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城市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讲目前所步及的最敏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尽快进行经济转型是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办法,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加强资源矿产区土地的复垦与整治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土地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加强 土地管理 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
1 概述
土地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是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局面。我们必须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结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提高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集聚程度,减少土地投入。城镇建设应尽量集约利用土地,集中布局,以减少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城镇建设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人们对土地利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土地优化配置原则,能有效抑制因随意性、盲目性而造成行为失当,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2 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可行方法就是“零土地技改”和“无土地招商”,这种方法很多县市都在积极推行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鉴各地实践情况的成功经验,我认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措施主要有:
2.1 加大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
迸一步加大对储备未供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閑置土地的清理力度,排查实际情况,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处置开发利用,从而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全面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情况。对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闲置满2年的土地,坚决进行无偿收回;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临时使用拍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征收土地闲置满1年不满2年的土地闲置费。对闲置房地产用地特别是超过2年的,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出台的管理办法征缴增值地价。
2.2 实行优先使用储备土地战略
在各类项目用地、建设用地选址时,国土、招商、规划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开发区)引导项目优先使用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储备未供土地。提高储备土地的供地率,加快批而废弃、未供、闲置土地的盘活工作。对当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必须达到80%以上,往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要达到50%以上。依法进行处罚因项目投资不到位造成耕地撂荒的、土地闲置,坚决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2.3 加大闲置土地挖潜力度
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迁村并点、建设农村住宅集聚区和旧城改造等形式,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对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土地应努力盘活,对闲置企业、乡镇旧址,撤并学校的存量闲置土地进行复垦挖潜,盘活闲置土地,为一般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加速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城中村”建设,为新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空间。
2.4 加强土地管理,优化供地结构
对生态环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入产出率高的节能型项目,以及拆迁安置和农民小区、重点急需项目,优先供地;原则上不单独对投资额小于300万元的工业项目供地,生产经营场所的获得采取租赁标准厂房或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强化用地审核监管,项目的落户、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管理,新建用地的项目必须充分消化企业现有闲置土地,在项目立项审批、核准、备案时,把企业现有闲置土地面积一并核算为用地规模,坚决核减投资强度与容积率达不到要求的供地面积。
2.5 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制度
首先,改革土地的供给与出让方式,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应引入市场机制。进行集约经营,将以供给决定需求的方式替代以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价值,避免工业用地的低成本无序扩张。
制定严格的土地储备制度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这个制度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又一有效方式。城市土地的利用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应该对土地市场进行适当的管制,来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实现,土地储备是管制土地市场与政府调控的有效手段。作为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和置换城镇内部低度利用的土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途径的统一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也能够规范土地市场、解决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2.6 整合用地,挖掘潜力
集中开发研究、中试、推广、生产区域,整合现有土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选择最有利的产业发展集群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借鉴国内其他园区的经验,引进区片容积率控制的概念,即对开发区确定一个合理的容积率,一部分企业用地可超过区片容积率,另一部分企业用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小于区片容积率,只要整个区片实际建筑容积率不超过规划容积率即可,这样可满足不同用地者的需求,促使土地集约利用。
2.7 多维发展,拓展空间
土地集约利用应该放眼未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地面上的建筑高度,通过科技技术向地下要空间。借鉴其他立体开发模式。如在一幢多层建筑中安置几个或几十个工厂或车间,即将平面方向上布置的厂房,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起来,形成工业大厦或工业综合体。高新区基本上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适宜于布置立体化标准工厂。另一方面,向地下空间拓展,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成功经验。国外的主要做法有:民防工程、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地下停车库、立体化双层城市、地下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地下高速公路系统)等。
2.8 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模
严格控制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准确定位城镇的发展方向。根据产业优势、特点诸要素,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政策,确定城镇准确的发展定位。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人口聚集所需的用地、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所需的建设用地,从而确定合理的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对项目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切实控制建设项目的用地数量。在对建设项目的用地进行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还应该注重节约土地资源。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的规模,设计过程中切勿一味追求大规模、高品位,应该讲究经济买惠、节约用地、切买可行的原则。
3 结束语
