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郭晓冬,约会100%好男人

来源 :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g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演员注定只能是演员,无论他们如何在屏幕里嬉笑怒骂,观者却很清楚:那绝非他们自己。
  


  郭晓冬不属于这大多数。
  男人看郭晓冬,仿佛面对自己的老友:差不多的生活际遇,同样出现问题的婚姻,只有男人才懂的尴尬、尊严、无力、责任、困惑……诸如此类,隔着一面荧幕,身在任何一处的某个男人注定会和郭晓冬产生兄弟般的契合;女人看郭晓冬,如同打量自己身边的爱人:质朴的传统博士、大度的商界精英、敏感的知名作家、高调的成功律师……这些形形色色他曾扮演过的男人,一一具化为每个女人生命中的父亲、丈夫、儿子。在郭晓冬身上,男人获得认同,女人找到爱的理由或者产生爱的需要。
  在成名这条路上,太多人急于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完人,尽管他们许多来自平凡,却断然要让大众看见差距,并对此膜拜。只有郭晓冬真实可触:他从不避讳贫寒的出身,直到现在,他的普通话里仍然掺着些许的山东口音;他没有演过特别光鲜的角色,虽然他同样有着俊朗的五官和健硕的身材;他乐于谈论私人感受,个人BLOG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他所思所悟所写。无疑,他的这些作为,是名利场中的死穴,然而,这一切却在更广大的民众中成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郭晓冬。
  他是对的,我们不需要另一个偶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好男人。
  
  至孝
  
  


  “孝顺并不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美德,它应该是人的本能。”
  采访过程中,他一直是那个笑容谦谦的男子,惟有说起父母时,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暗涌。交织着的复杂情感,几乎突破眼眶奔溢而出。这无端让人想起他在《暖》里的最后一个镜头:剧中的他满脸悲戚压抑,在萧瑟无边的草木中渐行渐远……很久以后才有报道说:那一刻的郭晓冬正在承受丧父之痛。父亲的猝然离世,让他措手不及,然而他却拒绝了导演让他休息的好意,收起所有眼泪,他仍是剧中那个独自行走的林井河。
  毫无疑问,《暖》给了郭晓冬事业一个伟大的开始,但也见证了他人生一个最痛的失去。 “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能攒到钱,有一个大房子,房子的客厅里挂着大的白色窗帘,阳光明媚的下午,父亲和母亲坐在客厅的摇椅上,母亲织着毛衣,父亲给母亲读着报纸,安逸而舒服的一个下午,可惜,再也没有可能实现。”直到现在,这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还会让这个32岁的男人落泪,或许,这亦成为他内心深处一个无解的情结。因此,当郭晓冬为孝顺下了近似残酷的定义时,没有人会质疑这个说法,他不自知的悲伤,是最好的诠释。
  FRENDS:是什么一直在支撑着你前进,或者努力?
  郭晓冬:我其实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我想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
  FRENDS:如果回头感谢,你最想感谢谁?
  郭晓冬:当然是父母,他们把我拉扯大太不容易了。我觉得一个人的孝顺,是一个人的本性,它不足以成为让人们去赞美的美德。它绝不是一个了不起的道德,就像一个人的善良一样,这是人该有的本分啊!所以,能有今天,我惟有跪天跪地跪父母。
  FRENDS:你觉得最理想的居家生活是怎么样的?
  郭晓冬:我脑子里一直有个画面:就是吃完了晚饭,带着我的老婆孩子,还有我的母亲,一起在小区里散散步,说说话。就是这样,特别简单,但特别温馨。
  
  本色
  
  “你当演员简直就是奇迹。”
  这本是《暖》的导演霍建起调侃郭晓冬的话,却被郭晓冬当作最为精彩的赞美。
  诚然,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并不稀奇,但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确实值得用“奇迹”来形容,更何况,他现在还是时尚界最炙手可热的男星。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奇迹”是如何发生的:1993年的春天,18岁的郭晓冬辞去山东一个县城邮局的工作,带着120元钱来到北京,只为一个离奇的梦想:当电影演员。在第一次报考北电失败后,他几乎干遍了所有都市盲流会干的工作:小贩、清洁工、服务员、技工、龙套……希望终于在绝望前降临,他考上了北电,却成为班级里最贫穷最不起眼的学生,在自卑中过了四年。再到毕业,大部分同学都成星成腕,只有他还在默默等待属于他的角色,直到《暖》的降临……关于郭晓冬的这些经历,细节可以细微到他发高烧三天却只吃了一袋方便面,又或者穷到连1元钱的公车都只能逃票等等。
  很真实,不是吗?
  其实,我们之所以能知道得这么多,只是因为郭晓冬从未对公众隐瞒。更甚,当他带着那么多卑微的过去走到现在时,他自己都觉得惊奇:“我怎么这么幸运啊,我怎么碰到这么多好人!”而霍建起回答了他:那是因为你也是一个好人啊!
  所以,当你再把发生在郭晓冬身上的一切当作“奇迹”时,不妨想想:这其实是本色的力量。
  


