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误”到“悟”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662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口误、失误甚至错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如何正确引导、合理评价,让学生由“误”到“悟”,从而将所学内化于心,建立科学概念、培养科学品质?
  一、亲手操作,实证口误
  在教学《使用工具》一课时,同学们分组讨论了一些常用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认识了一些不常用的工具。教学顺利地进行到下一个环节:试一试,分别选择什么工具把铁钉、螺丝钉和图钉从木头里取出来。比较一下,用什么工具最省力、方便。在分组实验前,我取出一块钉了各种钉子的木板,提示大家:请先仔细观察这些钉子,再选用合适的工具,也可以用不同工具拔同一种钉子,比较一下,哪一种工具最省力、方便。
  “用手!”前排一位瘦小男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声音清脆、响亮。
  我和他较起真来:“非常好!手也是一种工具,而且是多功能的。既然你认为用手比较省力、方便,那就请你来示范一下。”
  他来到实物投影仪前,我善意地提醒他:你觉得用手拔哪种钉子容易些呢?他的手伸向其中一枚铁钉,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钉子上半部分用力向上拔,铁钉纹丝不动。多数学生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前排一名学生轻轻提示他:“摇摇。”他摇晃了多下,总算拔出了铁钉。
  “手疼吗”他点点头。
  “想用工具试试吗?”
  “好的。”他选择羊角锤轻松地拔出了铁钉。
  “还觉得用手拔更省力吗?”
  “用工具拔省力。”
  “实践出真知。同学们,这位同学亲手证实了用手拔钉子比较费力。所以我们学科学,更应讲科学。下面进行分组实验。”学生们认真地开始了实验。
  小学生多数比较随性、率真,有的学生没有经过缜密思考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出现了口误,有的无关科学性,也许可以一笑了之,有的关乎科学原理,老师就应该当真。如果有条件让学生当堂亲手操作,证实一下自己的说法的正误,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就不会随口说出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话语了,其他学生也能引以为戒。也有部分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丰富,但并不全面,课堂上出现一些口误,可以鼓励他们课后继续探究,用做实验、查资料证等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生故意逞能、挑衅而出现的口误,这样的学生更应当堂让他亲手实验,更正错误想法。总之,给学生一次科学实证的机会,对他们的认知和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注重细节,避免失误
  《抵抗弯曲》一课有两组对比实验:一是纸的厚度不变,改变宽度;二是纸的宽度不变,改变厚度。先进行第一组对比实验,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需要控制好的变量:厚度不变、桥墩的间距不变。设计好实验方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开始实验,我发现学生的操作流程非常规范。数据汇报结束,却发现其中几组的实验数据相差较大,如厚度不变,同样是2倍纸宽的实验,第五组放的垫圈数是第三组放的垫圈数的两倍多。我鼓励这两组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结果发现他们实验唯一不同的操作是:第五组放垫圈时,从纸梁两边一个一个逐步向中间放,放的时候轻轻地;而第三组一味在中间叠放,一个个对准位置放上去。显然,由于受力点不同,纸梁承载力也相差较大,实验误差较大。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做接下来的实验前,我要求学生在纸梁中间画两条直线,两条直线相距8厘米。实验时,除了控制好原有的变量外,垫圈一律放在8厘米范围内,并且由中间向两边轻放,再逐步叠起。做了这样的改变,小组之间的误差小了很多,实验数据有了可比性,学生也明白了刚才的实验数据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应该怎样合理地实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细致的探究活动设计是顺畅实施活动的保证。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考虑周全,学生能讨论到的,要注意提示;学生没有讨论到的,教师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全,并在操作中严格规范,减小引起误差的可能性。在实验前,细化实验要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不仅能节约实验时间,减小实验误差,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重新实验,纠正错误
  《杠杆的科学》一课,要求学生利用杠杆尺作为“撬棍”,左边钩码作为阻力点,右边钩码作为用力点来“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前,学生们热烈讨论实验方案,有一位学生指出不能在同一边的不同孔内挂钩码时,两位坐在后排的学生正在讲悄悄话,根本没有听到,我没有特意提醒他们。分组实验开始了,果不其然,全班只有这两位同学把左边的钩码挂在了不同的孔上,右边的挂在一个孔上。我没有立即指出他俩的错误,而是指着他们的记录表问:“在‘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这个格里,你们准备怎么填写呢?”一个学生怔怔地看了我一眼马上看表格,另一个馬上看其他小组做的实验,意识到自己的实验操作有错后,立即重新实验。我轻声对他俩说:“这是一个能及时改正的较简单的实验,如果碰到了较为复杂,或者实验材料被使用了却做错了的怎么办呢?以后在实验前是不是该认真听讲呢?”两个孩子红着脸低下头继续做实验。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没有听或者没有听懂而在实际操作中犯错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切忌大动肝火,因为这样会影响其他小组的探究活动,而且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教师稍不注意就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冷静处理,当学生实验失败或出现错误时,不要责备或任由其他同学取笑,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恰到好处地点拨,让学生有一个安全感,能自己纠正错误的认知,从而获得真知。这样,既不破坏课堂秩序,又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更能引起这部分学生的重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选取实验区和已知隐伏矿区对地气测量的异常重现性进行研究和讨论。在实验区采用不同浓度的液体捕集剂在不同季节进行重复测量;在隐伏矿区采取相同浓度的液体捕集剂在相同季节
去池塘和河边前的准备工作去池塘和河边的时候,要穿上可以被水浸湿的上衣和裤子。另外,不要忘记带上干净的备用衣服哦。有些地方会有危险,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
支架式学习理论认为,我们可以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提供类似于建筑工地的“支架”,帮助他们通过一步步攀爬“支架”来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撤去“支架”,让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他们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思维训练也是如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搭建思维支架,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可视化,拓宽思维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一、用
采用大型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矿山开采充填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计算,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相符,其地表变形的主要技术指标小于建筑物Ⅰ级变形的要求,证明采用尾砂胶
随着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除起搏器适应症的选择外,起搏器的植入技术也是心脏起搏治疗的关键所在。下面就我们安置起搏器过程中所遇到的若干问题及处理体会作一介绍。
实证意识是儿童在感知周围事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科学素养。实证意识能否有效内化,影响着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否理性。通过课堂实践可以发现,儿童常将找到的证据与结论相脱离,
STEM教学将分散的多门课程深度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是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被世界各国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在我国亦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热词。  小学科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成为STEM教育的先行者,也有条件和能力成为STEM教育的中坚力量。面对没有专设的课程时间,没有完善的课程内容,笔者将STEM项目学习融入日常的科学教学,从现行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出发,进行STEM微项目的开发
糖类分子以聚糖及糖蛋白等形式在细胞表面构成一层与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糖衣.其中糖胺聚糖(glycominoglycan),既往又被称为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是构成细胞表面糖
我院自1995年2月~2000年12月以来救治有机氟急性中毒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我院于1999年2月至2000年12月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46例,其中术后排尿困难者2例,约占4.3%,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道2例手术后排尿困难者,1例69岁,1例71岁,均为两侧叶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