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衣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1980ww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中海夹着铺盖卷楼上楼下跑,敲这个宿舍的门,喊那个的名字,闹得满楼都有了响动。天已经黑了,楼道里的灯越来越亮,他在找睡觉的地方,这件事不抓紧落实,等工友们都钻进被窝,门就不好叫了。大家管这叫“打游击”。宿舍住四个人,小陈的媳妇来了,老李休假了,他和老张就只好“打游击”了。他们常常是这样,去年老张的老婆来矿上住了半个多月,他和两位宿友就楼上楼下“打游击”,让老张两口子亲热了半个月。
  当然,借宿前提必须是要找到有空床的宿舍,再是最好能和脾性相投的人住在一块儿,否则就会闹出不愉快。余中海明白这一条。他曾和几个安徽人住在同一宿舍,有次因为急着吃饭拿错了碗,其中一人和他差点儿打起来。余中海先想到住在三楼的老乡吕尚斌。吕尚斌在采煤三区上班,比他大两岁,是他来矿上以后认识的,他们常在一块儿喝酒,能说在一块儿。下来想到和他一块儿上班的斜眼,斜眼来自河南,是个热心肠人。斜眼住在四楼,他曾听斜眼说自己住的宿舍只有三个人了,有空床。但是,吕尚斌宿舍一位工友的儿子来了,斜眼的门敲了半天没人应。他只好另找地方,几个宿舍的门倒是叫开了,却没空床。他不免有些沮丧,把铺盖卷放在楼梯对面的桌子上喘口气,准备接下来继续跑。
  桌子后面的梅花正在织毛衣,她是夜里十二点下班。感觉有人挡住了亮光,她说:余中海,你跑上跑下逃荒哩。
  余中海嘿嘿笑说:小陈的媳妇来了,我得找个睡觉的地方。
  梅花说:当游击队员了,怪不得你那么高兴。找哪儿了?
  余中海用打火机把衣袖露出的毛线头子烧断说:我想去斜眼那儿睡,他不在,可能看电视去了。
  梅花嘴里嘟囔,这些人,只顾自己热乎,让别人活受罪。
  余中海郑重其事地说:话不能这么讲,大家一年到头和老婆见不了几次面,老婆来了,谁不想多热乎几天。
  梅花撇撇薄嘴唇,睃了余中海一眼说:看不出,你觉悟挺高呀!
  受到梅花表扬,余中海脸热烘烘的,嘴嚅动了一下,终于还是没说什么,眼瞅着梅花织毛衣。在他的印象中,梅花除了打扫楼道和厕所,闲下来就是织毛衣,手中织的不是红色的毛衣,就是蓝色的毛衣。他不明白她为什么有织不完的毛衣给谁织毛衣。他家中原是三口人,男人不在了,只有她和儿子了,大不了织两件就够了,用不着费心费时老是织毛衣。他曾猜想过多种可能,可想得多脑子就乱了。当天她织的是件黄色的毛衣,竹扦儿在毛衣中穿梭着,变魔术似的。他惊奇地发现,在梅花灵巧的手中,毛衣在快速变大,变得愈来愈黄,泛着亮晶晶的光,变成了田野里黄灿灿的油菜花。
  梅花说:春暖花开了,女人们像蜜蜂都来矿上采蜜了。热闹呀!
  余中海说:咋,你眼红啦?
