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捐赠者致敬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在近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得到了众多美术家、美术家家属、艺术机构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与慷慨捐赠。
  我馆11万件藏品中,有3万余件是捐赠作品。这些作品建构和丰富了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序列,构成了既涵盖中國古代书画、近现代美术作品,又不乏国际美术大家的藏品体系。
  我们举办这一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捐赠作品展,旨在向捐赠者致敬!这些捐赠者将珍贵的作品捐赠国家,造福人民。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国美术馆人最为感佩。近60年来,已有海内外千人次捐赠作品,每次捐赠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捐赠者的名字应被永久铭记。
  此次展览从1200余位捐赠者捐赠的3万余件作品中,精心遴选了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件(套)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与篆刻、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摄影、综合部分(水彩/粉、连环画、漫画、年画、漆画、素描、速写等形式)、国际美术共9个板块,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结构和体系。
  中国美术馆是代表国家进行收藏,所有捐赠者都是在向国家、向人民、向历史捐赠。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百余项被列入“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中国美术馆捐赠和收藏系列展”“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的展览,获得了很多珍贵的捐赠作品。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美术家、美术家家属、艺术机构和热心人士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美术作品,我们一定守护好、使用好,为新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美术馆人对捐赠作品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将进一步完善所有捐赠者、捐赠作品的准确信息。
  在庚子新春来临之际,谨以此展向广大观众奉上新春的祝福,也让捐赠者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中国画
  本次展出的中国画是从历年捐赠的3000余件中选出的175件作品。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古今,题材涵盖山水、人物、花鸟三大门类,展现出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绘画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和总体特征。
  捐赠的历史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奉献精神的历程。1964年,邓拓先生所藏145件古代书画珍品入藏中国美术馆,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古代书画藏品的不足,邓拓先生早年试图通过个人收藏重新梳理中国美术史的宏愿终于得以实现。2015年,老舍先生的子女在“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举办期间,将父母的珍藏包括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等大师的作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在艺术市场火热的当下,他们的奉献精神尤其令人感佩与动容。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广大捐赠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中国美术馆的国画收藏日益丰富,捐赠者的奉献精神将和这些作品同在。
  展品可以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绘画演进历程。从北宋的苏轼到元四家、明四家,再到清四僧等人的代表作,文人画的发展轨迹清晰可循。立足于心性之上的笔墨趣味与境界穿越时空,荡涤胸怀。北宋何尊师、明代吕纪等人的院体风格工笔精研、绚烂之极,呈现出富贵与华丽的审美趣味。近现代以来,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留学归来的艺术家将西方艺术与中国水墨进行融合,形成中国画的融合之路。而陈师曾、潘天寿等人则立足民族文化立场,在传统文脉中借古开今,开拓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画家们走上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之路,长安画派、新金陵画派等地域群体的出现,把社会主义新国画推向新的境界。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家在个人叙事、国家情怀与多样文化之间探索中国水墨的方向与出路。新时代以来,“文化自信”的提出,为中国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精神标识,历久弥新。
