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绞头发的女孩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案


  小米今年17岁,是个非常乖巧可爱的少女,上高中二年级,成绩优异。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她将来上个一本没问题。小米的爸爸和妈妈在她小学时就离了婚,小米跟了妈妈,每个周末去爸爸那里待一天。上高中后,因为学习任务重,住校,回家的时间很短,小米就不再去爸爸那里,基本上一周和母亲见一次面,和爸爸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
  前一段时间,妈妈发现小米有个动作,就是小米和陌生人见面时,总会不自觉地用手指绞头发,在脑门上一阵挠,然后就看见她手指上绞着几缕发丝。妈妈最初没在意,结果多次观察后发现,小米的这个动作越来越频繁,脑门上的头发都变得稀疏了。为了掩饰头发少,小米把刘海留得很长,把眼睛都遮蓋住了。妈妈觉得有些不对头,和小米的班主任沟通。班主任说:“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长,我也关注到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紧张的时候,如考试前后,小米绞头发的动作明显增多,还有咬笔头、咬指甲的情况。”
  妈妈问老师,有没有平时和小米提过这个问题。老师说没有,因为她怕这样强化孩子的焦虑,只是有意识让小米学习放松紧张情绪,但效果似乎不明显。妈妈有些着急了,在小米又一次不由自主绞头发的时候,妈妈抓住小米的手,让她看自己手指上的几根发丝,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头发都变稀疏了,继续下去不成秃头了?
  谁知,小米竟然哭了起来,对妈妈说:“我也不想这样,你以为我想变成秃子吗?我是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特别慌,就想把手放脑门上去挠。我还查过资料,说我是得了‘拔毛症’,我不知该怎么办啊!”
  小米的反应让妈妈措手不及。因为,在妈妈眼里小米一直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从不胡闹,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像个小大人,完全不要妈妈操心。现在,突然看到孩子泪流满面,妈妈的心痛起来。
  妈妈拥抱了小米。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妈妈把女儿带进了市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在这里,妈妈和小米正式接触一个心理疾病“拔毛症”。
  根据医生介绍,拔毛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无法抵挡拔除毛发的冲动,在1889年由法国皮肤科医师提出。虽然多数的医师同意此疾病出自于心理因素,但病患多半未曾看过精神科医生。他们会有重复的拔毛行为,造成明显的毛发缺少;当他们在拔毛发前会感到极大的压力,对抗这种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当拔除毛发时,会有愉快、满足与放松。
  拔毛症过去被认为很少发生,但目前则认为大约有4%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多,大约4∶1,常在17岁以前发生,但多半在17岁以后才会接受治疗。届时,此拔毛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再是因为环境的压力所引起的,而是患者自己也不清楚此行为的目的。

分析


  心理动力分析理论认为,拔除毛发是儿童对于早期的失落与分离的反应,这些小孩的母亲常被认为对孩子过度批评与拒绝,而父亲则表现出被动与情感薄弱。常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但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和咬指甲、吸手指一样,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生理学上的解释是在观察其后续的发展后,发现他们会有比较高的机会合并焦虑症或情感型疾病。目前认为其有多重致病原因,且早期或目前的环境压力会恶化其症状。
  根据医生的分析和与小米谈话,妈妈了解到,平时乖顺的孩子承受了外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小米的爸爸离婚后很快再婚,并生下一个男孩。小米能感觉到爸爸和妈妈曾经经常吵架,纠结的问题就是小米不是男孩。奶奶也不喜欢女孩,曾经多次催促妈妈生二胎。小米为自己的女孩身份而自卑。妈妈爱小米,怎么都不愿意生二胎,所以才和爸爸离了婚。小米觉得妈妈为自己牺牲太多,所以表现得特别乖,生怕让妈妈不开心和失望。看到爸爸和奶奶对弟弟特别偏爱,小米对男孩有着复杂的情愫。她一方面想努力学习超越男孩,同时,又很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超越男孩。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小米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自己女孩身份的焦虑也越来越大。
  听完医生的讲述,妈妈非常难过,她万万没想到女儿这些年来承受着如此可怕的重压,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女儿的懂事,并不是真的懂事,而是对求助的绝望,对恐惧的妥协。
  医生告诉妈妈,小米的拔毛行为还不算严重。早发性与轻微的拔毛行为,多半在与病患及其家人将事情厘清后就能减少;而晚发性与严重的拔毛行为,常是慢性,会持续几十年,常合并焦虑与情绪症状,也可能次发于其他疾病。

