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夏秋作物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bird51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德州市农业气候特点、作物种植条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夏秋作物生产情况、夏秋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为德州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夏秋作物;种植;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2-022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2.068
  山东省德州市作为农业大市,截至2015年粮食生产首次实现十三年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玉米价格的下降,种植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夏秋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2017年4月开始,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电话访谈等调研方法,对德州市夏秋作物种植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调查。通过收集分析调查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分析、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基本弄清了夏秋作物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全市夏秋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1农业概况
  1.1农业气候特点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耕性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 592 h,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0.298 kJ/cm2,年平均气温12.9 ℃,无霜期208 d。年平均降水量547.5 mm,其中夏季(6—8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7.7%,适宜粮食作物生长。主要灾害是旱涝、干热风、冰雹。
  1.2作物种植条件
  耕地资源较为丰富,且相对集中,地势平坦开阔,对农业规模经营十分有利。土壤肥沃,以地域性碱性潮土为主,其中砂质土占84.34%,粘质土占4.63%,适宜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生长。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年可开采12.4亿m3,年可引黄河水25亿m3。丁庄、丁东等平原水库库容1.08亿m3,调蓄约2万m3。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良条件,布局划分明确。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和各类蔬菜水果,是传统的农业区,同时也是国家和山东省重要的粮、棉、菜生产基地。
  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
  近年来,德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地带动了土地流转。据统计,目前全市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等约2.4万家,共流转土地面积20.71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2.1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1.4农业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德州市农机化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农机作业领域逐渐拓宽,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小麦机播率100%、机收率99.8%,玉米机播率99.7%、机收率97.8%,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虽然整地、播种、收获、秸秆处理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是植保、烘干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成为制约全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和瓶颈。
  2夏秋作物生产情况
  德州市辖2区2市7县,土地总面积10 356 km2,农民人均耕地0.13 hm2。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也是全国首个实现整建制粮食单产吨粮市。2012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5个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2015年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率先在全国实现大面积“吨半粮”,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全国领先。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全市耕地面积64.4万hm2,夏粮播种面积52.6万hm2,其中玉米51.7万hm2,单产643.4 kg,总产量429.12万t;秋粮播种面积51.9万hm2,总产量461.47万t。到2016年,实现了14连丰,连续5年实现了总产过百亿。德州用占全国1/60的种植面积,产出了约占全国1/38的粮食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3夏秋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等为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夏秋作物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1增收乏力,玉米价格下降
  3.1.1国内外市场影响。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不振的影响,国内外玉米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国际玉米市场价格低迷,国内玉米加工产业需求放缓[1-3]。受国内外玉米价格差异较大的影响,国产玉米面临着入库积压严重状况,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执行难以为继。2016年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价格大幅下滑,种植玉米效益下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调减玉米面积。玉米种植面积降至3 675.97万hm2,总产量2.20亿t,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下调,玉米连续“十二连增”结束,但整体仍属于丰产[4]。
  3.1.2库存严重过剩。
  2011年开始,中国玉米市场已经由供需平衡逐渐转为供过于求,玉米库存逐年增加,2015年供大于求的状况逐渐加剧[5]。2016年虽然玉米行情一路下行,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但总体来看,玉米供过于求还是比较严重,全国玉米总产量2.2亿t,总需求量(饲用、工业和其他消费)1.7亿t,结余量约4 000万t,库存增至2.1亿t,严重过剩。
  3.1.3玉米价格下降。
  自2014年起,小麦生产(三等)的最低收购价提高到2.36元/kg,2017年与2014年、2015年、2016年持平,连续四年最低收购价格维持不变。近几年,小麦、玉米连年增产,因此,影响德州市种粮农民增收的主要是夏播作物[5-6]。   从2008年起,中国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三等)最低收购价1.48元/kg,2009年与2008年持平,2010年1.78元/kg,2011年1.96元/kg,2012年2.1元/kg,2013年2.22元/kg,2014年与2013年持平,平均收购价格2.2元/kg。由于国内种植成本呈现增加趋势,且受政策调控,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到2014年已大幅高于国外玉米价格。2015年玉米收储价格大幅下调,国家临储收购价(三等)2.0元/kg。2016年取消临储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政策,全年玉米价格多次探底,年末均价为1 668元/t,跌至10年来历史最低水平[7-9]。
  据调查,玉米机械收获后,由于晒场等原因,德州市大部分农户习惯直接带芯出售。2015年以来,水分30%带芯玉米棒的收购价格0.70~0.80元/kg、玉米籽粒1.30~1.40元/kg,比2014年同期降低约0.2元/kg。
  3.1.4产业链条短。
  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和粮食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麦、玉米几乎全部是进行原粮销售,基本上没有进行深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玉米价格的逐年下降,效益降低,增收乏力[10-12]。
  3.2管理粗放,生产成本提高
  3.2.1放松粮食生产。
  目前,粮食成本不断上升,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13]。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民家庭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卖粮收入,而是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剩余老人、妇女是农业或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把种粮作为口粮或“副业”,这种不计成本或满足口粮需求的生产,掩盖了粮食比较效益低下的现状。
  3.2.2土地费用较高。
  由于前几年粮食价格较高,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土地租金呈现逐年攀高的趋势[14]。据调查,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流转土地费用一般在600~1 000元,平均约840元,土地租金占了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而种植小麦、玉米0.067 hm2纯收入只有530.19元。大多数种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平或略亏损,经营困难,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3.2.3生产资料上涨。
  玉米价格下降,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尿素、复合肥、磷肥、钾肥等还维持在较高价位,致使种植投入成本增加,严重弱化了国家惠农政策应有的效应,也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近几年,农资价格涨幅过大,虽然国家对农资差价进行补贴,但种粮投入成本0.067 hm2还是増加了约100元。据调查,德州种植粮食作物,农药、化肥、种子、人工等0.067 hm2投入830元左右[15-16]。
  3.2.4生产成本提高。
  目前,夏秋作物种植管理粗放、耗水、耗肥、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浇水仍以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据调查玉米生长期间一般浇水2次,耗水量1 800~2 250 m3/hm2。化肥、農药过量施用现象严重,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根据土壤或作物需要配方施肥,而是凭自己或别人的经验,特别是大量施用化肥,既浪费了肥料资源,增加了成本,又造成养分流失、土壤板结及次生盐渍化[17]。
  3.2.5综合生产效益低。
  虽然小麦、玉米连年丰产,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受到粮价特别是玉米价格“天花板”下降、而生产资料、农机作业等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挤压,种植业利润空间大大压缩。据调查[18-20],2016年全市家庭农场种植小麦、玉米每0.067 hm2平均纯收入只有530.19元。土地流转费用较高的,已经亏损严重,难以为继。“种地不赚钱”似乎成了共识,严重影响了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
