以期达到深刻理解寓意的目的。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巧补空白,彰显寓意的。    一、 补情节之白,自相更矛盾    《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
期刊
我最早读的书就是幼儿园时,妈妈给我买的绘本。那一套书有五十多册,是我最早的“哲理书”,因为每一册故事讲完后,都会标注上一行大大的汉字,来总结这个故事的道理。  《青銅葵花》是我长大后自己买的,因为我本身就喜欢曹文轩,而且当时,我被他的书名吸引了:青铜?葵花?是用青铜雕刻成的葵花吗?但是买来后,我并没有时间立即阅读它,直到有一天,妈妈拿着试卷说:“你这次又考这么差,去房间好好反省!”  我既委屈又失
期刊
被称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曾经写过一本书,是理论著作,书名却像文学作品,叫《幸福的种子》。书中这么说:“把孩子抱在膝上,念图画书给他听,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时,大人与孩子有肌肤的接触,有语言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幼儿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觉到牢牢拥抱自己的那个人。”  松居直说得好。不过,这何止是念图画书呢?又何止图画书是幸福的种子呢?语文呢?语文,语文教学,语文教师教语文,当然也应该让孩
期刊
“教学评价语言”,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按照教学评价的原则进行评价的一种表述形式。  在接触到的许多案例中,笔者发现尽管教师们对教学评价语言相当关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等一系列的“把脉诊断”,笔者找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三类典型“病例”,并从“病例描述”“病因分析”及“实践药方”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仅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