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挪威伟大作曲家格里格,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无法泯灭的优秀作品。在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中,钢琴小品无疑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同时,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知识,如结构特征、艺术特征、情感表达等更能让后世加以学习应用,其精神力量与艺术魅力极高。在此,作者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学习和解析以获得自身提高。
【关键词】格里格;钢琴小品;音乐结构;创作手法;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作者
(一)作者生平
格里格,挪威最伟大的杰出作曲家之一。他于1843年出生,自小开始便受家人的影响学习钢琴,这对他的音乐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后来于莱比锡音乐学院进行学习和进修。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在挪威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和地位。于1890年被国家任命为法兰西艺术学院的院士,并获得了英国著名的两所大学所颁发的音乐名誉博士学位。1907年,挪威当地政府以国葬的仪式为其举行葬礼,可见其艺术地位极高。
(二)代表作品
抒情性的钢琴小品以及艺术歌曲是格里格的主要创作领域。淳朴的民间曲调是其常用的素材,他于1864年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来自祖国》这部抒情独唱作品。后创作出许多类似民族题材的作品,如合唱曲《水手之歌》及声乐作品《祖国之歌》等。在他众多的以精神为依托的作品中,表达了人生中各种悲欢离合之感包含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比如,在《我爱你》《茅舍》及《母亲的忧伤》等形象较为单一的浪漫歌曲里,表现的艺术魅力也别具一格。而交响曲领域,他的作品同样具有不可动摇的艺术地位,如在为H.易卜生所创作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三)地位评价
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到以后的印象乐派、现代乐派以及发展至今的各种音乐流派中,许多音乐研究者都着重强调了格里格的作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1926年2月,墨里斯·拉维尔①访问奥斯陆时说:“我所在的法国作曲家阶层已经强烈地被他的音乐所吸引。除了德彪西还没有一个作曲家像格里格这样能引起我的共鸣。”他一方面把握本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与特点,另一方面他又极其擅长与浪漫主义所共有的音乐手法和特点相融会贯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钢琴小品《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在格里格的钢琴小品中,《致春天》以其清秀雅致的风格脱颖而出。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中来创作呢?众所周知,由于挪威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所决定,挪威人民本身对于春天有极大的期待和渴望之情,这种期待与渴望促使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春天拥有憧憬之感。在挪威的冰天雪地即将融化之际,作者从自身的视角和情感出发,运用音乐描绘出一幅万物逐渐复苏、春寒料峭的美景。
三、该作品的音乐结构
该作品是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结构,格调清新明亮,结构简明,有简短的引子部分、呈示段、中段以及再现段。
到中段的第二层次,模进结构作为连接而进行推进。这个时候在音乐织体方面略有不同,因为该段的旋律虽仍旧使用八度演奏法,但旋律的进行却只是在中高音区逐渐向上推进。我们可以看到低音的和弦织体和旋律织体是反方性进行的,这种效果则能够扩大音乐的宽度和厚度,增强音乐的张力,从而使音乐效果气势磅礴。
到了中段的最后,使用主调的属变和弦,这样就为后来的再现段做了调性上的准备。
(三)再现段
乐曲的再现段运用变化再现的手法回归主题,旋律部分以八度再现的形式移至高音区,使得作品的情绪和性格得以很好的表达,表现出春寒被柔和春风覆盖的希望景象。低音则采用上行的琶音的形式,这样的手法较之呈示段音域则更为宽广,仿佛是吹拂的春风一般,音乐充满了勃勃生机。到了乐曲的最后,作者利用主和弦长音来作为全曲的结束,展现出静怡美好的景象。
四、该作品的艺术特征
(一)该作品的旋律表现特征
著名的音乐家恩斯特·托赫②在他的著作《旋律学》中曾说道:“旋律可以称为由音高和节奏组成的各种各样的连续进行。”③由此可以看出,旋律线构成的音程之间的关系与旋律线的进行方向是旋律线进行的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就该部作品而言,在其旋律表现特征中所涉及的内容颇为丰富。首先,旋律中的同音反复在作品的节奏形态上产生了运动与对比,在音高上则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它是旋律进行的基本方式之一,具有他自己的功能与特點。
