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2008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02-03
第一部分 思想品德试题特点
2008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思想品德试题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突出思想品德课本色,试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与2007年相比,2008年增加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内容,使试题在以法律和国情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同时,融合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内容,进一步显现思想品德课的本色。如:第28题的情景取自学生熟悉的网络生活,先是引导学生判断图中同学的情绪种类之后,又进一步将学生引向理性思维的层面,要求答出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怎样调节消极情绪和怎样正确维权。这就将保持心理健康和依法维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了试题的实效性,还思想品德课的本色。试卷中的第7题也具有这一特点,通过漫画“陪训”这一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二、取材时政热点,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第29题以“5﹒12”汶川大地震为素材,温总理的讲话震撼人心,感人至深;《哀悼日》《全国人民的支援》读来情真意切,撼人心魄。考生绝大多数都给地震灾区捐过钱物,有的同学身边就有来自灾区的同学,和全国人民一起真切地感受并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试题选用如此鲜活的材料作为命题背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强大的震撼力。学生通过回答第29题第(1)(2)小题,对党和政府的先进性、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3)小题的回答,进一步认识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采用科技、依据法律等对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性。答案涉及思想品德课中诸多重要知识点,如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健康权、民族精神、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精神动力、良好社会氛围、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人生价值、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直面灾害、体验震撼、感受关怀、体会温暖、珍爱生命、升华情感,落实了思想品德学科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三、关注现实生活,试题体现了生活性、实践性
第30题结合河北省2008年节能减排具体行动,采用栏目式设问,并采用了辨析式设问方式,要求学生在理性判断的同时,还要做出准确科学的分析,能考查学生多角度评价、认识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一问“政策解读”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资源、环境国情的相关知识,来探究河北省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在中小学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是基于什么、为了什么。找到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第三个栏目“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将节能减排进一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和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较好地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四、感受国家、社会发展进程,增强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4题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和思想品德两个学科设问。第二问中的“分析材料一,从中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考查考生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历史功绩进行的新的总结和评价所产生的正确认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考查学生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坚持改革开放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知识跨度大,认识问题的角度多,综合性、开放性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3)小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联系,思考初中生对国家、社会、民族应负的责任,进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再一次通过材料和问题的设置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发展水平的考查。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一是问题指向不明,给学生审题、答题带来一定困难。例如28题:“图中同学的情绪表现是怎样的?”其意是指向“情绪的种类”这一知识要点,但该问法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情绪的作用”这一知识点,致使学生答出消极情绪。二是问题与考试说明要求有些脱节,给学生答题造成困难。例如34题:“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考试说明没有对“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提出要求。三是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的采分点有失严谨。例如28题(2)的参考答案中,应将给出的五个要点分为两个角度:一是调控情绪,二是依法维权。29题(1)参考答案给出的三个要点:“第1点是体现党的先进性,政府执政为民、人民总理爱人民,第2、3点体现关爱生命和尊重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应改为“两方面”,“每点”改为“每方面”。四是有些问题切入点太大,不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全面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例如29题(3)小题:“请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这样的问题容易使学生搬用一些套话进行解答,从而降低了考查效度和信度。
第二部分 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情况及阅卷教师提供的材料,对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28题(观察漫画,简要回答题)。此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关于中学生隐私权和肖像权的问题,考查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调节情绪的能力、法律意识、维权方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学生实践性的特点。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失分考生失分原因有两点:一是答案与漫画内容脱节,没有仔细观察漫画中人物所说的话,要体现什么样的知识点,只答出隐私权而没有答出肖像权,导致答点不全。二是关键词出现了错别字如:奋怒、稳私权、肖象权、肖相权等。
第(2)小题丢1~2分较多,表现为:一是不能多角度或大跨度地分析回答问题,没有形成发散思维;只从法律角度答出多种维权方法,而没有从调控情绪的角度考虑。二是所答做法不够具体,甚至太过笼统。例如:只作了“要调节情绪或依法维权”等之类的表述。
29题(关注社会,分析说明)。本题凸显时政热点,答案所涉及的知识既源于教材,又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考查考生对以人为本、生命的珍贵、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认知理解,侧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整合能力。
第(1)小题,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理解材料不到位,答题角度不够全面。如,没有读出材料一包含两层意思,导致只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答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等知识点,未能从设立哀悼日的角度回答敬重、关爱生命、珍爱生命。
第(2)小题第一问得分率较高,多数考生能联系材料二,从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抗震精神等角度回答,只有个别学生没有联系材料,从助人为乐精神角度答题导致丢分。第二问,大部分学生失1分。一是不能做到多角度作答,知识点重复;二是照抄照搬课本,不能结合材料对知识点作出取舍,不能结合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自己组织整合答案。
第(3)小题得分率较高。不少考生答案内容较准确,能把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失分的考生一般是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
