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54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80例。A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C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结果:B、C两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开始后0、5、10、15分钟,A组HR、MAP与B、C两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也明显高于B、C两组; A组苏醒时间为58.8±6.3分钟,B、C两组苏醒时间均为5.7±2.3分钟,A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P<0.05)。A组术后2小时、5小时FLACC疼痛评分分别为1分、2分,B、C两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FLACC疼痛评分均为1分、2分。C组术后48小时FLACC疼痛评分1分。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除具备苏醒迅速、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延长了麻醉时间,是小儿上肢手术当今最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关键词 小儿 上肢手术 地塞米松 丙泊酚 麻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84
  
  资料与方法
  
  2001~2008年1~12岁患儿540例,ASA分级均为I~II级行手外科手术、上臂外伤清创缝合或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将患儿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180例。A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C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三组患儿年龄、性别和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麻醉方法:麻醉前禁食6~8小时,入室前30~60分钟,三组均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咪达唑仑0.15~0.20mg/kg。患儿入睡后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监测HR、BP、RR、SPO2和ECG,面罩吸氧。A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根据手术时间长短、患儿术中HR、BP、体动及麻醉效果等情况,间断推注氯胺酮1~2mg/kg,直至手术结束;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其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两种:①腋路法:行腑下神经阻滞,以5号针头沿腋动脉一侧向肱骨垂直刺入,当有阻力消失感或破膜感,将手指松开针蒂,针蒂随动脉搏动而搏动,即表明已经入腋神经鞘内,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②肌间沟法: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稍后仰,在前中斜角肌间隙处,手指轻压皮肤上下移动,可触及一条索状物滚动,即肩胛舌骨肌下腹,根据手术部位,经肌腹上缘或下缘,用5号针垂直刺入1.0~1.5cm后,穿刺针尖指向骶尾部,有较韧的抵抗后,再进针约1.0mm,不需要刻意寻找突破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注入局麻药为:0.8%~1.0%利多卡因加0.2%~0.25%布比卡因合剂0.5ml/kg,其中利多卡因8~10mg/kg、布比卡因2~3mg/kg。手术开始辅以丙泊酚200mg加入5%葡萄糖100ml缓慢静滴,以3.24±0.28mg/(kg•小时)维持镇静;C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其麻醉方法与B组不同之处就是在局麻药中加地塞米松0.15mg/kg,其他与B组均相同。麻醉操作完成,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术毕详细观察记录患儿的苏醒情况,术后1~2天随访患儿,了解其麻醉并发症,对疼痛出现的时间和疼痛的程度做好详细的记录。
  麻醉监测:用PHILIPS-V24CT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HR、MAP、RR、ECG、SPO2的变化;观察记录三组患儿手术开始后0、5、10、15 分钟各参数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或苏醒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结合麻醉效果评级标准对每位患儿麻醉情况进行判定。
  麻醉效果评级标准:Ⅰ级:患儿无明显心血管及交感神症状,表现为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增加<15次/分,血压与基础值相比增加<2kPa,且呼吸平稳,无出汗或流泪等,并对手术操作无反应。Ⅱ级:有轻度心血管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增加15~30次/分,血压与基础值相比增加2~4kPa,呼吸轻度增快,伴有轻微皱眉或体动等,但不影响手术操作。Ⅲ级:有明显心血管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增加>30次/分,血压与基础值相比增加>4kPa,呼吸增快或出汗、皱眉和流泪等,且体动明显,影响手术操作,需加大追加剂量或合用其他药物方能继续手术操作。
  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数采用t检验,麻醉效果评级采用秩和检验,苏醒期不良反应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三组在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等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0、5、10、15分钟,A组HR、MAP与B、C两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手术开始后15分钟表现最为明显,B、C两组明显优于A组(P<0.05)。
  A组苏醒时间平均58.8±6.3分钟,B组与C组苏醒时间5.7±2.3分钟,A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P>0.05),组间各观察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术后疼痛情况按FLACC疼痛评分表评定,见表1。
  


  三组2、5、12、24、48小时疼痛评分:A组术后2小时、5小时FLACC疼痛评分分别为1分、2分;B、C两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FLACC疼痛评分均为1分、2分;C组术后48hFLACC疼痛评分1分。
  