  梅花的柳叶眉动了一下,说你才眼红哩。
  梅花是专门负责打扫三楼卫生、掌管宿舍钥匙的服务员。矿上给每幢楼都配有两名专职服务员,为单身职工服务。她们两班倒,忠于职守。天天在一层楼上见面,大家和服务员都熟悉。
  梅花的丈夫白福财原在采煤六区上班,余中海虽然跟他没有深层次交往,但常常见面,还在一块儿喝过酒。那一年春节,王文化的媳妇来了,请老乡去他家喝酒,余中海也去了。王文化特意把白福财叫过来陪酒,说热闹热闹。白福财是个精瘦的黑脸汉子,驼背,见人就是笑脸。王文化说白福财是他的邻居,常帮他家在菜地干活。余中海他们就轮番给白福财敬酒,说不能亏了邻居。白福财接过一杯酒喝了,又接过一杯酒喝了,结果喝得当场倒在地上。梅花把丈夫拉起来,埋怨说:你咋恁实诚,谁敬你都喝?白福财挥着手说:都是过命的兄弟,大家看得起我,喝死也……要……喝。余中海就是那次认识了白福财,知道了白福财老婆叫梅花。他们都说:白福财是个仗义的哥们儿,这王八羔子有艳福,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女人。
  然而,仗义的白福财却在一次冒顶事故中死了。出殡那天,梅花没有像别的伤亡职工家属那样哭得死去活来,而是扑上去一头撞在了男人的棺材上,大有同歸于尽的架势。当时,把在场的人都吓住了,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性子如此之烈,对男人爱得如此之深。梅花昏迷了几天,终于醒过来了,却像霜打了的草长时间站立不起来,几个月都没出家门。
  有人断言,没有了男人,梅花娘儿俩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她定会像别的女人一样,急不可待的改嫁他人。她自己的身子自己做主,谁也奈何不了她。但几年过去,梅花并没有改嫁。不同的只是,她由一个纯粹的矿工家属变成了职工,领上了一份工资。这些都是余中海听老乡王文化说的,王文化还说,梅花年轻漂亮、聪明能干,有热心人给梅花介绍对象,介绍一个她不愿意,介绍两个她不愿意,常常碰钉子,人都说梅花是带刺的花儿,就再没人给她介绍对象了。有人开玩笑说,这朵梅花怕是真让霜打了,不会再绽放了。也有人说,梅花和工会一位副主席、行政科长有一腿,当然不想着结婚了。
  余中海发现,梅花好像对人们的议论满不在乎,该干什么干什么,和大家说说笑笑,一副乐天派的模样。每每提到儿子,她就眼睛放光脸上开花。仿佛她的生活中压根儿就没有烦恼。单身职工闲下来都喜欢跟她聊天,比她大的称她妺子,比她小的喊她梅嫂或梅姐,但无论从男人的角度喊她梅嫂,还是依她的角度喊梅姐,都喊得亲切。当然,也有喊梅嫂的没轻没重跟她开玩笑,贪图嘴上的便宜,她也从来不恼不躁,像没事儿似的。她每天除过打扫卫生,偶尔还给这个洗衣服,给那个洗被褥,给余中海就缝过被子。也有给她钱的,说是劳务费。她一概婉言谢绝,说自己是个女人,给大家帮不上别的忙,也就是干些零碎活儿,没啥大不了的。有人说:谁说梅嫂只会干这些活儿,还能暖被窝呢。梅花一巴掌拍在对方屁股上:胡说,扯烂你的嘴。
  余中海打心里喜欢梅花又怕梅花,喜欢她是因她有股泼辣劲儿,说干就干,心直口快;怕是她有张刀子嘴,说话尖刻,从来不给人留情面。他曾让她钉过纽扣,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却说:你咋不让广播员给你把活做了,你不是说广播员认识你吗?看见他身上穿的毛衣烂了个洞,说恁抠门儿,去买个新的吧。搞得他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他想告诉她,这件毛衣是妻子生前织的,他要一直穿着,哪怕再烂他也不嫌弃。但又觉得那是自己的事,与她没多大关系。楼道的灯泡坏了,大家夜里下班都在摸黑,白天上班的服务员似乎不太在意,说不碍事,不碍事。