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山水画对空间思维培养的作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与对比
  中国山水画作为东方特有的一种艺术类型,有它极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呈现方式,它实质上是表现一种心性智慧的外在图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山水精神”。它表现出对“山”、“水”的崇拜与道德的比附,也表现出人文地理和文化情境上的依托与感悟。所以,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核心是“写心写性”,它以人格道德、心性智慧为思想框架,格物乃为言志,它突出中国人“迁想妙得”、“物象之原”的精神意象,有逍遥自在的神仙梦想、有空无境界的终极追求、有物我观照的精神投射……
  1.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
  首先,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是建立在思想智慧之上,以“宇内中核乃虚无”为精神立论,是一种“中心至上,人伦为本”的思想模式,它是体悟自然和安身立命的精神生命表现。其次,中国山水画空间以“四神观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地理方位;以“藏风得水”为理想模式;以“气”、“象”、“形”、“势”为生命精神,以“阴阳五行”为制衡法则;以“以大观小”为游观智慧;以“勾皴染点”为程式符号……再次,中国山水画以游观为空间的视觉经验和感受,实现了虚实在空间中的连贯性,它以一种平面化的形式往纵深推进,形成丰富的意象形态空间。
  2. 物理环境空间与山水画空间结构的对比
  ① 物理环境空间一般指实体所限定的三维形态(物质几何体、静态)和四维形态(时空连续体、动态)。它是可以感知的有形现象空间,我们通常使用画法几何的“三维坐标轴X、Y、Z”的概念来限定。在实体上往往通过“空间结构”来明确位置、大小、形态、高低、远近……以多元、多维、全方位、整体等概念来认知它,它的形式以“点—线—面—体”的逻辑形态表达,以“数理”来量化它比例关系。在空间的构成上,通过“空间的感知”(高低、远近、长宽、围合感、限定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来明确空间序列、空间光影、空间形态、空间方位……各方面的场域体验,它也通过“直线体系空间、曲线体系空间”来明确空间的类型,同时,以“水平、垂直的纵深关系及三次元生成”来理解二维形态(长、宽)与三维形态(长、宽、深)相互转换的原理(通过“画法几何的投影原理”来认知)。所以,作为物理环境概念中的空间,它对形的认知、逻辑的认知、环境的认知、视觉的感知、时空的感知、心理的感知等是个复合、多维的整体的观念。
  ② 山水画空间结构
  中国山水画空间概念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精神的感悟,从视角而言,在对物理环境空间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平、仰、俯、前、中、后等多重视线的重叠(如眼睛的游离扫视,如郭熙的“三远法”、 如沈括的“以大观小”等),以“游观”的方法来表达对环境空间的感受和认知,这种方法往往渗透了“时间”、“心理”等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这些意思。这种空间认知观,实质上和西方近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提出“物质与运动、空间与世界的统一性”、“时空连续统一体”(四维时空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见,中国山水画空间概念是超时空的,它以“游观”(运动觉)的多视点手法,融汇“心境”(心理情感),展现出超越自然物象的全观性世界,(宏观、微观都同时展观),同时,通过“虚”与“实”的处理手法,融通“写心写性”,以“留白”对“空无”,将感悟、情趣、韵味和意境全部通过空间结构溶入“画品”中。所以,也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结构实际上已超越了物理环境空间,它是一种精神智慧上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是多层次的复合结构,以“游”为心灵的敞开与精神的回归。以“观”为视、听、触、品的共同作用,将“感受、认知、记忆、想象”糅合在一起,以“目识心记”而最终“迁想妙得”。
  二、空间思维的特性
  空间思维是一种普遍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复合思维,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它跳出了点、线、面的限制,由单一的平面思维、定向思维等转向一种“立体的、发散的”思维形态,它能以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多角度、多视点地去认识和思考问题。
  1. 空间思维的特性
  空间思维的特性可以分为内在特性和外在特性。内在特性表现为:多次性、多维性、关连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动态性;而外在特性则表现为:个体性、明确性、具体性、开放性、可塑性和可感触性。空间思维通常以多重角度和多向关系来展开观察和思考问题,从多个的空间区位、多段的时间差异、多重事物的交互中,处理事物的存在角度、发展前景和形成网络的关系等等。空间思维表现出的灵活性、扩张性、延伸性和全面性,它可以克服其它那些单一、刻板的思维通病(如点式思维、线式思维和平面式思维),消除思维障碍,以健全思维模式来优向发展。
  2. 空间思维的发展态势
  空间思维的发展能造就出复合型人才,在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空间思维是个至高点,是人类进步的必然结果。它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解决许多平面思维中纠结的问题。由于现代学科及分工的繁琐,专业与专业、行业与行业之间形成平面的、线式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开拓空间思维,将是“隔行如隔山”,或各自“画地为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破坏人伦及秩序的生态安全。所以,从目前来看,培养具有空间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是势在必行的。
  三、山水画对空间思维培养的作用
  由于物体的空间特质(形状、大小、远近、方位、深度等)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跨越物质环境空间的中国山水画更是体现出它的空间思维优势。因此,山水画空间对空间思维培养的作用,我提出三点看法。