另外,平稳的级进进行同样是该作品的一大特色。在格里格《致春天》这部作品中,旋律级进的表现形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动机的发展本身就具有级进的因素,因此使得级进进行在旋律线表现中会经常见到。上行的级进能够使乐曲的情绪提升,而下行则会使情绪趋向暗淡,从而形成对比。 旋律的跳进同样必不可少。在旋律中过多的平稳级进会使得旋律略显呆滞而无生气,而跳进进行的出现则使旋律呈现出活跃的情绪特征,并且增加乐曲的流动性,从而突出主题。
此外,需要提出旋律表现特征中的重要手法是模进进行。“模进,也称为移位。这一手法即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高度都不相同者谓之。”④该种手法同样是推进旋律向前发展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和便捷途径。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和弦分解式的进行,旋律中的分解和弦式进行通常比级进进行的旋律更容易融入到和声背景中去。格里格在采用分解式和弦进行的旋律时,常常与其他的进行方式相结合,从而使旋律更具有抒情性的表现力。下面示例中的旋律,则充分了体现了这些特点,这种分解和弦处于低音部旋律并结合高音部的长音的使用形式令曲子显得舒展、缓和,旋律音同时也与和声背景融合为一体。
(二)该作品的节奏表现特征
生活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节奏素材,而这些素材又在音乐形象的表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部作品中同样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节奏形态。作者把简单的节奏素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节奏形式。作者主要是以四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混合使用,并且同时结合较为短促的八分音符以便于使作品充满流动性。他把这些素材组成了形式各种各样的具有色彩性的节奏表现形式。所涉及的节奏表现特征主要有:二连音(调整了规整的节拍感)、三连音(打破了规整的节奏进行,具有色彩性风格的特点)、节拍的变换使用、交错节奏的使用等多种形态,从而赋予整部作品灵气,是该部作品成功的要素之一。
(三)该作品的和弦使用手法
在该部作品中,三和弦的使用最为常见。作者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三度叠置的三和弦,除了正三和弦的使用外,副三和弦同样具有多样化的类型与音响效果。在功能意义上的作用也较之正三和弦略为复杂。
另外,不和谐和弦以及持续音的使用在一部作品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和谐和弦使用具有增加色彩性的功能,持续音则具有和弦外音的特点,在持续音保持的时间内,其和声上可以做很大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调性的转变。本部作品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代表,作者在持续音的运用上同样具有特殊的表现作用。
(四)该作品的复调使用手法
该作品和弦织体以跳音的形式敲出高音,并与左手清晰单纯的旋律主题相结合,生动地刻画出作品的整体形象。转入中段时,音区开始向下走动,并以根据主题素材写成的一乐句作为基本素材开始进行模进重复,随后又以分解的形式加快速度引向高潮,与呈示段形象形成对比。再现段旋律以高八度的形象展现,和弦织体以分解和弦的手法促进其流动性,并以长音作尾声,使全曲在静逸柔和的景象中结束,从而突出主题。
五、结语
文章接近尾声,做一简单总结。首先阐述了作者的生平与主要创作,并且归纳了作者在钢琴抒情小品创作中所表现的总体特征。其次,也是本文的重要和核心部分,主要从创作技法的角度对格里格《致春天》的曲式逻辑结构、旋律的表现形态、节奏的特征、和声的使用手法、调性特征以及复调的表现形态进行细细阐述。另外,作者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与优秀技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
注释:
①莫里斯·拉威尔,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
②恩斯特·托赫,奥地利作曲家,著有《旋律学》一书。
③ [奧]恩斯特·托赫 著,顾耀明 译,《旋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84年12月第1版,第10页。
④引用网络百度百科,解释模进定义。
参考文献:
[1]赵晓生著.《传统作曲技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
[2][苏]玛采尔著,孙静云译.《论旋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12.
[3][奥]恩斯特·托赫著,顾耀明译.《旋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12.