30题(走进生活,探究实践)。此题考查学生对资源、环境国情及节能的具体措施重要性的认识。
政策解读栏目,失1分情况较普遍。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审关键词语的能力差,国情与国策不分;二是答案泛泛,不深入,例如只答“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等。
主题探究栏目,得分率不高,主要表现:一是做题灵活变通能力较差,不能把谈认识转换成辨析;二是答题思路不正确,所谈认识中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三是答题角度不全面,只从国家或社会角度答出“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而没有从公民或对中学生个人角度作答,因而这一问平均失分在2~3分。
社会实践栏目,考生失分的主观原因是学生对河北省的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关注,根本不了解;客观原因是河北省这一方面的措施不具代表性、典型性,学生无从认知。
34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此题取材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一重大时政热点,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本题第(2)小题平均得分在3~4分之间。第一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例如没有读懂材料一的重点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没有对“三十年来”给予足够重视。第二问失分主要是的灵活变通的答题能力不强,把“为什么”的问题按“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做”来作答,导致答题角度出现偏差。另外也有照抄课本中知识点、生硬地堆积条条的现象严重。
第(3)小题得分率较高。少数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改革开放理解不透彻,一个国家搞改革开放实质就是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的体现,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上,因此本题应从创新、竞争、开放的角度作答,但这少数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二是答题没有针对性,看到题中有“对青少年的要求”表述,就照抄照搬类似题的答案。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议
1.依据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方向、目标。
思品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命制。试题将全面整合课程标准中 “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板块内容,全面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学法用法、依法自护,行使权利、依法维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知晓国情、报效祖国”六大模块。教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2.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审题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差,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不到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审题,提高做题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审题(例如学会审材料、审设问的关键词语)、答题方法(例如分点分层分角度、条理清晰、使用规范语言)与答题技巧(例如看分值答题、不照抄课本、联系材料、题型转换)等能力,巧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延伸课堂教学,丰富课程资源。
对于现行教材,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突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时代性、生活性、实效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拓展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例如,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图文资料,课堂上师生共享资源、交流观点,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在是非辨别中和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克服单纯关注教材知识,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倾向。
【责任编辑 韩立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02-03
第一部分 思想品德试题特点
2008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思想品德试题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突出思想品德课本色,试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与2007年相比,2008年增加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内容,使试题在以法律和国情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同时,融合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内容,进一步显现思想品德课的本色。如:第28题的情景取自学生熟悉的网络生活,先是引导学生判断图中同学的情绪种类之后,又进一步将学生引向理性思维的层面,要求答出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怎样调节消极情绪和怎样正确维权。这就将保持心理健康和依法维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了试题的实效性,还思想品德课的本色。试卷中的第7题也具有这一特点,通过漫画“陪训”这一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二、取材时政热点,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第29题以“5﹒12”汶川大地震为素材,温总理的讲话震撼人心,感人至深;《哀悼日》《全国人民的支援》读来情真意切,撼人心魄。考生绝大多数都给地震灾区捐过钱物,有的同学身边就有来自灾区的同学,和全国人民一起真切地感受并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试题选用如此鲜活的材料作为命题背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强大的震撼力。学生通过回答第29题第(1)(2)小题,对党和政府的先进性、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3)小题的回答,进一步认识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采用科技、依据法律等对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性。答案涉及思想品德课中诸多重要知识点,如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健康权、民族精神、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精神动力、良好社会氛围、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人生价值、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直面灾害、体验震撼、感受关怀、体会温暖、珍爱生命、升华情感,落实了思想品德学科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三、关注现实生活,试题体现了生活性、实践性
第30题结合河北省2008年节能减排具体行动,采用栏目式设问,并采用了辨析式设问方式,要求学生在理性判断的同时,还要做出准确科学的分析,能考查学生多角度评价、认识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一问“政策解读”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资源、环境国情的相关知识,来探究河北省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在中小学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是基于什么、为了什么。找到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第三个栏目“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将节能减排进一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和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较好地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四、感受国家、社会发展进程,增强考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4题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和思想品德两个学科设问。