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提升新闻社会价值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an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本文从走基层入手,阐述了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
  【关键词】电视新闻 新闻报道 走基层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能够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加深刻地去反映客观问题,使新闻主题突出民意,贴近民生和群众。通过真实生动的客观报道,让新闻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更具社会性。因此,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而要深化“走转改”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走基层不能搞形式,采访前应“备好课”
  基层,是最直接接触真实的实情广场。在那里能够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和听到群众的心声。新闻报道要有广度、深度,要能够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但是,如果只是为了简单应付,随心所欲地走基层、漫无边际地走基层,不带问题去走基层,那么,所做出来的报道必然会出现苍白空洞、杂乱无章等问题。
  首先,要根据栏目的特色来挑选走基层的题材。厦门广电集团的《特区新闻广场》栏目是一档以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作为栏目供稿的记者在走基层报道中,必须根据栏目特色有针对性地从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等方面进行选材。例如,2012年春节过后,厦门用工市场开始返热,企业招工难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笔者在捕捉到这一热点问题后,把它确定为走基层的重要题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其次,要在下基层采访前“备好课”。所谓备好课,就是在采访前记者先对所关注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解,带着问题去走基层。例如,在深入企业采访春节后用工情况前,记者就先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分析,对哪些用工岗位热,哪些用工岗位冷,政府有什么优惠政策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选取缺工较为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深入采访。由于采访前做足了功课,记者也不必再绕弯子去了解用工市场的情况,而是一针见血地从缺工岗位的特点、薪酬待遇等具体原因来全面分析招工难的原因,和企业共同探讨解决对应办法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由于报道具体、真实地反映和剖析了招工难现象,新闻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关注,新闻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走基层应换位思考,采访要有的放矢
  走基层始终应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只有把自己的身段和身心放到跟基层老百姓平等的位置上,向老百姓“拜师傅”、跟老百姓“交朋友”,才能实现走基层的实际意义。这样采访才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最有说服力和社会价值。所以怎样拉近自己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这是记者在走基层中必须要先考虑的问题。对比一下,如果能像朋友一样和自己的采访对象拉家长,和拿着话筒直入主题对他进行采访,对采访对象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没有距离,心情放松,往往说的都是心里话,而后者则会使被采访者心里产生紧张、有距离感,客套话会多于实在话。举例来说,在《自制有机肥的菜农叶碰大》这条走基层新闻中,记者所遇到的对象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内向加上第一次与记者见面,他不仅话少而且显得很紧张,一直和我们保持着距离。为了让他能敞开胸怀说出自制化肥的过程,记者主动和他聊起了春耕的话题,并且转换角色,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向他讨教施有机肥的好处。通过换位思考的采访方式,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立即有了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位农民兄弟就主动把自制有机肥的来龙去脉一一告诉了记者,采访任务顺利完成了。
  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听到更多朴实、真实的话语,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新闻素材。怎样把这些素材为我所用,这就需要记者现场及时进行消化,并围绕主题向被采访者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自然被采访者回答的也就会更加贴切,更好地为主题服务。比如:在农村走基层采访一位龙眼深加工致富带头人时,记者避开了如何使用先进设备,如何利用优惠政策这些问题,而是围绕市场这条主线,这位带头人很自然地道出了龙眼深加工前后的价格差,农村发展果蔬深加工会不会增收等情况。所以说,要把走基层的报道做好,记者有的放矢地提问很关键,往往在一条新闻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走基层应多体验、善用画面语言