  近年来,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各类“典藏活化”展览中,捐赠的中国画作品不断与观众见面,捐赠者的奉献精神和艺术影响也得以持续扩大与传播。
  油画
  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共接受油画捐赠 80余项。从最早的韩乐然作品捐赠到2019年靳尚谊、熊秉明作品捐赠,累计接受捐赠油画2300余件,其中大部分由艺术家本人或家属捐赠,也有属于个人收藏整体捐赠。
  这些捐赠涵盖了中国油画不同发展时期重要画家的代表作。其中如早期留学日本、欧美的油画家王悦之、陈抱一、潘玉良、刘海粟、颜文樑、司徒乔等人的油画,是研究中国油画史不可多得的珍品,代表了中国油画早期发展水平。捐赠品中也有吴作人、唐一禾、李瑞年、胡善馀、秦宣夫等第二代留欧油画家抗战题材油画以及战时风景和西部写生作品。在抗战文艺运动中,油画艺术一边与民族生活现实相结合,一边艰难探求民族化道路,形成了具有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油画主流。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油画是中国美术馆藏捐赠油画中的重要板块,汇集了罗工柳、吴冠中、靳尚谊、闻立鹏、钟涵、朱乃正、苏天赐、罗尔纯等名家经典之作,表现出关注社会进步、表现人民形象、反映时代审美风尚的特质。中国油画在掌握西方油画基本表现体系、探索油画语言形式、融合民族审美思想、表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基本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审美精神的独特艺术面貌,体现出中国油画对当今世界油画艺术的独特贡献和文化价值。进入新世纪、新时代,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油画艺术家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秉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在与世界艺术的交织互鉴中展开丰富多样的实践,捐赠中如袁运生、闫萍等人作品皆以表现、意象、抽象等艺术形式呈现出当代视觉经验、东方写意精神与现代价值理念的交融与重构,折射出个体文化心灵的多彩图景。
  版画
  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陆续接受中国现代版画捐赠共计2700余件。最早的版画捐赠为1964年蔡若虹先生捐赠版画家赵泮滨的《欢送上前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吴耘、野夫、曾景初等版画家均有大宗捐赠。21世纪以来,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的实施,掀起了版画捐赠的热潮。李平凡是此捐赠项目的首位艺术家,也是迄今捐赠个人版画和国际版画总数最多的版画家。刘岘、彦涵、力群、伍必端等版画家及家属多次向我馆捐赠作品。刘岘在20世纪80年代捐赠个人版画41件,其家人于2010、2015和2017年先后捐赠刘岘版画、木刻原版和中国画等共计485件。近年来,廖修平、杨国台、卢友义等台湾版画家和熊秉明等华裔艺术家陆续将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体现了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   中国美术馆所藏捐赠版画涵盖了新兴木刻运动以来各时期的经典作品,勾勒出中国现代版画近百年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如罗映球《到前线去》、赵延年《抢米》、吴耘《保卫自由幸福的皖中》等表现民族苦难等社会现实,发挥了宣传救亡的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版画家不断丰富艺术语言、拓展表现手法,以高度的热情描绘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崭新图景。王琦《晚归》、李平凡《素菖蒲花》、晁楣《黑土草原》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改革开放后,版画家更新观念、张扬个性,表达当代中国人的感情、经历和体验,体现了与社会变革同步的时代精神。此阶段代表性作品有彦涵《春的激荡》、张桂林《角色No.2》、陈九如《暮月》等。
  中国美术馆藏捐赠版画作品在历次主题展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2016)、“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2019)等都展出了大量捐赠作品。同时,中国美术馆还多次举办捐赠艺术家个展,如“中国美术馆藏刘岘版画作品展”(2013)、“永远的战士——纪念彦涵诞辰100周年纪念展”(2016)、“时代的刻痕——中国美术馆藏王琦版画作品选展”(2017)等。中国美术馆藏捐赠版画,承载了艺术家及捐赠者对国家美术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們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铭记和昭示。
  雕塑
  1990年,中国美术馆开始接受雕塑捐赠,迄今共接受来自艺术家、艺术家家属、收藏家、社会有识之士、艺术院校捐赠的中国艺术家(含外籍华人艺术家)的雕塑43批次共677件(套)。
  2015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十分注重对中国雕塑史做系统的学术梳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策划近现代雕塑家的展览、收藏、捐赠,并使流落海外的20世纪重要雕塑家熊秉明、滑田友、严德晖的78件作品回归祖国、捐赠国家。馆藏36件熊秉明的雕塑均为捐赠作品,由杨振宁、翁帆夫妇2016年捐赠的3件与由熊秉明夫人陆丙安2019年捐赠的33件构成。在历年捐赠作品中,件数最多的是2015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代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捐赠的225件作品。5年来,中国美术馆接受捐赠的中国艺术家(含外籍华人艺术家)的雕塑为20批次共555件(套)。
