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交民巷”说起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末,从因中苏友谊医院而得名的“反修路”,搬家到了“反帝路”——东交民巷7号。这条目前北京最长的胡同,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元朝,北京开凿通惠河与大运河连接,南方粮食几经周转到现在的崇文门外。元朝在这里设立收税的机构,周围相应形成市场,就有了东交民巷的前身江米巷。这里是个米市,用现在时髦话说是贸易中心。当年的元大都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游记里提到过“文明门内江米巷”。文明门就是现在的崇文门,遗憾的是从那时开始,这条走过700多年历史长河的胡同,承载了太多与利益有关的东西,以及与文明无关的事情。
  在明代,天安门前形成国家行政中心——棋盘街,东江米巷是礼部和鸿胪寺所在地,有接待安南、蒙古、朝鲜、缅甸4个藩国的会同馆,也叫四夷馆。到大清朝,这里成了正蓝旗的地盘,分布大大小小的王公府邸和官衙。而东交民巷出现变化的始作俑者是俄罗斯,1694年获得在中国通商,寻机在东交民巷修了使馆。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国家首都陷入从未有过的灾难之中,列强明令侵略者在京“正式特许抢劫3日”。东交民巷户部国库就被日本人抢走白银300万两,太医院的针灸铜人也被掠夺。更可气的是《辛丑条约》签下后,中国政府失去了东起崇文门西到天安门、北起东长安街南到城墙的一整片行政管理权。这里成了所谓的“使馆界”,四周建起6米高的围墙和8座碉堡,路口有铁栅栏和铁门把着。英、德、法、俄、美、日等国在这里形成对中国干涉的强大势力,又开银行又派兵,还建邮局建教堂。
  柬埔寨老国王西哈努克10月15日在北京去世,引出两个新闻热点,一是他长期居住的东交民巷15号,二是他长期治病的北京医院。
  15号院被西哈努克称为“童话中的仙女居住的宫殿”。清朝时,这里是法国公使馆,他有法国文化情结,自然会倍感亲切。有很多年,我天天经过这个院子,到了门口只能快步走过,偷偷望一眼。
  边上的21号过去是法国邮局,现在是个饭馆,在市委工作的那些年常去,除了外面建筑没变,里面全是中国味道了。15号院东边隔着台基厂大街有法国人建的圣弥尔天主堂,圣弥尔是《圣经》中保护以色列子民的天使。教堂的哥特式建筑、天使塑像和精美的花玻璃是东交民巷西方文化遗存中的亮点。
  旁边的小学始建于1955年,当年教堂划归学校成了礼堂,是曾经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干部子弟学校。“文革”后期没有门槛,搬家后两个弟弟都转了进去。1986年,教堂又开始恢复,1989年12月重新开堂。在清朝,教堂的北面不远就是法国兵营。
  北京医院前身是1905年建的德国医院,位于东交民巷的东口。德国人以严谨精细著称于世,这家医院在解放前后都保持了较高的医疗水平。据卫生部原副部长顾英奇回忆,1953年1月,中央保健委员会成立;1954年,中央卫生部设立保健局,中央警卫局设立保健处。以北京医院为基地,负责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第一线医疗保健,包括民主党派、部长和省委第一书记、重要科学家及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的医疗保健。
  北京医院的匾额是毛主席在1950年2月题写的。据北京医院原院长林钧才回忆,到了文化大革命,北京医院被当作“老爷医院”砸烂了。97人被立案审查,277人劳动下放,去了甘肃和“五七干校”,医疗设备流失,各种制度被破坏,医院一片凋零。后来,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从1973年起逐渐恢复。周总理对北京医院的领导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看“病情报告”;二、亲临现场听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案;三、看望病人,他生前来医院多达200余次。