  3.3创新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3.3.1科技素质弱。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村务农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科学种田的愿望,只是按照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来管理土地,从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的选择,到播种、施肥、防病、治虫、除草等田间管理,没有提前做好规划,随意性强、随机性大[21]。而一些家庭农场虽然大部分具有传统的种植管理经验,同样存在管理粗放、科技意识不强的问题,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作用不明显。
  3.3.2科技含量低。
  由于农田基础设施不健全、不配套,现在大部分农村没有解决田间喷灌的问题,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种植技术、农产品销售加工等问题,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抵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含量偏低制约着夏秋作物的增产增效。
  3.4社会化服务比较薄弱
  目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传统、分散,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管理不够规范。农民一家一户种植,没有能力或没有必要购置一些大型的农机具,而80%的家庭农场自己投资购买机械,基本上没有享受到社会化服务。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而且机械利用率低,大量闲置。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4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
  4.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
  4.1.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夏秋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22]。同时要因地制宜,从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转换栽培品种和模式,突出地方特色。
  4.1.2加大支持力度。
  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等倾斜,强化政策扶持,并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坚持培训、管理和扶持“三位一体”,分类指导,差别引导,促使其健康成长。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挥的作用有限,但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带动农民、农村、农业发展上的特殊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   4.2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
  4.2.1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个小微农业企业,应理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接市场,降低风险。必须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把增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管理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3]。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要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逐步提升管理水平,科学管理,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实现精细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据调查,懂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通过精耕细作和科学管理,一般1 hm2玉米可降低生产成本约750元。
  4.2.2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
  政府要加强引导和鼓励,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做企业进行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并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真正做到管理企业化。真正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合作,引进高新技术,加强科学管理,使生产经营活动能与市场需要及变化性和自我营销能力相适应,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产品销售市场,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优势。并向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农产品保鲜储运和营销业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
  4.2.3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建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通过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形式,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人员参加培训,促进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提高农业经营知识化、科技化水平。要以专业技能型和生产经营型为重点,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人才保障。培训要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根据需要,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选择精学技术,开展精准指导,切实起到科技指导作用[24]。
  4.3发展专业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适应新形势要求,各地政府要支持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德州有的粮食种植合作社选择了土地部分托管模式,与社会服务组织签订土地委托服务合同,由社会服务组织提供“七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等,这样可提前锁定收益和风险,收益相对稳定,托管风险可控,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目前,宁津、临邑两县实施“土地托管”模式让群众真正受益,全市正在鼓励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这样会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47卷2期高凤菊等德州市夏秋作物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目前,我国玉米高库存积压,玉米加工业所耗玉米占总产量的20%~25%,加工业不强,产业链过短,市场风险化解能力差,导致种植业市场阻断。目前,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5]。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精品农业,着力调优种养结构,推进农牧结合、粮经饲兼顾;培植粮食、油料、畜禽、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增加附加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4.5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间作种植
  德州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要尽快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顺应市场、压粮扩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针对玉米生产实际,要在优化玉米内部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目前,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近亿吨,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对国家大豆产业安全和市场稳定不利。
  4.5.1优化玉米种植结构。
  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入,推动产业发展,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十分必要,要建立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和加工玉米构成的“三元”种植结构。多年来,调整玉米内部结构受到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管理、土地制度、经营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例如,增加青储玉米种植,国家已有明确政策,但不能单纯鼓励农民将普通玉米种植改为青储玉米,青储玉米如何种植、消费,需找到可行的载体和支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青储玉米滞销或生产成本提高。种青储玉米的同时,要发展肉牛或奶牛养殖业,直接实现户内转化消费,既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又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益,合理利用劳动力。在推动专用加工型玉米种植方面,建议以农业产业化方式带动农户种植,但需要政府政策推动,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撑和服务。
  4.5.2调减籽粒玉米面积。
  国家无论怎样改革,核心目标就是农民增收。国家已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扩大玉米大豆轮作试点,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2016年已调减籽粒玉米面积200万hm2,增加大豆58.1萬hm2;2017年调减133.3万hm2,增加大豆98.6万hm2。但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创新高,累计进口9 554万t,同比增加13.9%。目前进口量占到全国大豆需求总量的86%。
  4.5.3推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
  实践证明,粮经间作套种是增粮的补充手段,是提高耕地利用率、促进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26-27]。德州市农科院自2012年开始进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探索,2017年开始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66.67 hm2。通过试验示范,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平均产量7 500~9 000 kg/hm2,间作大豆平均产量1 200~1 500 kg/hm2,新增纯收入约3 000元/hm2。这将对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尽快调整种植方式、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夏秋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是促进德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是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选择。通过调研分析,基本弄清了德州市夏秋作物种植的现状,找到了存在问题和丰产不丰收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德州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必荣,张洪树.对宿迁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6(8):23-25.
