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比”字句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陈述了比较范畴,论述了比较范畴的核心成员“比”字句,并对“比”字句的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进行了探讨,联系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几个认知原因,希望对“比”字句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比较范畴 “比”字句 认知语言学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很多,“比较”是其中的一种。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和研究事物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概念,表现在语言上就是绝大多数的语言都具有比较范畴。通过比较,人们可以认识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在某方面的高下、异同等。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具备思维——语言能力,即表达事物间异同和高下比较关系的各种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则体现为“比较”范畴及比较句。现代汉语比较范畴范围较大,其中最显著的当属核心成员“比”字句,其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本文重点对比较范畴的核心成员“比”字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比较范畴
  
  研究者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各种语言比较范畴的差异,因此,对比较范畴的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重点之一。就现代汉语研究来说,赵金铭(2001)明确提出了“建立汉语比较范畴”,但实际上从研究《马氏文通》(1898)开始,各家就已将比较作为一个语法范畴来研究了。对比较范畴的研究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对其他语言现象的理解。
  赵金铭(2001)考察了比较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运用原型理论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构建起现代汉语的“比较”语法范畴,这一范畴的建立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现代汉语“比较”关系表达的认识。现代汉语的比较范畴由等同、近似、胜过、不及四个次范畴构成,每个次范畴都有各自的表达格式,包括典型格式、常用格式、次常用格式以及文言遗留格式等。《马氏文通》首次根据语义划分出了平比、差比和极比三个次类。吕叔湘(1942)尤其强调了异同和高下之分。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79)第一次把比较和比拟分开,并把比较句分为平比和差比两种。具有认知心理学背景的认知语言学高度重视比较的意义。Langacker(1987:101)明确指出:“人类比较事件(event),并对其存在的任何差异(contrast or discrepancy)进行登录(register)构成了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ing)和经验构建(structuring of experience)的基础……对两个事件进行比较是既普遍(generalized)又无所不在(ubiquitous)的,无论其抽象程度和复杂程度如何,比较行为都持续地在所有主动认知领域里发生;更有甚者,无论其发生领域和发生水平如何,它们都是同一基本能力的展示(或至少在功能上彼此平行)。”
  近年来,运用语言类型学的思路对汉语“比”字句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将汉语置于人类语言这个大环境之下,研究者发现“比”字句违反了语序和谐的共性,是SVO语言中仅有的特例;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比”字句对“于”型比较句的取代也是以破坏联系项居中原则这一人类语言的倾向共性为代价的。“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差比范畴乃至比较范畴的核心成员,是最典型的句式,和古代汉语以及其他语言的对应句式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因此,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比”字句是汉语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成果相当丰富。到目前为止,无论从共时角度还是历时角度,甚至在跨语言比较和儿童习得方面都有重要论述。而从历时角度的研究证明现代汉语的“比”字句来源于古代汉语比动句的语法化,它取代了古代汉语“于”型差比句,这种“比”字句占优势地位的观点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二、“比”字句
  
  我们利用陈珺、周小兵(2005)根据教学大纲总结归纳出来的比较句式进行探讨,在总结出的28个比较句中,有14例是“比”字句。句式如下:
  1.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2.A比B+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宾语:他比我喜欢你。/他比我能吃。
  3.A比B+动词+程度补语:他比我跑得快。/他跑得比我快。
  4.A比B+动+宾+动+程度补语:他比我唱歌唱得好。/他唱歌比我唱得好。