  父亲调到北京医院时,单位已经处于平稳发展阶段。70年代的人头脑都简单,也不知道什么风险,倒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到了新地方会有些麻烦,比如因欺生而打架。两个弟弟到病房看电视,就有大一点的孩子过来找茬,我在家里听说了,抄起“板带”到院子对那小子一顿抽。院子里比我大的孩子有,没人敢上来,有一个中年人过来“教育”我,只好顺坡下驴,让弟弟上去再踹那小子两脚了事。后来,父亲告诉我,劝架的是周主任,以前是周总理的保健医生。
  以前在友谊医院住筒子楼,到了北京医院换成爷爷辈的德式公寓。不过,德国人一家4室的房子现在挤着两户人家,没有厨房,大家还是在楼道做饭。唯一的好处是有管道煤气,不用扛液化气罐了。搬家的过程极其简单,家具在70年代要凭票买,几年下来有了一个大衣柜和碗柜,两个双人床(一个铁管木板床,一个“文革”时买的二手货红木藤床),还有两张医院集体宿舍的单人床,一张三屉桌和小炕桌,一个铁腿的饭桌和两把椅子。一个姥姥带到北京的红色大漆牛皮箱,父亲出国用的带钉头的皮箱,里面有父亲出国穿的毛料中山装和西装。这身行头回来后就压箱底,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想过送到信托店。父亲上大学时穿的棉大衣也还留着,1980年我上大学时还拿去穿。以上这些就是上世纪的一个6口之家,除了手表和半导体收音机外最值钱的东西了。
  现在想想,贫困确实能激发人们的奋斗,变着法改变生活。我的奋斗从打家具开始,到北京医院没两年,旁边的一个德式公寓开始拆,我就到废墟上捡木头,上好的松木,都是栋梁之材。又去杂货店买纤维板,到街上找河北来的木匠,在医院的宿舍院打写字台和酒柜,自己贴木纹纸,自己上清漆。后来看用三合板更好,又找人打了个板式纯木的写字台和书柜。那年大学快毕业了,一个人在家又打砂纸又上漆,父母弟弟白天都不在家。福建省副省长毕际昌携夫人到家里看我父亲,让人坐的地方都没有,就着满屋的油漆味道说几句话走了。过两天,父亲告诉我,人家是到中信公司任副董事长的。第三次打家具时,已经搬到单元房,用的是住过老洋房子拆下的木头,买了上好的水曲柳三合板,请的安徽木匠,料好工细,是一套组合柜和两个书柜。最后这些至今还留着,其他都没了。可惜的是“文革”时买的红木藤床,开始打家具料不够,让木匠给拆了,剩下床头中间的木构件当摆设。
  父亲不管家里的事,我每次折腾总要惹他生气,以他的老实本分看他儿子在院子里的表现,想想是承受了很大压力。父亲所在的北京医院北楼专门负责高级干部的保健,很多年后问他当年比较有意思的事,老人家总是失忆。   父亲给好几任国家副主席做医疗保健,从宋庆龄、乌兰夫到荣毅仁,基本是上门服务。乌兰夫当上国家副主席,在他家里给父亲腾出房,父亲不愿意住,认为还是来来去去的方便。审判“四人帮”的最高法院院长江华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黄火青,老一代革命家王首道、刘澜涛,维族的著名人士包尔汉、赛福鼎,这些老人既是父亲服务的对象,也成了忘年交。
  父亲为赵朴初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两位佛教大师做了十几年医疗保健,在京或是出国,没在一块合过影。问为什么,父亲说有机会,不着急。班禅大师最后一次去西藏,父亲年纪大了,没有陪着,没想到大师到家乡日喀则过于辛苦,导致心脏病急性发作,没抢救过来。大师经常跟父亲说自己身体好,活20年没问题,遗憾的是跟去的医生太大意了,一次疏忽,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部长中交往多的有第一任邮电部长朱学范和后来的钟夫翔、文敏生,有卫生部长江一真和崔月犁,有文化部长、画家黄镇和副部长、作家、书法家周而复,有老外交部长姬鹏飞,有“五四”运动的老人许德珩、大律师史良、学者钱钟书、数学家苏步青。外宾中最神秘的人物是柬埔寨红色高棉首领波尔布特,每次来京都是父亲去看他。还有就是西哈努克亲王宴请北京医院的医务人员,1989年~1991年,父亲参加了三次。菜单还留着,有广式鸿运乳猪、法国鹅肝、意大利海鲜面条、金边鸭丝肉丸粥(配炸油条)等。