  捐赠作品涉及的艺术家有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熊秉明、刘焕章、吴为山等雕塑家与文楼、杨英风、朱铭等港台雕塑家,就一定意义而言,中国百年雕塑史浓缩于这些作品中。“五四”之后中国雕塑的转型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以从法国归来的留学生为代表的雕塑家把从古希腊、古罗马到罗丹时期的西方雕塑传统引进中国:二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雕塑。1982年,刘开渠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他担纲制订的城市雕塑规划把中国城市雕塑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2008年,“首届全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新一届艺术委员会全委会”倡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这与2000年以来所提出的“写意雕塑”的理论形成呼应,在与西方写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对比中,反思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当代艺术形态,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思考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作为“凝固的诗歌”,这些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雕塑呈现了立足中西文化融汇、多元创造的中国现代雕塑风貌;回应了学界对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等文化命题的思考;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变革、题材的演进和形象的转化;体现了路径的选择、形式的探索、语言的变迁和风格的创立。这些作品也成为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2017)、“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2019)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它们从雕塑视角折射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预示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之道。
  书法篆刻
  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接受捐赠的书法篆刻作品,共计1045件(方),涉及古今书法家、篆刻家计308人。这些作品既有艺术家本人捐赠,亦有艺术家家属捐赠,还有诸多藏家的捐赠。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以及捐赠者的无私大爱,正是他们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特别是2015年后,在近现代书法收藏近乎空白的情况下,中国美术馆通过对近现代书法史的系统梳理以及深入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展览、接受捐赠,从而不断完善中国美术馆的书法收藏。
  中国美术馆接受的最重要的书法捐赠,当属2015年老舍、胡絜青收藏并由其家属捐赠的20件作品,其中包括傅山、赵之谦、翁方纲等重要古代艺术家的作品,亦包括齐白石等一批近现代的大家作品,极大地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对书法收藏的诸多空白。
  中国美术馆接受的最重要的篆刻捐赠,是2019年度著名学者容庚先生收藏并由其家属捐赠的177方古代及近现代重要篆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黄牧甫、陈鸿寿、邓尔雅、钱君匋以及容庚先生自用自刻的诸多作品,蔚然大观,亦填补了中国美术馆篆刻收藏的诸多空白。
  中国美术馆近5年来还通过举办国家捐赠与收藏奖励项目,接受了高二适、萧娴、陶博吾、马士达家属以及收藏家朱奕龙的捐赠,收藏了高二适作品10件、萧娴作品10件、陶博吾作品12件、马士达作品90件、于右任作品10件。
  向中国美术馆捐赠自己作品的重要书家,包括舒同、石鲁、饶宗颐、欧阳中石、沈鹏、刘艺、张海等人,其作品的入藏,为中国美术馆书法篆刻收藏序列做了重要的补充。
  为了贯彻落实藏品活化精神,充分彰显优秀艺术家的成就并更好地以美育的方式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回馈捐赠者的善举,中国美术馆已经在各种展览中不定期地展示捐赠的藏品,今后还将持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
   向捐赠者致敬!民间美术及工艺美术
