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研究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公民的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培育意义重大。文章从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意义入手,围绕如何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公民的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展开论述,并对当前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出现的新特点以及科学的培育机制展开研究。
  [关键词]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生态文明
  当今社会,我们在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匮乏、土地退化等。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公民具有较高的生态道德水准,而生态道德的养成必须加强公民的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
  一、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意义
  (一)公民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
  公民的全面发展除了要有过硬的理论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道德法律意识。要有一种对社会、他人和自我的认识责任感,生态道德法律素质是公民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地培育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能够帮助公民形成相应的法律素质,促成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除此之外,提高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树立其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其不会由于不懂法而破坏自然、浪费资源,甚至是做出危害社会之事。所以,生态道德法律意识是公民健康成长发展的必需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人类的无节制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自然界的破坏无法恢复。只有大力加强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帮助公民树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内在要求。
  (三)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途径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②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培育,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培育,既是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重视并加强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二、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主要内容
  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生态道德法律价值判断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评价、指引、教育等作用。法律的社会价值是维护公平、伸张正义,通过法律的实施与运用,惩罚非正义行为,以促进和保障正义。但当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公民由于对法律价值判断标准认识不清,法律信仰不够,对相关法律产生排挤或是不信任的态度,导致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没有得到维护,甚至使生态环境的违法破坏进一步扩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正确认识生态道德法律的社会价值,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公民生态道德法律知识
  公民生态道德法律知识是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公民的生态道德相关法律知识水平也要随之提高。只有公民懂得生态道德相关法律知识,明确相关生态权利与义务,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拥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自觉养成生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丹尼尔·A·科尔曼说过,拯救地球的运动应当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必须为我们自己、我们的社区和我们这个物种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深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生活与我们所仰赖的自然生态紧紧地交织在一起。③
  (三)公民生态道德法律运用
  法律运用是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如环境保护法中清洁生产、能源节约、生态设计、可持续的消费和环境友好的废物管理等方面的义务要求,民法中侵权责任法的环境污染责任,刑法中对重大环境污染罪的惩罚,一些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环境侵权诉讼的相关知识等。但部分公民并没有很好地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来维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甚至当环境污染等造成权利受到侵害时,一些公民由于相关法律意识运用不强,纵容了环境污染者的违法行为。
  三、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对策思考
  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根据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的内容,笔者主要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具体对策如下:
  (一)个人层面——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内因环节
  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在自我认知与实际状况存在差异。要想培育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公民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信仰法律,然后主动汲取相关知识。一方面自觉学习法律,平时多阅览生态道德法律相关的书籍及相关的案例,闲暇时,看相关法律新闻信息。另一方面主动参加与生态道德法律相关的活动。公民个人主动参加社会、政府、社会组织、学生组织的生态道德相关法律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能学以致用,使生态道德相关的法律给自己的行为指定方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家庭层面——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培养个人的第一课堂,是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基础和前提。苏联生态伦理学者佩德里茨金指出“小时候没养成对自然界道德态度的人,长大后成为生产者时对他进行的为时已晚的职业道德培养的诸多努力已是无济于事了”。④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为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应提高家长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引导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家长提高自身觉悟,同时以身作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用自己的行动去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其养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多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品格。家长的法律素质越高,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就会越好,当孩子遇到涉及生态道德法律方面知识的问题的时候,家长可以很好地加以教育和指导。因此,具备更高法律素质的家长可以更好地培育孩子的生态道德法律意识。
  (三)学校层面——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教育阵地
  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才可以培育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同样,良好的法律文化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培育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首先,应在不同的学生阶段增开与之相适应的生态道德和生态伦理法律课程。通过教授生态道德法律知识,有效地把法律理论教学与法律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采用讨论式教学、结合身边案例教学等方法,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多增加一些与生态道德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更好地学法懂法用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挖掘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和信念,推动学生生态行为的养成。其次,要适当承办和支持学生态道德法律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学生对活动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的热情,也能收到预期效果。学校应该重视学生活动的作用,通过举办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知识竞赛、发行生态道德法制期刊等,使校园充满生态活力、生态热情和生态理性,构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校园。
  (四)社会层面——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重要场所
  社会是公民教育的大课堂,也是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重要场所。公民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活动平台,且影响更为广泛,对整个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的影响也就更大”。⑤应普及生态道德法律教育并提供平台,提升公民的参与度。它可以直接增加公民接触生态道德法律知识的机会,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实例,可以强化他们的生态道德法律意识。生态道德法律教育越贴近生活、越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越能增强法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树立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法律意识,从而引导公民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总而言之,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不仅需要公民自身努力,也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使内外因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之目的。因此,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就要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法制教育大环境,加上自身的重视与认知,四方同心协力,构筑起一个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体系,培育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
  [注释]
  ①陈勇.论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J].前沿,2011年第20期.
  ②朱洪波.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道德建设[J].贵州社会科学,2007,(4).
  ③萨克塞.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④朱晶.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及实现[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8:449.
  ⑤周国文,李霜霜.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
  [作者简介]杨秀辉、李绍东,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法学院11级企法1班。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已有商标共存协议的判例,但并未在法律法规上明确共存协议下商标共存机制的建立和监管规则.文章从商标共存协议的定性、效力判定以及目前商标共存协议存在问题出发,
目前国内的煤矿冻结站具有自动化程度低下,能耗过高,数据采集率低下,设备不易维护.而且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支架压力变化大,供液系统压力波动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根据煤矿
在古代,黄花是“菊花”的代称,秋高稻熟、桂香蟹肥时,也正是满园黄花绽放的时节.古人喜欢在深秋季节,品花雕酒,食姜汁蟹,赏满目黄花.吟风弄月,好不风雅!
期刊
油气销售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运用资本经营,加快油气销售速度;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积极营造良好的油气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利用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工业化的进程。文章首先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工业存在的比较优势,进而利用数理模型分析了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手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比较优势  1.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1.1欠发达地区工业存在的比较优势  
本文通过构建结构 VAR 模型对中国金融创新结构内部 6种创新形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制度创新对于机构、市场、工具、技术和管理等创新形式具有显著的
摘要:采用陕西1990-201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产生负向作用和正向作用。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  一、引言  陕西作为西部的经济发展强省,经济增长已经连续10年保持10%以上的速度。2010年陕西地区GDP为101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长
我国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于维护公民权益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吸收和反思历代"严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必须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宽严相济政策之内涵,严格
Plato (427BC-347BC) is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ce,perhaps the greatest one.His though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as of We
期刊
当下,输电线路施工在电力工程中备受重视,随之,在电力施工工程中,对输电线路的质量问题也极为关注.电力工程在输电线路方面的施工不仅复杂难懂,而且涉及到了诸多方面的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