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才”的语用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副词“才”在普遍公认的时间、数量、逻辑三种义项之外尚有一种作为语气副词的用法,能够传达强烈的感情和特定的语用意义。但现有的研究对表达语气的“才”的地位和性质看法不一,教学和习得情况亦不容乐观。从语用角度出发,利用“会话分析”的方法考察实际语料,对语气副词“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才”的核心语用功能及语境中的两大类4种具体用法,着重揭示了“才”所出现的会话模式及其语用效果,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才 ;语气副词 ;语用 ;会话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一、“才”的性质
  “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副词,也是外国学生汉语习得的难点之一。其教与学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来自该副词的多义性和相应的用法与功能上的多样性。在考察了若干部性质、内容上各有侧重的现代汉语工具书或语法论著①后,笔者发现对“才”的释义有三种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即:表时间、表数量和表逻辑关系。然而除了传统的这三种义项之外,“才”还有表示语气的用法,对此学者们的观点却并不统一。
  首先,对于“才”是否有作为语气副词的身份,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徐晶凝(2000)认为虽然“才不V呢”格式有表达“辩驳的语气”的语用功能,但“才”并不具有表示语气的作用;张明莹(2007)的历时研究考察了“才”的“初始义”、“限定义”和“增值强调义”的语义发生脉络,但并未提及语气用法的出现与发展;此外,前述的若干工具书及论著中也有多部并未将语气副词作为“才”的一个独立义项。其次,即使承认语气副词用法的存在,对于“才”究竟表达何种语气,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张谊生(1996)认为“才”表示四种语气:“反驳对方、强调程度、加强否定、推断必然”;邵敬敏(1997)则认为“才”所表达的语气只有两类——“反驳”和“肯定”;也有其他学者认为“才”表示的语气是“消极、回击、不满”(吕海燕,2009)、“出乎意料、批评”(石慧,2009)、“夸张、赞叹”(钟华,2009)、“委屈、愤怒”(温锁林,2010)等等。
  笔者认为,“才”的确具有独立的语气副词性质,但现有的研究或者脱离了“才”所出现的具体环境,或者没有区分“才”本身的意义与具体交际情境中的因素,故所得结论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语气副词“才”的性质和用法上的特点,且相互之间分歧较大,并且这种对语气意义的孤立、平面的简单罗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亦难以直接应用。因此本文采取了语用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并非对“才”进行孤立分析,而是将其置于所出现的语境之中,为此采取了“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依据对真实语料的考察进行概括,避免混同具体的、偶发的语境义与词语本身稳定、核心的功能。
  二、 “才”的语用功能
  本文选取了两种语料:一是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王朔作品(以下简称“王”),共计近150万字;二是电视剧《我爱我家》的剧本(以下简称《爱》),共计60余万字。两部语料都具有较为典型的北京口语风格。在语料考察中,我们采用了 “会话分析”的手段(参见Sacks、Schegloff & Jefferson,1974),将语气副词“才”置于其所出现的、具有发话与应答关系的一对相邻的话轮,即“毗邻对”(adjacency pair)中,对其语用功能和所参与的会话模式进行分析。