  基层岗位很平凡,但工作却很具体。比如:清洁工、电力寻线员、机场安检员等等,单从表面上去描述他们的工作是如何如何辛苦是很难打动观众的。为了让走基层报道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需要记者去“体验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深入生活,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以亲身经历与体验的形式报道出来,用记者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来体现新闻报道主题。体验新闻首先是一种体验,不同于一般采访报道的是,它的主要采访方式不是问与答,而是细心的观察、触摸、体验、揣摩,领会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内涵。因为是体验,新闻记者必须以普通人身份去感受事物或事件的原貌。新闻体验要求记者以犀利的目光、敏锐的触觉抓住新闻亮点,再把亲身经历的各种体验融入新闻写作之中,让观众循着记者的足迹和视线走进新闻现场,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基层岗位战高温报道中,为了体现报道的准确、真实性,记者顶着36度的高温和执勤的机场安检员一起站在烈日下的停机坪上,尽管不一会儿记者的脸上就淌下了大颗大颗的汗珠,后背也被汗水浸透了,但当观众看到这些镜头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有说服力,直观地让观众体会到战高温的辛苦。在走访基层消防战士时,为了更好地报道战士们的英勇,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从高楼索降下来的感觉,看到画面上记者紧张的表情,观众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战士们的勇敢善战、坚忍不拔。
  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报纸,画面的说服力要大于文字的描述。所以想要把走基层报道做得精彩,就必须善用画面语言来为新闻主题服务。比如,记者在海拔900米山村体验低温时,为了说明天气寒冷已经降到零度以下,特地在户外放了一盆水,结果第二天的画面显示水已经凝结成一块冰坨,不用过多解说,观众就能直观地感觉到天气的寒冷。另外,在战高温报道中,为了体现垃圾填埋场上的高温,记者不仅使用了地面蒸腾的画面,并且用温度计直接测量地表温度,然后把摄氏50度的测量数据通过特写画面展示给观众,直观地说明了高温天气。
  四、走基层要抓细节还要善总结
  俗话说“于微小之处见精神”,走基层报道的对象很多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做的事情很不起眼,但做的却都是些实事、好事,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情操可能就隐藏在这一件件小事当中。作为记者如果不去深挖,从细节上入手,那么这些基层人物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很可能就会在报道中被遗漏,整个报道也很难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记者在第二次走基层报道自制有机肥农民叶碰大时,发现叶碰大又研发了一种新的液态有机肥,为了证明自制的有机肥对庄稼无毒无害,叶碰大端起一碗液态有机肥直接喝下去。别看是一个小小的试验,记者正是抓住了这个细节,告诉了观众发明者对自己所研发产品的信心。
  走基层报道不但要让新闻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也要进一步推动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弘扬。而要让这类新闻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记者就必须善于对不同题材的走基层报道进行提炼和总结,然后以记者手记、蹲点日记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走基层报道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时,在记者手记中,就总结了这位致富带头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带着农民兄弟真正闯入了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寻找到了农产品的增值之道。在对战高温报道进行总结时,记者则把这一群体默默奉献的精神给提炼出来,号召全社会对他们的劳动多一份尊重和理解。
  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关注,帮他们解决或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只有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提升新闻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新闻报道在经济及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新媒体凭借其互动化、便携化等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和独特的用户体验,向电视媒体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用户争夺战,电视媒体面临巨大冲击。困局中的地面频道怎样向全媒体运作转型?组织
工业用纺织品生产商Tamfelt公司拟将位于芬兰Tampere的部分纸机干毯生产和Juankoski的部分成形网生产转移到中国的天津。
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创新意识
本刊讯 2月11日,由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牵头,中国银行山东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山东分行等十多家银行参加的华泰股份林纸一体化项目银团会议暨项目推介
斯道拉恩索公司报道斯道拉恩索向机械制造行业推出由100%原生浆制成的涂布牛卡CKB-HX纸板,目前著名轴承生产商SKF已使用这种纸板来包装滚珠轴承。斯道拉恩索的销售经理Ulrica N
美国密歇根州的西密歇根州大学(WMU)的造纸、回收和涂布试验工厂与全球绿色组织(Global Green)及其资源回收部(CoRR)合作,研究在快餐和包装行业的回收问题。该计划意在回收顾客用餐
当前中职生有较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分析学生心理状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王子制纸集团是日本第一、世界排名第六的制浆造纸企业,于1873年创业以来,经历了130余年的风风雨雨,以"道德与经济统一"、"伦理和利益并存"为企业理念,稳步前行。
【摘 要】本文鉴于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关人角色分化、传统管理手段捉襟见肘、网民非理性情绪抬头蔓延,加之现有政策漠视主体、政出多门、操作性差的实际情况,就我国网络文化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可行意见,以期推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 文化安全 文化产业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4.1%。①以互联网为载体,社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
本刊记者报道 《中国造纸》2007年度“昌华杯”优秀论文评选京津地区部分专家终审会,于2008年1月21日在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举行。本次评选活动邀请我国造纸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