梅花得知此事,跑到行政科找电工。电工说:梅嫂,马上就下班了,我明天一早去。她说:不行,走,现在就去换。电工说:你操心单身楼胜过操心你家。还有一次,夜里刮大风把厕所窗户上的玻璃摔碎了,大家夜里上厕所直喊冷,没人管。梅花撵到行政科叫科长去单身楼看看,科长说:我当是啥要紧事儿,不就是几块玻璃打碎了吗?有啥大惊小怪的,屌大个事。她在科长的裤裆戳了一下说:冻你领导的家伙你愿意?科长笑说:你真是个母猫,见谁咬谁。她说:我专咬不讲道理的人。   余中海听到楼道里传来“你就像那一把火”的歌声,就知道斜眼从工会楼看电视回来了。他忙喊斜眼,斜眼看见他说:你咋不去看电视?余中海说:我成游击队员了,哪有心思看电视。斜眼说:怕啥,去我那儿睡。
  斜眼开了宿舍的门说:快进来。余中海发现宿舍空无一人,只有三张床上铺着单子。空床在靠墙角的地方。他在空床上铺被褥,斜眼说:我过两天就倒班了,我在不在,你只管来睡就是了。安顿下来,余中海给斜眼扔了根烟,俩人就各自躺在床上天南地北神聊起来。
  井下休息的时候,大家聊天说到了小陈身上,一位工友说:你们知道小陈的媳妇为啥来矿上吗?她是怀种来了。
  大家都有些不相信,说小陈结婚几年了,媳妇应该早怀上孩子了。
  这位工友说:你们懂得个屁,能怀早怀上了。这回是小陈他妈逼着媳妇来的。
  有人说:小陈要感谢余中海了,余中海不给他让地方,他两口子怎么怀种。有人附和:余师傅品德高尚!
  他们这样说有嘲弄余中海的成分,但余中海似乎没听出弦外之音,他没有恼,说是啊,他们两口子能住在一块儿,应该感谢我。有人说:小陈生了儿子,应该认你做干爹。余中海说:正好,我差个儿子呢。
  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这天晚上,余中海看电视回来,却发现自己的被褥扔在斜眼床上,卷毛正跷着二郎腿坐在空床上吸烟,脸吊得像驴脸。他知道卷毛是铜城职工子弟,是个刺儿头,自视为城里人,一向瞧不上他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职工。另外,核心的问题是他坏过卷毛的好事,卷毛对他怀恨在心。有天夜里,他起床去上厕所,看见卷毛搂着梅花的脖子说:亲一个,亲一个。梅花摇着头推他说:走开,走开,老娘没这雅兴。可梅花怎么反抗,也掙脱不了卷毛的纠缠。他大喝一声,上前拽住卷毛的头发往后拉,卷毛这才松了手。梅花说:这家伙喝多了,耍酒疯。果然,卷毛嘴里哇哇叫,摇摇晃晃上楼去了。他说:什么酒疯子,简直就是个无赖。从那以后,他在食堂、更衣室、澡堂子或车场碰见卷毛,发现卷毛总在盯他。他知道卷毛迟早要找自己的茬儿,没料到,这次打游击偏偏打到了卷毛的宿舍,真是冤家路窄。空床上睡的是卷毛的哥们儿。他听斜眼说,虽然自己和卷毛同居一室,但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也很少和卷毛打交道。有次因为斜眼说卷毛头发烫得像鸡窝,卷毛说斜眼把他比作鸡是糟践自己,俩人差点儿动起手来。余中海想,一定是卷毛看自己侵犯了哥们儿的领地,不愿意了。他看阵势不好,尴尬地掏出香烟给卷毛递上去一支,赔着笑脸说:兄弟,包涵包涵,我宿舍来家属了,在你们这儿凑合睡几个晚上。卷毛却不买他的账,接过烟扔在床上,哼了一声说:你装好人,跑到我们这儿捣乱。余中海说:这不是没办法吗,相互体谅体谅,大家都不容易。卷毛头一扭阴阳怪气地说:你和斜眼挤一张床上凑合,要不你去找服务员睡。余中海气得肚子咕咕响,铺盖卷夹在胳膊肘下就出了门,他心里骂道,房子和床都是公家的,又不是你家的,你那么霸道。
