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引领奔富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30604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11%的贫困发生率,村党支部该如何抓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帮助贫困群众?
  山东省东明县陆圈镇马军营村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村党支部为引领,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优势,通过吸纳贫困户就业、引导贫困户发展大棚种植和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不仅有效助推了精准脱贫,先后带动周边10余个村200余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当地精准扶贫新引擎,还吸引了1220名村民共同发展,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
  马军营村位于东明县东南6公里、万福河南岸,东北距陆圈镇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辖马军营和新马军营两个自然村,共417户、1521人,其中贫困户46户。村耕地面积2451亩,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直到1985年,村里依然是贫穷落后的面貌,因为地块零星、技术落后、受气候限制,村民零零散散种植不成规模,收入一直不高。
  要想群众富,还要立足本村优势,在蔬菜种植上做文章。从部队退伍后的李保祥,一直担任村干部,在摸清村情后,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干出一番天地来!1986年,李保祥等三人两上寿光、三到开封参观学习,很快就“学”出了样子:当年,一个不到一亩地的小拱棚就获利3000多元,比种粮食收入高许多倍。到1992年,全村有冬暖式大棚1010座、育苗溫室200座,面积930亩,种植户年均收入达到6000元,马军营村成了全县有名的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村。
  蔬菜大棚打开了马军营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带领更多贫困群众共同致富,2008年,村支部书记李保祥和28名党员商量之后决定,由村党支部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牵头在马军营村成立了卫吉蔬菜专业合作社。之后,村党支部动员全村贫困户以2亩责任田、10年时间(相当于1万元现金)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将部分大棚低价租给有种植蔬菜意愿的贫困户,并给予特困户第一年减免土地租金、种子和化肥款等优惠。在按股金分红时,对贫困户额外实施每年提高20%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使贫困人员每人每年增收约5000-10000元。当年,合作社投资163.3万元,租用群众土地450亩,建成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23座。对全村蔬菜大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种供苗、统一供药供肥,并与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村民祖祖辈辈住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对家里条件差点的,可不能不管!”对于扶貧,村党支部“动了真格”,结对帮扶责任直接到人。针对46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村党支部逐户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明确帮包责任人,按照“一人一个办法、一户一个路子”的思路,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多种方式,由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年富力强的党员帮包贫困户,每人至少帮包1户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把扶贫措施落在实处,让贫困群众看到成效。
  合作社成立后,李保祥提议拿出几个位置好的大棚优先让贫困户承包,并免去第一年的租金。2010年,贫困户梁红宾身患癌症,家中举债为其治病,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钱花了,人还是没留住,梁红宾去世后,留下其妻郝红瑞、3个未成年孩子和七十多岁的父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为帮助这家人摆脱困境,村党支部帮她免费承包了2个温室蔬菜大棚,并积极协调安排,郝红瑞在农闲时可以到合作社蔬菜包装车间打工。如此,这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年的收入达到十多万元,悲观情绪不见了,生活的信心又恢复了,“承包了6年大棚,不但把账都还完了,还花6万元翻盖了三间新瓦房,这都是村支部帮的俺啊!”
  这便是村党支部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因户制宜、量身定制的帮扶方案。对郝红瑞家这样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种植大棚蔬菜的贫困户,村党支部为其减免承包费,帮助协调贷款,指派专门技术员上门指导传授种植技术,几年来,先后帮助42户群众脱贫致富。仅2016年,村里就有6户贫困户依靠大棚种植脱贫。而对有劳动能力、年龄稍大的贫困户,村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在村合作社大棚种植基地和包装车间务工,每年工资收入2万余元,以此解决了15户贫困群众的当下之难。对于年老体弱、鳏寡孤独的贫困户,则采取资金、生活帮扶的方法,由村党支部每年定期为他们送去慰问金、食用油和面粉,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
  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村里形成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100余亩,仅马军营村就有1210亩,以生产芹菜、甜椒、黄瓜、西红柿为主,无公害蔬菜年产量达2640公斤,马军营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享有东明“小寿光”之美誉,成为菏泽市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十大“一村一品”明星村和“百千万”富民工程信用示范村。
  目前,卫吉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220名,其中紧密型社员260户,接纳周边村庄一般社员860户,先后带动周边10余个村200余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菜品打入北京、济南、郑州各大超市,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蔬菜生产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村民靠种植蔬菜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马军营村400来户群众中,存款10万元以上的就有160多户,致富路上,村党支部没让一个村民掉队!
