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蛋白44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5249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 44(IFI44)基因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SLE患者,40例非SLE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0名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抽提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成eDNA,运用SYBRgreen dve 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IFI44基因定量表达水平,并对其与各临床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及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组的IFI44拷贝数26.8±5.3明显高于非SLE组7.4±2.7(P=0.0012)和健康对照组5.2±2.0(P=0.005);而非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SLE重度活动组患者IFI44表达量63.1±22.4明显高于非活动组9.2±1.8(P=0.000)和轻度活动组患者28.0±7.2(P=0.015).③SLE患者组的IFI44拷贝数与SLEDAI积分之间呈正相关(r=0.38,P=0.000),与尿蛋白定量(24 h)也呈正相关(r=0.42,P=0.000).结论 IFI44基因在SLE患者中有明显表达上调现象;检测IFI44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患者病情活动状况。

其他文献
患者女,43岁,主因"双手指关节反复肿痛7年,加重2周"于2010年4月到我院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小关节肿胀,疼痛,就诊于我院风湿科,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 1:80 U/ml,双手X线提示双手指骨端骨质疏松,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9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分类标准诊断为"RA",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 NAISDs)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市政工程被誉为城市发展的血管,完善的市政工程展现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市政工程的重要作用,需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把握施工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提高市政工程建设水平,促进城市进步与发展。为解决传统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对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展开研究。基于此,本
例1:女,27岁.因"关节痛伴脱发1年,发热伴皮疹2周"人院.9个月前因腹痛,在外院以"卵巢淤血,肠扭转,阑尾炎,盆腔积液"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引流积液2000 ml.2周前发热,最高40 ℃,下午及夜间为著,伴颜面部、双上肢皮肤红斑、口腔溃疡.入院查体:体温38.4 ℃,脉搏10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5/50 mm Hg(1mm Hg=0.133 kPa).烦躁不安,颜面、双上肢
期刊
例1 男,16岁.2年前因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一过性皮疹和膝关节疼痛,诊断斯蒂尔病,给予泼尼松60mg/d,甲氨蝶呤10 mg/周,后逐渐减量,体温可降至正常范围,渐减泼尼松剂量至10 mg/d维持;1年前再次出现发热,伴四肢酸困疼痛,给予泼尼松50mg/d,甲氨蝶呤10 mg/周口服,效欠佳,仍有间断发热,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给予来氟米特10 mg/d治疗,1周前出现头部及颜面部皮疹伴痒
期刊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是由Chicheportiche等[1]于1997年在经干扰素(IFN)-r干预人的HT-29克隆癌细胞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具有促凋亡活性且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相似的蛋白。TWEAK通过与其受体Fnl4结合,激活核因子(NF)-kB信号通路来调节
摘要:专用夹具是针对某一工件的某一工序而专门设计和制造的。为了解决铣床加工工件时的定位和夹紧方面问题,对两工位铣床夹具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对其夹紧力进行计算和定位误差进行分析。实现了在加工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加工难度。  关 键 词:夹紧装置、定位装置、对刀装置  1.引言:  车床尾座套筒现在已经有很多可以供参考的工艺规程,但大多工艺规程过于笼统,要找到较为详细的加工工艺规程和加工过程中所用的
期刊
目的 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预后,为进一步探索川崎病引起心血管损害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及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诊断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者均于急性期出院后3、6个月和1、2、3年各随访超声心动图1次,观察冠状动脉形态.依据发病时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程度分为冠状动脉轻度扩张组、中
患者女,62岁.主因"四肢肌肉疼痛、吞难困难1个月,加重伴饮水呛咳1周"于2010年11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两侧对称,屈侧明显,双手手指不能伸直,双腕关节活动障碍,抬臂无受限,伴吞咽困难,肌酸肌酶902 U/L.入院前1周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发音困难,饮水呛咳,憋气,双侧手指、肘关节、双足足趾不能伸直,无关节肿胀,伴大汗.复查肌酸激酶877 U/L.为进一步诊治以"肌酶
期刊
目前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已在国内外上市的TNF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依那西普等,均以TNF作为治疗靶点,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在于中和可溶性TNF(sTNF).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于TNF抑制剂作用机制的探索,也获得许多新进展.相关研究提示,除中和sTNF外,TNF抑制剂还
期刊
摘要:摆动式夹具是为本零件的工序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能有效地降低工作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其缺点在于专用夹具的使用灵活性低,生产成本较高。最终选择摆动式夹具可实现一次装夹分两步将零件按所需要求加工完成,一次装夹既避免了多次装夹所带来的重复定位误差,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装夹时间,大大提高了加工生产的效率。  关键词:专用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