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到底是什么?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读《穆斯林的葬礼》,让人不禁思考这是一场穆斯林的葬礼还是一场爱情的葬礼。小说的最后,留给读者的是一份孤独,也让我顿时领悟了《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到底是什么。人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是总会赋予这件事情以假如这种命题,假如在玉器梁家主人公没有邂逅,易卜拉欣就会陪着吐罗耶定继续朝圣,不会出现种种悲剧。可是人心总是多生出好多杂念,从此世间多了玉器韩,却没了那个朝圣者。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孤独;孤独
  作者简介:张雯雯(1995-),女,汉族,山东泰安人,青岛大学2017级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一、梁君壁的葬礼
  梁君璧是一位传统女性,她在父亲梁亦清去世之后就嫁给了韩子奇,当然,两人之间并没有爱情,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撑起整个家庭,维持生计。梁君璧在前半生凭借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女性意识撑起了整个家。她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韩子奇,交给了她口口声声叫着的奇哥哥,至此命运开始转变,也是梁君壁葬礼的开始。
  梁君壁的后半生将传统女性的劣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因为这样才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不仅给自己,而且给儿女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随着奇珍斋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红火, 她的目光开始局限在家里的开销和收入,整日忙碌于繁琐 的家务事使得她目光短浅,对于韩子奇十分重视的览玉盛会她深表不解,这只不过是因为品位低俗的原因。在她的眼里这些玉器就该变卖成金钱揣在腰里才有价值,已然成为金钱的奴隶,活生生的变成了一个守财奴。“在韩子奇去了英国之后,她一人掌管奇珍斋的生意,却因为爱财而丢了忠诚的伙计,最终导致奇珍斋关门大吉”。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得她从一个坚强果敢的少女变成恶毒无情的母亲。面对丈夫和妹妹的背叛,她为了保住“韩太太”的地位和看似完整的家逼走了自己的妹妹,使得梁冰玉流落他乡,而韩新月也生活在了一个缺少母爱的家庭。后来她还亲手断送了儿子韩天星的幸福,为儿子选择了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她强烈反对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宁愿自己的女儿去死也不愿她与楚雁潮在一起。此时她的心灵已经变得极度扭曲,曾经勤劳善良的梁君壁已经彻底被埋葬。
  梁君璧还是一个极为虔诚的穆斯林,终其一生为伊斯兰卫道。她坚持每天做礼拜,除此之外就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整日埋没在这些繁琐 的小事中,她抗拒改变,与丈夫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渐行渐远,不与外界接触的她渐渐与社会上的新思潮愈来愈远。思想在进步,时代在进步,而她一味地深埋在宗教中。这也导致了梁君璧难以接受梁冰玉的那些新式思想和新式行为,她不能理解玉儿接受了新思想之后的转变,更不能理解玉儿与自己丈夫的结合。她坚决反对女儿与楚雁潮的结合。因为宗教规定异教人不能通婚。她誓死守护宗教的规则,就算是女儿快要离开人世她也绝不松口,毅然割断了新月与楚雁潮的恋情,加速了新月的死亡。同时,新月的出生让她蒙受屈辱,而且极大地冲击了教规。梁君璧对新月一直保持着一种陌生的距离,新月在她身上没有得到过应得的母爱,扼杀了新月本该幸福的童年。在梁君璧的眼中,教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甚至要比人的生命重要,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她心中的教义教规,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当亲情与宗教信仰发生冲突,她的选择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然而,当梁君璧时刻维护着宗教的尊严并打击着每一个不遵守教规的人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汉人”。这无疑将她所信守的所有信条都推翻了,没想到多年来中规中矩的坚守宗教信条的她竟然是第一个打破教规的人——嫁给了一个汉人却不自知。
  二、梁冰玉的葬礼
  近年来,学者们对小知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小知识分子女性形象,这也就是“小知女性”的简称,这一类女性形象都接受过知识的熏陶,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独立的人格。梁冰玉就恰恰具备了“小知女性”的特征。玉儿的童年刚好遇上兴修学堂,她接受了高等教育,沐浴着现代科学文明和民主思想的洗礼,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人生,追求婚姻自由和思想解放,在她身上能看到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
  为了躲避战乱,梁冰玉跟随韩子奇远赴英国,在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两个人渐渐产生了感情。韩子奇与梁君璧的婚姻平淡如水,没有泛起爱情的涟漪,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兄妹之情,是长时间共同生活孕育而成的亲情。而和玉儿在一起,他才真正经历了爱情。他们两个人互相倾慕,互相吸引,最后自然而然地走到了 一起并孕育了一个女儿-韩新月。美好的日子总会结束,她们也总归有回家的那一天。玉儿与自己的姐夫在一起的事实总归是纸包不住火。当他们带着新月回到家,面对姐姐的冷嘲热讽和韩子奇的懦弱自私,她毅然选择了离开这个家。梁冰玉是以一个宗教反叛者的形象出现的。她接受过新式教育并萌发着新思想的幼牙,追求个人的平等和婚姻的自由。当她引以为傲的爱情与宗教发生激烈的碰撞,她无视宗教束缚,冲破世俗的干扰,冲破重重阻力与自己的姐夫韩子奇走到了一起,之后还孕育了一个新生命。她的这种追求自己幸福婚姻的行为受到了宗教教义的强烈谴责。面对宗教教义的压迫,韩子奇放弃了深爱的玉儿。而此时的梁冰玉也不得不屈从宗教打压,最终离开了韩子奇和女儿。几十年后,玉儿重新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她发现一切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陌生的景象令她发抖。她不知道这些年来自己的家人经历了什么苦难,她的丈夫和女儿已经悄然离开了人世。只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她甚至没有见一眼女儿长大成人的样子,连一眼也是奢侈”。梁冰玉曾经也对万恶的宗教教规进行了坚决的对抗,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她最终还是被逼出家门,被人唾弃。因为宗教的打压,她失去了原本美好的爱情与亲情。
