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编制高中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校本课程“芒萁植物组织培养”的编制为例,阐述了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将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构成一个理论框架,探索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编制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校本课程;基本模式
  编制一套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生物科技校本课程是生物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应该充分发挥其在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在分析和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必然会和课程设计结合起来,这给教育工作者编制校本课程提供了很多启示。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
  传统生物教科书在内容上主要是一些生物学科中特定的观点、事实和法则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笔者认为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不能只是有关的具体事实,还应该包括经验的应用和迁移。传统生物教科书选择的内容都是已经定论的结构性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所以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笔者认为,在选择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应该更全面地考虑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提供给学生一些结构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知识,而减少已知的、结构完整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学理论知识,生物科技校本课程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该更倾向于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课程要取材于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倾向于选择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同时,寻找和总结科学探究方法,切身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无限乐趣,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选择生产、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的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选择学生发展中所必需的生物学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切忌去追求繁、难、偏的知识。例如,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很多都具有探究性和情境性特点,教师可以以这些生活问题为出发点,介绍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社会公民道德素质,可以更多地去选择有关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事例,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和获取生物学知识,如讨论、咨询、调查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科技并不是脱离生活的,而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编制的生物科技校本课程不仅仅包含“是什么”的知识,而且还成为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探索生命奥秘的资源宝库。总的来说,符合建构主义精神的内容选择,应该具有发展性、适应性、探究性和情境性等特点。
  在编写《芒萁植物组织培养》教材时笔者发现,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传统的教科书主要是介绍组织培养的定义、发展简史、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过程等,这些都是已知的、特定的事实和内容。而笔者在开发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则更加关注教材的发展性、探究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阅读大量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资料,同时带领学生一起深入花卉基地、苗木基地和农科所,实地参观植物组织培养流程,与相关的种植人员、科研人员交流沟通。学生对组织培养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更形象的了解,也提出了许多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未曾遇到的问题。在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地考察实践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已知的、已有的知识以外,我还想探索和发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反馈回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进行芒萁植物组织培养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二是如何将经组织培养得到的幼苗进行推广种植。
  三是能否将芒萁组织培养的技术流程直接应用到其他植物上;若是可以,重点应该关注的技术操作是什么。
  学生在阅读文献、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传统教材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延伸,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生活和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传统教科书理论应用的不足,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组织
  在选定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之后,能否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传递,关键在于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已选择的内容进行高效、合理地组织。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笔者在对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的过程中,避免了简单、直接的知识陈述,更多的是将知识以探究性问题的形式呈现。探究性学习注重以问题为中心,校本教材在编制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有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主动提出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天性得到良好的发掘。
  在编写校本课程“芒萁植物组织培养”有关“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一节时,笔者设置一连串的问題作为导入,前一个问题引出后一个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编写该节的内容。通过多次反复探究,在编写教材时笔者设置如下问题:
  (1)什么是外植体,通常选择什么外植体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
  (2)芒萁的哪部分器官适合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
  (3)如何获取芒萁孢子。
  (4)常见的植物外植体消毒方法有哪些。
  (5)如何对芒萁孢子进行消毒。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内容呈现
  课程内容呈现指的是每章、每节的知识以怎样的方式和思路展现给学生,相对于课程结构等的宏观层面的构建,内容呈现则是微观层面的体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对他们选择学习方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课本知识是绝对正确的“真理”,是不需要再去检验或验证的。但是科学的研究和发现历程也证明,课本知识可能只是到目前为止,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理论或者假设,很多还需要科学家继续去探索、发现甚至纠正。在编制生物科技校本课程时,不能再出现传统课堂上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而要让学生以课本的知识理论为基础,放弃传统的知识权威性,用发现和探究的思维去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网络框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进行探究性和情境性的学习,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反思等。   1.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生物科技校本课程重视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渐渐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探究“选择什么外植体作为植物组织培养材料”时,学生讨论激烈,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参考文献资料,提出选择幼嫩的组织作为材料;有的学生认为,水稻、油菜等作物是通过种子进行播种的,可以采集芒萁的孢子进行组织培养。另外,考虑到我校有不少学生来自农村,笔者便启发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农民,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时有学生发言:“可以采用扦插的方式,用幼嫩的根、茎或者叶作为外植体。”最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查阅资料,多方讨论,并征求有关专家、农民的意见,最终选定芒萁的孢子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
  2.重视探究活动的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一个在知识水平上进行意义建构,在认知层面上不断打破固有平衡建立新平衡的发展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占有和平稳积累。因此,在有关“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一节中,对于探究问题的设置,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确定了第一个问题:选择什么外植体作为植物组织培养材料。一般而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植物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以作为外植体,但是通常选择幼嫩的组织。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芒萁的哪部分器官适合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师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再次提出问题——再次探究问题的反复过程,从而确定和编制了“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一节的内容。
  3.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习任何知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进行及时的反思,能够让学习者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能够发现学习过程中显露出的长处和不足,通过总结积累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学生整合、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和认知结构,这才是一个真正有意义、有发展性的学习。此外,进行反思和评价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与建构主义强调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十分吻合。
  完成了校本课程“芒萁植物组织培养”编写之后,笔者引导、启发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寻找探究过程中的不足。例如,是否可以选择两个甚至更多不同的芒萁组织或器官进行组织培养,以探究更多适合作为组织培养材料的外植体;在确定消毒方法时,是否应该多采用几种消毒方法;如何將组织培养得到的芒萁植株广泛种植到水土流失地区,等等。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实验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能够为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和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应该是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学习伙伴和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主动的学习和积极的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笔者在进行高中生物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的丰富资源,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将校本课程“芒萁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一个理论框架,探索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在高中生物科技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对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乃至整个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田言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2]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3]张学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编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51436)。
  作者简介:章小寅(1985— ),女,福建龙岩市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中学生物教学。
其他文献
在省政府办公厅的领导下 ,2 0 0 0年 7月至 8月 ,我们进行了机关服务中心的机构改革。通过机构改革 ,调整了职能 ,优化了人员配置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我们的基本做
在6月13~17日的北京绿色消费博览会上,嘉陵集团展出的他们最新研制生产的新型环保型残疾人专用三轮摩托车,引起参观者的关注。 该车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高科技50型发动机,其尾气
目的了解口服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探讨其使用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计算机系统,统计分析了该院2005年至2009年使用抗抑郁药的品种、数量、消耗金额、
本文就中学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为话题展开探讨,分析中学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的方法。对我国中学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
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珠江钢琴集团联合主办,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知音琴行承办的2015年“‘珠江.恺撒堡’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青海赛区比赛,近日在西宁市青海大剧院拉开帷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比较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思想品德教学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20 0 0年下半年 ,甘肃省张掖地区行署机关后勤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在明确和划分各科室的职能、职责 ,核实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确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基础上 ,启动行署机
中瑞两国关系源远流长黄华华(广东省省长)二百六十年前,瑞典“哥德堡号”商船抵达广州,翻开了中瑞两国贸易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是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
通过酶抑制率法检测市售蔬菜样本的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酶抑制率法测定农药残留超标率简便、快速、成本低,测定方法应用和推广前途较为广泛。 Enzyme inhibition assay w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日益增加。道路的改善使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高,汽车高速行驶带来的车轮动不平衡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与乘坐舒适,也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