  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作为国家级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一直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征集与展示,自建馆以来,入藏民间美术及工艺美术的捐赠作品达8000余件(套),涉及年画、剪纸、皮影、刺绣、彩塑、陶瓷、木雕、石雕、玉雕、牙雕等近30个品类。捐赠作品中既有明代手绘孤本年画,也有泥人张第一、二代彩塑作品真迹,以及一大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杰作,涵盖历史时期广泛,品类丰富,不仅勾勒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造物观念,也展现了当代手工技艺的创作成果与发展态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收藏家将作品奉献给国家,使得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宝库日渐充盈。著名的民间美术理论家王树村先生先后三次将其珍藏的清代古版年画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为国家留存下大量艺术遗产。2016年,香港慈善家李惠贞女士将其从美国购回的1770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背扇无偿捐赠予中国美术馆,使遗散海外的民族文物回归祖国。此外,通过入藏高凤莲、徐竹初等一大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其家族几代人的作品,民间美术藏品序列更加清晰。2018年,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厂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惠山泥塑作品134件(套),囊括了晚清、民国时期惠山著名艺人的经典之作,以及王木东、喻湘涟、王南仙、徐存才、王小平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完善了民间彩塑收藏体系,更折射出惠山泥塑高度的艺术成就。2019年,通过“工匠精神·琢境——江苏雕刻艺术作品邀请展”,江苏省50余位工艺美术家集体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自己的佳作,这是中国美术馆获得的最大规模的工艺美术无偿捐赠。此外,利用在馆主办的重要展览,中国美术馆入藏了晋佩章、张守智、鲍志强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季益顺、黄小明、姚建萍、陈礼忠、郑幼林等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极大充实了国家工艺美术收藏的品类和序列。
  中国美术馆感念这些襟怀浩落、心系家国的捐赠者,通过策划一系列具有学术深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国内外展览,将手艺的温度和无私的爱远播四方。
  此板块从历年捐赠作品中遴选出200余件独具匠心和吉庆色彩的精品于新春伊始呈献给观众,也以此向慷慨奉献的捐赠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摄影
  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迄今历经180载,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艺术史上绽放异彩。中国美术馆建馆初期,摄影作品收藏尚属空白。直至21世纪,中国美术馆拓展艺术收藏范围,加强了摄影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与展示。目前,中国美术馆的摄影艺术藏品汇集了贯穿世界摄影史的珍品,逐渐形成国内外摄影史收藏序列,其中捐赠作品1687件。
  2013年,中国美术馆开启“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捐赠项目,以系统性捐赠的形式,入藏了郎静山、吴印咸、高帆、牛畏予、石少华等20世纪中国摄影艺术名家的作品,尽可能体现摄影家创作活动全貌,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与此同时,还通过日常捐赠,入藏侯波、徐肖冰等老一辈摄影家作品,刘占坤、李前光等1992年十大青年摄影家作品,以及2017年长安网年度照片等。久居美国的赵羡藻先生心系祖国,不但在2016年将自己的作品奉献给国家,还捐赠了尤素福·卡什、菲利普·哈尔斯曼等国际摄影大师的作品共计20幅。
  2014年作为“国际摄影典藏项目”的开端,首先由北京泰吉轩画廊以自身馆藏并协调多位摄影艺术家或家族、基金会以及收藏家共同将百余件珍贵的世界摄影史经典之作捐赠给国家。从卡罗法到照相凹版,从铂钯工艺到蛋白工艺,从明胶银盐到艺术微喷……捐赠作品展现了摄影工艺的历史沿革以及不同工艺所呈现的美感,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国际摄影名家原作的收藏空白。多年来,中国美术馆与国际摄影艺术家保持良好的文化交流态势,先后有佩德罗·梅耶尔、布鲁诺·巴贝等艺术家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代表作,显示出艺术无国界的大爱情怀和文明互鉴精神。
  本板块,以摄影术发明人之一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的原作为始,遴选从19世纪摄影术滥觞至今重要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以点带面,展现摄影艺术在其他现代主义艺术品类的影响下,从模仿绘画到形成自身艺术语言的过程。摄影家以镜头记录的视觉图像,涉及自然风貌与社会万象,也会带给观众诸多启迪。
  综合板块
  综合板块,包括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漆画等类别。自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共接受这些类别的捐赠品总计5300余件。其中,素描速写1300余件,水粉水彩500余件,漫画3200余件,插图、画稿、连环画、年画、漆画、宣传画等共300余件,涉及艺术家近百位。
