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度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困境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出产国之一,其电影以揭露社会问题而直抵人心。近年来,由于印度性别问题日益凸显以及男女平等意识的萌芽,女性电影成为印度电影的一个热门类型。女性电影所揭示的女性困境引发了印度国内外观众的共鸣,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和可观的票房。本文以多部印度女性电影为例,围绕宗教文化、男权制度分析造就女性困境的原因,并探索出通过两性合力的方式解放女性,为印度实现男女平权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 女性电影 女性困境 女性互助
  印度作为传统文化最为久远、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的国家之一,所存在的女性问题尤为严重。一直以来,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基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随着印度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印度女性电影中,出现了勇敢地挣脱宗教束缚、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形象,她们以男性助力或女性互助的方式走出困境。可以说,这不仅是对解放女性道路的探索,也是女性主义在印度发展的表现。
  一、宗教文化:压迫女性的“遮羞布”
  在印度女性电影中,受宗教影响的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成为压迫女性的一座大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国,印度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宗教对印度女性的塑造极为深刻。印度教最具权威的法律汇编《摩奴法典》记载:“耻辱源自于女人,争斗源自于女人,尘世的存在也来自于女人,因此必须除去女人。”a这种对女性的天然歧視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成为女性地位低下的基础。
  实际上,正如电影《厕所英雄》(2018)中所说:“你们假借传统和风俗之名,搞得一团糟,有麻烦时,就用权宜之计应付,改变别人却不改变自己。”所谓文化观念只不过是统治者的借口,他们用近乎法律的形式规定女性依附和从属地位b,这种现象持续近千年,变成一种社会风俗,进而成为统治者压迫女性的“遮羞布”。
  (一)洁净观念
  印度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以洁净与否判定尊卑高低。这里的“洁净”与干净、卫生有所不同。在印度教中,人的洁净仅仅取决于和他从事的职业性质。与神的距离越近,洁净度越高。从事和神有关职业的人即使不讲卫生也是“洁净”的。例如《厕所英雄》中作为神职人员的父亲,他坚决反对在家中建厕所,因为印度教认为这会玷污宗教、亵渎神灵,户外解手才符合他们的“洁净”观。而由于社会地位低下且不能随意裸露,女性只能压抑自己的生理需求,在日出之前带着夜壶走很远的路到野外解决。户外解手不仅不便,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在电影《厕所英雄》中,妇女们会遇到色狼闪手电或偷窥。但女性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不祥”,只能选择用“遮羞布”——头巾遮住脸。
  传统的洁净观念同时导致月经成了女性“污秽”的原罪。印度教认为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以及同血、死尸、腐烂有关的东西被认为是最污秽的。c因此月经是“不洁”的,男性一旦接近被月经所“污染”的妇女,他的学识、精力、体力、视力和寿命会被完全破坏。d妻子来月经不能与丈夫同床共枕、同桌共饮。这样的偏见使得人们至今也无法科学地对待月经。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月事革命》中,当被提问月经是什么时,有男性认为月经是一种“病”,女生则多羞于启齿,一位学龄少女甚至因为月经辍学。影片《印度合伙人》中,明知道有感染疾病的可能,妇女们仍然坚持使用肮脏的布条处理月经。因为相比染病死亡,精神上的屈辱对她们来说才更为可怕。讽刺的是,虔诚接受宗教对月经的束缚的妇女们反而被神抛弃,她们被禁止进入庙宇祈祷,因为神“听不见”。在洁净观念的辐射下,印度女性备受歧视。
  (二)种姓观念
  洁净观念用之于社会,便形成种姓划分的重要依据。e印度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将各种职业连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按洁净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以及不算在制度之内、开除人籍的“贱民”。高种姓的人通常处于管理阶层,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大权,可以歧视、压迫、剥削低种姓。《土匪女皇》(1994)中的女孩富兰,因为拒绝了属于高种姓阶层的村长儿子的求爱而被逐出村庄;《嗝嗝老师》(2018)中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学生被单独划分为9F班,因为低种姓被认为和低素质画上等号;《宝莱坞生死恋》(2002)中德夫达的父母亲因为嫌弃帕罗是舞女,属于“贱民”,反对本是青梅竹马的二人相爱。
