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的运用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乃成功之父”、渗透“时效”意识、渗透“应用”意识、渗透“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快乐;成功
  【中图分类号】G55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73-01
  “失败是成功之母”固然无可非议,但“成功乃成功之父”更具哲理。失败孕育成功!然而,会有多少这种“母孕”不幸“流产、夭折”呢?一定不少的!何况是当今社会的中小学生,倘若他们一旦失败了,就极易丢失兴趣,丧失信心。要重树信心,重培兴趣,谈何容易?又怎来的成功?成功就不同——“成功如父”,它不断地支撑着一个人从成功迈向成功,由胜利走向辉煌。为此,本人以二十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多方渗透,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一些做法。
  一、渗透“时效”意识
  根据当前数学中考“重基础”,结合学生考试普遍出现时间不够等情况,教学时必须重视运算能力的训练,向学生进行“时效”意识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的渗透。“课前三分钟的运算专列”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课前三分钟的运算专列”是指每课专载一小题“数与式”、“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与几何图体的有关计算”、“函数变形”等基础解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从“做”中去体会“时效”的重要性,有效纠正学生疲沓、拖拉的不良习惯,逐步形成“时效”意识。习题的设计要分层次、分系列,由简及深,涉及的数字由小及繁,先从算理开始,使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由于受时间、解答规范的限制,再加上教师对习题设计的层次有梯进性,因此不会影响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热情。“时效”意识的渗透重在坚持,贵在调控。
  二、渗透“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而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例如,本人在“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教学时,根据农村学生的知识层面,课后布置了如下练习:①测量出纸扇的有关长度,并计算做这把纸扇需要的纸面面积;②测量出斗笠的有关长度,并计算做这个斗笠需要的材质面积(厚度忽略不计)。学生对此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欲望空前高涨,在学习与实践中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三、渗透“创新”意识
  就以古老问题:“树上有10只鸟,打一枪,打死1只,此时树上还有几只鸟?”来说,条件中,树的大小、枪的种类、鸟的生死等都是可“创新”的,因此,结果是不统一的。教师就应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
  又如,本人在指导学生做九年级数学(上册)P114习题24.4第3题:“正方形的边长为a,分别以各边a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如图一),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时。就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学生不但有常规的作对角线的分割法或用图形的旋转法求解,更有学生会创新出先求出空白部分的面积,再求解的快捷方法。这是学生富有创新意念的很好体现。
  四、“知识”渗透
  “知识”渗透是指教师在指导学习当前知识时,要为后面的知识做足铺垫,教学要有前瞻性,要有大局观。
  如学习“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C=AB,以AC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B于D,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又如学习“如图(2),已知AB是⊙O上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过点C作⊙O的切线CE交的AB延长线于点E,若CE=4,BE=2,求直径AB的长。”等知识时,要学生一下子解决类似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
  倘若教师对学生学习“圆的切线”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有前瞻,提前渗透,在学完“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性质后,先能让学生做如下习题:
  习题1:如图(3),已知A、B是⊙O上的点,过点A作AC⊥OA,交OB的延长线于点C,若AC=4,BC=2,求⊙O的半径。
  习题2:如图(4),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C=AB,以AC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连接OD,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层面及学生学习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有“缓冲”过程,也有教学难点的分解过程、学生思维的引导过程;它是教师的“艺术之笔”、“神来之笔”。
  总而言之,以上的“多方渗透”,是互相交融的,不可能以一概全。教师只要更新教学观念,“多方渗透”并举,大胆诠释、创新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在“成功”之父的强大支撑下,定会从成功迈向成功,由胜利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周明星,《教育创新途径与趋势》——中国人事出版社
  2、冯克诚,《中小学生综合能力训练体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理性化成分比例较高,有些历史知识存在着概念化、模式化、刻板化的问题,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理性内容形象化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理性内容;形象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756.2 【文章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高一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知识容量、内容体系各方面都存在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化学学习上的畏难情绪,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化学教学;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63-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36-02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中,写是要求较高的一种能力。纵观近几年我市中考对英语写作的要求,可以看出,作文内容要切题,意思要连贯,表达要清楚、完整。这些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并非
期刊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政治课中实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实施的必要性,并对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实效性的主要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初中政治;理论与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566.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67-01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全面铺开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本文运用有关理论,结合作者十几年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了粗浅探讨。一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创新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二要正确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并加以运用。三要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6.20
期刊
【摘要】在真实与互动的情境中,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频繁交流,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英语;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552.0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68-02  一、前言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这一中心。同时注重培养听说读
期刊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应该是导演,只有主角理解了导演的想法,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中,才能演出精彩的电影。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活动,自主的学习与思考,这样才能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主角;导演;教学活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536.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
期刊
【摘要】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所以,小学阶段小学数学产生差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兴趣不浓,积极性低;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学习思维方法缺乏;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等方面。  【关键词】数学;差生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8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教育环境一直影响着中学英语教学,而教室座位作为学校的一种教育环境,它的排列空间形式潜在地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并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只有将中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其教学环境获得最佳匹配,才能使中学生个体与同学、老师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促进其学习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在本文中,作者按照成绩,品行等方面将全班分为四个档次配为同桌,以
期刊
【摘要】生物学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是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72-01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