  余中海下三楼去敲吕尚斌宿舍的门。他想几天过去了,吕尚斌宿舍的客人可能该走了。但是敲门喊了几声吕尚斌,也没人应。楼道里静悄悄的,不时有沉闷的鼾声从宿舍传出来,头顶的灯忽亮忽暗,像个调皮的孩子向他扮着鬼脸。偶尔有人上楼来,其中有两个醉醺醺的,相互搀扶、摇摇晃晃往宿舍走,差点儿撞到墙上。外面传来哗——哗——的声音,那是矿车在矸石山上倒石渣。去哪儿过夜呢?他忽然想去老乡王文化那儿借宿,王文化就住在矸石山后面的小河沟,是自己搭的油毡房。前几天,他在澡堂子碰见王文化,听王文化说媳妇领着孩子回老家了。
  余中海下了单身楼,穿过石料场,顺着矸石山半坡的一条小路朝小河沟走去。山上的灯明晃晃的,几个工人在灯下喊喊叫叫。虽已是春天了,夜晩还有些冷,他不由得打了个哆嗦。月亮又大又圆,矿山的一切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莫测,只有一辆辆矿车在山上来回运行。他去王文化家喝过一次酒,记得王文化家的房子贴着山崖,门前有条小河,依次住着七八家人,是从西往东数第三家,门前长棵碗口粗的白杨树。他从小路上下去便到了小河沟,嘴里数着一家,两家,三家,睁大眼睛辨认,看见了那棵白杨树,便认定用板皮作成篱笆墙的就是王文化家了。王文化家的窗户黑着,他敲窗户喊:王文化,王文化!王文化没应,一条狗却嗖地从另一家院子穿过篱笆墙过来汪汪叫,吓得他躲到屋檐下面。狗是黑狗,个头不大,叫声倒响亮。不料他这一害怕,狗咬得更带劲了,它扬起头朝他叫。他又是喝斥又是跺脚,装着要往前冲的样子,这下狗害怕了,后退到自家院子,但依然对着他疯叫。狗主人搭腔了:谁呀,干什么?余中海听出是个女人,说:我来找王文化。门开了,一束手电光照在余中海脸上,女人问:黑更半夜你找他干啥,他上夜班了。屋里有个孩子问,妈妈,你跟谁说话?女人说:你快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
  余中海看不清女人的脸,但听着声音耳熟,好像是在单身楼当服务员的梅花,他不愿意让梅花看见自己狼狈的样子。便说:文化不在家,我走了。女人开门说:是余中海呀,打游击来了?余中海见门口站的正是梅花,没想到她说到自己心里了。他说:宿舍来了家属,我借宿无门啊。梅花心想这余中海看起来憨头憨脑,还知道为别人着想,宁可自己受麻烦,也要让他人方便。她说:要不,你先来我家坐会儿吧,文化上前夜班,快回来了。他说:还早着呢,我还是另找地方吧。梅花说:这么晚了,你去哪儿找地方?快进屋吧。余中海听到这句话,心里禁不住热乎起来。不料,那只狗却扑向余中海,朝余中海又叫起来。梅花喝斥道:小黑,让开,让叔叔进来。又说:它认生,甭怕。被称为小黑的狗便摆着尾巴跑进了屋。梅花看余中海还站在哪儿发愣,拽着他的一只胳膊就往屋里走,说你怕啥,我还能吃了你。
  余中海半推半就进了梅花家的门,头咚的碰到门顶上,碰得他龇牙咧嘴。梅花说:小心!一只手伸过来就摸到余中海的前额上。余中海推开梅花的手说:不要紧,不要紧。你家的门太矮了。梅花笑说:是你的个子高。
  梅花家的屋子只有四五十平米,靠后窗是床,床前遮挡着红色的屏风,依次是立柜、木箱、案板、用砖盘的炉子,靠前窗摆着一对人造革沙发,旁边是张用板皮钉的小方桌,方桌上有茶壶茶碗。吊在屋顶的灯泡发着黄晕晕的光。余中海发现,屋里虽然拥挤不堪,摆设却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也挺暖和,就是差台电视机。他陡然感到久违了的家的气息、女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梅花接过他手中的铺盖放在一个沙发上,让余中海在另一个沙发上坐。她拿来暖水瓶给余中海倒了一杯茶,自己则拿来织了半拉子的毛衣,从饭桌下拉出个小板凳垫在了屁股下面。小黑卧在主人身边用一双大眼睛望着余中海,似乎在问:你跑到我家干什么?见余中海没有回答它,它呜呜叫了几声,梅花开门让它出去了。梅花说:小黑是儿子从路上捡回来的,对儿子可亲了,它给我们看门呢。又说:你先喝茶,文化回来能听见。