  FRENDS:过去的磨难给了你什么?
  郭晓冬:我不觉得那是磨难,我只是觉得那是属于我无法更改的一个生活轨道,我必须去经历它。不过,那些经历给了我信念。
  FRENDS:你的信念是什么?
  郭晓冬:努力必能改变现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当某一个时候,你能明确自己要什么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掌握自己的力量,变成自己的舵手。
  FRENDS:能说一件在你未成名前最难忘的事吗?
  郭晓冬:每一件事情都很难忘,但每一件事情都不足以阻挠我,或者改变我的某一种看法。
  FRENDS:你性格之中,最显著的一点是什么?
  郭晓冬:本色。做到这点很艰难,但坚持住了就会很快乐。我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感性
  
  “他笑的时候脸上会有太阳的影子,他沉默不语时有无尽的忧郁。”
  这是所有关于郭晓冬的描述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句。
  这一切,都关乎郭晓冬的那对眼睛,在他不言不语,甚至面无表情时,你都能从那对眼睛里读出各种你想要的涵义。可能迷离,可能炽烈,可能像太阳一样燎得你心发烫,也可能像月光一样柔得似水似纱。因此,艺术片导演独爱他,因为他用眼睛就可以讲一个好故事。
  “我其实是一个哲学家。”他说,他喜欢不停探究所有关于生活的意义。比如浪漫,他会告诉你:浪漫是需要别人懂的。然后他会举例有一年的情人节他送了99朵玫瑰给当时的女友,却被对方大骂不懂实际。思索片刻后,他又说,真正的浪漫其实在心底,所以某年他和女友坐在一辆破车里边开车边吵架其实才是浪漫。说罢,他开始大笑,并问:“看吧,我是不是真的很像哲学家?”
  而当郭晓冬在思考,或者谈论时,你无法不去跟随他脸上的种种表情,并沉迷其中。成熟男人的智慧和懵懂男孩的活力在他身上交替出现,并以完美的比例混合,成为他的特质。
  在采访时,我和他聊起了生活与婚姻,他对于每一个命题,都有自己很明确的想法。聊到生活本身时,他说了一句:生活是可以触摸的。然后得意地笑,说:“这是我今天刚想起来的,我觉得说得挺到位的,你看我像不像哲学家?”为了加强语气,他用手指触了我一下,说“你看,我就感觉你现在的皮肤很冰,而你现在是不是感觉我的手是热的?这就是相互的感觉,生活就是要靠这样的体验。”
  那一瞬间,我感受着他的体温,联想起他在电影里的无数种眼神,突然明白郭晓冬如此叫人着迷的原因,就是他有一种微妙却又自然的感性。
  


