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状态与有效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elyns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是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为指向,以学生主体、主动发展为前提,把教师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改善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善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 教学状态 有效教学
  “和谐有效”的课堂以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为基础,环拱“三维目标”,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全面体现新课程新理念,尊重生命,还原生态,体现童情、童趣、童语与童真,彰显特有的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间的协调与和谐,教学过程的民主、平等与宽松,强调师生心灵对接、认知沟通、有效对话,密切合作、主动探究;突现课堂特色,追求文味弥漫,读味浓厚,说写张扬,互动充分,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实现学生学习有效、自主发展,素养提升;追求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最优的教学质量。
  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我们要改变传统理念,把提供知识结论改为提供学习平台,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在教学中,用划一的目标要求学生,并要求学生齐步前进绝非有效的行为。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体验自我、获得精神价值的乐园。因此,在实施教学策略中,要找到整体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结合点来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状态。这个结合点,可能在文本中,也可能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中,这样既有共同关注的兴奋状态,又蕴含了个性的张力。一个成功的结合点,不仅敞开了学习的大门,而且点燃了学生学习状态的火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因此,教师不能按既定的“结论”限制学生思考,而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以延续和发展。
  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就所听之课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是这样提的,也是这样做的。老师在教思想品德课《多彩的民间艺术》时,从师生共同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前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考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加强审美情感教育,注重人文性课堂状态
  各科教材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注意挖掘,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育是“人”的事业,必须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开放性课堂状态
  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课堂。好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为教学锦上添花。老师在教英语课的时候,以传统教学为主,重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语法的把握,而在教学本课的精彩片段,恰当地运用课件,这一次多媒体的运用是画龙点睛之举,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四、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彰显收放性课堂状态
  就今天所听之课可以看出,参赛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此基础上,能够敏锐地抓住训练重点,环环相扣,始终围绕这根主线进行,使得课堂安排紧凑,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可以像骏马奔驰,又可以像人慢慢行走。无效的课堂对新教材的上法,就像我们在戏剧中看到的焦赞和孟良,不是会放火而不会收,就是会收而不会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正地做到了各抒己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地说出来,同学之间反馈交流,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局面,做到了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静心、耐心地倾听,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始终面带微笑,静静地等待,巧妙地引导。特别是当老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不够踊跃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地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激活大脑,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眉头紧皱、用心思考,想必已经有答案了吧”。这时课堂上气氛又活跃起来,同学们受到鼓励,不担心说错,便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还有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老师在教学时,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五、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培养自主性课堂状态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这次的好些课,特别值得学习的是,当学生的观点有错误的时候,教师的反应不像我们来一个大变脸,而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看来,学生越出问题的地方越要重视指导,这样的讨论,课堂上才能高潮迭起,说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舍得给同学们时间,舍得让同学们交流,把外在的知识变成为自己的内力,抓住了要害,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重点。
  总之,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是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为指向,以学生主体、主动发展为前提,把教师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改善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善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状态与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其他文献
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CatalyticBehaviorofLnSrNiO4MixedOxidesforNODecompositionZhaoZhen(赵震),YangXiangguang(杨向光),LiuYu(...
本文简述了什么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从四个层面概述了国外RFID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情况,结合港、台RFID技术应用于教育情况介绍,指出大陆RFID技术应用于教育在认识深度与方法上的欠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RFID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三点重要的教育意义:(1)RFID技术应用于教育,促使对"学习"进行重新认识;(2)引发了学习方式的革新;(3)RFID技术的支持,为有效教学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可能途
NewTxPhaseDiagramintheSystemCeH2CeH3InvestigatedbyDSCWangLongmei(王龙妹)(CentralIron&StelResearchInstitute,Beijing100081,Chin...
土木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加以控制,才能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的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第一中)  [摘要]现代物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强调应该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即“三维”教学目标,使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和谐统一。  [关键词]物理 “三维”教学目标 创新  物理是以创新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学科。现代物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对学生发
要正确处理自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都要努力。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尊,还要帮助高中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这对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来说十分重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现行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劳动的对象、工具、产品都是人。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潮最先从上世纪60年代艺术领域产生,至今为止它的影响范围扩大到了文化、哲学等领域,并向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发起挑战。在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主体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在这场博弈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做出怎样的选择将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则应根据这场博弈中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对策。  后现代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博弈论对策后现代主义在现代表现为提倡人文关怀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