余中海没想到梅花竟这样温顺,和单身楼坐班的那个服务员判若两人,他嘴里噢噢着,禁不住端起茶杯就喝,呛得咳咳起来,茶水喷在饭桌上、洒在裤腿上。梅花说:慢慢喝,急啥。忙取来毛巾递给余中海。余中海擦了脸,擦了嘴,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他端着茶杯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恍惚中看见面前的女人变成另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是自己的妻子。十多年前,他就领着妻子住在矸石山绞车道的半山上和梅花家差不多大的油毡房里。妻子给他管孩子做饭,每天晚上就坐在他面前的灯光下织毛衣。他觉得身穿妻子织的毛衣真暖和。可惜的是,操心他冷热的妻子却患病死了。妻子患的是白血病,查出来的时候治疗已经晚了,但他还是带着妻子四处求医,花了四万多元,人还是走了。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妻子临走的时候拉着他的手说,我和你无缘了,你另找个人吧,不要让孩子受气。几年来,他记着妻子的话,每每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总把考量对方的人品放在首位。妻子虽然走了,但给他织的毛衣他还穿着,只要穿着,他就能感受到妻子的温暖。   夜晚真安静,静得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俩人说起了家常。梅花问:余师傅,你孩子还好吧?他庆幸梅花没提到妻子,妻子的事她可能知道,也可能不清楚,但是无论如何,他不想触及到自己的痛处。余中海说好,我妈管她,上四年级了。又说:前几天,家里来了封信,就是她写的,信中还叮咛我要注意安全呢。我那天看着她的信,字歪歪扭扭的,真有些不相信是她写的。我把信锁在箱子里,过几天拿出来看看,过几天拿出来看看。梅花说:我儿子小智也是这样,他刚学写字的时候,兴致大得很,给墙上门上到处画。余中海果然看见,立柜旁边的空墙上,写着爸爸、妈妈、上、下、天、地的白色粉笔字,一横长一横短,和他女儿先前写的差不多。梅花说:他还常像大人一样,嘱咐我夜里下班回来要注意安全,我问谁告诉他的,他说是爸爸。有苗不愁长,过几年儿子大了,日子就好了。又说:他爸出事的那年,他才六岁,现在都上六年级了。余中海说:我准备让我女儿好好读书,供她上大学。梅花说:我发现我儿子脑子灵光,是个读书的材料,比他爸强多了。两个人说到孩子,眼睛里都泛起亮光。随后,他们又说起矿上的事。余中海说有次在井下,他光着膀子攉煤,头顶上掉下来碗大的石头,正好砸在自己身上,他想着不是骨折也要皮开肉绽了,谁想没一点儿事,第二天照样上班。梅花关切地问:肿了没?疼不疼?余中海说:哪有不疼的,疼到心里去了,肿了个疙瘩,但我没吭声,歇歇又干活了。梅花说:有次我领儿子在菜地干活儿,他追鸟儿一脚踩空掉到沟里,把我差点儿吓死了,可他没一点儿事儿,就是腿疼了两天。他们说到了王文化,梅花说王文化心好,常帮着她娘儿俩。余中海骂卷毛不是个好东西,耍酒疯欺负女人。梅花说多亏大哥那天晚上出手。提到小陈,余中海说,小陈真没用,结婚几年也没下个种。梅花说:没孩子拴不住女人的心,他们早该有个孩子了。
  忽然,小黑在外面汪汪叫,梅花起身开门说:王文化回来了。
  王文化见是余中海,甚是惊奇,说你来就来了,带铺盖干啥,我这儿又不是没有。以后打游击来我家就行了。在床上,王文化问这问哪,余中海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脑子里净是梅花说的话。
