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器动力推进系统浮筏隔振方案研究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航行器最主要的振动噪声源——动力系统(包括柴油发动机和齿轮箱等)采用了浮筏隔振技术,进行了浮筏隔振装置的设计和分析校核,然后通过试验台架振动测试手段验证了浮筏隔振装置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说明能够很好地控制从动力设备向航行器壳体结构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航行器的辐射噪声,为航行器的作业提供安全保障。
其他文献
模具工业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模具的设计和生产中,通过对工艺过程的优化,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模具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文章结合实践着重阐述了绿色设计理念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以期充分发挥“绿rn色设计”的作用,从而满足模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针对空间在轨操控机器人在桁架式空间站执行操控任务时,需要在桁架间自由穿行且时刻与空间站保持接触的任务特性,提出基于拓邻域搜索蚁群算法的三维全局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桁架式空间站的三维栅格模型;充分考虑机器人穿行时的包络约束和操控时的接触约束,在路径规划和轨迹搜索前对被操控对象的三维栅格模型进行预处理和修正,缩减路径规划搜索空间;在轨迹搜索时,基于邻域延拓思想调节搜索步长,以提高搜索效率和路径规划速度.多次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路径规划方法能提高在轨操控机器人路径规划速度与全局搜索能力,有效解决空间在
针对弹体外表面平方米级区域的高峰值、短脉宽压力加载难题,依据一维可压缩流设计了高压腔、膜片腔、试验腔的气腔加载系统,附加了与试验件随形、扩展加压面积、均化压力分布的水腔,实现了平方米级区域1 MPa峰值、10 ms上升沿的脉冲压力加载要求,建立了弹性水腔的两自由度压力分析模型,获得了水腔系统的动特性参数,计算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有良好的一致性.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CE-5)开展基于深空网测量数据的定轨能力分析.首先从测量原理分析了深空网VLBI数据的误差源,然后利用CE-5的精密轨道评估了 VLBI数据的误差,最后基于实测数据与协方差分析理论,分析UXB与VLBI数据的定轨能力.结果表明:转移阶段,单独利用深空网测量数据可以获取优于1 km的转移轨道精度,标校VLBI系统偏差后可以实现优于500 m的轨道精度;环月阶段,轨道解算精度优于200 m,VLBI数据对轨道改进有限,系统偏差甚至会降低轨道精度;基于协方差分析表明,VLBI数据可以降低转
自适应控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所涵盖的技术内容非常多,诸如反馈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等。当前来看,自适应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依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积极改进并进一步完善。本论文着重于研究自适应控制在电力和机械方面的两个应用实例。
针对离子推力器产品工作寿命及可靠性定量评估的难题,结合单工作模式LIPS-200离子推力器产品成熟度提升需求,通过寿命主要影响因素耦合分析,应用试验数据、数值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单工作模式离子推力器寿命及可靠性定量评估的可行技术途径:通过分析模型、验证试验和数值模型之间的不断迭代实现各失效模式对应磨损模型的精细化;通过试验数据、精确化磨损模型抽样计算数据的样本检验获得准确的寿命概率威布尔分布参数;应用各失效模式对应寿命的三参数威布尔概率分布函数可进行具有工程应用任务针对性的离子推力器寿命及可靠性定量
管系振动是核电厂常见问题之一,管系振动对核电厂的危害极大。本文采用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完成智能主动型隔振支架的设计和制造,搭建隔振支架性能试验台架,完成支架的隔振性能研究。通过智能主动型隔振支架的研究,得出智能主动型隔振支架既能够满足核电厂支架抗震功能的要求,又能很好地rn切断管系振动能量的传播,避免管系振动传递到墙体上,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翻车机是矿山常用的一种卸矿机械,该系统是用于卸载散状物料的专业化机械卸料系统,主要用于火车装载的物料的翻车卸载。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带动翻车机系统的增加,尤其是先进高效的翻车机系统拥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工业工作中。原矿石由矿车编组运输至矿仓上方后,由翻车机卸入矿仓,随着采rn矿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产量的需要,原设计的翻车机往往不能满足要求,FCJ- Ⅱ型的自行式液压翻车机是一种新型的翻车机,它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困难。生产实践表明,这种翻车机已成为重要的矿山生产设备。
针对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中的气体捕集系统,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计算气体捕集率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气体捕集系统的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分析几类代表性气体捕集系统的捕集特点,提取了影响气体捕集率的关键参数.然后,通过分析进气道内气体分子的微观行为,推导得到了气体捕集率的理论公式,获得了无量纲管长、末端净透射率等关键参数对气体捕集率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理论模型,对实际飞行条件下的气体捕集系统开展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末端净透射率给定时气体捕集率随无量纲管长先增后减,且最大捕集率与末端净透射率正相关.通过使
为全面分析转速差对卧螺离心机固液分离过程和流场参数的影响规律,本文以 LW450 型离心机为研究对象,利用 CFX 软件对其进行了瞬态三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差对固相颗粒沉降过程影响小,主要通过改变离心机卸料过程和脱水时间,从而影响底流口物料含水率,进而影响离心机分离效率;在速度场方面,转速差增大,液相周向和轴向速度均略有减少,但影响很小,故理论研究时可以将螺旋推料器的影响简化为为流体提供了螺旋状通道。以上结果为卧螺离心机固液分离物理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