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ESV总体呈现出前期稳定向好、后期快速减小的趋势,其中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ESV总量分别为5880.98亿、5906.53亿、5906.56亿、5889.91亿、5797.80亿元;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农田和森林是主要贡献者,平均每年提供的ESV分别占ESV总量的48.0%、35.9%.研究时段内ESV增幅较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有河流与湖泊、森林,ESV减幅较大的生态系统有农田、草地、湿地;研究时段内ESV增大的生态服务类型有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提供美学景观,ESV减小的生态服务类型有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时段内总ESV冷热点空间分布相对稳定,热点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冷点在中心城市郑州和大都市区;地均ESV冷热点分布表现出西部热点收缩、东部冷点扩张的趋势,其中热点由长治收缩至晋城,冷点由濮阳扩展至聊城.
其他文献
为掌握黄河流域骨干枢纽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从水利枢纽的调沙潜力、输沙潜力和泥沙资源利用潜力的各特征指标出发,结合水利枢纽的共性指标,建立骨干枢纽群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多目标灰靶理论-累积前景理论的水利枢纽泥沙调控利用潜力量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目标灰靶理论确定泥沙调控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决策矩阵,结合累积前景理论确定骨干枢纽综合前景值.采用模糊判别法对黄河流域骨干枢纽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由研究结果可知,小浪底水库的泥沙调控利用潜力最大,其次是刘家峡水库和三门峡水库,万家寨水库
资金筹措方案研究是国家相关部门对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黄藏寺水利枢纽是以生态配水为主要任务的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在对黄藏寺各项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工程费用分摊;测算了工程的灌溉水价和上网电价,分析了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贷款能力进行了测算;综合考虑项目的贷款能力、灌区水价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的上网电价方案,推荐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的资金筹措方案,并进行财务评价,供项目决策参考.
为了给黄土塬区沟谷侵蚀研究和固沟保塬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利用高分辨率谷歌影像,目视解译董志塬地区的沟谷沟沿线,基于沟沿线特征构建沟谷发育度、逼近距离、边界维数等量化指标,分析董志塬沟谷侵蚀发育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董志塬地区沟谷发育度总体上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分布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格局,其中北部地区最大值接近于1,表明北部区域塬面几乎被蚕食殆尽;董志塬地区逼近距离即沟沿线与流域分水线的平均距离的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格局,在中部地区出现约25
日前,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现代牧业)参股投资内蒙古澳源农牧业有限公司(简称澳源牧业)签约仪式在现代牧业总部马鞍山举行,现代牧业投资参股澳源牧业19.35%股权.此次交易现代牧业选择以参股形式,用较少投入撬动远期万头奶牛规模的可控奶源,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助力现代牧业“五年领跑计划”的实现.
期刊
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疏勒河中下游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变化,对流域水资源调配、生态系统平衡及疏勒河绿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面积定额法和潜水蒸发法,计算并分析了1980—2018年疏勒河中下游地区植被生长期(4—10月)生态需水量及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6.4亿m3)高于林地的(0.5亿m3);年际上,植被生态需水总量上升,变化率为0.04亿m3/10 a,其中,草地生态需水量总体增加(变化率为0.07亿m3/10 a),林地生态需水量总体减少(变化率为0
重大水利工程PPP项目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为保证项目正常建设运营,降低融资风险,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重大水利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BWM法确定主观权重、改进CRITIC法确定客观权重、乘法归一化法确定组合权重的方法,建立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相互转化,得到项目综合评价结果.以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融资风险评价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组合赋权法及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重大水利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提供了
利用水文站报汛数据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20年汛期黄河流域主要雨洪过程,概述逐月环流特征和主要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范围及累计降水量.汛期主要特点是流域降水过程频繁、局地极端性强、降水落区重叠度高、编号洪水多.主汛期北半球极涡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持续偏西,脊线整体偏南,阶段性偏北,造成黄河上游6—8月降水持续偏多,出现3次编号洪水,流域降水6—7月接近常年,8月明显增多,黄河中游出现3次编号洪水和3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为实现下游河道减淤,水库运用方式以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为主,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较低.当前,黄河下游河道适宜的中水河槽规模(泄流能力为4000 m3/s)已形成,长期维持该河槽规模,充分发挥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输沙入海,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库减淤调度的新要求.根据黄河下游1960—2016年306场非漫滩洪水实测资料,分析不同含沙量级、流量级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效率和输沙效率,提出含沙量在60 kg/m3以上的大流量洪水过程在下游河道具有较高的输沙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河道淤积.进一步提出
质量验评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主要用纸质文档进行验评填报、签字、流转和归档等,数据难以实时统计,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查询不便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标准化工作流、表单电子化、BIM轻量化和数据融合等相关信息化技术手段,设计开发了工程质量验评数字化平台,结合移动终端实现验评数据、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实时上报、流转、共享,使验评更加便捷、高效,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质量验评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工程质量验评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升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