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先学后教式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z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从学生掌握知识目标出发。
  一、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科学探究
  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只有学生思考了,在大脑中才会对知识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才能够理解和分析问题。当学生发现问题后,学生会进行更加积极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这也是对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一次改革,突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去思考: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除相交外,两条直线还存在其它的位置关系吗?双杆上面的两根横杆、支撑横杆的直干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吗?游泳池中分隔泳道的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吗?屏风的折处和边所在的直线相交吗?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都是不相交的,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会进一步总结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二、小组合作学习,扩展学生思维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动可以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论是个体的行为还是集体的行为,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在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后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让思想在探究和合作中得到升华和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表达形式后,让学生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对于分式的学习,学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问题。所以让学生共同去讨论分式的性质,学生会集思广益,会分析到: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分式的值等于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分式的值等于1的条件是分母等于分子但不等于零;分式的值为正数则分子分母同号,分式的值为负数则分子分母异号。通过学生共同的讨论,把问题总结得很全面,也很到位。而且在合作学习中还可以实现“兵教兵”,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
  三、教师启发引导,指点学生迷津
  当学生经历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后,再去认真地倾听教师的讲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可以说学生主要是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的地方去听的。学生听到这些地方的时候就会集中精力、聚精会神。教师看到学生良好的课堂表现,也会认真细致地进行讲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时候,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和知识,通过自学理解得并不是很深刻、到位,这个时候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了。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法、观察法、练习法等方法,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由解析式联想到图像的位置及其性质,由图像和性质联想比例系数k的符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反比例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为何与x轴,y轴无交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只能说在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而不能说经过第几象限,增减性也要说明在第几象限这些问题存在着疑问。当经过教师讲解和指导,学生豁然开朗,产生顿悟。教师的讲解要一针见血,点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讲解的正是学生想要听的知识,这样课堂效率就会提高,教育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四、当堂训练巩固,内化知识内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学习后,适当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练习,学生的认识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才能够提升。在练习中,学生会进一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实践学习过的理论。有时候,学生自以为很明白的道理,在实践中可能就会遇到困难,通过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够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可是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怎样,还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际问题结合的题目,如:我校为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要设计一座2米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与全部高度的乘积,等于下部高度的平方,求雕像下部的高度?通过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练习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从发现问题开始,不断地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学情,找到一种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针对初中作文教学难的状况,广大语文教师应当以创新的理念去突破,对各种不利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学生的写作营造积极的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感悟生活、搜集素材,做到“放得彻底”,同时紧抓作前指导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引导,做到“收得有度”。这种收放自如的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引导学生放眼观察生活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刻板教学变成了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性张扬的多样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教学有效性,顾名思义,是指教师遵循客观的教学活动规律,利用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对事物认知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就需要抓住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向学生传达信息,使教学互动,快速地获得相应的成果。那么,教师如
期刊
在苏大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笔者接触到弗兰登塔尔的“有指导的再创造”理论。弗兰登塔尔认为,如果给予一定的指导,每个普通的孩子也许都有能力创造出他在将来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有指导的再创造意味着在创造的自由性和指导的约束性之间,以及在学生获得自己的乐趣和满足教师的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学生可以创造一些对他来说是新的,而对指导者却是熟知的东西。教学中我将“再创造”思想渗透在教学中,下面介绍我在《§5
一、重视和加强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涌现出很多杰出的诗人和词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视和加强古诗词教学,尤其是重视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引导学生强化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是对文化的尊敬,更是一种审美体验。  其次,促
初中数学的教学,根本性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确保学生可以做到一题多变、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和方式,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扎实地掌握课程所学知识。  一、 通过一题多变使得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一题多变,可以使得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夯实课堂学习基础,提升解题的能力、促进解题技巧的提升。部分数学题型看似不同,但是其解题的方式、解题的基本思路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提高的场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的期待。作为教师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杜绝教学中的无效行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与激情,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数学课堂是传播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
解答数学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大的数学题,这类题目形式新颖、知识点众多。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被动解题为灵活多样的解题,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与解题水平。  一、依据已知条件,形成解题思路  任何一道数学题肯定要告诉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会通过题目中已知条件与题目中所要求得到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