  上世纪90年代福建在京干部,项南书记是中国第一代老革命家的后代,对老区的情况熟悉,思想解放,处理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了东南沿海的改革开放。马兴元省长是山西南下干部的代表,这些北方人在福建扎根几十年,有魄力有经验。他们过去在看问题做工作上有矛盾,结了些怨气,可到了父亲这儿就只有乡情,没有了政治。方毅,福建老乡,中国科学院院长,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退下来后患抑郁症多年,精神非常不好。父亲和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陈学诗一同为他治疗,终于使方老的精神疾病痊愈。这时他忽然想到要给父亲留一幅字,可惜在字写好后不久就因为器官疾病而仙逝。
  记忆最深刻的是1989年初,父亲陪彭真委员长去南方,回来后不久就参加抢救胡耀邦同志的医疗小组。父亲连着三个夜晚守在病床前,第3天胡耀邦病情稳定,人也显得乐观了。他和父亲讨论起科学界的一些事,比如美国华裔科学家牛满江遗传学方面的金鱼实验,中国医学专家修瑞娟的人体血管微循环理论,他在病中还在认真思考科学的真伪问题。第4天,父亲身体有点吃不消了,母亲打电话给院长,换成白天值班。当第5天一早父亲进病房时,才知道胡耀邦已经在夜里逝世了。父亲说,心梗病人如果不起来上厕所,如果再多用些润肠剂,可能会挺过那一关,或许会好起来。
  医生给别人看病,可自己的身体不一定健康。1991年,父亲办退休了,当年就出现心动过缓症状,并安装了起搏器。1997年,小脑梗塞合并肺部感染,2002年,结肠癌,2006年,前列腺癌。1999年,父亲才彻底退下来。对那些说不清的老年病,八十几岁的父亲自己观察,自己去医院和年轻的大夫研究,时不时上新的仪器查查,时不时换一种新药吃吃。我说,您快成医学实验样本了。
  我常常好几年都不去医院,父亲也几乎没有给我看过病,到如今我也没弄明白老人家的医术高在哪里,这些年是怎么治过来的。
  不说了。好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一年就这样嘻嘻哈哈去了。感谢父母,感谢家人,感谢朋友,待见我这些不着调的文字。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其他文献
7月21日的特大暴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北京的方方面面。人们既看到了市政工程发展的滞后、雨灾预警和应对机制的不完善,也看到了热心助人与趁火打劫并存的人性善恶,还有居民对家乡的情意。  活跃在赛场  不到晚上6:00,文龙准备出发了。他是北京国安的铁杆球迷,这天晚上国安在工体和杭州队有场中超联赛。出门前,他走到阳台往外看了一眼,楼下不少地方的水已经没过脚面。犹豫了半天,他决定穿拖鞋出门。  一路水,平
期刊
大师不平凡的日子其实就蜗居在一条很缺乏时尚元素的北京胡同里。邻着护国寺和厂桥之间,护仓胡同一套91平米的两居室里,就是莫言三代同堂的家。在这里,当年青梅竹马的妻子操持全家,让他全身心投入写作,两个女儿都安稳地成长为作家。在这里,大饼蘸酱和饺子就是莫言百吃不厌的当家美食。莫言心里认定,最大的成功就是有个幸福的家。  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精气神,大师就是大师  北京作家李洱说莫言深受儒家思想浸染,谦和
期刊
传说  说到北京城,就一定要讲讲“八臂哪吒城”的传说。  传说一般多少有事实的影子,但在口口相传中逐渐加入新元素,进而走了样。  “八臂哪吒城”的传说是父亲讲给我的。我穿一条母亲做的碎花裙子,编着麻花辫,坐在二八自行车大梁上。父亲骑着它,带我穿行在国槐树下的胡同里。灰砖青瓦,夕阳西下。那些披挂着夕阳余晖的四合院落已经与父亲的回忆融合在一起。“八臂哪吒城”无疑是最具京味文化特色的传说之一。  “以前
期刊
