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野改变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术后各时间段的视野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方法.收集经间接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存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ARMD患者13例(15只眼),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1.患眼行Bevac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1.25mg(0.05ml),注射次数为6次,间隔6周至3个月,治疗后随访3~12个月,记录并分析术前及术后6周,3月,6月,12月的平均视觉敏感度(mean visual sensitivity,MS),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缺损变异度(lose variance,Lv)的变化.结果 以0周注射为基准,第24周及48周MS值与注射前MS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91、3.69,P值均<0.05));第48周MD值与注射前MD值(7.97±3.97)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5,P<0.05);各组LV值与注射前L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有利于改善湿性ARMD患者黄斑区视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以及平均缺损的改善上;重复4-6次注射后绝大多数湿性ARMD患者的视功能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频域OCT的EDI(Enhanced depth imaging)技术观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经光动力治疗(PDT)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LP)后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底照相,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等检查确诊为急性CSC的39例患者39眼纳入本研
目的 分析15例(15只眼)植入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不满意原因、症状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期间86例(137只眼)植入Acrysof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主要评估术后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并发症及患者不满意原因.结果 共有15例患者(15只眼)诉手术效果不满意,占总术眼的10.9%,其中视物稍模糊1
目的 分析儿童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视力预后以及相关的全身疾病.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近4年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葡萄膜炎患者106例(165只眼),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眼部或全身检查,确定葡萄膜炎类型;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视力预后.结果 在106例患者中,男45例,女61例(1:1.4);平均发病年龄为(10.9±3.3)岁.急性发病18例(1
目的 观察和分析内斜视儿童眼位矫正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行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手术并且术后随访眼位正位(≤±8△)的连续性病例111例.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评估患儿的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患儿的立体视锐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内斜视类型之间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的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收集眼内异物患者80例(84只眼)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眼内异物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以崩入眼内的异物伤(76.3%)最为常见,其次为爆炸伤(15.0%)。位于眼球后段的异物可导致较严重的视力下降。常见并发症包括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铁锈症等。经过适当的手术治疗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目的 评估GalileiII、Pentacam和IOLMaster测量近视人群前房深度(ACD)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40名近视志愿者(40眼),等效球镜度为-1.00—8.00D,平均(-4.40±1.80)D。分别应用GalileiII、Pentaeam和IOLMaster3种仪器测量ACD,检查顺序以随机方式确定。采用Bonferroni矫正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期刊
目的 观察可调节人工晶状体预留度数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及调节力的变化.方法 将30例(60只眼)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其中将15例(30只眼)植入度数设计(SRKT公式)为主视眼植入理论值过矫0.5D度数,非主视眼植入理论值过矫1.0D度数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5例(30只眼)植入度数设计为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均植入SRKT公式理论值度数作为对照组.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远视力、近视力,最佳矫正远、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和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表达。并比较其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翼状胬肉组织26例,其中复发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冰冻包埋后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创建于1920年,是一所拥有张涤生、邱蔚六、戴克戎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口腔、整复外科、骨科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期刊
眼的屈光状态与身体发育一样,是一个随眼球逐渐由小向大增长、眼屈光逐渐由远视向正视的演变过程,即眼的正视化(emmetropion).这个过程中重要集中在3~15岁,眼球仅增长1mm,屈光度从-3D到OD.其间诸多因素的干扰可以加快发育速度,使眼球过度生长,形成近视,即眼的近视化(myopization).这些因素包括,眼轴、角膜曲率、晶体,还有眼压对球壁的作用、散光对视网膜成像的离焦、边距调节,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