  她满心追求自由的爱情,本以为韩子奇会跟他一样坚定,但是没有想到韩子奇却不能放下梁君璧,这时玉儿心灰意冷,不得不放下自己深爱的男人和女儿,离开这个痛苦之地。此时的她被困于爱情和亲情的两难选择,她选择的是亲手埋葬自己的爱情,真爱而生离。
  三、韩新月的葬礼
  韩新月是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新时代青年。新月在小说中是个近乎完美的形象,她从小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有着自信开朗的性格,在高考填报名志愿的时候她只填了第一志愿-北大西语系,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留后路,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结果她如愿以偿,顺利地迈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她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同时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她始终相信人人平等,自己完全可以凭借卓越的学识与其他民族的人们一争高下,改变人们心中回民只能经商的旧观念。
  在爱情上,她与楚雁潮相恋,她们的爱情和梁冰玉与韩子奇的爱情极其相似,都是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对抗,都是对个人幸福和美好爱情的追求。对于爱情,她知道她跟楚雁潮之间不仅隔着师生关系的隔阂,还有着异教不能通婚的阻碍。但她还是选择努力抗争,始终坚定不移。后来韩新月身患绝症,已经近乎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她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与楚雁潮在一起的资格,要与楚雁潮分手。但是楚雁潮坚决不放弃,他用自己忠诚而炽烈的爱意使得新月回心转意,使得她重新获得了力量,展现出新的生命力,顽强的面对疾病带来的疼痛,面对母亲的百般阻拦,面对教规的束缚,面对一切世俗的异样眼光,她们收获了最真挚的爱情。她用生命告诉世人,就算是异教也是可以拥有爱情的。就算最后她离开人世,只留下楚雁潮一人,但是她们之间的爱情之花永不凋谢,楚雁潮几十年坚持如初的为她拉着小提琴,依旧深爱不移。
  《穆斯林的葬礼》真正埋葬的是两代人的爱情。
  参考文献:
  [1]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6-397.
  [2]刘玉凤.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5):65-66.
  [3]夏金兰. 在夹缝中生存的爱情——浅谈《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J]. 安徽文学月刊, 2013(11):34-35.
  [4]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識——以《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4(7):24-26.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李静文(1995-),汉族,河南省郑州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纵观白先勇的小说,我们可以明显的察觉到蕴含其中的一种浓墨重彩的伤感气氛。由于孤独的童年,家世的影响,动荡的人生经历,世事的无常变迁,白先勇小说的总体氛围和情感动向都呈现
期刊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7CZW005,项目类别:青年项目。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当下萬物皆媒的新媒体环境。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具时效性、趣味性和可感性,更能适应现阶段的生活节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文学的审美导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网络文学;审美
作为献给中国广大乡村中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民办老师们的悲壮之歌,刘醒龙创作的《天行者》不只是书写了一群在“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的界岭农村中的坚守与渴
期刊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而阿城的《棋王》,也正是将
摘 要:如今的文艺学研究领域变成了从文学研究朝着文化研究走过去,在这文化研究当中身份和认同是目前一大重要的问题。而在我们汉语的语境之中,需要对“身份”与“认同”以及“同一性”这几个词语当中的内涵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在研究这个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问题的时候,首要做的就是应该充分的去考虑它们之间所产生的语境不同,还有就是各种各样不同语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诸多复杂的问题。因而身份研究与认同研究是具有很大
背景: 骨肉瘤是一种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骨肿瘤,采用手术+化疗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60%。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致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具有强大的促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针对大型旋转机械多测点、多故障、同时性诊断问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贝叶斯分类规则,构造了一种由多个子网络组成的模块化、分层诊断网络,提高了子网络的分类能力,从而使整个网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03-07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合并肝硬化的右肝巨块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儿血浆谷氨酰胺、精氨酸及其相关代谢产物胍氨酸、鸟氨酸的变化,为疾病的进展、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同时,建立儿童血浆氨基酸正常参
摘 要:汤显祖的戏剧代表作“临川四梦”,采用多重手法展现梦境,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将故事情节推衍得跌宕起伏,将主旨要义深化得鞭辟入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着重从梦境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对情节的构思推衍和对主题的构建深化三个方面探讨“临川四梦”中梦境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梦境;叙事功能  作者简介:王瑞元,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研究方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