对策


  治疗拔毛症通常会从生理、心理、环境三方面着手:
  生理层面:由于拔毛症常并发情绪障碍、失眠,因此依患者状况,医生会开些调整脑内血清素的药物,如抗忧郁剂等来改善情绪。
  心理层面:临床心理师会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例如“相反习惯训练”,通过安排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找到减压通道,或者请患者撰写日记,记录每次拔毛的时间、地点、拔毛数量、拔毛前后的压力感等,协助患者厘清压力源。
  环境层面:父母、朋友的支持很重要,建议可经常给予肯定、提醒、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更快走出焦虑。
  解铃还须系铃人,小米的拔毛行为根源在于焦虑,在于家庭关系。除了医生的帮助,小米还需要家人厘清彼此关系,营造对孩子接纳、关爱的气氛,施与家族治疗,改善家属间的互动模式,以减轻小米的人际压力。这属于心理分析式的心理治疗,即找出早期儿童遭遇的失落与分离,因为它可能是促成患者行为的动力因子。同时,加上行为治疗对于轻微到中度的拔毛症效果好,它是让患者了解其行为模式,以取代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常用的有正向回馈其非拔毛行为,负向抑制其拔毛行为,处罚与放松练习等。
  在医生的建议下,妈妈开始着手改善和小米爸爸、奶奶一家的关系。小米爸爸本来就对女儿怀有愧疚,现在看到妈妈主动抛出橄榄枝,立即表现积极。妈妈主动带小米去看望奶奶和爸爸家的小弟弟,让小米看到,她仍然拥有家人的爱。爸爸带着小米一起打球、爬山等户外活动,碰到熟人就很骄傲地给人介绍这是自己的女儿。一次,小米问爸爸:“我和弟弟谁更重要?”爸爸伸出手握着小米的手:“宝贝女儿,你看看爸爸这只手,你能说手背和手心谁更重要吗?”“你和妈妈离婚,不就是嫌弃我不是男孩吗?”小米终于说出自己的心结。
  爸爸拥抱女儿说:“宝贝,爸爸是个愚蠢的人,成长得很慢,曾经的看法有很多是错的,自从离开你们母女后,我才明白女儿对我的重要。爸爸妈妈离婚和你无关,你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处理好,伤到了你,爸爸向你说对不起,你一直是爸爸的骄傲。”
  接下来的每个周末,爸爸主动开车去学校接小米回家。小米在爸爸家吃饭,和弟弟、奶奶玩一会儿,妈妈才来接她,并给奶奶和弟弟带些吃的玩的。一次,在妈妈来接小米前,奶奶悄悄把小米拉到一边,塞给小米几百元钱,说:“乖孙女,奶奶偷偷攒下的,放包里平时用,以后有需要尽管给奶奶说,你不在奶奶身边,奶奶对你的爱还是一样的。”一直和奶奶有隔阂的小米感到受宠若惊,心里很激动。奶奶还说:“听妈妈话,对妈妈好点,你妈妈是个好女人。”
  在车上,小米对妈妈说了奶奶的举动。妈妈早已热泪盈眶,对小米说:“宝贝女儿,你看到了吧,我们还是一家人,彼此深爱,没有谁嫌弃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妈妈看到小米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变得自信活泼,不再是那个谨小慎微、自卑又敏感的小女孩了。
  【编辑:花洁】
其他文献
问:我的父亲1996年去世,奶奶和爷爷分别于2006年、2014年去世。爷爷、奶奶共生育了5个子女,除了我爸爸外,还有我的两个叔叔、两个姑姑。爷爷和奶奶生前在村里留下了房屋一处,现在该房屋拆迁,拆迁款全部由我的大叔一人获得。现在,我想代位继承属于我父亲的拆迁所得份额。相关的拆迁补偿款都在我大叔手里,另外一个叔叔和两个姑姑都口头声明放弃了继承这部分遗产。请问,我起诉时,是否可以单独起诉获得了这笔拆迁
说到家庭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实,学习课本知识只是教育的一个环节,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才是家长的主要责任。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我们来看看智慧老爸武哥在疫情期间带孩子们做了些什么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不开学,孩子们都宅在家里,颇难管理。小辰的爸爸武哥自告奋勇,愿意照顾小辰等5个八九岁大的“神兽”。家长们都为武哥捏了一把汗,可是武
一位宝妈说,她一岁的宝宝特别喜欢扯袜子——前一秒给他穿上,后一秒就被他拽下来,不是拿在手里玩,就是放在嘴里咬。宝妈好气又好笑,又怕宝宝着凉,于是急忙再给他穿上,结果又被宝宝扯下来。  因为要不断给孩子穿袜子,宝妈耗去了不少精力。她苦恼地问:宝宝为啥爱扯袜子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事。  一、扯袜子是宝宝能力的一种发展  穿、脱袜子,是自我照顾能力的体现,而自我照顾能力是兒童个性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