  次日下了班,余中海就去了王文化家。王文化头天夜里给他留了钥匙,说他进门就方便了。余中海这才发现,梅花家的房子和王文化家的房子紧挨着,房顶压着沾着水泥的砖头,墙是用青色、红色的碎砖垒的。油漆斑驳的门框上贴着发白的春联,窗户外挂着两个风干的丝瓜和三个苞谷棒子。门前有棵胳膊粗的杏树,雪白的花儿开得正旺。
  这天早晨,余中海下了班往回走,看见梅花挑着担子咯吱咯吱从矸石山下来,两个柳条篮子装满了发亮的煤块,扁担都快压弯了。小智和小黑在后面跟着跑。由于脚下的路坑洼不平,她脚下一滑差点儿跌倒。他说慢点儿、慢点儿!赶紧跑去前,要接过她肩上的担子,梅花在河边停下来,向后扫了一眼,拭了把额头的细汗说:你不用管,我挑得动。她坚持把一担煤挑进了院子。余中海发现不远处的小智正在盯着妈妈,他似乎有些尴尬,搓了搓手,回屋睡觉了。
  余中海一觉醒来,看见梅花正在杏树下织毛衣,小黑躺在旁边晒太阳。他便上前搭讪,问煤挑完了?梅花说:住在这儿好处是烧煤不愁,随时捡几块就够烧了。余中海问:你家种菜没?梅花说:种菜种菜。还停下手中的活儿指着树丛后面的山说:你看,我家的菜地在那儿,是福财活着的时候整出来的,有三分大呢,什么菜都有。她的脸上呈现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从王文化口中余中海才知道,这几年,常有人来帮梅花家干活,梅花都拒绝了。余中海问为啥?王文化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她怕招惹是非呀。余中海心想,男人死了,她带个孩子也真不容易,便叹息了一声。王文化说:这女人性子强,活得硬气。
  就这样,余中海一直在王文化家住着,每天和梅花搭讪几句,对梅花家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有次梅花不在,碰巧她的儿子小智在家,余中海便逗小智玩儿。小智说:妈妈从来不跟他玩儿,只让他写作业,他说头疼写不下去,妈妈就打他。他哇哇哭,妈妈就抱着他哭。妈妈干不动活儿的时候哭,夜里也哭,还骂爸爸不管她。他问小智妈妈给谁织毛衣呀,怎么成天织?小智眨眨眼睛说:黄的是我的,蓝的是妈妈的,红色是给爸爸织的。她说爸爸穿红毛衣能避邪。爸爸殁了,她把毛衣拆了织,织了拆,总是织不好。余中海听了小智的话,心里生出一种酸楚的味道。
  余中海决定帮帮梅花娘儿俩,反正除去上班也没多少事,闲着也是闲着。可他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帮,帮什么。有次王文化倒大班,说要到菜地干活,余中海也跟着上山了。他才知道不但王文化翻地,梅花在翻地,许多人都在翻地,都急着想把菜籽撒进地里,吃上新鲜的蔬菜。长期在窑井里干活,难得见到蓝天白云和绿色的树木,余中海忽然感觉到,在户外干活也是件舒坦事,也是那么美好!他抡起镢头就挖起地来。他仿佛是在家乡的田地干活,俨然变成了当农民的余中海,浑身都是劲儿,挖着挖着他竟把王文化撂在了后面,把梅花家的一块地也捎带挖了。站在地边和小黑玩的小智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叔叔真棒!赶上来也要学叔叔的样儿挖地,差点儿挖在脚上。大家都笑了,梅花的白脸笑成了红脸。
  当天,梅花要王文化和余中海到她家吃饭,说几年了,王文化常帮她干活儿,余中海今天又给她把地翻了,她要表示一下谢意。王文化说:好,早想吃你做的饭了,你的饭比我老婆做得都好。梅花做了六凉三热的菜,还特意从柜子里取出了一瓶白酒。菜端上桌,王文化倒了三盅酒说:梅花,你也喝一盅吧。梅花摆手说:喝酒是男人的事,你们喝,我可不行。余中海问小智:你说妈妈行不行?小智说:妈妈行,妈妈和爸爸喝过酒。拗不过儿子,梅花便端起酒和两个男人碰了,脸变成了桃花。那天,两个男人几乎把一瓶酒喝完了,王文化搀扶余中海回到家中,余中海在床上倒下去的那一刻,嘴里还在嚷着:梅花能喝,梅花能喝!