第二问中的“分析材料一,从中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考查考生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历史功绩进行的新的总结和评价所产生的正确认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考查学生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坚持改革开放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知识跨度大,认识问题的角度多,综合性、开放性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3)小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联系,思考初中生对国家、社会、民族应负的责任,进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再一次通过材料和问题的设置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发展水平的考查。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一是问题指向不明,给学生审题、答题带来一定困难。例如28题:“图中同学的情绪表现是怎样的?”其意是指向“情绪的种类”这一知识要点,但该问法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情绪的作用”这一知识点,致使学生答出消极情绪。二是问题与考试说明要求有些脱节,给学生答题造成困难。例如34题:“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考试说明没有对“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提出要求。三是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的采分点有失严谨。例如28题(2)的参考答案中,应将给出的五个要点分为两个角度:一是调控情绪,二是依法维权。29题(1)参考答案给出的三个要点:“第1点是体现党的先进性,政府执政为民、人民总理爱人民,第2、3点体现关爱生命和尊重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应改为“两方面”,“每点”改为“每方面”。四是有些问题切入点太大,不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全面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例如29题(3)小题:“请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这样的问题容易使学生搬用一些套话进行解答,从而降低了考查效度和信度。
第二部分 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情况及阅卷教师提供的材料,对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28题(观察漫画,简要回答题)。此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关于中学生隐私权和肖像权的问题,考查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调节情绪的能力、法律意识、维权方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学生实践性的特点。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失分考生失分原因有两点:一是答案与漫画内容脱节,没有仔细观察漫画中人物所说的话,要体现什么样的知识点,只答出隐私权而没有答出肖像权,导致答点不全。二是关键词出现了错别字如:奋怒、稳私权、肖象权、肖相权等。
第(2)小题丢1~2分较多,表现为:一是不能多角度或大跨度地分析回答问题,没有形成发散思维;只从法律角度答出多种维权方法,而没有从调控情绪的角度考虑。二是所答做法不够具体,甚至太过笼统。例如:只作了“要调节情绪或依法维权”等之类的表述。
29题(关注社会,分析说明)。本题凸显时政热点,答案所涉及的知识既源于教材,又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考查考生对以人为本、生命的珍贵、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认知理解,侧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整合能力。
第(1)小题,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理解材料不到位,答题角度不够全面。如,没有读出材料一包含两层意思,导致只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答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等知识点,未能从设立哀悼日的角度回答敬重、关爱生命、珍爱生命。
第(2)小题第一问得分率较高,多数考生能联系材料二,从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抗震精神等角度回答,只有个别学生没有联系材料,从助人为乐精神角度答题导致丢分。第二问,大部分学生失1分。一是不能做到多角度作答,知识点重复;二是照抄照搬课本,不能结合材料对知识点作出取舍,不能结合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自己组织整合答案。
第(3)小题得分率较高。不少考生答案内容较准确,能把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失分的考生一般是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
30题(走进生活,探究实践)。此题考查学生对资源、环境国情及节能的具体措施重要性的认识。
政策解读栏目,失1分情况较普遍。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审关键词语的能力差,国情与国策不分;二是答案泛泛,不深入,例如只答“资源国情、环境国情”等。
主题探究栏目,得分率不高,主要表现:一是做题灵活变通能力较差,不能把谈认识转换成辨析;二是答题思路不正确,所谈认识中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三是答题角度不全面,只从国家或社会角度答出“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而没有从公民或对中学生个人角度作答,因而这一问平均失分在2~3分。
社会实践栏目,考生失分的主观原因是学生对河北省的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关注,根本不了解;客观原因是河北省这一方面的措施不具代表性、典型性,学生无从认知。
34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此题取材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一重大时政热点,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本题第(2)小题平均得分在3~4分之间。第一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例如没有读懂材料一的重点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没有对“三十年来”给予足够重视。第二问失分主要是的灵活变通的答题能力不强,把“为什么”的问题按“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做”来作答,导致答题角度出现偏差。另外也有照抄课本中知识点、生硬地堆积条条的现象严重。
第(3)小题得分率较高。少数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改革开放理解不透彻,一个国家搞改革开放实质就是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的体现,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上,因此本题应从创新、竞争、开放的角度作答,但这少数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二是答题没有针对性,看到题中有“对青少年的要求”表述,就照抄照搬类似题的答案。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议
1.依据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方向、目标。
思品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命制。试题将全面整合课程标准中 “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板块内容,全面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学法用法、依法自护,行使权利、依法维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知晓国情、报效祖国”六大模块。教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2.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审题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差,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不到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审题,提高做题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审题(例如学会审材料、审设问的关键词语)、答题方法(例如分点分层分角度、条理清晰、使用规范语言)与答题技巧(例如看分值答题、不照抄课本、联系材料、题型转换)等能力,巧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延伸课堂教学,丰富课程资源。
对于现行教材,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突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时代性、生活性、实效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拓展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例如,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图文资料,课堂上师生共享资源、交流观点,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在是非辨别中和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克服单纯关注教材知识,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倾向。
【责任编辑 韩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