[4]桑桐著.《和声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5]陈铭志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0.
[6][挪威]格里格著.《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
作者简介:王德琳(1994-),女,汉族,河南社旗县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创作。
【关键词】格里格;钢琴小品;音乐结构;创作手法;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作者
(一)作者生平
格里格,挪威最伟大的杰出作曲家之一。他于1843年出生,自小开始便受家人的影响学习钢琴,这对他的音乐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后来于莱比锡音乐学院进行学习和进修。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在挪威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和地位。于1890年被国家任命为法兰西艺术学院的院士,并获得了英国著名的两所大学所颁发的音乐名誉博士学位。1907年,挪威当地政府以国葬的仪式为其举行葬礼,可见其艺术地位极高。
(二)代表作品
抒情性的钢琴小品以及艺术歌曲是格里格的主要创作领域。淳朴的民间曲调是其常用的素材,他于1864年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来自祖国》这部抒情独唱作品。后创作出许多类似民族题材的作品,如合唱曲《水手之歌》及声乐作品《祖国之歌》等。在他众多的以精神为依托的作品中,表达了人生中各种悲欢离合之感包含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比如,在《我爱你》《茅舍》及《母亲的忧伤》等形象较为单一的浪漫歌曲里,表现的艺术魅力也别具一格。而交响曲领域,他的作品同样具有不可动摇的艺术地位,如在为H.易卜生所创作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三)地位评价
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到以后的印象乐派、现代乐派以及发展至今的各种音乐流派中,许多音乐研究者都着重强调了格里格的作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1926年2月,墨里斯·拉维尔①访问奥斯陆时说:“我所在的法国作曲家阶层已经强烈地被他的音乐所吸引。除了德彪西还没有一个作曲家像格里格这样能引起我的共鸣。”他一方面把握本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与特点,另一方面他又极其擅长与浪漫主义所共有的音乐手法和特点相融会贯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钢琴小品《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在格里格的钢琴小品中,《致春天》以其清秀雅致的风格脱颖而出。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中来创作呢?众所周知,由于挪威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所决定,挪威人民本身对于春天有极大的期待和渴望之情,这种期待与渴望促使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春天拥有憧憬之感。在挪威的冰天雪地即将融化之际,作者从自身的视角和情感出发,运用音乐描绘出一幅万物逐渐复苏、春寒料峭的美景。
三、该作品的音乐结构
该作品是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结构,格调清新明亮,结构简明,有简短的引子部分、呈示段、中段以及再现段。
到中段的第二层次,模进结构作为连接而进行推进。这个时候在音乐织体方面略有不同,因为该段的旋律虽仍旧使用八度演奏法,但旋律的进行却只是在中高音区逐渐向上推进。我们可以看到低音的和弦织体和旋律织体是反方性进行的,这种效果则能够扩大音乐的宽度和厚度,增强音乐的张力,从而使音乐效果气势磅礴。
到了中段的最后,使用主调的属变和弦,这样就为后来的再现段做了调性上的准备。
(三)再现段
乐曲的再现段运用变化再现的手法回归主题,旋律部分以八度再现的形式移至高音区,使得作品的情绪和性格得以很好的表达,表现出春寒被柔和春风覆盖的希望景象。低音则采用上行的琶音的形式,这样的手法较之呈示段音域则更为宽广,仿佛是吹拂的春风一般,音乐充满了勃勃生机。到了乐曲的最后,作者利用主和弦长音来作为全曲的结束,展现出静怡美好的景象。
四、该作品的艺术特征
(一)该作品的旋律表现特征
著名的音乐家恩斯特·托赫②在他的著作《旋律学》中曾说道:“旋律可以称为由音高和节奏组成的各种各样的连续进行。”③由此可以看出,旋律线构成的音程之间的关系与旋律线的进行方向是旋律线进行的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就该部作品而言,在其旋律表现特征中所涉及的内容颇为丰富。首先,旋律中的同音反复在作品的节奏形态上产生了运动与对比,在音高上则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它是旋律进行的基本方式之一,具有他自己的功能与特點。
