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疗法联合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h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银质针疗法联合颈2(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6例,年龄14~71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组43例。射频治疗组采用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加颈部软组织银质针松解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及压痛阈值(PPT)。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P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射频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12个月时PPT评分均升高(P<0.05);与射频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12个月时患者PPT评分及有效率均较高(P<0.05)。

结论

银质针联合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远期效果优于单纯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6年后转归情况。方法以2010年北京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确诊哮喘患儿为调查对象,2016年(6年后)现场随访,获得其哮喘发作、疾病控制情况、用药、伴发变应性疾病等有关信息,并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查。结果完成现场调查64例,年龄7~19岁[(13.59±3.48)岁]。2年内仍有发作(临床未缓解)的哮喘患儿占35.9%(23/
尽管儿童细支气管炎在儿科医师的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影像学的非特异性,使得儿童细支气管炎的诊治具有较大难度。现对儿童细支气管炎的解剖、定义、病因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进行阐述,然后分别探讨各种不同病因类型细支气管炎的诊治方法。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内分泌门诊发育异常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发育异常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门诊就诊的15例患儿。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750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om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作时潮气呼吸肺功能及嗜酸性粒细胞(EOS)、Creola小体、呼气一氧化氮(FeNO)等炎症指标的改变,研究其在哮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因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的135例哮喘高危婴幼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门诊心脏超声科筛查和随访的非喘息非过敏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儿
期刊
目的评价癌痛规范化治疗对肿瘤科门诊中、重度癌痛患者镇痛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中国石油中心医院肿瘤科门诊癌痛患者进行诊治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引起癌痛的疾病种类、癌痛程度、药物治疗种类及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符合分析条件的癌痛患者共208例。主要病种为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镇痛药物用药途径以口服为主者192例(92.3%)。患者以单一阿片类药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静脉自控镇痛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择期行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超声引导下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CIPB)组,每组30
低温冷冻疗法是指应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低局部温度,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目前其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冰敷,氮冷冻疗法,循环加压冷疗法,高压气体冷冻疗法,体外低温冲击仪等。本文归纳总结了不同低温冷冻疗法对疼痛治疗的效果。
本文指出提高麻醉与镇痛的综合技艺主要包括两方面:(1)驯服应激/不良反应(Taming);(2)优化给药/停药时机(Timing)。以一种药物驯服另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恰当会得到好效果。给药和停药时机也要恰到好处,及时加深或减浅麻醉与镇痛药物,适时追加或拮抗肌松药,使麻醉与镇痛随手术而变,保持平稳与进退。
期刊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开胸术后患者肋间神经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统计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中山医院常规后外侧标准开胸切口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患者56例,年龄45~76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口服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静脉泵止痛3 d,撤去镇痛泵后如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口服药物组给予氨酚羟考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