其他文献
编者按:饮水思源,深恩厚报。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牺牲。建国后,帮助、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政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牵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革命老区,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老区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踏上全面小康进程。  当年的红色大地,现在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热土。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期刊
平凡中见担当,质朴中显忠诚。2015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抓住第二轮省委选派第一书记帮扶的难得机遇,整合省市区镇村五级帮扶工作力量,承接、选派127名第一书记帮扶124个贫困村。  127名第一书记各显神通,从根本上破解脱贫致富难题,提升帮扶村的“造血”功能,“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拼搏与奉献奏响了山区发展的最强音,把第一书记的旗帜牢牢插在了山亭大地上。  
期刊
“百佳书记因公殇,万人同哀悼逝波”  “丁酉春夜别廖公,悲恸肝肠万物空”  “仿佛你一如既往的浅笑,春风会不停地思念你”  ……  2017年3月18日,福建省南平市副市长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开会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2017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无数认识或不认识廖俊波的人自发通过文章、诗歌、留言等各种形式怀念
期刊
编者按: 创业29年,投入30多亿元绿化库布其沙漠6300平方公里,投资400多亿元发展沙漠生态产业,创造生态财富5000亿元,带动沙区10万农牧民脱贫,人年均收入由1990年的不足400元增至15000元,实现了库布其地区绿色中国梦。这就是从沙漠走来创造辉煌业绩的亿利资源集团。2016年该集团被国务院授予“脱贫攻坚奖”。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面临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集中连
期刊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表示,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硬骨头,在综合治理的同时需结合“靶向治疗”。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字字入心,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让健康扶贫的路线图更加明晰。  上下联动部署实  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比44.1%,其中患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有240万,患长期慢
期刊
村容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郁,邻里和谐互助,道路四通八达,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如今展现出的勃勃生机。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上访村。  巨变源于驻村第一书记吴涛的辛勤耕耘。2015年12月,四川省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吴涛正准备向组织汇报调往重庆之际,却接到一纸任命——到广安区化龙乡长坪村当第一书记。随着他的到来,“长坪变成‘常富’村”逐渐成了现实。  下乡:挨户串门赢民心
期刊
2017年2月,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整村脱贫,甩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这与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该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相隔了3年零3个月。  自总书记考察后,十八洞村就成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策源地。当地派驻工作队驻村蹲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经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外界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的积极互动下,十
期刊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我们住上了大房子,收入有了保障,孩子也能繼续上学深造。”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那杏村村民李朝忠说。  以前,李朝忠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茶和蔬菜,但因为交通落后、缺乏种植技术,年收入仅能维持全家的基本花销,孩子的学费常常没有着落。被云南省公安厅确定为挂包帮扶对象以后,李朝忠的孩子享受到了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通过云南省公安厅在挂包点推行的种猪发放、芽茶改造等举措,李朝忠家一
期刊
抓党建,促脱贫,党员打头阵。  走进齐鲁大地,随处可见党员奔波在扶贫路上的身影,无时不感受到奉献脱贫攻坚、践行党性忠诚的激情。  革命战争时期,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铸就的沂蒙精神就诞生在这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深情地说:“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绝不能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扶贫攻坚当重大的政治责任、崇高的历史责任
期刊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百色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革命的火种燃遍了全市12个县(市、区)、126个乡镇、1542个村的每一寸土地。百色因此得名“红城”。  如今,这座红城里的“战斗”还在继续。百色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为全自治区最高。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今天,党没有忘记这片红色土地,带领老区人民不屈不挠,充分发扬革命精神,与贫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