  相较于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大画种,综合板块的作品,题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其价值因而更容易实现。这些捐赠品也寄托着捐赠者们浓浓的情感,他们怀着对人民的大爱以及对国家美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中国美术馆慷慨捐赠出毕生的创作和珍藏,才使国家艺术宝库更加丰富,汇成艺术发展生生不息的洪流。
  《三毛流浪记》是20世纪漫画史上的经典作品,已经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社会影响力广泛。1983年,艺术家张乐平将973件《三毛流浪记》原稿悉数捐献,将动人的故事永久地留在了美术史上。2004年,漫画家华君武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2000余件,其中就包括深受读者喜爱的《疑难杂症系列》和《猪八戒系列》。2013年,宋步云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宋步云作品;2015年,司徒乔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献司徒乔作品;2017年,艺术家常沙娜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2019年,李斛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李斛作品……每一项捐赠的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怀。将最好的艺术品捐赠给国家,造福于人民,书写国家、民族艺术发展的瑰丽篇章,是所有捐赠者的选择和心愿。保存、保护并利用好捐赠品,不负捐赠者的信任,是中国美术馆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向捐赠者做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美术馆以“典藏活化”为品牌,策划实施了各种主题的展览,其中有不少综合类别的展览,生动活泼,深受观众喜爱。未来,我们将砥砺前行,更充分地实现捐赠品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呼唤更多的艺术家向中国美术馆捐献作品,这里将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国际藏品
  中国美术馆国际藏品约3500余件,涉及89个国家,涵盖水墨、油画、版画、雕塑、素描、摄影等多个品类。我馆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收藏国际艺术品,主要得益于国内外艺术家、收藏家的慷慨捐赠。如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捐赠82位欧美艺术家的作品117件;2005年刘迅先生捐赠俄罗斯油画精品108件,李松山先生及其夫人韩蓉女士捐赠坦桑尼亚马孔德人木雕精品158件,王琦先生捐赠国际版画作品127件;2006年伍必端先生捐赠俄罗斯版画149件;2007年李平凡先生捐赠日本浮世绘137件和日本现代版画218件;2014年泰吉轩捐赠国际摄影原作100幅,黄建华先生捐赠西班牙艺术大师萨瓦尔多·达利雕塑作品2件;2016年英国著名艺术家司徒安捐赠雕塑及绘画作品146件,2016年和2019年法兰西艺术院先后捐赠油画及雕塑作品48件等。这些捐赠,汇集了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凯绥·珂勒惠支(德国)、葛饰北斋(日本)、安迪·沃霍尔(美国)、罗伊·利希滕斯坦(美国)、安德烈·梅尔尼科夫(俄罗斯)、大卫·霍克尼(英國)、格哈德·里希特(德国)、瓦连金·米哈伊洛维奇·西多罗夫(俄罗斯)、安德烈·卡瓦利丘克(俄罗斯)、司徒安(英国)等享誉世界的大师名作,构成了中国美术馆国际艺术收藏的基础。
  中国美术馆历来珍视捐赠者的无私奉献。以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为代表,中国美术馆自接受这批珍贵的馈赠以来,在保护、研究大师佳作的同时,也不断做好典藏活化工作。中国美术馆曾在全国9个省市举办26次专题展览,让这批精品与人们近距离接触,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多场以“中国美术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展览。如“中西之间——司徒安(Anthony Stones)雕塑绘画艺术展”“伏尔加河之声——中国美术馆藏俄罗斯油画精品展”“瓦连金·西多罗夫、安德烈·卡瓦利丘克艺术展”等。其中2018年举办的“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更引起了参观热潮。
  为了继续推动文明的传递与沟通,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慷慨的馈赠,本板块特遴选国际捐赠作品100余件予以展览。展览是对这些无私捐赠的致敬,也是向大家展示全人类可以共享的情感、智慧和思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近百年高师美教专业发展的历史出发,就我国高师美教专业的招录方式对中小学美术师资培养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又以对湖南省五所高师美教专业与长沙市一所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的调研为事实依据,根据目前教育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关政策与经验,阐述了当下我国高师美教专业招录方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师美教专业 招录方式 中小学美术师资  从中国现代教育史说,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专业
期刊
