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探究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目前,生产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种植密度不够,因此,应将合理密植作为主要增产措施予以重视。
  
  一、玉米为什么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生产实践中,玉米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确保收获穗数,达到高产,比其他作物更重要。
  1.玉米为独棵单穗、穗数调节能力差的作物 分蘖力强或分枝多的作物如小麦等,他们的分蘖能成穗,穗数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较强,每公顷播种量不同,最后形成的穗数却比较接近,获得较高的产量。可是,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很少利用分蘖,多为1棵1穗;虽然,有时也有个别植株能形成2个穗,但为数太少。玉米穗数的自动调节能力太差,基本上是留苗棵数就是收获时的穗数,有时还会由于病虫危害,管理过程的损伤、空秆等原因,造成收获的穗数往往少于留苗的棵数。因此,玉米通过增加种植棵数来保穗数比小麦、水稻等作物更重要。
  2.玉米单穗产量高 小麦单穗粒重约1克左右,一般玉米果穗粒重有130~150克。若1公顷地,小麦少收1.5万个穗,仅减产15千克,而玉米若少收1.5万个穗,就要减产1950~2250千克。因此,玉米种植的棵少了造成的减产幅度远远大于小麦等作物。因此,玉米要高产,必须保证每公顷收获足够的穗数。
  3.玉米品种特性的要求 玉米育种家选育的玉米良种逐步由平展型变为紧凑型,特别是紧凑大穗型良种愈来愈多。这些品种适宜密植,只有在较高密度下,才能发挥出优良品种的丰产潜力,达到增产的目的。若种植的棵数不够,不仅不能增产,反而要减产。
  4.地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的施用量和种类逐步增加,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在高肥水条件下,若种植的密度不够,就会造成肥水的浪费。而且玉米不利用分蘖成穗,不会因地肥分蘖过多导致倒伏减产,应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密度,才能发挥地力的作用,达到高产。
  5.种植的棵数较易控制 玉米每公顷产量是每公顷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平均粒重三者的乘积,增加其中任何一项,其他两项不变时都会提高产量。每穗粒数与粒重受环境条件和综合栽培措施的影响较大,有的条件人们难以操纵。而每公顷的穗数则主要决定于种植的密度和留苗的棵数,人们容易控制、操作。所以,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比通过栽培措施来增加穗粒数和粒重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
  
  二、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玉米单产的提高,除品种的不断更新、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栽培技术中相应地提高了种植密度。合理密植为什么能增产,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以下三点。
  1.合理密植能充分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 玉米的产量通常用下式表示:
  子粒产量=公顷穗数X穗粒数X粒重
  公顷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大要素,增加其中任何一项,在其他两项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均会提高。
  但是,玉米生产要的是群体产量,而群体产量是由个体组成的,在单位面积上,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之间存在着矛盾。当种植较稀时,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但收获穗数减少,当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不能弥补收获穗数减少而引起的减产时,公顷产量就要降低。但是种植密度过高,个体生长不良,不光穗小粒少粒小,而且空秆增多,由于穗数的增加所引起的增产作用小于由于粒少粒小造成的减产作用,同样产量降低。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合理密植。合理密度就是公顷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相互协调、组成最高产量时的密度。
  2.合理密植时叶面积指数发展比较合理 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大小,发展分布是否合理,影响到群体光合作用的高低、有机物质生产积累的多少和产量的高低。叶面积的大小通常用叶面积指数来表示。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土地面积)。玉米一生中叶面积指数的发展动态是:拔节前迅速增加,至散粉期达最大,稳定一定时间后下降,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及发展动态是否合理,主要决定于种植密度。当种植密度比较合理时,叶面积指数前期发展较快,散粉期可达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如平展型3.5~4,紧凑型4.5~6),达最大值后稳定时间长,下降速度慢,至成熟时仍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这种密度的群体光合作用强,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多,产量高。
  3.合理密植能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如吉林两年的密度试验:掖单13每公顷密度为4.8万株时,叶面积指数为3.64,光能利用率为1.18%,子粒产量8896.5千克;密度为6.9万株时,叶面积指数5.14,光能利用率1.39%,产量最高,为11005.5千克;当密度增加至9万株时,因密度过大,叶面积指数达5.52,光能利用率下降至1.37%,产量也降低,为9727.5千克。
其他文献
一、叶面肥的施肥原理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将合成产物进行一定的生物化学转化和将其运转至其他器官。叶片同时也能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叶面对养
据《重庆晚报》报道前妻说要把情人带到家里来住,袁某恼羞成怒,将前妻杀害,抛尸长江。当警察将袁某抓走后,包括他前岳母在内的200多个村民居然联名为他求情。25日,袁某在重庆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省农机化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省在农机装备水平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小农机过多,大农机数量少,不配套且老化严重。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式。  1、小农机制约农机化发展。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基本采用小型农业机械耕作。目前,这种低技术、低水平的机械装备已经呈现过剩
丰花5号是从丰花3号优良单株中选育出的超级花生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大花生特征。主要特点:1、生长势极强,高产潜力极大。增产幅度90%以上,双仁果居多,三仁果占一定比例。单株
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以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黑星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灰霉病为主,兼有冷害沤根发生。其中黑星病、灰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新发生的重要病害,细菌性角斑病在早期发生且比较普遍。枯萎病在连作的棚、室内发病较重,霜霉病是生产后期危害较重病害。    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保护地黄瓜早期发生的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形成多角形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后期穿孔,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普及和农机化的发展,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促进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实践证明,没有农业机械就没有农业的丰产丰收。    一、当前农机化所面临的问题    1、农机与农艺不能充分的结合,农业科技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俗话说:“好马拉好车”,如果把农业科技比作一部好车,那么农业机械就是一匹好马。现在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坚持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装备农业,规范农机管理和服务,不断壮大农机装备实力,让农业机械化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养殖的全过程,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机总量持续增长,但农机化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农机结构比例失调。长期以来,农机发展呈
11月20日,是我国“脑血管病教育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世界脑血管病死亡地图”显示,我国是全世界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由于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对此,专家提
一、试验目的    杨馥成牌水剂营活力素是一种含有十六种营养元素的植物生长营养调节劑,具有养分全、浓度高、无残留的特点,需补充植物养分,调节植物所需元素的比例平衡,增强生理机能和活力,从而提高作物抗病、抗寒、抗倒伏能力,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效益。为了掌握杨馥成水剂活力素应用方法和增产效果,寻找一种适合我市的实际,即成本低、效果好,使用方便,无残留的植物营养调节剂,为农业生产推广应
蒲公英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野生菜,野生状况下的蒲公英产量不高,但蒲公英适应性强,生长量盛,繁殖快速,营养全面,药用多效,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引种栽培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