  5.A比B+形容词+精确数量补语:他比我高三厘米。
  6.A比B+形容词+模糊数量补语(一些、得多、多了、很多):他比我高一点儿。
  7.A比B+提高类动词+数量宾语:今年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一倍。
  8.A比B+多/少/早/晚+动词+数量补语:他比我早来三分钟。
  9.含“更、还、再”的比字句:她妹妹比她更漂亮。
  10.没有比……更……的:没有比他更狡猾的了。
  11.主语+“一量词+比+一量词+形容词/动词”:这里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12.A比B还B(名词):你真是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13.不比:他也并不比你能干。
  14.比不上:北京的环境比不上上海(那么好)。
  (一)肯定比较句
  以上句式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的教材中都会出现,我们重点论述第9例,因为这类句式学生掌握起来较难。“比”字句出现之后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比较结论之前大量出现副词“还”和“更”。这类句式与其它“比”字句句式重叠,对此类“比”字句的探讨侧重于副词“还、更、再”在语用和语义上的细微差别及使用条件。X比YW中使用“还”“更”“再”,表示X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同时表示Y己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意思。它们的不同在于:“‘A比B更……’格式,表示B已有了一定的程度,A则在这程度上比B又高一层,但一般来说全句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色彩。‘A比B还……’格式,表示B的程度己经够深了,是说话人认为很满意(或很不满意)的,而A比B更甚,‘还’强调程度的作用比较明显。‘A比B再……’格式,多用于假设、疑问或否定句等。”因此,“还”句和“更”句在实际运用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比较程度上。但是,尽管“比”字句中“还”“更”“再”在语用上有细微差别,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实际使用中的替换,即当它们在句中语义大体相同、句子可以成立时,我们就认为是可以替换的。
  (二)否定比较句
  汉语比较句最常用的否定形式为:“不比”句、“没有”句和“不如”句,在此我们主要讨论与“比”字句关系密切的“没有”句。关于“比”字句的否定形式,语言学家们的看法不一,在教材的编写上存在着差异。如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中认为“‘比’字句的否定式是‘不比’。”而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特别强调“‘A比B大’的否定句是‘B没有A大’,而不是‘A不比B大’。”从形式上看,“不比”句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没有”句是“有”字比较句的否定形式。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从语义上看,“不比”句不仅仅是对“比”字句的否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比”句表达的意义是复杂多样的。而“没有”句和“有”字比较句的差别就更大了,一个表示差比,一个表示平比。
  “不比”句和“没有”句在语义上有差别。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特别指出:“‘不比……’跟‘没〔有)……’意思不同。”“没有”比较句的基本语义是比较主体X在某种性质、状态或程度上不如比较客体Y。刘月华认为“没有”句表示的意义是“A达不到B的程度,比较时以B为标准。‘A没有B……’意思相当于‘B比A……’。”因此,从语义上来说,“比”字句的否定形式应为“没有”句。相较“没有”句的语义来说,“不比”句的语义类型就复杂了很多。刘月华认为:“‘不比’句的基本句义是‘A跟B差不多’,即二者相差不明显。既然是差不多,那就有可能向正面偏移(超过)或向负面偏移(不足),也可能所比两者基本一样。”徐燕青在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大量的“不比”句用例后,将“不比”句在实际运用中表现出的各种语义归纳为六种类型,即“X跟Y一样W”“X跟Y一样W,甚至比Y更W”“X没有/不如YW”“X比YW”“X跟Y差不多W”和“X跟Y不一样”。
  从语用上来说,“没有”句不需要有预设也可以明白地表达语义,只是在结论项中偏向于使用积极的词语,如果使用消极的词语,则需要加“这么”“那么”一类的词语。史有为在《说说“没有我水平低”》中就专门讨论了这种现象,他将“没有”比较句结论项中的形容词分为两大类,一种处于一维对比系统,一种处于多维对比系统。当形容词属于一维对比系统时,一般要使用人们所倾向、所欣赏的性质或使用当前主要的性质。当形容词属于多维对比系统时,则不论“没有”句使用系统中的哪个词一般都可以成立。而“不比”句在语用上则需要一定的语境或预设才能成立。因此,除非在特定语境下,“不比”句不会是始发句。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我们才能了解“不比”的确切语义。因此,“没有”比较句和“不比”句在预设、语义和语用上都不一样。“没有”句趋异,“不比”句趋同。“不比”句在语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条件。“X比YW”的否定形式为“X没有YW”。
  如前所述,“没有”句式表达的句义是“A比不上B”或“A不如B”,是差比关系。在强调A以B为尺度来衡量比较A无法达到B的程度时,语义重心在A上。例如:
  牛车真慢,还没有我走得快。
  现在过年没有以前热闹了。
  这两个例子分别是说,牛车的速度没有达到我走路的速度,现在过年达不到以前热闹的程度。