有限的土地资源决定城市建设用地必须集约使用。土地集约化之路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动态过程。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的高新区,只有加强土地管理,调整用地结构,走土地集约化之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艳妮,王海鸿.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加强 土地管理 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
1 概述
土地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是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局面。我们必须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结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提高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集聚程度,减少土地投入。城镇建设应尽量集约利用土地,集中布局,以减少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城镇建设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人们对土地利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土地优化配置原则,能有效抑制因随意性、盲目性而造成行为失当,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2 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可行方法就是“零土地技改”和“无土地招商”,这种方法很多县市都在积极推行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鉴各地实践情况的成功经验,我认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措施主要有:
2.1 加大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
迸一步加大对储备未供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閑置土地的清理力度,排查实际情况,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处置开发利用,从而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全面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情况。对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闲置满2年的土地,坚决进行无偿收回;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临时使用拍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征收土地闲置满1年不满2年的土地闲置费。对闲置房地产用地特别是超过2年的,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出台的管理办法征缴增值地价。
2.2 实行优先使用储备土地战略
在各类项目用地、建设用地选址时,国土、招商、规划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开发区)引导项目优先使用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储备未供土地。提高储备土地的供地率,加快批而废弃、未供、闲置土地的盘活工作。对当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必须达到80%以上,往年储备土地的供地率要达到50%以上。依法进行处罚因项目投资不到位造成耕地撂荒的、土地闲置,坚决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2.3 加大闲置土地挖潜力度
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迁村并点、建设农村住宅集聚区和旧城改造等形式,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对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土地应努力盘活,对闲置企业、乡镇旧址,撤并学校的存量闲置土地进行复垦挖潜,盘活闲置土地,为一般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加速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城中村”建设,为新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空间。
2.4 加强土地管理,优化供地结构
对生态环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入产出率高的节能型项目,以及拆迁安置和农民小区、重点急需项目,优先供地;原则上不单独对投资额小于300万元的工业项目供地,生产经营场所的获得采取租赁标准厂房或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强化用地审核监管,项目的落户、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管理,新建用地的项目必须充分消化企业现有闲置土地,在项目立项审批、核准、备案时,把企业现有闲置土地面积一并核算为用地规模,坚决核减投资强度与容积率达不到要求的供地面积。
2.5 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制度
首先,改革土地的供给与出让方式,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应引入市场机制。进行集约经营,将以供给决定需求的方式替代以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价值,避免工业用地的低成本无序扩张。
制定严格的土地储备制度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这个制度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又一有效方式。城市土地的利用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应该对土地市场进行适当的管制,来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实现,土地储备是管制土地市场与政府调控的有效手段。作为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和置换城镇内部低度利用的土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途径的统一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也能够规范土地市场、解决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2.6 整合用地,挖掘潜力
集中开发研究、中试、推广、生产区域,整合现有土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选择最有利的产业发展集群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借鉴国内其他园区的经验,引进区片容积率控制的概念,即对开发区确定一个合理的容积率,一部分企业用地可超过区片容积率,另一部分企业用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小于区片容积率,只要整个区片实际建筑容积率不超过规划容积率即可,这样可满足不同用地者的需求,促使土地集约利用。
2.7 多维发展,拓展空间
土地集约利用应该放眼未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地面上的建筑高度,通过科技技术向地下要空间。借鉴其他立体开发模式。如在一幢多层建筑中安置几个或几十个工厂或车间,即将平面方向上布置的厂房,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起来,形成工业大厦或工业综合体。高新区基本上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适宜于布置立体化标准工厂。另一方面,向地下空间拓展,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成功经验。国外的主要做法有:民防工程、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地下停车库、立体化双层城市、地下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地下高速公路系统)等。
2.8 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模
严格控制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准确定位城镇的发展方向。根据产业优势、特点诸要素,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政策,确定城镇准确的发展定位。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人口聚集所需的用地、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所需的建设用地,从而确定合理的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对项目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切实控制建设项目的用地数量。在对建设项目的用地进行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还应该注重节约土地资源。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的规模,设计过程中切勿一味追求大规模、高品位,应该讲究经济买惠、节约用地、切买可行的原则。
3 结束语
有限的土地资源决定城市建设用地必须集约使用。土地集约化之路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动态过程。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的高新区,只有加强土地管理,调整用地结构,走土地集约化之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艳妮,王海鸿.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