  统计结果,语料中共出现表语气的“才”的用例109条,其突出的共性有如下两点:其一,从形式上看无一例外都出现在话语毗邻对的后一话轮中,紧接对方的话语作出回应;其二,从意义上看,“才”所在的话语都表达对前一话轮内容的否认,而“才”的出现使得这种否认的态度坚决、语气强烈。因此,我们将语气副词“才”的核心语用功能概括为:加强否认语气。具体来说,“才”的使用又可以依据其所在话语表达否认的方式而分为几类情况,每类都有各自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特点,形成不同的会话模式。下文即对这几种使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三、 “才”用于“直接否认”的话语
  在语料中,最为常见的用法是使用“才”字句直接对上一话轮进行否认,共出现48条用例,占总频次的44%。例如:
  (1)“我不喜欢女孩子总那么心事重重的怪样。”
  “我才没心事重重,”她平静地说,“相反,我现在都快成饭桶了。”(“王”)
  (2) 小桂: 那当然了,你爷爷比你大那么多岁,他呀,肯定死在你前头。
  圆圆:(生气)你怎么不盼我爷爷好啊,我爷爷才不会死呢,我妈的爷爷还没死呢,哪儿就轮到我爷爷了。(《爱》)
  (1)、(2)都是会话中由“发话句”和“回应句”两个话轮组成的毗邻对。(1)中,答话人针对发话人批评自己“心事重重”而直接进行否认,同单纯地说“我没心事重重”相比,用上表语气的“才”使得否认的语气更为坚决。类似地,(2)中的“才”字句是针对发话人所说“(你爷爷)肯定死在你前头”的直接、坚决的否认。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组例句中“才”所在的话语传达的情绪是不同的,(1)中的否认相对“平静”,而(2)则带有“生气”、不满的情感,但这种附加的感情因素是由该话语所处的具体的语境带来的,而不是“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以上两组例句中前一话轮的内容都具有消极、贬义的色彩,因而答话人要对之进行否认。有时发话人所说的也可能是积极的、褒义的内容,此时答话人出于某种特定的语用目的,也要对之进行否认,例如:
  (3)“噢,你写的诗我都看过,我很喜欢。”
  “我才没有写过什么诗呢。”林蓓笑着说,“我才不是什么诗人。”(“王”)
  这一毗邻对中前一话轮是一种赞誉,因而答话人使用了“才”字句来进行直接的否认,从而达到了谦虚、礼貌的交际目的,同样,这也是话语整体在该语境中所负载的语用功能,而非“才”所固有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之所以用“否认”一词来概括“才”的语气功能,是要区分句法形式上的“否定”与语用上的反对、不赞同等含义。因此用来“否认”的话语在语法上采取的可能是肯定或否定形式。对于这一类“直接否认”式的“才”字句,其所出现的毗邻对多采用前一话轮为肯定句,后一话轮即“才”字句为否定句的形式。从理论上来讲,也可以有前一话轮为否定句,后一话轮使用包含“才”的肯定句进行否认的形式。例如:   (4) — 小王这个人真是一点儿也不自私!
  — 小王才自私呢,你是不了解他!②
  但在我们所考察的语料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用法,所有48条用例均为“肯定句+否定句”的形式,也就是说,“肯定句+否定句”是这种会话毗邻对的典型模式,而“否定句+肯定句”则是非典型的用法。这一现象可以从认知上得到解释。人类的认知方式及相应的语言系统中有这样一条普遍规律,即“否定”相对于“肯定”是有标记的形式,因此“否定句+肯定句”这样的会话结构是用无标记的形式去否认有标记的形式,由于无标记形式相对于有标记形式往往附载的信息量较少,情感上也较为中性,因此这种操作不符合通常的认知心理机制,并且也难以表达出坚决、强烈的语气。
  我们还注意到,“才”所在话语的这种“直接否认”是一种语用功能,因而在形式上可能并不是针对前一话轮表层形式的否认,而是对对方话语中隐含的命题意义的反对。上文例句中的“才”字句在形式上都与前一话轮有一定关联而又不完全对应,更为明显的还有如下的例子:
  (5) “不去!我刚从外边回来。”马林生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街上你说的那些玩艺儿倒都有,可就是没人,都在家看电视,我一个人逛有什么意思?怪瘆得慌的。”
  “没人才清静呢,平时你不是老嫌人多?你这么大人还害怕?我是有客,没客我都想出去转转。”(“王”)
  这一毗邻对中的前后话轮看似找不到显性的肯定与否定的关联,实际上分析其话语的含义可以得知:前一话轮中发话人认为“街上没人”因而“没意思、瘆的慌”,隐含了“没人不好”的命题;后一话轮中答话人反驳道“没人才清静”,也就是用“没人才好”来直接否认前一话轮中的命题。因此“才”所在的话语仍然是完成“直接否认”的语用功能,“才”的出现使得否认的语气更加坚决。
  由此可见:语气副词“才”可以用于对前一话轮进行“直接否认”的话语中,起到加强否认语气的作用;被否认的可以是贬义、消极的内容,也可以是褒义、积极的内容;含有“才”的话语依照语境不同可以负载各种具体的心理情绪、交际目的等;典型的会话模式是用否定形式的“才”字句去否认肯定形式的对方话语;并且前后话轮之间是在隐含的命题意义上构成反对关系,在表层形式上可能并无直接对应。