  可以看出,“没有”句式重在对比较项A进行客观叙述,比起“不比”句和“没有”句来,更加客观,而少了主观色彩。在语义上,“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和“没有”句偏向求异。“不如”句主观性较高,“不比”句次之,而“没有”句主观性低而客观性高。
  
  三、余论
  
  “比”字句的学习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较为容易掌握,但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偏误,我们从认知角度归纳了以下几点。以徐子亮的研究成果为纲,我们试图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解释“比”字句偏误的产生原因,如下:①两个信号系统及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不熟练;学习者的母语信号系统和汉语信号系统在转换时容易产生偏误。②神经活动的泛化,导致语法规则类推,即我们说的有限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③心理词汇的查找、筛选不当,导致不精确或歪曲使用词语。④回避。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表达时,为了避免出现语言错误而采取的避繁就简、避难就易、避多就少的措施。⑤迂回。语言网络中积贮的汉语词语和句式贫乏,汉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差距,导致第二语言学习者用简单的话语迂回、间接的进行传递。
  了解了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我们在备课和教学时,应注意设计语境,以方便教学。尤其是“不比”句,由于它常常是对言下之意或某种普遍认识的反驳,如果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者很难体会其语用功能。在句法结构上,“没有”型有自己独特的形式;语义上,它不能像“不比”型有两种语义,也不像“不如”型那样既可以表示差比,也可以表示对平比或近似比的否定,但是,“没有”型在语义上的要求比“不如”型和“没有”型严格得多。
  比较句是现代汉语中有特色的一类句式,也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最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一个大问题。本文所论及之处犹如冰山一角,只期能改进教学,让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容易地掌握“比”字句。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陈珺,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语言教学研
  究,2005,(2).
  [3]代雪曦.对外汉语“比”字句的教与学[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2006.
  [4]王健谣.和汉语“比”字句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2006.
  [5]徐燕青.“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J].语言教学研究,1996,
  (2).
  [6]杨兴功.“没有”比较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贺宏燕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830054)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可控气氛热处理自动线在球墨铸铁活塞环调质处理工序上的应用及效果,并提出了设备改进措施。
由于球墨铸铁的糊状凝固特性,在球墨铸铁活塞环的生产中,极易产生皮下气孔,缩松,夹渣及反白口等主要的铸造缺陷。本文分析了这些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这些铸造缺陷的工艺
分析了汽包水位信号的摄取方式,采用模拟信号的方式,对水位信号进行充分鉴别,使水位保护准确可靠.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藏药甘肃蚤缀(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最后从φ=70%的乙醇提
《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教学方法相对固定,学生觉得难学,教师觉得难教,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以教育理
<正> 1 前言 球墨铸铁做为活塞环材料已被越来越多的厂家所采用。由于球墨铸铁的糊状凝固特点及活塞环断面模数较小,生产球铁环毛坯时若象灰口铸铁那样铸成单体,中心部位极易
简单介绍了住宅室内给排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住宅给水排水的设计方法。
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类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和现状,对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职业素质拓展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德]卡尔&#183;马克思[解读与思考]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正因为此,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总是崇尚变革,在遭遇困
包装印刷生产的数字化变革中,数字打样技术是技术变革的关键和要点。数字打样能够为印刷工序提供参考样本,为客户提供签样的合同样张,其打样质量决定了印刷的正确与否以及最终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