  在种姓制度中,由于每个人的种姓世袭并且终身不能改变,个人意识无足轻重,社会地位无法自主改善,个人命运也不能自主决定,女性尤其是低种姓女性只能选择妥协。《宝莱坞生死恋》中帕罗的母亲为了摆脱低种姓带来的侮辱,将帕罗嫁给富有的贵族。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最终酿成悲剧。虽然1947年印度独立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种姓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使得女性往往身不由己,成为女性地位低下的一大因素。
  (三)婚嫁观念
  扭曲的婚嫁观念让婚姻成为一桩交易,女性则被完全物化。婚前,女儿被认为是一件“非推销出去不可”的产品,如果父母没有把女儿及早地嫁出去,就是触犯了宗教忌讳。印度教认为嫁妆是教徒的义务:“媳妇如果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女性受到尊敬,神就喜悦……一切愿望幸福的男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供给女儿各种装饰品、衣物及食品。”f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2003)中卡尔基的父亲就因为家庭贫困承担不起巨额嫁妆而把女儿藏在家中,有的家庭为了给女儿准备嫁妆几乎倾家荡产;此外还有各种婚嫁陋习,如童婚。《摩奴法典》记载:“三十岁的男子应娶十二岁的迷人姑娘,或者二十四岁应该娶八岁的;当法受到影响时 ,他应该立即娶。”g电影《土匪女皇》中十一岁的富兰、《童养媳之谜》(2020)中五岁的女孩布布和《摔跤吧,爸爸》中十四岁的少女新娘都是这种畸形观念下的产物。过早地进入婚姻让女性受教育的可能性更低,造成女性更加“愚昧”,从思想上失去了平权的机会。
  婚后,妻子则成为丈夫的私人财产。如果丈夫去世,妇女的命运会更加悲惨。“人们相信,她的不幸是由她自己的宿命(在她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中她的恶行多于她的善行)造成的。她必须剃光她的头发,穿深色的和令人沮丧的服装,严禁她进行梳妆打扮。”h电影《炙热》(2015)中三十二岁的拉尼,从未得到丈夫的爱却要为他守寡,十五年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苦和寂寞,帮助堕落的儿子偿还债务却被儿子当作仆人;《月亮河》(2005)中的楚娅,和丈夫素未谋面便成了寡妇,八岁就剪去长发进入寡妇修道院,最后被送入贵族家提供性服务。落后的婚嫁观念让女性失去了婚姻的自主权,成为一件被用来生儿育女、服侍长辈的工具。   二、沉默他者:男权制下的女性失语
  以男性为中心制定的社会规则成为千百年来桎梏女性发展的又一原因。在印度历史上,由于体力差异,男子更加符合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使他们成为了社会生产的主力。而女子則逐渐失去了曾经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成为社会生产过程中一支被歧视的力量。i为巩固社会地位,男性不断刻画女性义务、忽视女性的权利,制定了各种规则来禁锢女性。他们认为“女性的角色主要是妻子和母亲,这种角色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0。女性的价值就在于为家庭奉献全部。“无论丈夫是罪人还是歹徒,都应把丈夫奉若神灵般热爱。”! 1有的奥义书说:“如果她仍然不答应满足她的欲望,就应该打她,用棍子和巴掌,并且说‘以我的权利、以光荣,我以光荣要剥夺你的光荣’。”! 2保守的性别观念完全剥夺了妇女的尊严和人格,社会强加给女性的“身份认同”使得她们在潜意识里歧视、矮化自己。女性对规则的支持和对暴力的顺从,滋生出社会对女性更多的不公,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对规则的支持
  受男权观念的影响,许多女性囿于男权为她们制定的性别角色中,把成为“贤妻”或“良母”看作自己人生的信条。这种群体在印度女性电影中大多以年长妇女为代表,如《耳光》(2020)、《印度小姐》(2020)、《厕所英雄》中的母亲或婆婆等女性长辈。她们往往在女儿或儿媳做出打破规则的行动时站出来反对,告诫这些年轻女性必须学会容忍、妥协、顺从,要以家庭为重,只要丈夫或儿子幸福就是女人的“幸福”。但是,不仅仅是持“旧观念”的妇女,就连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也没有意识到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耳光》中的女律师在得知阿穆丽塔离婚原因是因为丈夫打了她一个耳光时,她感到这个理由很不同寻常。她在潜意识中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丈夫殴打妻子是合情合理的。作为男权规则下最大受害者,女性群体不仅没有积极争取平等的机会,反而集体倒戈。《厕所英雄》中贾娅表示每个黎明将再次出发的妇女都该为这场“无厕所,无婚姻”的离婚负责。曾经,这些压迫女性的规则的出现确实是男人的错误。而现在,这些规则能够延续至今也有女性自身的原因。女性长期受男性价值体系的影响,在男权文化体系下自觉内化了以男性为中心价值的评判标准,削弱了自我价值,逐渐附庸为男性价值标准的代言人。! 3
