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彻大悟中的人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ason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有光先生窗外的大树,我以前也天天见。办公楼西边就是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后院,那里住着我国语言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周有光、王均、陈章太、李行健、傅永和等等。从办公楼走廊西窗望去,便可见周有光先生家的窗户,以及那棵人们视而不见的大树。要不是听周先生说,我还真不知道它是泡桐树呢。平日里,吸烟族会依窗喷云吐雾;编辑们眼睛疲劳时会隔窗远眺,但谁会关心那棵普普通通的树呢?真正注意和开始关心它,是源于一次陪同采访。2007年,《养生大世界》的副总编徐炎夏在我的引荐和陪同下,采访了100多岁的语言文字专家周有光先生。谈到每天的饮食起居、读书、写作,谈到海外有人寄给他的原版英文书,周先生一脸幸福。接着,周先生谈到他每天的必修课——观窗外的大树。他说鸟儿们每天都来往奔波,来开会,来串门,来觅食,“比我可忙多了”。从此,只要上班,我都会瞅瞅窗外的大树,瞅瞅这棵大树上的鸟。这时,我就会想到我们语文学界百岁老人周先生的快乐生活。
  前些年的某日,突然发现那棵跟周先生的晚年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树被砍,枝枝蔓蔓,根根节节,正经忙活了些时日。那段时间很难表述自己的心情,是惋惜?是遗憾?是郁闷?是牵挂?我不得而知,但周先生在作何想,那些栖居在这棵树上的鸟儿在作何想,却如大大的问号始终缠绕着我。真想前去问问周先生,可又不忍心打扰,何况树已被伐,谁会去关心一个老人的感受呢?2009年9月末的一天,我随仲哲明、李行健先生前去探望周先生,急切地问了这个问题,没想到周先生说他为此写了篇文章,叫《窗外的大树》,已经发表,还被《新华文摘》转载了,还亲自从他“旧家偶然保存下来的遗产”,那个“放文件的小红木柜”中找出来给我看。回来后,我细细地读、细细地品,仿佛才第一次真正认识了周先生。
  文中的“小书室”,正是周先生现在读书、生活的地方。我们每次去看望他,都是在这里聊了又聊。从这个小书室的窗户望去,便可见那棵树那些鸟,如今这些都已不复存在了;不复存在的还有小辈戏说“两老无猜”,与之“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共度“恬静晚年”的另一半。一间9平米“太阳进不来”的北屋,一张破烂、风化、时不时刺痛手心的书桌,被周先生用透明胶粘上接着用,谈起这一举动,他还笑呵呵地作出得意状,这一切成为爱戴周先生的人们心中的痛……
  在当今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人们的欲望永无止境,而我国语言学界的泰斗却在这间“陋室”里活出了滋味,活出了情趣。
  老年人的觉少,有时半夜醒来睡不着,周先生不但不恼,反而笑着告诉我们说:“睡不着就起来呗,我们俩吃点儿点心呀,聊聊天啊,看看报啊,困了再睡。”周先生的夫人去世后,人们颇为担心,友人曾怯怯地问过他,他的答复是“她身体不好,能活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对生命有如此达观的态度,真令我辈景仰。从此,“两椅一几换成一个沙发”,他“每晚在沙发上屈腿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了”。
  一辈子天天离不开书桌的周先生,面对刺痛手心的书桌,如此这般智慧地轻松面对,谁不折服?“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翻版”,这是何等境界?
