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角色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并携带规模信息量和形象的杀伤力,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的竞技场,容易产生热点效应。2013年3月4日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丢失事件成为长春全城关注的焦点。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媒体报道反映了自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突发事件 公共事件 媒体角色
  一、突发公共事件报道
  在新闻传播学词典中将突发事件定义为,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突发事件具有异常性、破坏性、紧迫性、突发性等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新闻舆论环境以及新闻报道意识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呈现出时效性增强,信息量增大的特征。
  2013年3月4日早晨7点20分左右,在长春市西环城路与隆化路交汇处附近,一辆车牌号为吉AMM102的灰色RAV4车辆被盗,而当时,有个男婴就在车内。发现车辆被盗后,许先生立即报警并向吉林交通广播求助。此消息迅速引起了长春当地各家媒体的关注,公布了被盗车辆以及婴儿的基本特征,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春市交通治安巡逻大队布署警力全城堵截,吉林交通广播主持人电话连线家属和交通治安巡逻政委,电波呼吁嫌犯停车,保证孩子安全。
  该事件也引起了国内其它地区的关注。央视新闻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此事,一些明星名人也在第一时间转发了此微博。
  二、媒体角色意识的转变
  我国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主要以宣传为主,此时的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受制于当时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相关新闻政策,而表现出保守的态度,使得公众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公众的参与度随之降低,媒体对于公众而言的信任度更是大大降低。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新闻媒体也由改革初期的突破阶段演进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舆论环境日趋宽松,使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步步的发生转变。较之以往的封闭保守态度,新闻媒体敢于直面突发公共事件,从“传声筒”转变为事实的报道者,从事件的发布者转变为具有人文情怀的媒体人。
  比如,吉林交通广播电台,越来越重视为它的听众提供帮助和关怀。它的相关板块特别开设了听众热线,谁家的孩子病了急需医治,哪里发生了突发险情,司机所关心的路况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在3月4日突发的长春盗车案件中,吉林交通广播更是在案发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公布被盗车辆以及婴儿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听众不断打来的关心电话,形成热烈讨论以及全民大搜索的热潮。就其举动而言,折射出媒体公信力的提高,公众选择收听103.8,选择参与到它所报道的突发事件中来。这不难看出,媒体越来越成为公众所信赖的社会力量。
  同样在3月14日发生的太原女司机被绑架案中,再一次让人们见证了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案发之后,太原当地的广播电台发布了寻找失踪女司机的消息,引发全城搜索,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5个多小时后女司机成功获救。
  较之于广播媒体,电视新闻媒体对于突發事件的报道也不甘落后。比如,长春电视台的《城市速递》新闻节目,特别开设“绿色通道”板块,对于一些长春市周边地区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给予协助,通知高速路口快速通行,帮助联系医院及时做好就医准备等帮助。
  从当今形势下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角色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不再是以往的遮遮掩掩,而是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帮助公众,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当然,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要想游刃有余,使新闻更加精彩,还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三、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媒体对策
  1、防微杜渐,合理统筹
  突发公共事件总是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无论是自然因素诱发还是人为因素诱发,往往都会给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因此,要应对好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必须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建立应对机制。
  一方面,要利用庞大的媒体网络及相关科学技术信息,及时发现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的前兆,向政府发布潜在的危机信息,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及时采取行动,及早做好自然和社会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化解。
  另一方面,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媒体事先要有充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反应、组织协调、技术和物资保障等等。只有建立这一整套完整合理的应急机制,才不会被突发公共事件搞得措手不及,通过合理的统筹才能在事发当时做出最敏锐的反应。
  2、建言献策,理性报道
  媒体不单单是上情下达的传声筒,更要扮演好传递民情的利民工具。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可以第一时间介入,进而全程跟进,深入发掘。在整个调查报道的过程中,媒体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一些政府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可以及时掌握。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媒体可以了解民众的心声,获取民众对于政府工作机制或者日常工作的不满,及时地将这些意见和心声传递出去,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
  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的反馈民意,向政府建言献策,合理有效的舆论监督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不可或缺的。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产生某些不可预测的社会不良后果。媒体在对于其报道上更要掌握好分寸。首先在做到即时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的同时,不忘积极引导受众。对于某些恶性事件,媒体人在报道的同时要规避自身的不良情绪,理性的引导受众。一方面,与受众站在一起,急民之所急,吁民之所盼。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事件始末,不可以偏概全。
  3、总结经验,趋利避害
  在突发公众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时刻绷紧自己的神经,来不得半点怠慢和松懈。要时时回顾以往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自身的优缺点,趋利避害,进一步完善以往的应急报道机制,调整和改革不合适的运营模式,提升自己的整体媒介素养和工作水平。这样,才能使以后的报道更加有力。
  在报道中,必须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稳定人心、稳定秩序,有利于事件向正面转化和最终顺利解决作为根本出发点,对事件不渲染、不危言耸听,避免误导大众情绪,激化事态,引发恐慌,不利于事件最终解决。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展现媒体人的人文情怀,在危急中理性客观,坚守好自己的媒介伦理道德。
