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近一次阅读课上,学生就文章中简单的一句话提出了疑问:Mary was indeed a lucky dog since she was selected to play for her college.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玛丽被选中代表学校参赛本是件十分荣耀的事,可作者为何形容她为一条幸运的狗?只有当笔者解释“lucky dog”在此意指“幸运儿”时(因dog在英语,特别是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这点与我们对狗的看法截然相反),学生才豁然开朗。面对学生的困惑,笔者感受颇多。因为在实际的阅读课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虽然所阅读的文章在语言上并不难,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是不全面、不透彻;有时一篇文章的单词几乎全都认识,语法结构也没问题,但是看过几遍之后却仍然不知所云,这就造成了阅读后难懂甚至不懂的问题。分析其中原因,笔者发现是学生对文章中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
  
  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将阅读视为在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之间架起桥梁以达到正确理解的创造性行为,那么背景知识则是这座桥梁的重要构件之一。文化背景知识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背景知识是指语言双方的共知,包括双方共同拥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狭义的背景知识指与语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通称为非语言知识,即双方交际话题的历史背景、地理背景、政治背景、人文背景、民俗背景、文学背景、宗教背景及科普知识背景等。(王立群,2005)本文讨论的是指狭义的文化背景知识。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即主要解决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问题,而忽视了非语言因素(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阅读理解实际上是读者对读物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包括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层次:字面理解层和推断性理解层。对于字面理解层来说,主要靠掌握语法、词和句子等语言知识来完成,关键在于深层次的推论理解能力,它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实际上,读者头脑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他在阅读中的猜测就越准确,他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阅读速度也就越快;反之,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就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传统教师那种按部就班地讲解单词→语法→句子→段落→整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早就使学生厌倦了,枯燥无味的阅读课日趋削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内容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内涵纷繁复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在课堂上对其进行系统的讲授,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灵活处理。一般来说,阅读理解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背景知识和深层的背景知识。
  浅层的背景知识表现为风俗习惯、庆典节日、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人见面后,除了问候语之外,还经常谈及家庭、年龄、工资等问题;而西方人士对这些社交方式颇为费解,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均属于个人的“隐私”,不应该随意打听。又如,“龙”在我国一直被视为吉祥的神物,我们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国家,“龙”通常被视为“凶残的怪物”,一般没有褒意,因此很少用来形容人。诸如此类的浅层文化背景知识学生较易接受,因此无需花大力气进行掌握和运用,就像词汇中的“消极”词汇一样,只要见面认识,了解其意思就可以了。
  在浅层文化背景知识之外,还包括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深层的文化知识。如在价值观念上,中西方差异就很大。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可以忽略,人们通常都避免锋芒外露;在西方人的价值取向上,个人主义反而是一大特点,因此他们就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认为个体主义是他们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这也正是西方年轻人在成年之后就在经济和感情上独立于父母的原因。又如在思维方式上,英美人一贯注重思辩理性,重视实证与分析,习惯线型思维模式;而中国人则侧重直观感受、切身领悟,这些差异在两者的文章中一览无余。由于崇尚间接的思维模式,中国人习惯于在文章中先强调背景知识后涉及主题部分,而英美国家人士更喜欢在文章中直接表达主题思想。这两种相去甚远的思维模式往往成为其他差异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读者对英语文章的行文结构和情节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因此,较之浅层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深层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当然,我们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教学原则和目的,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选择与所用教材有关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自觉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方法
  
  要实现阅读理解,就必须具备足够的、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此一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就成了重中之重。根据自己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一)讲解法
  这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对于与整篇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直接给学生作讲解。例如,在学习《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课“Why I Teach”一文时,如果学生事先不了解上帝造人的背景知识,就难以理解课文中“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这句话。因此,在讲授课文之前,可以先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文化背景知识,根据《圣经》人类是上帝用黏土创造出来的,上帝对着黏土吹了一口气,它便获得了生命,人也就诞生了。这样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含义的同时,也较快地获取文化背景知识,使他们感觉学有所获,从而增加阅读课的吸引力。
  (二)对比法
  根据社会学家的观点,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入背景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全面、透彻地理解西方文化。对比有助于学生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所要掌握的内容,而且一旦掌握后,记忆深刻且持久。阅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成语就值得比较异同。如英语的like mushrooms(像蘑菇一样)对应汉语的“雨后春笋”,两者都用来形容一种事物大量产生和迅猛发展,但却用不同的事物作比,这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在我国人们自古就喜欢竹子,竹子用来食用更是美味无比,相反英国却不产竹子。同样,文化差异也会造成指称和语用意义的巨大差异。如英语的“brown bread”指“黑面包”而非“棕色面包”,“brown sugar”指“红糖”而非“棕糖”,掌握这些区别之后,对于文章中出现类似的词语或成语,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讨论法
  笔者认为,讨论不失为学生掌握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的绝好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和系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讨论并不仅仅是教师告诉学生信息的主题,而是教师和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讨论一般应安排在课内进行。可以采用小组形式,以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开口;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经验或体验。一般来说,通常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一次课所要讨论的题目,并要求他们在课外广泛查询相关资料。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备无患,有话可说了。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的方面和程度各不相同,通过交流讨论,就有助于他们获得完整的知识和信息。比如在讲授《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五单元“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时,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就西方圣诞节方面的一些背景知识畅所欲言,如圣诞节的来历、时间、庆祝的形式、范围等。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圣诞节与其类似的中国传统的春节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背景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靠教师通过具体课堂教学导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背景知识的积累。如多读反映西方国家文化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多看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多听新闻广播等,不断拓宽西方文化方面的视野,从而提高自我文化素养。
  
  四、结束语
  
  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成功的语言教学应该是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只有这样,我们的教与学才能超出纯语言理解的局限,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3]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4]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寇菊霞.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1).
  [6]王立群.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与内容背景知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
  [7]《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三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不同国家民族的自我想象与自我认同,总是在与特定他者形成的镜像关系中完成的。对于外语学习者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他们是游走在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孤独者。他们的自我认同在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不断重塑,实现跨越两种文化的转化和升华?在中国,从早期的“行为中心”“知识中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到培养具有文化反思能力的人,跨文化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多元文化背景下,怎样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如何处理
  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强化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学习。从图书馆的角度对推动学习进行探讨,认为图书馆应成为推动学习的实践者,并提出图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在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中独具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秉承传统使命的同时,应重新定位,担负职责,通过有效途径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高校艺体专业学生是有别于普通本科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英语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艺术体育文化在世界各国中的影响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门国际化语言,已越来越受重视。高校艺体类大学生是未来我国参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英语是他们把我国的文化艺术和体育竞技加以阐释并传遍整个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各高校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对于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所致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通过DSA诊断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受体拮抗剂对电休克后抑郁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电休克(ECT)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ECT组(联合组),
为了解决撤镇并村带来的妇幼保健服务盲区扩大的问题,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我市从2012年1月开始实行全市妇幼保健“网格化+量化分级”管理,开展村妇幼保健管理量化分级工作。1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简易、高效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分离诱导大鼠骨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与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CT或MRI影像,结合文献对照研究其影像特点与病理基础。结果:10例均为单
通过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实时咨询服务的现状,指出用稳定流行的Meebo系统可以解决目前实时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在介绍Meebo系统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