另外,平稳的级进进行同样是该作品的一大特色。在格里格《致春天》这部作品中,旋律级进的表现形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动机的发展本身就具有级进的因素,因此使得级进进行在旋律线表现中会经常见到。上行的级进能够使乐曲的情绪提升,而下行则会使情绪趋向暗淡,从而形成对比。 旋律的跳进同样必不可少。在旋律中过多的平稳级进会使得旋律略显呆滞而无生气,而跳进进行的出现则使旋律呈现出活跃的情绪特征,并且增加乐曲的流动性,从而突出主题。
此外,需要提出旋律表现特征中的重要手法是模进进行。“模进,也称为移位。这一手法即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高度都不相同者谓之。”④该种手法同样是推进旋律向前发展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和便捷途径。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和弦分解式的进行,旋律中的分解和弦式进行通常比级进进行的旋律更容易融入到和声背景中去。格里格在采用分解式和弦进行的旋律时,常常与其他的进行方式相结合,从而使旋律更具有抒情性的表现力。下面示例中的旋律,则充分了体现了这些特点,这种分解和弦处于低音部旋律并结合高音部的长音的使用形式令曲子显得舒展、缓和,旋律音同时也与和声背景融合为一体。
(二)该作品的节奏表现特征
生活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节奏素材,而这些素材又在音乐形象的表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部作品中同样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节奏形态。作者把简单的节奏素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节奏形式。作者主要是以四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混合使用,并且同时结合较为短促的八分音符以便于使作品充满流动性。他把这些素材组成了形式各种各样的具有色彩性的节奏表现形式。所涉及的节奏表现特征主要有:二连音(调整了规整的节拍感)、三连音(打破了规整的节奏进行,具有色彩性风格的特点)、节拍的变换使用、交错节奏的使用等多种形态,从而赋予整部作品灵气,是该部作品成功的要素之一。
(三)该作品的和弦使用手法
在该部作品中,三和弦的使用最为常见。作者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三度叠置的三和弦,除了正三和弦的使用外,副三和弦同样具有多样化的类型与音响效果。在功能意义上的作用也较之正三和弦略为复杂。
另外,不和谐和弦以及持续音的使用在一部作品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和谐和弦使用具有增加色彩性的功能,持续音则具有和弦外音的特点,在持续音保持的时间内,其和声上可以做很大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调性的转变。本部作品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代表,作者在持续音的运用上同样具有特殊的表现作用。
(四)该作品的复调使用手法
该作品和弦织体以跳音的形式敲出高音,并与左手清晰单纯的旋律主题相结合,生动地刻画出作品的整体形象。转入中段时,音区开始向下走动,并以根据主题素材写成的一乐句作为基本素材开始进行模进重复,随后又以分解的形式加快速度引向高潮,与呈示段形象形成对比。再现段旋律以高八度的形象展现,和弦织体以分解和弦的手法促进其流动性,并以长音作尾声,使全曲在静逸柔和的景象中结束,从而突出主题。
五、结语
文章接近尾声,做一简单总结。首先阐述了作者的生平与主要创作,并且归纳了作者在钢琴抒情小品创作中所表现的总体特征。其次,也是本文的重要和核心部分,主要从创作技法的角度对格里格《致春天》的曲式逻辑结构、旋律的表现形态、节奏的特征、和声的使用手法、调性特征以及复调的表现形态进行细细阐述。另外,作者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与优秀技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
注释:
①莫里斯·拉威尔,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
②恩斯特·托赫,奥地利作曲家,著有《旋律学》一书。
③ [奧]恩斯特·托赫 著,顾耀明 译,《旋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84年12月第1版,第10页。
④引用网络百度百科,解释模进定义。
参考文献:
[1]赵晓生著.《传统作曲技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
[2][苏]玛采尔著,孙静云译.《论旋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12.
[3][奥]恩斯特·托赫著,顾耀明译.《旋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12.
[4]桑桐著.《和声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5]陈铭志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0.
[6][挪威]格里格著.《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
作者简介:王德琳(1994-),女,汉族,河南社旗县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