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达传》看6世纪后半叶的高句丽社会

来源 :地域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达生活在公元6世纪后半叶的高句丽社会,其记事仅存于《三国史记·温达传》之中,虽文脉极富传奇色彩,但透过传记亦可见六世纪后半叶高句丽人的思想观念、其时的社会面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诸多特点。
其他文献
西汉时期,为了打通从巴蜀通过牂牁江而进攻南越的通道,汉武帝派唐蒙开辟了南夷道。南夷道沟通了巴蜀与夜郎的交通,加强了对夜郎及其旁小邑的开发,促进了西南夷地区的郡县化进程,对西南边疆的巩固产生重要影响。
名胜古迹是地域文化重要的载体,地域文化却是名胜古迹扬名于世的基石。\"以文教化\"的文化是联结名胜和地域的纽带,而文人往往是那纽带的提携者。晚清举人刘大鹏世居三晋名胜晋祠\"一箭之遥\"之赤桥村,其独立完成洋洋百万言的首部《晋祠志》,不惧诬陷挺身主持民国初年的大规模晋祠修缮,老来不惜余力地保护晋祠山水资源,其情其状,无不透露着一位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
虽然近十多年来以“唐宋变革论”为代表的各种“变革论”受到了各种质疑,但是这些质疑基本限于“变革论”的框架之内,并未指出“变革论”的真正的问题。大致而言,研究者需要意识到,“变革论”只是一种具有强烈主观性的历史认知,而不是既定的历史事实,因此讨论“变革论”是否成立并无太大的意义,更应当讨论的是隐藏在“变革论”背后的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知,由此才能深化对历史、历史学及其意义的思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强化对理论的讨论以及其他学科方法的了解,弱化对史料的依赖,由此中国学者才能成为历史研究的“设计师”,而不是“工匠”
用心感来解释通感是中国当代通感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观点。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心并不是一种主观的精神实体,而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因此,心感不同于五官感觉,而是一种完整的身体行为。心与身的同一性使得心具有了某种想象力,通过这种想象力的作用,跨越了各种感觉之间的界限,使身心协同运作,从而使通感得以可能。
数据库是网络文学"新文类"的典型结构模式,其形态主要有三种,即以树状结构为特征的层次性文本、以网状结构为特征的网状文本,以及兼具以上两种特征的综合立体结构.这种结构更改了传统文学的诸多特征,生成了新型的数据库美学,"新文类"变为一种反叙述、可重组的"新文艺".
中国传统政德是中国古代政治智者关于政治本质以及政治实践展开逻辑的理性认识.在他们看来,政德是美好道德的体现,是"政治主体"基于"政治本体"的本然要求而展开的应然的自我德性修养,以及在"政治实践"中施政方略所彰显的德性自觉,体现着道德的"政治性"与政治的"道德性"的融通和合.整体而言,中国传统政德沿着三重逻辑展开:在"政治本体"方面,强调为政以德的必然性和合规律性,以"德为治本、德政交融"为政道理念;在"政治主体"方面,为政者立足道德的政治的本然要求,谨遵"君臣共治、上下交通"的经世治道和"民惟邦本、国民交
本文以井研县茫溪河千佛镇石家桥村防洪治理工程为例,对水利防洪工程中防洪堤的设计进行分析。首先,从区域概况、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角度入手,简要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相关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围绕确定防洪堤工程标准、堤线与堤型选择、护岸结构设计等方面,具体研究了防洪堤设计的工作要点,以期为我国水利防洪工程的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1837年《给父亲的信》是考察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文本.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是从方法论的方面解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转向,即为了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寻求认识真理的方法,但这一"寻求"一定是预设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不应当对立的观念.深入分析这一预设,可以发现浪漫主义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不仅从浪漫主义那里接受了"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应当统一的看法,而且接受了浪漫主义所提出的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相统一的主张.在浪漫
身份认同是个难以界定的复杂问题,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经验,可以通过居住区域、社会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族群归属等外在行为和心理认同两方面对美国老年华人群体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实地调研发现,与中青年华人群体不同,美国老年华人的居住区域、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显现于外的特征体现了老年华人群体的身份认同,之所以更喜欢居住于华人社区、更倾向于与华人交往、更多地保留了国内生活习惯,这与老年华人群体隐藏于内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归属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年华人群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观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突出表现为六个发展方面的辩证统一:发展主体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共同发挥多方作用的辩证统一;发展目的坚持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发展内容坚持质量第一与稳定增长的辩证统一;发展动能坚持破除旧动能与培育新动能的辩证统一;发展空间坚持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的辩证统一;发展衍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一辩证思维,对于"十四五"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