  四、“才”用于“替换对象”的话语
  从语料中我们发现,语气副词“才”所在的话语表达对前一话轮中隐含命题的否认时,除了采用“直接否认”的方式,还可以将该命题所陈述的对象进行替换。例如:
  (6)“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低级趣味?我们劳动人民,不能比你们搞艺术的。”
  “要说劳动人民,”于晶说,“我才是劳动人民,光会跳舞,没什么文化。”(“王”)
  (7) 志国:违法的事咱们可不能……
  老头:杀人才犯法哪,我自个儿上吊我犯哪门子法去呀?(《爱》)
  (8)“我妻子和女儿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有时我也翻翻,很有意思。”
  “哪里哪里,”李东宝极表谦逊,“要论良师益友,贵刊才是首屈一指。”(“王”)
  (9) 志国:(上)现在的电视剧,乱乱哄哄的有什么看头,还不如看天气预报呢,就一人跟那说,多清静呢。
  和平:(上)哎哎,要清静你把那电视关了那才清静呢,圆圆今儿演什么呀?(《爱》)
  (6)中针对发话人自称“劳动人民”的说法,答话人用“才”字句将“劳动人民”所陈述的对象替换为自己,从而达到否定对方话语命题的目的。
  (7)中发话人的话语隐含的命题是“你这样做犯法”,而答话人利用“才”字句将该命题的对象替换为另外一种自己认为真正符合“犯法”这一陈述的行为“杀人”,由此来表达“我这样做并不犯法”的意义,从而否定了发话人的命题。(8)中发话人的话语隐含了一个褒义命题“贵刊是好杂志”,而答话人用“才”字句将该赞誉的对象替换为对方的杂志,从而达到了谦逊的交际目的。(9)中发话人认为“看天气预报比看电视剧清静”,而答话人用“才”字句将该命题的陈述对象替换为另一种活动“不看电视”,认为这是真正符合“清静”这一陈述的对象,从而否定了发话人的意见,实现的语用目的是对“看电视剧”这一行为的支持。此类“替换对象”的用例在语料中共出现21条,占总数的19.2%。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语气副词“才”能够出现在以“替换对象”的方式否认发话人所说内容的话语中,加强坚决否认的语气;该否认所针对的可以是贬义内容,如(6)和(7),也可以是褒义内容,如(8)和(9);所否认的也是前一话轮所隐含的命题意义,而非直接针对话语形式;此外含有这类“才”的话语依据当时语境也可以附加不同的、更为具体的交际涵义,如(8)中的谦逊、客套。
  以上(6)-(9)中,用来替换的对象是经过说话人选择、确实符合原命题陈述内容的人或事物,可以称之为“真性替换”。而从语料中我们发现,当答话人认为发话人的话语具有针对自己的强烈贬义时,经常可以不考虑是否适宜便使用“才”字句来针对发话人进行即时的反击,方式是将对方话语中所包含的贬义命题的陈述对象直接变为发话人,即“你”。例如:
  (10) 公主坟浓荫雾霭,像一大团降落到地凝固不散的乌云。方枪枪发现陈北燕一家站在队尾,走过去对她说:过去你就躺在那里。......
  你才躺在那里呢。陈南燕伶牙俐齿回了他一句。(“王”)
  (11)“别给脸不要脸呵。”我手暗暗加劲儿。
  “你才不要脸呢,放开我!你干嘛?”周瑾嚷。(“王”)
  (12) 傅老:老胡啊,说是说,对国家的政策,你可不能随便攻击呀,你看你也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改造了这么些年还没改造好。
  老胡:你才没改造好呢,我是说,我就不信国家能定出这样的政策来。(《爱》)
  有时前一话轮的贬义话语和后一话轮中“才”字句的反击也可以不直接针对会话对方,而是指向与对方同一立场的对象。例如:   (13) 志国:不用党的教育我也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平对您也挺孝顺,我也应该孝顺他妈,可问题是,那老太太,她妈那叫一没文化……
  和平:你妈才没文化哪!(《爱》)
  (14) 阿大:不对!我妈跟我说了你姓胡,我还知道你叫胡……狐狸精!
  老胡妻子:你才叫狐狸精呢!你妈才叫狐狸精呢!你爸才叫狐狸精呢!(《爱》)
  (13)中发话人的贬义话语针对的并非答话人,而是与答话人有关的、并不在会话现场的第三者,但答话人同样认为造成了对自己的贬斥,因而用“才”字句予以否定和反击。(14)中答话人不仅否定了发话人的话语,并且以同样的方式针对与答话人有关的其他对象进行了反击。
  “反击对方”的话语模式也是针对发话人的话语中隐含的命题内容,而非直接依据字面形式,因此有如下用例:
  (15) 和平:哎哎志国你怎么回事儿呀你,都八点了你也不叫我,你成心让我迟到啊你?真是的。
  志国:迟到?自由市场开始计考勤了?