  随着公众对媒体信任程度的增加,媒体榜样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受众的获取信息的准确度,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速度。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更有可能对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在日益激烈的新闻报道中,媒体报道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已经不单单是在扮演事件的表述人,事件的旁观者,较之更为重要的是突发事件的引导者。因此,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扮演的角色已经趋于多元化,这给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在考验这个媒介高度发达时代受众对于接受到的信息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媒介素养的高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突发公共事件在受众中关注度日益提高,它已成为媒体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不仅是对媒体报道策划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媒体人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在危机情境中理性思考的考验。
  参考文献
  ①http://www.baike.com/wiki/
  ②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37、79
  ③曾国华:《中国式调查报道》[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02
  ④马季语,《人文关怀:提高传媒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作为行走教坛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一路走来,有旖旎的风光,有充实的收获,也有很多难解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学生成长的烦恼、家长教育的无奈、教师发展的迷茫,也包括学校前进的瓶颈,都使我备感忧思。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有的收效甚微,有的操作性差,总是找不到规律性的东西。  2013年,正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林州蓬勃开展之际。责任使然,我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以“读”为主旋律的语文课堂教
金水区未来小学于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为避免学校在发展中出現同质化的现象,促进学校高起点发展,我们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调查,凝聚各方智慧  围绕“未来三问”——未来为何、教育为何、学生为何,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小学的办学思想定位。  一是文献调查——主要是了解区域资源历史和现状,了解同行的地位,了解“未来学校”的特质。  二是决策层调查——针对学校定性、发展方向、名称、识别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十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于7月中旬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省立足省情,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并于9月16日至17日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又一次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将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有关规定,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科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考试。《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指出,我省在2018年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以后,除语文、数学、外语参加全国统考外,其余由学生根据报考的高校要求及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学科优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
在众多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学校中,能够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壁垒,同时为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和实践的方向。  而确保普职融通高中顺利实现普教与职教双重功能的则是课程。对于课程建设,学校应坚守教育理想,以人为本,恪守教育规律,寻求能更好促进学生成长的现代课程体系。  学校要强调以培养“完整的人”或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为目标,课程设置要适合全体学生,与学生的
近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严重滞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为了弄清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的原因,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冷静的思考,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硬件设施不完备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央和地方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
过渡是指行文中各意义单位之间的衔接。恰当的过渡方式既能使行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又能使各意义单位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文气贯通,行文流畅。过渡的方式一般有三种:用过渡词进行过渡,用过渡句进行过渡,用过渡段进行过渡,而以后两种为主。  在行文时,在两部分内容之间用过渡句进行衔接是最常见的方式。  在《长江三日》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三生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  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校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学生素质较好,然而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这就难免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基于此,学校通过增加有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珍爱生命,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传展示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河南省政府新闻办近日组织举办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聚焦教育主题新闻发布会。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做主发布,介绍了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第一,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重大跨越。基础教育逐步普及、惠及全省百姓。从目不识丁
2015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这个《守则》把原先实施多年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个文件整合为一,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形式,为要求越来越高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抓手。正如许多教师所说,《守则》是“尚方宝剑”,学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待和倚重《守则》。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贯彻执行《守则》呢?  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