  (二)对暴力的顺从
  如果说女性对规则的支持为男权制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石,那么对暴力的顺从使得女性为自己发声的可能性更加渺茫。《神秘巨星》中的法鲁克,他和《第二性》里的父母有着如出一辙的观点:“抚养女儿是为了让她们结婚,他们并不想鼓励她的个人发展。”! 4让女儿学习仅仅是为了增添嫁妆的资本。妻子娜吉玛悉心照料着一双儿女和年迈的母亲,却换来丈夫随意的指责、侮辱甚至家暴。然而,娜吉玛在一次又一次羞辱和殴打中逐渐麻木,她告诉女儿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决定,这是女人无法摆脱的现实;《炙热》中拉荞,一直被整天酗酒的丈夫以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为借口殴打,但拉荞确认为这确实是自己的错误。她因为自己没有生育能力而感到“愧对”丈夫,因此多年来默默忍受,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被尊重、被照顾以及被爱的权利。女性群体长期在这样的环境生存,对于这样一种既定的现状已经习惯和适应。在以这样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自主性存在的女性一直缺席,或者说女性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没有或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观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 5
  三、两性合力:解放女性的重要出路
  如果说一开始女性地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那么如今印度男女不平等的局面则是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千百年来通过生子来完成的宗教仪式和传续家庭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所造成的影响,仅仅靠口头上、书面上给予妇女权利,无法取得有效的改善。需要靠两性合力,推动各方面全面的改革,使得整个社会观念世俗化的改变,让男女平等的意识取代男尊女卑的观念,才能根本上解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
  (一)男性助力
  在解决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上,男女两性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传统社会性别制度的牺牲者,双方都失去了在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机会。印度女性想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必须协同男性一起努力。! 6在印度女性题材的电影中,也出现了以男性为介质帮助女性摆脱桎梏的设定。这些角色或是以长辈的形象出现,如《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印度小姐》的爷爷希瓦拉马克里希纳;或是以伴侣的形象出现,如《印度合伙人》中的拉克希米、《厕所英雄》中的凯沙夫、《炙热》中的基尚和“电话里的人”;或是以“陌生人”的形象出现,如《神秘巨星》中的音乐人夏克提·库马尔。虽然一些评论认为这类电影是“伪女权”电影,因为女性仍然无法改变被“凝视”的身份,女性的觉醒仍然依靠男性的帮助,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男性强权的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电影选取以男性视角的书写,更能让男性观众接受“男性可以助力性别平等”这一设定,促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男女平权的支持者甚至引路人。
  (二)女性互助
  冲破禁锢,自由追求梦想乃是每一个女性的权利。作为受到压迫的群体,只有所有的女性团结在一起,消灭内部的不和谐声音,女性主义运动才能继续顺利地进行下去。女性一旦觉醒,就会在团结行动中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和影响,落后的文化和传统的偏见也不得不低下傲慢的头颅。《粉红帮》(2014)中女性们勇敢地拿着长棍、穿上象征新生的粉色纱丽组成帮会,共同反抗和惩罚施暴的丈夫、不管弱者死活的警察、腐败的官员;《神秘巨星》中娜吉玛为了生下女儿选择离家出走,女儿的到来给母亲强大的勇气去对抗愚昧落后的规则,也正是因为这份爱的力量让母女连心,相互扶持着追寻音乐之梦;《厕所英雄》中贾耶强硬的态度和坚决不妥协的信念使所有的妇女燃起了抗争到底的勇气,喊出了“如果贾耶离婚,我们也要离婚”的口号来与男人、与她们受到的歧视和压迫做斗争。通过互助,女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想要取得全社会范围内的性别平等,她们依然任重道远。“女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平等、追求梦想,梦想才会实现。”! 7   四、结语