  和平:那可不——你才买菜去呢。我今儿开会去,上那个——街道。(《爱》)
  (15)中发话人并未直接提到“买菜”,但其话语中出现了“自由市场”,所隐含的命题是“对方要去市场买菜”,因此答话人使用“才”字句直接针对命题内容予以否定和反击。
  这种“反击对方”的“才”字句在语料中共发现37条,占总数的34%,甚至超过了“真性替换”的用法,尤其是在《我爱我家》当中此类用法的比例较高,说明这种反驳、还击的话语模式在口语中较为常用。不得不澄清的一个问题是,“反击对方”和“真性替换”两种话语模式都使用了“替换对象”的手段来进行否认,因此二者似乎有所重叠。实际上这两种用法有如下不同:其一,“反击对方”只用于对贬义命题的强烈否认,如上文(8)虽然也是用对方(“贵刊”)来替换,但所回应的是褒义命题,因此应该属于“真性替换”的用法;其二,与“真性替换”相比,答话人选择“反击对方”的方式往往只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情绪,而并不考虑对方是否能够作为原命题适宜的替换对象,以及替换后所形成的命题是否成立,如:
  (16)和平:我就怕时候大了你爸那身体受不了,成天躺床上一动不动的也就比死人多口气儿。
  志国:嗨嗨嗨,有你这么说话的么?你爸才比死人多口气儿呢!
  和平:您过奖啊,我爸早死了,跟一般的死人一样。要多口气儿还麻烦了呢。(《爱》)
  (17) 圆圆:那我爷爷怎么就不会那什么呀?生、老、病、那什么,自然规律,我爷爷他怎么能违反规律呀?也不能因为他是你爸,你就盼着他老不那什么,那你爸不成妖怪了。
  志国:你爸才妖怪呢!
  圆圆:没错,而且是一个大妖怪。(《爱》)
  (16)、(17)中的答话人均是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才”字句来进行强烈的反击,却未顾及到所说话语在命题内容上的不适宜,因此造成了(16)中答话的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17)中由于答话人就是发话人的爸爸,因此脱口而出的反击反而成了对自己的贬斥。
  由以上分析可知:语气副词“才”可以用于对发话人的贬义话语进行强烈反击的话语中加强否认、反驳的语气,方式是将贬斥的对象替换成发话人或其同一方的人,所针对的也是话语中隐含的命题内容,但往往是以传达激烈的情绪为目的,而不考虑替换后所得话语的具体内容是否成立。
  此外,利用语气副词“才”来否认对方话语中的命题时还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将该命题所陈述的对象换作某个并不存在的虚指事物,通过这种夸张的方式来凸显原命题的不可能成立,例如:
  (18)“我的意思是说阿兰·德隆那么差的形象都能一部接一部地拍戏,就别说徐达非了。”
  “我怎么就只能演英俊小生?”徐达非幽怨地说,“像我现在这腰身、这横肉,演个土匪杀手不行么?你们千万别再满世界说徐达非长得好看了。徐达非就是让这漂亮脸蛋给害了——王八蛋才长得好看呢!”(“王”)
  (19) 和平:呦,圆圆,还真绝食呀?啊?嘁,瞅妈做这包子嘿这个香嘿傻子不吃。嗯嗯。
  圆圆:傻子才吃呢。(《爱》)
  (20) 老胡:(看到桌上的资料)哎,DEC电脑资料,嘿,老傅啊,这哪来的,这肯定不是你你不懂电脑啊,不像我们这些懂电脑的人呐。
  傅老:什么?啊不错不错,我儿子才懂电脑呐。(《爱》)
  (18)、(19)都是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虚指对象来替换发话人命题中的主体,从而达成对原命题的强烈否定。(20)中的“才”字句则具有双关性,一方面实指自己的儿子,是简单的“真性替换”用法,另一方面是用虚指的方式来贬损对方。这种“才”字句在语料中共出现3条,比例为2.8%。
  这种会话模式中能够出现在“才”之前用来替换原命题陈述对象的虚指成分是有限的一类词语,杜道流(2006)认为此类词语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包括“詈语”和“全能者”两类,前者针对贬义命题进行否定,如上文(18)-(20),后者可用于对褒义话语的否定,如:
  (21) — 我真羡慕你,从来也没有烦恼!