  从此后,余中海下了班就往河对面的山坡上跑,给王文化帮忙干活,给梅花帮忙种菜。直到有次在车场老张告诉他,小陈的媳妇早走了,让他回宿舍住,他才记起在小河沟已住过一个月了。
  有段时间,大家看见梅花正织一件红色的毛衣,拿在手中就像一团火,有人问给谁织的?梅花笑而不答。再问,她说:我愿意给谁织就给谁织。
  天气变冷的时节,梅花手中的红毛衣终于织成了,送到余中海的宿舍。余中海问梅花:为啥要给我織毛衣?梅花说:我只是让你试试合不合身,美得你。余中海把毛衣抻来抻去,咧着嘴只是傻笑,他感觉自己身上穿的不是毛衣,仿佛是金光闪闪的太阳,阳光照得他激情四射,有了大喊一声的欲望。梅花问:到底合不合身?他连声说:好,好!老张看着也乐了,说我咋看这毛衣像是专门给你织的呢。
  这一消息传出去,大家在井下议论起余中海,说余中海憨人有憨福,打游击也打出好事,把媳妇找下了。有人问余中海什么时候结婚?却没听到余中海应答,原来余中海正在旁边抱头打瞌睡,他想这事儿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她说了算。
  朱百强:笔名关村,陕西眉县人。当过农民、矿工,现就职于媒体。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曾在《延安文学》《阳光》《橄榄绿》《延河》《西安晚报》《厦门文学》《陕西文学》《牡丹》等报刊发表小说六十余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梦中的格桑花》。
其他文献
一  “我的故乡是我的出生地,还是父亲的出生地?”读到朋友新书中的这一句时,我的脚步刚好从父亲的出生地踏上我的出生地。这句话激起了我心底潜藏的疼痛,原来对这个问题的叩问不止我一人。  让我产生叩问的两座城,相距几百里。一座城留有我童年最初的烙印,花草蝉鸣、山溪歌谣,从出生到年少十几年光阴的累积,烙印之深就像用刀一下下刻在心里与梦里。以至于在随父母迁离以后的日子,远远看到街上名字相仿的“林西眼镜”招
期刊
姨甥同班成佳话  我老家在辽宁省阜新县靠近内蒙古的一个山村。共和国成立那一年,我刚满十周岁。解放后的农民最大的心愿是“翻身学文化,不当睁眼瞎”,一方面自己进夜校学识字,一方面把孩子送进学堂读书。当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修葺校舍、聘请教师,村里成立了完全小学校。早几年参加革命的我的小姨夫朱国忠当上了校长,国家又从外地分配来包明玉、张静民等年轻教师,他们都是初师以上文化,在村民看来是最受敬重的有学问之人
期刊
路一个漩一个漩蜿蜒到高处密林,身后绵延不断的落下用山色砌出的一堵堵墙。尧治河名气大,是上古尧帝家的事迹名扬处,得去。  一  深山里的夜朗星稀下,人的思想极为清澈,随时可以跃出几条欢快的小鱼,搅活布满懒惰淤泥的脑浆子。入住的培训中心东坡是龙门寺,落脚在两座山之夹角缝隙,依此凸起一个不到两百米的“尖”,在尧治河这个海拔平均一千六百米的底盘上显得很不起眼。寺周围的灯火被连天草木纠缠,放出绿阴阴的幽光,
期刊
煤之歌  煤有什么好羡慕的?  黑了那么久,  金子似的,挖出来,却仍黑着。  一块煤终究不是金子,  在拜金者眼里,煤值不了几个钱,  可一块煤也有金子似的光芒,  当它从身体里抽出火焰  煤比金子更亮,更富于热情,更饱含激情。  人们都知道,煤是  从前的材,或者柴,  人们都知道它被一座大山或整个世界压迫得,太久了,  才把这个世界上,  所有的冷遇,所有的黑暗,  一层接一层,穿在自己身上