  讨 论
  
  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虽简单易行,也能满足手术的需要,但并发症也屡见不鲜,如易引起躁动、憋气、呼吸循环不稳定和苏醒延迟等现象。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氯胺酮静脉麻醉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然存在,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同时又无法阻止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因此,在手术刺激时,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②氯胺酮镇痛作用时间较短,并且不同患儿对其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在手术期间麻醉深度不易掌握。当麻醉过浅时,手术操作故易诱发患儿憋气、躁动和哭闹,需要反复静脉追加麻醉药来满足手术要求。因此,手术后容易出现苏醒延迟。氯胺酮具有中枢性交感兴奋的特点,它掩盖了对心肌的直接负性肌力作用,还能部分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使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抑制中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从而显示心血管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快。氯胺酮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视觉模糊、极度不安,甚至谵妄、狂叫、哭闹、语无伦次。过量或注药过快可引起一过性呼吸抑制、喉痙挛、血压升高、躁动、清醒延迟等。氯胺酮静脉麻醉后唾液分泌增多,小儿尤为明显,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是小儿术前哭闹后容易发生),喉头分泌物的刺激会导致喉痉挛。特别是氯胺酮单独应用时,不禁麻醉效果欠佳,而且不良反应增加,也容易逾量,所以常和其他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复合应用。
  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具有如下体会: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互补性,能够取长补短,克服相互之间存在的不足,并使阻滞区域的血管扩张,可适当降低血压,减少术中渗血,为小儿手外科血管再植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组患儿在臂丛神经阻滞完全后,异丙酚只需维持小儿浅睡眠(呼之能睁眼),故本组平均用药量3.24±0.28mg/(kg•小时),比国外报道异丙酚小儿麻醉用量9~15mg/(kg•小时)明显减少,在异丙酚的镇静剂1.5-4.5mg/(kg•小时)范围内,麻醉效果佳、安全、可靠。术中呼吸频率和幅度无明显变化,无屏气和呼吸抑制发生,SPO2维持在97%±1.1%。异丙酚所致呼吸暂停及呼吸抑制发生与剂量有关,本组远达不到抑制呼吸的用量,但保持呼吸道畅通,做好给氧和气管插管准备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小儿术中BP、HR变化甚微,基本维持平稳,是由于丙泊酚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兴奋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易控制性强,可根据麻醉深浅调节滴速,浓度可预计,本组麻醉无1例低氧血症发生术毕停药后5分钟内全组小儿均完全清醒,且定向力好,无呕吐发生,说明丙泊酚对呕吐中枢的兴奋性低。由于丙泊酚的清除半衰期极短,用药时间及用药量和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相关,丙泊酚麻醉后无明显的后遗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勤,陈惠荣,吕立波,等.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0(7):383-384.
  2 Vikers.MD,et al.Drugs in anesthetic practice London:butterworth.CCo Ltd,1984:62-64.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7.22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6月采用γ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2例,男43例,女59例;年龄54~87岁,平均69岁;左侧61例,右侧51例。受伤原因:不慎跌倒87例,交通事故25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例,合并心血管疾病52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部分病人有≥2种并发症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842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胎膜早破(PROM),可发生在孕24~44周在规律宫缩未发生前破膜者。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使孕产妇及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故须引起注意。
资料与方法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病程1—15年,平均6.5年;合并糖尿病6例,冠心病13例,既往有脑梗死5例,脑出血病史3
医院管理根本的就是对人的管理。“人本位”则是医院文化的精髓。“人本位”的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的一种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经营理论和宗旨,医院发展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无形的力量,医院如何建设屬于自己的“人本位”医院文化,以增强和发挥名牌效应和名医效应,整体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发挥医院无形资产的巨大作用,为医院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必须
科研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课题(合同号:Z2006081)  摘 要 老年急腹症病情凶险,早期发现及合理的早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社区医护人员常常可以早期接触病人,本文就社区护理人员如何做好老年急腹症早期观察及手术前期护理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急腹症 早期观察 手术前期准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36 
针对立体光刻(STL)文件所表示的图形要素之间缺乏必要的拓扑关系,对STL格式文件进行分析和读取,以哈希表作为查找表快速建立三维模型各要素间的拓扑关系,建立能表示要素关系
摘 要 目的:探讨DSA定位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DSA定位下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支架植入后狭窄解除,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当日即可进流质饮食。合并食管瘘者,支架植入后瘘口完全封闭,肺部及纵隔感染得以控制。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DSA 食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
摘 要 目的:社区护士采取不同的干预模式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以期预防或推迟疾病的发生。方法:对两个社区106名更年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0例,前者采用一对一电话或入户随访的方式加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频率每年1次;对照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加发放促进健康知识手册,频率同随访组。12个月后综合比较健康管理效果。结果:12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护士
目的 对喉癌术后喉狭窄应用喉模T管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方法 总结、分析4例喉癌术后喉狭窄应用喉模T管治疗患者的护理全过程.结果 患者恢复顺利,术后气管内留置T管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