  FRENDS:为什么偏爱艺术电影?
  郭晓冬:电影是我的事业,电视剧是我的工作。我在工作中获取生活的根本,在电影里实现我的理想。在一次次的艺术片拍摄中,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我才会觉得郭晓冬还真是一个有内容的演员。
  FRENDS:事业在你目前的生活中占多大比重?
  郭晓冬:这个是分阶段的,小时候可能觉得工作是第一,但现在到了我这个年龄,我只想结婚,为人夫,为人父。承担起我作为一个男人方方面面的责任。
  FRENDS:这个责任感是谁给你的?你怎么去体现?
  郭晓冬:这个责任感不来自外界,是我郭晓冬给我自己的。别人给你的,不叫责任,叫做压力。我是一个很传统的男人,如果谈到对家庭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养家,让妻儿幸福。甚至比较极端一点,我觉得“夫贵妻荣”,就像《新结婚时代》里,小西(刘若英)说的一样:“是,我老公是个领导”,这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然,我不排斥我的老婆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她应该以家庭为重。因为,我永远以家庭为重。
  FRENDS:怎样看待生活和家庭?
  郭晓冬:生活和家庭都是很具体的,是可以触摸的,你能碰得着它。温暖,冰冷,或是开心,愤怒,你都能摸得着。你不能光靠想象去生活,你必须去触摸别人,体会彼此之间合适的距离。
  FRENDS:你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是什么样?
  郭晓冬:第一位当然是孝顺,孝顺是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有,我要看得到,感觉得到。然后她必须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会相夫教子,会懂得沟通。
其他文献
夜课排行N0.6  一个人的审美观对这个人是很重要的。小到穿衣打扮,大到艺术文化。特别对女性。可以直接影响她的气质。一个有着良好审美情趣的女性,本身就是十分有魅力的。
期刊
电影是一种性感的革命,是一种充满荷尔蒙的神话,如果一个人能投入到其中,享受自己的梦想,享受生活带给他的一切满足感,在朦胧的前途中发现些许曙光。  电影对很多人来说是门求生的手艺,有的人惟这个可以吃口饭,但这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吃不上这口饭也要坚持在电影中。上个世纪的60年代,半个地球的人像中毒一样爱上了披头士,他们像那几个家伙一样走路,说话,放肆,热爱生命;也是在那个年代,法国的学生们走上了街
期刊
时尚编辑    这是一群可怕的女人,她们像研究股票或者化学配方一样全神贯注地研究怎么涂眼影、裙子应该穿什么颜色,并且严肃认真地为此召集会议、一掷万金.在她们的一天24小时里,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她们用在了这些事情上,另外的时间才能用来睡懒觉、谈恋爱、以及给妈妈打电话。
期刊
巨额财富总是吸引人的眼球,矛盾的是,中国人天生不喜欢露富。一个年轻的英国人RupentHoogewerf却通过一张“百富榜”,触碰到中国人赵瑜敏感的神经,将富豪们最担心的秘密抖出来,借此,胡润这个名字,迅速变得尽人皆知。
期刊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优雅,美丽,神秘,性感”等等褒义词就全用在了法国女子身上——谣言传啊传啊,传多了就仿佛成真了, 连带法国男人都沾了光,也让人想入菲菲起来。事实呢?先说女人,漂亮女人肯定是有,但如果去最能代表群众普遍水平的地铁看看,满眼都是大屁股大胸兼粗腿的女人,这时候你才会觉得“传说”到底是“传说”,那被美丽光环笼罩100年的法国女人都是这样的实际情况了,何况男人?
期刊
“名牌身份最高人人倾倒,人人都爱遇到,若到手便更自豪。它优点是无需宣布能数得出也是好;翻版身份最糟,连名字也冒……”余文乐这首《名牌》应该很打动时尚发烧友吧,一语道破名牌的精髓,那就是能够提升你整个人的形象。而女人最舍得花钱买的却往往不是衣服而是一个手袋,因为衣服会过时,而好的手袋却能常青。不过,在众多能负担得起的名牌包包面前,有些人随了大溜,枉背名牌也不过仍是街边大妈;而聪明的时尚精们,则会懂得
期刊
丽都的天空,似乎与寒冬更加的亲近,总感觉会比京城其他地方多一倍的寒冷。但庆幸,丽都的wish“梧桐”,却似梧桐,“知闰”、“知秋”更“知胄”,让“嗜美食如命”的我温暖了许多。
期刊
今天,你上网了吗?当然。  请问,你遇见过帅哥美女了吗?  这还用说,聊得不亦乐乎啊。  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十有八九,你又被骗了。  在虚拟世界里,方才与你在蓝天白云海滩旷野中漫步的帅哥or美女,不过是隔着一个屏幕,一只呱呱叫的绿皮青蛙,或者一头目狰狞的巨型恐龙。  众生皆幻象啊,小朋友……
期刊
编辑/Yee静物摄影/李树家       当时尚轮回一百年,从二次大战前,好莱坞影星凯瑟琳·赫本演绎的穿裤装的“新女性”——仿照男式服装设计的高腰裤子,配合平底鞋和柔美的发式;到今年秋冬,徘徊在性别边的“中性”风潮,设计师又开始倡导“男装女穿”的时装,裤装也颇费心思地剪裁出新轮廓,理所当然成为“中性”装扮的必备单品。同时,今季男装而来的裤装,摆脱了以往的硬朗之气,更加随意地显露出女性气质。    
期刊
爱宠心切的感觉你一定可以体会,与它们多么亲昵、怎样玩耍都嫌不够,想掌握它们的语言,不放过任何可以与它们心灵相通的机会……即使高调亮相,也不忘彰显自己对它们的宠爱之情,谁说与动物朋友的相处非要回归自然?克隆一份自己最宠爱的时尚色彩才更具新意!      灿金、蓬松、卷曲,整片的金色眼影才能托出这份皇家气质,高贵血统就应该以这种教养良好的品位来体现。      美丽的女人像猫,换上一副雍容懒散的淡淡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