问:学校开家长会,我本来要去的,但是因为谈业务没去成。女儿不依不饶,说我不是好家长。我辛苦工作也是为了这个家啊!难道因为这,我就不是好家长了吗?  林中静  答: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家庭教育类文章,其中提出家长层次论。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很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很舍得花钱,除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外,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家长的初衷是望子成龙,想通过外在条件辅助孩子更好地學习,但金钱上的付出,
母亲的困惑:  接到女儿“宣战书”  那天,我刚到咨询室坐下,一位中年女士便敲门走进来,她衣饰得体,言语得当,脸上却掩饰不住焦急的神情。我笑着让她坐下,并给她倒了杯水。没等我问她想咨询些什么,她便急不可待地说:“路老师,您可得帮帮我,我那个丫头太让我头疼了,这段时间她对我不理不睬,无论我怎样放低姿态,她在我面前都是一副冷傲的神情!”  随后的谈话中,我得知来访的女士姓王,45岁,在政府机关工作。两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小学生家长竟然一口气交了7年的英语培训费,有的孩子甚至在近两个月的暑假里仅有5天没有上培训班。如此培训力度可谓疯狂。  疯狂培训往往适得其反,有时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而且很可能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得不偿失的尴尬局面。家长切莫忽视自身的教育责任,与其掉进疯狂培训的陷阱里,不如静下心来精心育子,脚踏实地扎实做好教育孩子的几项工作。  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
手机越来越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不光大人,孩子也成了玩手机的群体之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拥有手机的占比高达64.2%。  不只小学生,甚至学龄前的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也相当长。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一部手机,不是家长在玩,就是孩子在玩。还有的家长随身带两部手机,家长和孩子一人一机一起玩。这种场景想必在公共场合,大家都见过吧?  不知不觉间,手机成了哄孩子不哭不闹不给父母添乱的哄娃神器。  没有天生
根据法国政府的高考新改革方案,数学将被“踢”出基础必修科目的行列。也就是说,是否学习数学将成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哪怕打算在大学里投身某些理工类专业,学生们也可以在高二、高三告别数学,选考其他科目。  有趣的是,为这一方案背书的,是塞德里克·维拉尼。他是何许人?除了共和国前进党议员,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世界顶尖的数学家。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数学家,为什么会支持“废除”数学?  法国人的数学水平,似乎从来都是
据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英国布里斯托市的伊尔明斯特街幼儿园正在院长马特·考德威尔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另类试验活动,在这期间,园中的孩子们可以玩纸箱、鸡蛋盒甚至棒棒糖的小棍,就是不能玩制作好的玩具。  伊尔明斯特街幼儿园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共有五个游戏室,可以容纳230个2至4岁的孩子。现在,园中所有的玩具都被收进了储藏室,游戏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箱。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依然玩得兴
演员陶虹的从影经历,与大多数同行不同。成为演员之前,她练习了10年花样游泳,是国家花样游泳队的主力,不仅获得过全运会的冠军,还和队友们一起获得过奥运会的集体第5名。后来进军演艺圈,她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金鸡、百花、金鹰、飞天四大奖项拿了个遍。除了是全运会冠军和影后外,她说她更看重的身份是“徐峥的老婆和徐小宝的妈”。  如果说1993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给陶虹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改变,那么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