  印度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从过去《宝莱坞生死恋》《赡养》(2003)等影片中保守温顺的“花瓶式女孩”,变成如今在《印式英语》(2012)、《耳光》中追求个人独立的家庭女性;在《土匪女皇》《粉红帮》中抵制暴力的“硬汉”女性;在《摔跤吧,爸爸》《卡塔尔女孩》中成为行业人才的职业女性。在《印度小姐》中,女性不仅挣脱了印度对女性的束缚,更是直接向世界上所有对女性的偏见宣战。女性电影不仅见证着印度女性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派生出“无厕所,无婚姻”“打破月经羞耻”等运动,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高。2018年7月印度政府宣布取消对卫生巾征收12%的关税,这项政策更是被称之“全体印度人的胜利”。
  实际上,印度女性虽然取得了法律层面的平等,但具体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却与期望相差甚远,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女性仍然深陷泥潭。由于传统观念和男权规则的强大以及女性自身的软弱,印度女性平权的道路依然漫长。2019年,演员Zaira Wasim因为在《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中出演反对偏见、打破宗教束缚的女主而收到各种威胁,最终选择“追随信仰”而退出了演艺圈。在电影中摘下罩袍的她在现实中却带上了罩袍,这样的结果让人遗憾。但无论现状如何,追求平等自由地发展乃是全人类的共识,男女平等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不可逆转。期待在未来,不论是在银幕上还是印度社会中,都会涌现出更多带领女性打破旧束缚、创造新局面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 蒋忠新. 摩奴法论:摩奴法典[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 卢苇.对宗教传统陋习的批判与女性自觉意识的召唤——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和《护垫侠》文化意蕴论析[J].剧影月报,2018(6):9-10.
  [3] 蒋忠新. 摩奴法论:摩奴法典[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4] 袁南生. 被我們误读的世界:一个高级外交官海外的亲历亲见[M]. 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5.
  [5] 尚会鹏.印度教种姓的思想基础——种姓构造分析之三[J].南亚研究,1993(1):34-40+3.
  [6] 黎菱. 印度妇女:历史·现实·新觉醒[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6.
  [7] 张姣姣. 论印度教婚姻陋习及其对印度教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
  [8] Ruth S. Freed,Stanley A. Freed. Beliefs and practices resulting in female deaths and fewer females than males in India[J].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1989,10(3).
  [9] 勾承益.传统农业对中国古代男女、婚姻、生育等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探讨之一[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3(3):102-106.
  [10] Zoya Hasan. Gender, Religion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in India[J]. Third World Quarterly,2010,31(6).
  [11] 蒋忠新. 摩奴法论:摩奴法典[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12] 朱明忠. 印度教:宗教与社会[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13] 胡可璇.男权意识形态下女性“失语”分析——从女性主义领域解读电影《黑天鹅》[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3):168-169.
  [14]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全译本)[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15] 胡可璇.男权意识形态下女性“失语”分析——从女性主义领域解读电影《黑天鹅》[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3):168-169.
  [16] 李方.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差异平等——聚焦女性婚姻家庭权利[J].东南学术,2010(4):151-156.
  [17] 侯春旸.印度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2011—2018年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为例[J].大众文艺,2018(15):139-140.