  夫人去了,还有鸟儿作伴。在周先生的眼中,那棵泡桐“不像是一棵大树,倒像是一处平广的林木村落,一棵大树竟然自成天地,独创一个大树世界”。他从这个世界里感受着春华秋实的独特滋味,他在这个世界里神游遐想,气象台、林木村落、群英大会,大树宇宙、鸟群世界,这些梦幻般的世界,竟使他倍感幸福。他不仅获得了生活的乐趣,还得到了精神的愉悦。“天天看鸟,我渐渐知道,人类远不如鸟类。鸟能飞,天地宽广无垠。人不能飞,两腿笨拙得可笑,只能局促于斗室之中。”但谁能相信我们的107岁的老人“只能局促于斗室之中”呢?听说电影《阿凡达》上映后他很想去看,听说他对网络用语自有看法,听说袁贵仁当教育部部长后他立即写信建言;看到不断有采访他的文章见之于报刊,看到《读书》杂志上他对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的精辟论述……
  107岁了,他还思维敏捷;107岁了,他还建言献策。虽然他窗前的大树不在了,鸟儿也不再来了,但他没有一天停止过他的快乐,他的思想、他的心态、他的境界不依然这般鲜活吗?
  (作者系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
  相关链接:
  窗外的大树
  □周有光
  我在85岁那年,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看报、看书,写杂文。
  小书室只有9平方米,放了一顶上接天花板的大书架,一张小书桌,两把椅子和一个茶几,所余空间就很少了。
  两椅一几,我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如此度过了我们的恬静晚年。小辈戏说我们是两老无猜。老伴去世后,两椅一几换成一个沙发,我每晚在沙发上屈腿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
  人家都说我的书室太小。我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有人要我写“我的书斋”。我有书而无斋,我写了一篇《有书无斋记》。
  我的坐椅旁边有一个放文件的小红木柜,是旧家偶然保存下来的遗产。
  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刺,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翻版。
  一位女客来临,见到这个情景就说,精致的红木小柜,陪衬着破烂的小书桌,古今相映,记录了你家的百年沧桑。
  顽石补天是我的得意之作。我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裤子破了无法补,急中生智,用橡皮胶布贴补,非常实用。
  林彪死后,我们“五七战士”全都回北京了。我把橡皮胶布贴补的裤子给我老伴看,引得一家老小哈哈大笑!
  聂绀弩在一次开会时候见到我的裤子,作诗曰:“人讥后补无完裤,此示先生少俗情!”
  我的小室窗户只有一米多见方。窗户向北,“亮光”能进来,“太阳”进不来。
  窗外有一棵泡桐树,20多年前只是普通大小,由于不作截枝整修,听其自然生长,年年横向蔓延,长成荫蔽对面楼房十几间宽广的蓬松大树。
  我向窗外抬头观望,它不像是一棵大树,倒像是一处平广的林木村落,一棵大树竟然自成天地,独创一个大树世界。
  它年年落叶发芽,春华秋实,反映季节变化;摇头晃脑,报告阴晴风信,它是天然气象台。
  我室内天地小,室外天地大,仰望窗外,大树世界开辟了我的广阔视野。
  许多鸟群聚居在这个林木村落上。
  每天清晨,一群群鸟儿出巢,集结远飞,分头四向觅食。
  鸟儿们分为两个阶级。贵族大鸟,喜鹊为主,骄据大树上层。群氓小鸟,麻雀为主,屈居大树下层。它们白天飞到哪里去觅食,我无法知道。一到傍晚,一群群鸟儿先后归来了。
  它们先在树梢休息,漫天站着鸟儿,好像广寒宫在开群英大会,大树世界展示了天堂之美。
  天天看鸟,我渐渐知道,人类远不如鸟类。鸟能飞,天地宽广无垠。人不能飞,两腿笨拙得可笑,只能局促于斗室之中。
  奇特的是,时有客鸟来访。每群大约一二十头,不知叫什么鸟名,转了两三个圈,就匆匆飞走了。你去我来,好像轮番来此观光旅游。
  有时鸽子飞来,在上空盘旋,带着响铃。
  春天的燕子是常客,一队一队,在我窗外低空飞舞,几乎触及窗子,丝毫不怕窗内的人。
  我真幸福,天天神游于窗外的大树宇宙、鸟群世界。其乐无穷!
  不幸,天道好变,物极必反。大树的枝叶,扩张无度,挡蔽了对面大楼的窗户;根枝伸展,威胁着他们大楼的安全,终于招来了大祸。一个大动干戈的砍伐行动开始了。大树被分尸断骨,浩浩荡荡,搬离远走。
  天空更加大了,可是无树无鸟,声息全无!