京剧,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感,穿越时空与现代人进行对话。如何把握传统与时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用古老的艺术手法诠释日新月异的现实?如何让沉溺于海量碎片化信息中的人们沉淀下来欣赏经典?  面临这些宏大的主题,北京京剧院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作为负责“创作”业务的管理者,刘宇宸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心中的感受。他深知,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也正因其艰难,反而更具魅力。  挚爱与事业
期刊
北京京剧院尚掩映在熹微的晨光中,婉转的唱腔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已破空而来。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的一天便与这韵味十足的“背景音乐”一同开始了。11月的北京寒意渐浓,凛冽的风像一匹不羁的野马,透过敞开的窗子在屋内游荡。李恩杰的精神为之一振,他翻阅着手中厚厚的文件,头脑又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即将过去的2012年,对北京京剧院意义非凡,她以越来越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而对于近在眼前的2013年,
期刊
每当我来到天安门广场的的时候,总要去广场东南角的东交民巷西口看一看。虽然看不见昔日的牌楼、昔日的坡、昔日对面的棋盘街,但巷口内路南的灰墙大院,特别是大院里的演变时迁,总会勾起我串串的酸楚、兴奋和有趣的回味。  新中国诞生前的“国中之国”  新中国诞生之前,我在前门内西顺城街(今前门西大街)的中大附中读书,家住崇文门外的手帕胡同,每日往返上学不愿意走城外人多路差的打磨厂,而喜欢走城里头人稀路平的东交
期刊
北京国际音乐节是北京市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文化品牌,也是中国向世界打出的一个响亮的品牌。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走过了第15个年头。15年来,每年的秋天来自全世界最顶尖的音乐团体和音乐家齐聚北京,展现音乐无国界的魅力。  今年的音乐节主题是“音乐由你”,主打亲民牌,在北京最新潮的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厅上演多部音乐会;邀请来罗大佑、崔健、迈克尔·波顿等流行音乐界巨星;在中国首次上演了美国先锋音乐家约翰
期刊
“慢慢养着吧”—— 祖祖辈辈对慢性病的康复治疗既无概念也无标准,对慢性病和亚健康给人造成的痛苦和危机往往缺乏富有成效的措施。据统计,目前有80%的病人在疾病急性期过后只能回家养病,得不到正确的康复指导。疾病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康复医学评定的重点是慢性疾病。慢性病是毁坏家庭、破坏社会和谐的看不见的尖刀。一个心脏安上支架的人,只能接受被迫放弃的暗淡下来的人生。如果他能通过小汤山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重
期刊
十年前,刘晓庆因偷漏税入狱时没有当着人哭过,十年后,这位中国获得百花奖最多的影星当着上千人的面哭了。  9月29日第31届百花奖颁奖典礼上,五次获得百花奖、已经57岁的女演员刘晓庆身穿红色旗袍,画着浓浓的舞台妆,继续延续着不老的传说,模样看起来足足年轻了20岁。聚光灯下,刘晓庆讲起自己的从影经历,也谈起了自己的老单位北影厂:“几天前,我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我的心里非常非常地难过,因为
期刊
王大观画中话  老北京夸人,喜欢说“吃过见过”,不论谁,必是“吃得多,见得广”,博闻广识,才配得上称为高人。  王大观是我爸爸的亲娘舅,论起来,我叫他老舅爷——他就是位高人。  老舅爷前些年没了。他在时,可惜我还小,不懂问,不懂听,长大些,才知道与多么宝贵的学问擦身而过。  逛书店,看电视,老北京民俗这个话题,永远是热门的。人们热衷于从字里行间的每一个儿化音里,窥探老北京;痴迷于从胡同角落的每一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