  基金项目: 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论印度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困境”(项目编号202010357661)
  作 者: 徐可彦、崔梦远,安徽大学在读本科生。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以来,河北诗歌在乡土的历史记忆与城市的现实存照中不断探求,而对生态现状的忧虑与对生存本源的重视是当下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重心。在陈超诗学体系之外,河北新诗评群落呈现出明显的代际传承。河北青年诗评家以诗人的身份和积极的态度介入当下诗歌活动现场,具有学院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多元化等特点。他们既有面对陈超等前辈诗评家的内在焦虑,也有在史学眼光、建构意识和超越既定批评范式方面的精神突围。 
期刊
摘 要:莎士比亚经典名著《哈姆雷特》讲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奥菲莉娅在有限的剧情设置中,扮演着屈从和被操縱的角色,但奥菲莉娅对于理解无法揣测的哈姆雷特也是至关重要的。电影《奥菲莉娅》在与莎剧《哈姆雷特》互文的基础上,给予奥菲莉娅话语权和选择权,以施动者的姿态主动介入矛盾与纠纷,其形象是对莎剧奥菲莉娅形象的颠覆。《哈姆雷特》与《奥菲莉娅》从各自的视角讲述众所周知的故事,故事都涉及疯癫和死亡。考察从《哈姆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分支,是连接各民族之间文化传播的桥梁。本文在立足民族音乐传播的基础上探究晋剧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交叉与渗透,从而透视音乐文化在剧中的显现。另外,本文积极探究晋剧音乐在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结构变化与运用,厘清晋剧音乐与山西地方性音乐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山西音乐作品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进而更好地传播山西文化,加快推进我国戏曲音乐在
期刊
摘 要: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指涉的关系,对文本的阐释不应局限在单篇作品中。苏童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其创作采用改写、改编、重构等手法,从畸形处境中的人性关注、人性批判的延续传承、历史寓言下的生命聚焦三个维度实现了主题意蕴的高度互文效果,透视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并对生命意义进行多重寻找,出色地完成了文学作为一门“人学”的任务。  关键词:《河岸》 《黄雀记》 互文性  自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
期刊
摘 要:好莱坞电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改编自爱尔兰文学大师萧伯纳的《卖花女》,是音乐剧轻歌剧流派中的扛鼎之作。该电影不仅带给人们以视听盛宴,其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社会文化意义也引发了学界的思考和研究。本文指出,在《窈窕淑女》这部电影中,女主人公伊莱莎经由希金斯教授的训练和指导,摇身蜕变为窈窕淑女的过程,体现了包括语言认同、性别认同、阶级认同和人性认同等多元认同。本文从“我是谁”“
期刊
摘 要:诗人陈超一生全为诗歌而行,他诗歌的精神气质主要由三种思想构成。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艺思想的再次涌入对诗人而言有显在的重要影响;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于诗人的影响是先在的、潜在的、不易觉察的。儒家思想鼓舞诗人入世而为,道家思想给诗人以安慰和庇护。这三种思想的交织成就了诗人光芒璀璨的耀眼成就,但无法更好地解决诗人所面临的诗歌困境。  关键词:陈超 诗歌 精神气质  诗人陈超对诗歌纯粹而真挚的追求构
期刊
摘 要:虽然肇始于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电影改编塑造了贴合各个改编时代的木兰形象,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作为情节要件皆得到了保留。而刘亦菲版本的《花木兰》则中断了木兰战场上“女扮男装”的“装扮”行为,最终以女战士的身份完成了保家卫国的大业。与之呼应的叙事叙写,一方面以凤凰传奇架构了“雌木兰”的英雄诗篇;另一方面浓墨重彩地突显了木兰对“自我”女性性别的接纳与完善。而后者无疑对Z时代观众做了一次关于
期刊
摘 要:济慈诗歌的不列颠书写不是对于英伦三岛景观的单纯描摹,而是一种依靠文学想象来建构不列颠民族共同体的过程。诗人将景观提升到了“缪斯”的高度,以此激发读者的崇拜之情。通过景观书写这一文学想象方式,济慈得以在情感上、认知上和文化上建构不列颠民族的认同感。  关键词:济慈 景观书写 不列颠 共同体  托马斯·赫胥黎曾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民族是由它们的诗人和小说家们创造的。”a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
期刊
摘 要:格拉宁在《我的中尉》中书写了主人公饱受战争折磨的创伤人生,创伤也成为小说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主人公经历了战争的残酷、血腥,忍受了饥饿、严寒、疾病的折磨。在巨大的精神冲击之下,中尉体内分裂出同貌人D,以此来缓解战争带给他的伤痛,两人以各自的视角诠释对于战争的理解。虽然主人公在战争中侥幸存活了下来,但战争留给他的内心创伤却经久难愈。格拉宁的战争创伤书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及其带给个体、群体、社会的
期刊
摘 要:维克多·雨果被称作法国的莎士比亚。他在世界文坛中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两部名著奠定了作者难以撼动的文学地位。本文试图对比《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中的年轻女性人物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以分析作者笔下的年轻女子的人物形象。解读作者作品背后的深意。  关键词: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年轻女性角色  雨果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表达出对社会底层贫苦大众的关爱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