  我的窗外天地,大树宇宙,鸟群世界,乃至春华秋实、阴晴风雨,从此消失!
其他文献
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和清洁能源的普遍获得是实现儿童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的基本可行能力。根据对中国五省(区)4400余个样本家庭进行的调查,不安全的饮用水、卫生设施状况差和能源获得贫困正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儿童获得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和清洁能源的快速评估体系以及基于该体系的瞄准机制,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干预,改善儿童福利状况。    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建成全面
2013年是民进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开局之年,如何推进思想上的政治交接,成为摆在民进全会面前的首要问题。以搞好政治交接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为做好全会各项工作奠定思想基础,也成为全年工作的重点。  当前凝聚政治共识,巩固“三个认同”,须着力做好哪些工作?各级组织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存在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民进全会特别是基层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如何?  带着
法定节假日制度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我国在建国之初,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度假办法》。按照这一规定,法定节假日可以分为三类,属于全体人民的节假日、属于部分人民的节假日以及属于少数民族的节日。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国务院又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5年,我在十届全国
2011年版的《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是作者几经修订绵延20多年完成的力作,从书中仍然能够读出20世纪80年代文学(哲学)研究的风味。张钊贻自称沉迷于鲁迅和尼采这些年,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思考纳入思想和文学研究,带着某种时代的热忱和焦灼,寄托了对当代社会人文世界的“温和”期许。  从将二者放置在一起研究的可能性上来说,文学的鲁迅和哲学的尼采一样,他们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了对所在的世界边界的共同“
2014年6月28日,“谢孝思星 文化遗产守护名人命名仪式”在苏州市举行。我受民进中央严隽琪主席和罗富和常务副主席的委托参加活动,并代表民进中央向仪式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谢孝思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担任民进苏州市委会主委的时候,曾经倡议编写了《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谢孝思与苏州文化》一书。在书的序言中我曾经写道:在当代苏州,有两个人我们不能忘记:一个是李根源,另一个就是谢孝思。苏州25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持续上升、民众生活幸福安定、社会和谐有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的长期持续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执政党激发和汇聚民智民力,合理调配资源,有效组织、推动和保障国
摘 要: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改变中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大时代,原本就封闭在广袤的日本占领区之内的沦陷区文学,顺理成章地被排除在现代知识谱系之外。重新发现日本占领区文化生活史里的沦陷区文学,并将其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进程,是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伟大的改革开放工程同步的。迄今40年间,围绕着沦陷区文学的价值判断问题,发生过多次争论。2000年开年在《文艺报》上展开的争论,持续的时间最长。世纪转折期
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求真务实创新实践  中共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胡锦涛同志作报告之前说:“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在记忆里,没有哪届党代会不念全文只讲要点,这不由让我想到两个问题:一是务实,二是创新。作报告、讲话,乃至办事情,需要坚持的不二法则就是求真务实。十八大报告原文更详尽,
高度决定视野,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今天,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必须具有思想高度、全局视野,形成自己的“高站位”和“新招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水平。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民主党派的思想宣传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具备谋划全局的大局观和创新意识的新理念,才能推动思想宣传工作更上新台阶。  一、树立“大宣传”,形成新理念 
摘 要:1927年鲁迅到香港讲演的经过,先有刘随的黄新彦邀请说,后有赵今声的《大光报》邀请说。赵说因提到关键人物叶少泉得到一些支持。林曼叔根据黄之栋一公开信支持黄新彦邀请,并试图否定赵说,理由是叶少泉是蔡廷锴部下,与鲁迅赴港无关。但经笔者考订,黄新彦自己的说法其实证明叶少泉才是具体的邀请者,而鲁迅日记中的叶少泉也确认并非蔡廷锴部下的那位。在笔者与林曼叔关于此问题相互质疑间,大家也都披露了一些新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