期刊
一首诗把简单的事物弄复杂是本事,把复杂的事物弄简单也是本事。一首诗让几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喝彩是本事,能让更多陌生读者叫好——甚至抄在本子上,甚至能背诵里面段落,甚至能影响他的人生,温暖和鼓舞他的心灵——那是更大的本事。好诗总能给人暖意,给人光明,让人热爱生活,而不是更痛苦、更绝望,世界一片黑暗,生活了无生趣。  光明不是世界的全部,黑暗也不是。欢乐不是生命的全部,痛苦也不是。贫穷不是诗人耻辱,也不是
期刊
桂香浮起缙云山  昨夜明月当空,我听见  山上金桂、银桂、丹桂如喷泉  花香浪涛澎湃,隐隐轰鸣  沁人肺腑桂香,大自然神力  山影似在飘移,一天繁星  桂花弥漫,桂香浮起缙云山  抬高黛湖幽静  古村落,白云竹海  当曙光初照,又轻轻放下  放在北碚嘉陵江边人们生活里  分明浮起,却像一动未动  《夜雨寄北》的诗人今日  隐身何处,诗句淅沥千载夜雨  秋池隐约,健身梯道人影憧憧  明媚花枝伸向翠绿
期刊
身体里的煤被掏空了  每天必去的地方  是荒芜的矸石山上  身体里的煤被掏空了  剩下一堆堆矸石  一片荒草,连着一片荒草  西天的霞光万道  映照着荒草丛中  默默燃烧着的一个人  采煤工  一群老鼠,一阵烟尘后  闯进了采煤掌子面,煤壁崩塌  链盘机拉动着破碎的煤块  老鼠惊呆了:  “这是你弄的?”  我也被问住了,这狭小的空间  必须迅速攉煤、挂梁  煤还在从顶板往下掉  我来不及思考  
期刊
再回首  小雪,仅仅写在日历的纸页上  挂在墙壁虚无地飘逝  树梢的叶子还留存着些许水分  将远方吹来的风搁置空中  我以站立,或者平躺的姿势  回首一场雪的到来  空旷的山野,寂静的路口  一切都在时光中褪色与轻盈  除了枝头残存的叶片  我的躯壳还能保留一些什么  所有的往事都不可舍弃  在季节的深处,我就这样守着  回味雪花,回味你  回味冬夜一盏灯光的橘黄  雁南飞  秋雨淋湿了鸟声,提示
期刊
矿工的母亲和妻子  矿工的母亲和妻子,是矿区  活动的风景。她们每天守在井口  像一尊神,等待心里的人  安全升井。她们每天  拜一次佛,跪下去等香火和佛光中  长出消灾解难的神灵  头顶的矿灯,从井下一点点  亮出来,在黑与白之间,构成另一道  风景。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儿子  中间是妻子和母亲欣慰的笑容  矿山的安全,都长在矿工家属的  臉上,在煤层中发着光,在心灵中  长着疼。在火焰中抱着一轮
期刊
一  二刚一屁股坐在斜摊着的金属网片上,累得气喘吁吁。二刚摘下手套,将手套翻出芯儿来,露出雪白的布里儿,然后取下安全帽,拿手套在额头上擦了擦汗。  这时候,二刚忽然走了神,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小燕。  要是小燕在身边,那该有多好,哪怕小燕一声也不吭,只是静悄悄地看着他干活。可是,他也知道,这仅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四下里黑森森的,他的矿灯挂在帽子上,矿灯发出的微弱的黄光随着他的喘息四处摇曳,把周围的煤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