  1. 山水画对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由于近代西风东渐,世界文化一直处于西强东弱的状况。我国近现代对自身文化进行大量变革甚至摒弃。所谓的中国画改良,将中国山水画改成“水墨风景画”了,实在让人痛心。早在清代的画家邹一柱就曾说过:“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阴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这段话说出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性,虽有成见,但却让我们认清各自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关系,在今时今日,我们还处于一种矛盾之中,没有认清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和发展方向,我认为只有重新审视自己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肯定它对思维培养的意义和作用,甚至把它提高到“国艺”这个高度上来,才能做到真正地传承和发扬。发展中国山水画不是要培养大批的山水画家,而是当培养和发展空间思维来看待,从上章节论述的山水画空间特征与模式来看,我们只有重新认识它的历史价值,挖掘出它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一种空间思维来培养我们的人才,这样,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艺术形式、经济产业模式和现代生活形态等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2. 山水画对空间思维培养的作用
  虽然现阶段还没有在小学、中学的课程中去设置关于培养“空间思维”的相关课程,但作为提高国民的思维形式,对空间思维的培养是必须的。而具有本民族文化思维特点的山水画,其对空间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山水画的空间思维模式延续了几千年,发展它有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山水画的空间结构符合空间思维的特性,由它来继承和发展空间思维,可以奠定和光复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也以一种独立的理论模式丰富了空间思维理论。
  3. 山水画的空间思维模式是一种优向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无可置疑,山水画的空间思维是发散思维,它具备了独特性、灵活性、敏锐性、跳跃性、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征,而想象力则是它最大的优势,这种意象的精神往往能形成和谐的内动力,可以开发人类的精神境界。寄情于山水之间,使人感受到环境之美,从而提高到一种精神信仰。从山水画的空间模式中,强化了学生对山水空间的无限性、复杂性、有机性、整体性和生命精神的认识,从观察、体悟到心境的超越中,展现出山水画的空间思维模式的独特性和生态的整体主义思想。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在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4》第二章中给出了共线向量定理:向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甘草 甘草提取物可用作烟草及食品的添加剂、甜味剂、矫味剂以及化妆品。此外,提取甘草甜素后的残液,可用于提取天然色素及其他重要药物。甘草为我国最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国际
拖拉机漏油会造成拖拉机功率下降.机件磨损.甚至引起烧瓦包轴等严重事故.因此、要及时修补。
大家都在说学校文化,究竟什么是学校文化呢?现在是有点雾里看花,有些校长把文化的载体当成文化本身。学校物质、制度建设等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学校通过这些载体向外界传递其文化气息。文化载体可以反映出学校文化,但文化载体并不等同于文化,正如学校制度并不是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物质并不是学校物质文化。只有学校制度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导向、管理理念才是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物质背后所蕴含、折射出的精神与思想才是学校物质文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于同翅目蚜科.麦蚜主要有两种,即麦长管蚜在小麦生长期间,在麦株上看见的麦蚜主要是成蚜和若蚜,成蚜又分有翅型和无翅型.麦若蚜额瘤明显,触角长于身体;
<正> 1 栽培季节 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离水源近、卫生的地方。常用菇棚有阳畦、塑料大棚等,阳畦深10~20厘米、大棚高2.50~3米、宽10~15米、长20米不等。每年9月份至翌年3月份,
语文,因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的人文性,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理性思考的能力,又能领会当中深刻的情感魅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视“情感”为目标,即在授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操。而要实现“情感”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最有力的手段正是情感教学。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果农往往在采果以后放松对葡萄的管理,导致当年生枝条成熟不良,秋季发根受到抑制,影响来年葡萄的产量及品质.故加强葡萄的后期管理对来年优质稳产至关重要.
“大问题”教学提倡以“板块式”结构组织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梳理带有共性的“大问题”进行聚焦,通过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实现师生的生命对话和成长。它能让学生经历更多独立思考、表达与质疑、展示与分享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深度参与教学活动。  一、“大问题”教学关注教学目标的生命体验  在“大问题”教学视域内,教学不再是被视为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