  — 谁说的?神仙才没有烦恼呢!我也有我的烦心事儿。
  五、 结语
  以上我们从语料中总结出了语气副词“才”的核心语用功能:加强否认语气,并且具体分析出了“才”所出现的两类会话模式:“直接否认”和“替换对象”,其中“替换对象”又包括“真性替换”、“反击对方”和“虚指夸张”三种情况。具体来说,语气副词“才”的使用有如下要点:
  (1) 出现在会话中,充当毗邻对的后一话轮,是对前一话轮内容的否认,并具有坚决、强烈的语气;
  (2) 所否认的是发话人话语的命题内容,而非表面形式;
  (3) “才”所协助表达的4种语用功能中,除了“反击对方”只用于回应贬义命题外,其他三种都可以用于对褒义和贬义命题的否认;   (4)在具体语境中“才”字句还可能负载其他的交际功能,但这些都是会话情景所临时赋予的,并非“才”本身的固有意义。
  “才”所协助表达的4种语用功能在语料中的分布如下:
  可见出现较多的“才”字句的用法依次是“直接否认”、“反击对方”和“真性替换”,“虚指夸张”则使用较少。此外,在统计中我们发现两种语料对“才”字句的语用功能的选择具有明显不同的倾向性,王朔的作品较多地使用“直接否认”的功能,而《我爱我家》中则是“反击对方”的用法占优势。这种区别可能是来自小说和电视剧本的体裁差别,也可能是作者的个人语言风格差异,究竟原因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语料考察的范围。
  反观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义的“才”的现状,我们发现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考察结果表明,现有的大纲、教材等对作为语气副词的“才”均重视不够乃至忽略,导致外国学生对语气副词性的“才”习得情况较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一方面应当重视“才”的语气副词性质,在教学中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借鉴本文的研究结果,以“才”的逻辑义带出语气义,抓住语气义“才”的核心语用功能,以其4种具体的用法为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会话模式和语境的作用。
  (下转第278页)
  (上接第181页)
  注释:
  ①包括:《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1979)、《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1980)、《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1983)、《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1992)、《汉语知识新编》(张志公,1996)、《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1998)、《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2012),等。
  ②未注明来源的例句为作者自拟,下文同。
  参考文献:
  [1]杜道流.一种口语中的否定表达式:Q才VP,[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2]吕海燕.“才”的反驳语气用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5).
  [3]邵敬敏.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汉语学习,1997(3).
  [4]石慧副词.“才”的组合关系及语用特征[J].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5]温锁林.现代汉语的申辩口气—兼论语气副词的研究方法[J].语言研究,2010(1).
  [6]徐晶凝.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J].北京大学学报,2000(3).
  [7]张明莹.副词“才”的语义发展脉络.云梦学刊,2007(6).
  [8]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J].汉语学习,1996(3).
  (作者简介:宋璟瑶(1986.7-),女,辽宁大连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杨德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的教学效果如何,方法很重要。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从语文教学的理论着手,并分析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利用教学理论来进行实践教学。  关键词:教学方法;理论;实践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理论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但是教学理论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小产权房问题由来已久,一味打压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通过分析小产权房的现状、原因、负面影响等方面,证明小产权房的存在是有其自身合理性的,最后提出应该区别对待,正确引导小产权房的观点。  关键词:小产权房 权益  一、小产权房的概念  “小产权房”又称“乡产权房”,指的是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商品住宅房,但是未主管部门规划、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而面向农场集体经济组织以外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宪法学传统教学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够紧密的弊端,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一弊病。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实践与理论结合得比较好的方式,在选择案例时应从贴近现实、包容性强和具有启发性这三个参考因素出发。但采用案例教学法并非否定传统教学法,而是强调综合利用两种教学法中的优势,使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能得以取长补短。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单一模式的为装备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以适应当代世界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使创新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培养综合能力。运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发挥全新的数字化优势,将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发展创新;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是一门集合了数字及思维的复杂学科
期刊
摘要: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将“教学管理队伍”作为“教学管理”评价的二级指标之一,并提出“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要求,这无疑体现了建设一支稳定的民办高校教务管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务管理队伍;问题;途径  一、民办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稳定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我省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引进人才,特别是专任教师上非常严格,只有硕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项目完成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主要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中《MF47指针式万用表组装和调试》这一项目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设置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个项目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
期刊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注重运用新教材的特点去研究学生,所以每个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要使手中的教材适合于学生,适合素质教育这个坚定不移的日标,从而使新教材更好发挥导向怍用,对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教材;搞好;物理  新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中的知识并不是条块式的单一的知识,而是各种知识互相渗透而又能扎扎实实地用于社会的知识。现象、原
期刊
摘要:福楼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堕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爱玛的理性意志逐渐丧失了对自由意志的控制能力,从而使她陷入了原欲的泛滥之中无法自拔。虽然最后爱玛的理性意志得到了回归,但却为时过晚。爱玛堕落的根源在于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以及对伦理规则的蔑视。她的行为破坏了当时社会的伦理秩序,因此就必须受到惩罚。爱玛的悲剧是自由意志失控下的伦理悲剧。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理性意志;自由意志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党员人数的日益增加,加强学生党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党中央加强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指导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更应该结合学生党员特点,加强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就如何开展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平台  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2%。近4年来,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
期刊
摘要: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公平正义问题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公平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公平观。意在浅析古今中西方有关公平正义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公平;历史性;相对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公平”一词的解释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的共同期盼和追求的崇高理想,公平正义应被看作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