  [2] 曲颖超,胡海波,宋文静,等.赤峰地区粮豆轮作模式新思维的转变[J].中国种业,2016(6):31-32.
  [3] 赵其斌.对邯郸市农业“供给侧”种植结构性调整改革的看法[J].河北农业,2016(9):52-54.
  [4] 罗铭.恩乐镇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39,57.
  [5] 龙新.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调整优化种植结构[N].农民日报,2016-03-04(002).
  [6] 梅冬芳.关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6(11):183.
  [7] 田广菊,陈敬宇.黑龙江省宁安农场增收节支创利增效新措施[J].农场经济管理,2016(4):27-28.
  [8] 邢利民,周安平,邹凤梧,等.湖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研[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9):19-21.
  [9] 李军,王星宇,马全伟,等.冀西北玉米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与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6(12):6-8.
  [10] 钱长根,平培元,葛胜娟,等.嘉兴市种植结构调整现状、问题与对策[C]//王连铮.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130-132.
  [11] 姜玮,施由明.江西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农业考古,2016(6):257-262.
  [12] 聂其贺.莒南县种粮大户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4):115.
  [13] 李锦华.聚焦重点发力 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减法:农业部解读《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J].农村工作通讯,2016(10):39-41.
  [14] 罗其友,尤飞,杨亚东,等.我国种植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调整方向[J].种业导刊,2016(2):5-7.
  [15] 祁挺南.新常态下对芒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4):6,15.
  [16] 王裕栓,张冬冬,国洪磊,等.新农村背景下传统农户生产经营状况调研与分析:以德州市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110-112,119.
  [17] 王风池.德州市德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316-317,319.
  [18] 庞洪军.德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启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6):28-30.
  [19] 朱兆香.德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4(32):54,53.
  [20] 德州市农机局.德州市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J].山东农机化,2016(1):21-23.
  [21] 苏荣存,金桂芳.德州市新型农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16,32(2):5-7,42.
  [22] 徐刚,李春艳,周嵘.深化农村改革的德州探索[J].农村经营管理,2016(9):26-29.
  [23] 郭庆海.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難点探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1):5-11.
  [24] 冯高强.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25] 田昕加.创新黑龙江省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研究[J].知与行,2015(3):127-129.
  [26] 刘涛,刘石泉,霍静娟.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3):19-20.
  [27] 李英杰,郑小六,岳增良,等.河北省粮食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2):67-76.
其他文献
血液逐单位放行基础上增设批放行的意义、作用以及具体操作程序已在[文献1-4]作了介绍,本文进一步介绍血液放行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和改进,供血站同仁参考。
2007年3月1-2日,本届中国输血协会最后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第四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深圳市举行,20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周军到会作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协
利用MIKE21 SW波浪模型,对台风“纳沙”过境期间台湾宜兰县乌石渔港附近波浪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纳沙”影响下,在渔港近岸海域形成了最大有效波高超过5.5 m的巨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它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而且涉及到与企业外部各种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本文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
目的:研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硫
在新闻采访学领域,罗以澄著《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以下简称《新论》)是一部立论具有前瞻性、理论阐发颇具创意的著作,这种前瞻性与创意来自其体系的开放
目的:研究VEGF与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医院院检查并确诊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症患者为观察组,
中国传统实践观与西方近代实践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对它们展开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实践问题研究中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得以显现;首先,在知行关系问题上达到认识的统一并非易事;其次,关
产业融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产业经济现象,其形成于企业的融合化成长。企业融合化成长并最终导致产业融合形成的过程主要受技术扩散化、结构与能力转换成本、消费需求扩散
近几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从事故调查分析中不难看出:一些发生事故的企业和业主或无视法律,非法生产,或无视安全,严重违章作业;一些地方及有关部门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