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tang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出县跨省谋求新的发展,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寻求更多的挣钱机会,这既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比如孩子的看顾、居住以及教育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托人照看,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缺乏父爱、母爱的特殊群体,即是“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所有问题中,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从教育方面可以折射出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情感现状,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致使他们明显缺乏稳定正常的家庭教育环境,加之经济限制,孩子与在外工作的父母联系与见面的次数也非常有限,长期的离多聚少,导致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
  面临如此现状,其他监护人又无力完全代替父母履行监护职责,一部分隔代监护人对儿童存在溺爱和放纵心理,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孩子犯的大小错误都是说几句就不了了之,孩子的错误行为和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在潜移默化间就很容易走上“歪路”。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一部分教师却在观念上对留守儿童有偏见,认为父母在外的留守子女教育起来更困难,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留守儿童,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
  另外,家校联系的主动性不够。教师方面来说,农村教师严重不足,课业负担过重,很少甚至没有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交流,教育难度大。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层面已经出现缺失,学校势必要担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的重任,从素质教育层面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思想道德、心理情感等问题。
  (三)心理、情感与成长烦恼
  无可否认,每个孩子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作为亲情缺失的群体,他们更为渴望他人的关注。
  实际上,当地留守孩子的朋友不少,他们的交际能力并不欠缺,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父母亲情冷漠的问题,对于从小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这种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父母节假日归来时,孩子并不乐意与父母交流,甚至产生疏离感。
  二、留守儿童的各方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突出的问题。解决留守教育问题迫在眉睫,有待以家庭、学校、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一)从家庭教育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一个母亲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事实证明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父母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真正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
  2.明确单方留守责任
  针对一方父母在家的情况,虽然担任家中的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但是不忘对孩子的教育。小孩子的共性就是希望得到大人们的关注,家长应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加强生活和学习的监护。放学后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及时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指导。
  3.加倍关爱留守儿童
  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子女,只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而被迫作出“抛弃”的孩子的艰难决定。对于这一状况,作为父母应该慎重地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充分考虑到祖辈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胜任力,而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老人就行。同时,多与孩子、监护人和孩子班主任保持联系等,更重要的是从孩子自身去了解他们的情况,多方面关心孩子而不是只看孩子的成绩。
  (二)从学校教育方面
  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学校教育应发挥主体作用。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学校把“留守学生”当作一项课题研究。首先,建立健全家長联系卡,责任明确到各个班主任。班主任收集本班的留守儿童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班主任与父母常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其次,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早尽力、多尽力。
  (三)从政府的工作方面
  1.加大财政投入
  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本地经济, 让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能在本地就业。这要求政府部门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当地经济,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渠道和岗位,积极鼓励民工返乡;另一方面通过呼吁社会捐款支持当地各项的建设,拨专款给有留守儿童的学校,用于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联系,如有可能要设置视频电话,形成“亲情沟通平台”,加强亲子间情感交流。加强政府人员的培训,提高责任意识。不能在社会呼吁关爱留守儿童的要求高涨时采取一些面子工程以作为增加自身政绩的筹码而已,要将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长期做下去,提高政府领导的意识,做到真正关爱留守儿童。
  2.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监护制度,针对留守儿童父母双方不在身边或一方不在身边情况下,明确规定监护责任转移的条件, 比如监护人的大致年龄、身体状况、教育水平、工作状况等。再者适当规定监护职责转移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法律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此外,出台相应教育法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措施。法律必须从源头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以使广大的留守儿童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法律上处理一切与儿童相关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应该得以优待。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问题是今天社会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央一系列文件提出了五个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我们要把共享发展的理念体现在留守儿童教育这个问题上。在此,我们也呼吁政府和社会为这个缺乏亲情、教育和关爱的年轻群体做点什么,在这些孩子的心中种下关心、互助、奉献的种子,永远守护他们纯真的笑容与美好的希望。
其他文献
一、英语情境教学法是什么  1.情境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的定义  从概念上来说,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者通过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形象,将抽象变具体,使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将情境教学法应运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来,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特征,尊重初中生基本认知规律,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创设具体形象的英语情景,使抽象的英语变成具体可视的语言,从而使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替,“大艺术”的概念逐渐形成,“当代艺术”用它的观念与创意,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走入了我们的视野。而美术教育也随着美术的大发展不断改变着教学思路,所以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也不再是美术教育在今天培养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从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当代艺术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更符合青少年追求新颖变化的心理特点;从中学生关注的角度来说,当代艺术所反映出的当
期刊
当前,课堂改革在我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的革命。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吸收的许多外来的新理念没有完全本土化,有些理论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论证,因此我区的改革也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反复地实验,不断地探索、创新。由于对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别,广大教师在课改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带来阻力。  一、从
期刊
近几年,网络上频现诸如“广州中学生殴打同学”“安徽中学生殴打老师”等恶性时间,折射出学生在校园学习学习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从而会产生了很多不好的情绪,引发种种矛盾,产生心理问题。这一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被家长、教育者所重视,所以家长、教育者该怎样去看待心理健康,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优化素质教育,让现在的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引发了众多的思考。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为基础,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之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有了一些全新的改变。但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感受运动带来的身心快乐满足感的目标是不变的。现结合我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试探一下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一、
期刊
在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农村学校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偏远农村学校的招生人数一直在迅速下滑。为中国农村不断减少的人口服务的小型学校被称为“麻雀学校”,在甘肃省,10名学生及以下的学校有3100余所。这样的小学,被称为“麻雀学校”。在“麻雀学校”的学生里,八成以上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则前往城市寻找工作。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比,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教育上的劣势很大。城市学生中有70%会读高中,而农村学生中的这
期刊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个性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表现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具有个性意识,又具有个性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主动、活泼的个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城市中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已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节奏并且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不再成为留守儿童,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把孩子从老家接来,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安定下来。可为了生计,他们一家老小又不得不拥挤在不足20平米的出租屋内,而且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及不到孩子的教育,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让孩子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仁者是充满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国家总书记习近平认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可见,好老师必须怀仁爱之心。  好老师的仁爱之心,外延广,主要表现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等方面。  一、关爱学生,是教师仁爱之心的
期刊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自1989年开展随班就读即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的一种特有形式。  由于生理缺陷、群体歧视等原因.随班就读儿童往往存在着戒备、恐惧等不健康心理,养成了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质。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随班就读儿童群体的多元性、个别性、特殊性,需要教师营造具有爱心、耐心、恒心和细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