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沥青和中温煤沥青共炭化改性的研究

来源 :炭素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不同比例石油沥青和中温煤沥青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共炭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黏度仪和热失重仪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共炭化工艺参数对改性沥青的理化性质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石油沥青添加量的改性沥青性能最优,结焦值达到51.93%。结合红外和热失重分析可得,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热反应性,且改性后沥青的缩合度提高,综合性能得到改善。通过黏度分析,发现添加10%石油沥青的改性沥青有较好的流动性且对温度的敏感度最小,可以作为黏结剂沥青用于制备炭石墨材料。
其他文献
河流作为连通土壤、大气和海洋的纽带,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黄河中游为研究区,聚焦内蒙古头道拐水文站和陕西潼关水文站为监测点,基于2011~2019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环境因子、DIC、DOC、pCO2和FCO2的时空变化规律,开展环境因子与碳浓度、碳逸出的相关性分析,阐明环境因子对碳输移与碳逸出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黄河中游DIC浓度整体在4.50~34.83 mg/
<正>李春平历时十年,以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聚焦隐藏在鄂、渝、陕三省市交界处的巴山古盐道,完成了包括《盐道》《盐味》《盐色》在内的“盐道三部曲”的创作。“盐道三部曲”以屏风式的叙事结构形象地诠释了中国乡贤的文化形象,挖掘了乡贤性格的精神内涵,从而成为新世纪以来乡土历史小说的重要收获。
期刊
<正>当秀拔奇伟、峰峦叠翠的武夷山呈现在眼前,当清澈潆回、飞翠流霞的九曲溪滑过眼底,你定惊叹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丹崖峭壁沟壑山峦中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亭台楼阁、山庄石径跃入眼帘,你一定又感叹这人间的巧夺天工。然而你可知道,这其间蕴含着武夷山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武夷山人多少的智慧和奉献。为武夷山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填补人文景观的建造者中,原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基建科长、台湾省籍园林建筑设计师陈建霖,就
期刊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本文通过对陕西中药材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就加快发展全省中药材产业提出建议,旨在助力陕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一个具有多歧性与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五四前后,义和团叙事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评价背后隐含的是不同的文学史叙述模式。而作为义和团事件舆论引导的主要人物,《新青年》同人的文化心理是值得探究的。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致痛斥到后五四时期的意见分野,《新青年》同人面临着自我东方化的挑战、舆论话语权的争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以及多种文化取
【目的】分析与比较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Capsicum annuum植株上对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的传播差异,解析媒介昆虫-病毒-寄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为田间辣椒上ToCV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及ToCV cDNA侵染性克隆,对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获取和
<正>计算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计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都会出现算得慢、算不准、粗心等问题,令教师和家长都感到非常“头痛”。不少家长向笔者反应,自家孩子知道怎么计算,但在计算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问题,导致最后出错。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中尤为普遍,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好,但在作业中却会出现了各种问题,有的是在列竖式时抄错数字,有
期刊
碳循环与硅循环联系密切,在控制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海洋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重点。硅元素对陆地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着海洋的初级生产与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变化,并通过与碳的耦合控制着地表多圈层物质的输送与循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除植物生长合成有机碳外,植物组织内植物硅酸体(植硅体)的形成可以圈闭有机碳并较长时间保存;在海洋中硅藻的生长和沉积可以将微粒物质(包括碳)
该研究以天然色素栀子黄和姜黄为材料,采用不同配比共混的方式,以共混体系特征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来衡量共混色素的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检测共混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通过不同光照、温度、pH值、还原剂、氧化剂、金属离子处理不同配比的共混色素,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吸光度。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中栀子黄与姜黄可能主要通过氢键形成复合物,其稳定性优于单一色素,特征吸收峰的波长为430 nm;共混体系
行为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方向,在多个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凭借着深度学习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神经网络优异的表征能力,现有行为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行为本身的复杂性、背景的多样性、拍摄视角的多变性以及光照环境的差异性都给人体行为的准确识别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总结分析行为识别领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针对行为识别中复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