摘要:湖南石刻文献历史悠久,永州磨崖久具盛名,但编刊法帖却起步较晚。宋代虽有潭帖、鼎帖、武冈帖等之名,也只是摹刻而已。湖南人自行编刊的法帖实物,仅起始于清代早期,尤以晚清较为发达。  关键词:法帖 书法 石刻文献  湖南石刻文献源远流长。相传大禹曾于湖南衡山岣嵝峰下留下其治水文字。虽然目前所传所谓《岣嵝碑》为宋人伪作,却是内容有关湖湘文化最早的石刻文献。  法帖是中国历代石刻文献的一种重要类型。宋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各地方高校也在美术学科建设中不断推进绘画专业的教学改革。如何通过绘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绘画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作实践与探索能力,是绘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难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绘画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思路、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基础实践课程的革新路径,以期为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效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方
期刊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与认识的解放和包容使当代书坛的气氛异常活跃,新理异态层出不穷,催生出一大批有思想和创造力的书家。陕西书法家艾绍鸿即是其中置身潮流而能守以淡泊的一位。他的书作自然无饰、清新朴素,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一种不俗的气息。  数十年来,艾绍鸿朝临暮读,博涉约取,集百家之长终成一家之美。他的行草书以米芾为范本,线条多变,灵动传神,“如蜿蜒不断之峰峦,粗犷处不失细致,秀丽中又见深厚,耐人寻味”
期刊
摘要:《色彩风景》是泰州学院绘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从色彩客观规律认识、主观性认识、课程教学目标及利用照片进行辅助四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分享我院的课程实践经验,同时也希望获得宝贵建议以便更加完善本课程教学。  关键词:色彩风景 写生 主观 照片辅助  《色彩风景》课程是泰州学院四年制绘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学习绘画专业其它色彩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景色彩的历史
期刊
摘要:汉上印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楚篆、楚简、楚玺以及楚辞文化都是孕育汉上印风的沃土和养分。襄阳米芾开文人印风之先声。明清朴学的兴起促进汉上金石学的发展,金石学的发展又促进清代碑学的崛起,汉上印风藉此时代风潮而肇兴。当代汉上印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民族复兴而繁荣发展。本文试从热眼向洋、以西方现代美术思潮观照印学和以寻根问祖追溯古典等方面,探讨汉上印风形成两级开放探索多元发展模式。  关键词:汉上印
期刊
摘要:风景画的研究方法有多种,通常是先临摹后写生再创作。无论是用哪种形式去写生,都要面对构图、造型、色彩、媒介等问题,一张出色的风景画往往是艺术家审美情趣和格调的体现。本文主要从杨冬“胡家塘”写生的过程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其所表现的内容虽然是小情景,但却拥有大气量大气魄的视觉张力,作品隐含独到的造型韵味和东方写意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风景画 表现语言 人文精神  风景画顾名思义就是以风景为题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如何把握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一项议题。综合材料绘画自上世纪80年代以独立探索绘画形式语言载体的新姿态进入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享誉中外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呈现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独特表达又反映出当下世界发展的时代联结。 对此,本文以综合材料的运用与观念的表达为切入点,以及就作品如何在本土当代语境的介入关系中彰显出时代精神,成为中
期刊
1958年,汪东兴到江西任副省长兼农垦厅长。两个月后,他回京向主席说起江西一些综合垦殖场针对劳动者文化低、难以掌握技术,办起了技术学校,效果不错。毛泽东很有感触,建议江西办些学校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6月,江西决定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实行 “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方针。8月1日,设在南昌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和全省各垦殖场的30所分校同时举行开学典礼,一所自
期刊
陈白一(1926—2014)  原名陈倜,湖南邵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等职。2005年3月,获“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艺术家。陈白一以工笔人物画著名,代表作有《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欧阳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