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记者的价值及时代需求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uan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学者型记者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针对记者的“专家”和“杂家”之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学者型记者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学者型记者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学者型记者;专家;传播效果
  一、记者的“专”与“杂”
  自现代新闻事业诞生以来,新闻工作内容涉及面广的特点使社会上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成为一名掌握广博知识的“杂家”。1878年2月,王韬在《申报》发表著名的新闻学论著《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中提及“报纸应该邀请博古今之士以操其简,秉笔之人,不可不慎加遴选。其间或非通才,未免识小而遗大。”[1]这是我国最早对记者知识结构提出的看法,随后逐渐形成了共识。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我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才能在各个方面运用我们的知识,做好报道,写好文章。”[2]
  在新闻业界,记者应该是“杂家”的观点也得到著名记者邓拓的认同,“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记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3]在国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学者型记者”概念出现在新闻传播领域。至于何为学者型记者,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认为“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特定领域的记者。”“专家记者应对自己负责报道的领域极为熟悉,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与判断应具有权威性。专业记者应成为特定领域里的‘专家’,以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深度与广度的需要。”[4]
  著名记者范长江认为“记者要用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问题。”[5]对记者的专业性提出了要求和见解。国内外学者和记者多次撰文呼吁培养学者型记者,特别是关于某些特定领域的报道,例如:财经、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受众不仅需要媒体报道新闻,还需要他们能够去解释新闻。
  笔者认为,“杂家”和“专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新闻传播环境下,二者要求记者的知识结构呈“T”型,即在广泛的知识积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基础上,要对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广博的知识保证记者能够对事件有基本的判断,从而及时发掘其新闻价值,这是成为一个合格记者的前提条件。专业的见解能够满足当今网络传播中受众分布垂直化的需求,使得记者能够对新闻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内容。
  二、传播效果视域下的学者型记者
  效果研究一直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探讨传播效果问题,提出了“议程设置”“培养理论”“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果理论”等众多知名理论学说。现将学者型记者置于传播效果研究的视角下,进一步探讨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传播者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要素
  在传播效果研究中,拉斯韦尔提出了“5W”模式,将传播过程描绘成一个线性的传播,后来的学者又相继提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新的传播过程模式。在这些模式中,都强调了传播主体在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关键影响。周鸿铎教授认为,“传播者”是核心要素,传播者的素质决定着传播内容的真伪,决定着媒介如何发挥作用,进而影响着受众,影响着传播效果。就传播内容——信息来说,它的真伪同传播者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6]学者型记者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化的行业知识,这些特性能够有效避免新闻传播中有意或无意的虚假信息传播,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此外,学者型记者以逻辑思维为特征,以调查研究为工作方法,并长时间在一些领域进行探究和学习,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和权威。在相关新闻报道中,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从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事件,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使无序的信息得到有效处理,这是信息内容质量的保证,能增加新闻的附加价值,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二)受众层面的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作用于受众的层面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的感知、新闻的接受、新闻影响态度、新闻影响行为等。在不同层面产生的效果,其影响亦是不同的。在新闻传播中,受众心理存在着一定的定势,即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对世界的印象及其观点,具有受人的思想意识或观念体系支配的特点。[7]因此当读者在感知到新闻时,定势心理会阻碍其对新闻的接受,倾向于持有固有的保守的认知,导致新闻传播的信息在受众理解时产生误差,进而导致新闻传播效果异化。在全民皆记者的时代,学者型记者深耕于某些特定的领域,在该领域已经成为舆论领袖。他们所报道的新闻兼顾新闻的通俗与行业的专业,能够给受众提供深度的信息。这些深度报道能够在信息碎片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进而影响受众对于周围环境的判断,使其重新认识某些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三、学者型记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学者型记者在未来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信息传播大环境、媒介生态环境和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等。现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学者型记者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信息传播机制对于信息价值的需求
  在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中,信息传播表现为两种极端的传播模式:一是一次性消亡模式,如果信息发布后没有被分享和传播,其信息传播过程已经结束,消失在信息海洋中;二是裂变中的级联传播,信息因其重要性,一经发布则在不同用户之间和用户群体之间多次传播,通过用户关系链条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特别是在用户彼此成为好友并聚集为有机的好友群体时,能够使信息通过“群体关系”以几何级数传播,形成信息流动的新秩序,实现信息的重组和增值。[8]学者型记者能对新闻内容进行解释和增值,更容易实现级联传播,扩大信息的影响力,并在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发挥“把关人”作用。在全民皆记者和信息泛滥的时代,过滤谣言,阻止虚假信息的二次传播,成为媒介公信力的保障,这也是从业者职业独立意识的体现。
  (二)满足受众垂直化分布的需求
其他文献
【摘要】驻港部队担负着宣誓主权、维稳治乱、抢险救灾、防卫作战等神圣职责。世人尤为关注驻港部队发生的新闻,特别是驻港部队的敏感军事题材新闻,对驻港部队的敏感军事题材报道的对外传播就成了我军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关键性课题。时至今日,十分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析,以便能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为对外传播驻港部队良好国际形象提供考量。  【关键词】驻港部队 敏感军事题材 对外传播  一、战略定位:服务大
目的烟雾病发病机理尚有诸多未知,烟雾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可能会为该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记物。本研究拟寻找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地市党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地市党报也有着许多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深度报道方面因人才、品牌和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的优势,更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地市党报必须充分发挥党报的优势,提升深度报道水平和传播效果,让传统媒体焕发生机活力,从而构建现代化的党报传播体系。  【关键词】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生命力  在当今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年代,
期刊
《淮北晨刊》创刊十多年来,在按照市场规律办报的同时,充分发挥都市报的独特优势,摸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报之路。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一独特的办报模式与创新发展历
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仪器组建实验教学网络的方法,通过LabVIEW的Datasocket技术,学生端可以接收远端教师服务器发布的测量数据.论述了基于Datasocket技术的液压教学实验台数据
研究了插装阀在支架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设计了采用插装阀的某支撑式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并分析了工作原理.分析结果表明:插装阀的诸多优点适合于支架的工况,便于实现电液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好发于中国南方各省及东南亚地区,其病因涉及EB病毒、遗传因素、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和饮食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探查确认责任血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资料。上述病例术中均按照椎-基底动脉及分支血管的解剖、临床特点及面
2014年,《爸爸去哪儿2》依旧很火,湖南卫视另一王牌真人秀《变形计》在众人纷纷猜测要走娱乐化路线时,初心不改地推出了第七季。从2006年9月4日开播至今,节目一直延续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