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历史核心素养强调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而现行的统编教材注重结论和宏观历史、忽略了过程史实与地区差异。乡土史料既体现地区差异,又注重史料理解。在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乡土史料,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史料;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能力,是建立在史料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家国情怀则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但现行的统编教材,教材内容注重结论,较少叙述生动具体的史实,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对史实进行充分理解,学生的时空观念较差,历史解释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同时,统编教材主要从宏观角度演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较少兼顾各地历史发展中的差异,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缺乏历史的代入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不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史料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乡土史料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方法。乡土史料是指某个地区的地方史料,包括歷史遗迹、文字和图片记载等。乡土史料既能体现地区差异,又注重史料理解。在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乡土史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史料解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潮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文物遗迹700余处,历史上各行各业均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这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这些乡土史料,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利用乡土史料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形成对史实的准确理解。乡土史料是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强,而利用乡土史料展示家乡不同时期的历史,又可以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代入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通商口岸的开放时,可以潮汕开埠为例:1858年6月18日,美国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条约第十四条规定,通商口岸除原开五口外,加开广东的汕头(汕头当时属潮州)和福建的台湾两处。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潮汕地区的经济掠夺。汕头在开市之前就已成为外国侵略者贩卖“苦力”的口岸,汕头开市之后,西方掠买“苦力”更加猖獗。这时期被运出的华工,部分在“猪仔馆”(候船的囚室)被折磨致死。列强的残忍行径引起潮州人民的强烈愤慨,1860—1866年潮州人民掀起了反英国侵略者入城门的斗争。通过增加近代汕头开市以及“猪仔贸易”的史料,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下,对家乡近代这部分历史进行分析理解,增强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时空观念。
二、利用乡土史料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乡土史料的辨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表象与本质,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可以增加有关潮州古代陶瓷业发展的史料,加强学生对家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认识。潮州作为瓷都,陶瓷业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已经进入辉煌阶段,韩江东岸的笔架山瓷窑最为密集,有“百窑村”之称,日产瓷器数以万计,工艺精湛,集当时我国东南各地瓷艺之大成。潮州在唐代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陶瓷远销海外,湘子桥可启可闭的浮桥设计便是为了满足这个时期大型船舶通航的需要,打开浮桥,宽度90米以下的船只均能顺利通过。通过展示笔架山瓷窑遗址和湘子桥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能让学生通过家乡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更直观去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辉煌成就以及对外传播,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高潮迭起,潮州在近代革命史领域也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可供利用。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时,可以潮州的黄冈起义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1907年5月,为反抗清政府的专制统治,800余起义军人在饶平黄冈起义,起义军坚持了一天半,阵亡和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达337人,打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通过乡土史料的引用,让学生明白潮州的黄冈起义是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反清起义一样,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正是在这些地方起义的基础上,最终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而潮州西湖的“涵碧楼”更是见证了近代中共的革命历史,留下了“潮州七日红”的红色革命经历。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挺进潮汕。9月23日,周恩来率领起义军占领潮州,设司令部于潮州西湖涵碧楼,并建立了七天的红色政权——潮安县革命委员会,史称“潮州七日红”。潮州涵碧楼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文物遗迹,但对于它背后的革命历史,多数学生却知之甚少。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时,可以潮州西湖涵碧楼的革命历史作为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近代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理解。在教学中穿插潮州近代的革命史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潮汕先烈浴血奋斗的革命精神。
三、利用乡土史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课标强调高中历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现行统编教材侧重于爱国情感的培养,忽略了地区差异,对家乡的认同感在教材中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乡土史料,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时,可增加1860—1866年潮州人民反英国侵略者入城门的斗争,这场斗争坚持了七年之久,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历史增加了光辉的一页。而在讲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时,可以潮州人民的抗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乡自豪感。抗日战争爆发后,潮汕人民英勇抵抗,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从早期的汕青游击队发展成近两千人的韩江纵队。在长达七年的斗争中,韩江纵队以高昂的士气英勇战斗在汕头、揭阳、丰顺等地,书写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历史。至今,潮州仍保留一部分的抗日遗迹,同时,为缅怀革命先烈,潮州西湖公园内立有革命英雄纪念碑,2013年,潮安县鹳巢革命烈士纪念碑揭幕,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加深学生对家乡人民英勇抗战精神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以及文字史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潮汕先烈的抗争史,可以避免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被遗忘,通过潮汕先烈的英雄事迹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杰出人物,比如被誉为“直言无畏,忠鲠之臣”的明代清官薛宗铠,“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的抗敌名将翁万达,平流贼、抗倭寇,心怀乡里的抗敌名贤林大春等,这些都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潮州是一个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心系家乡,造福桑梓,如近代,有黄冈起义的组织者许雪秋(新加坡);现代,有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香港)、汉学大师(饶宗颐)等。利用潮籍侨胞的的爱国爱乡事迹以及优秀的品质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乡土史料,可以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增进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历史教学中也应注意乡土史料的真实性,适当处理好乡土史料应用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让乡土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齐勇.乡土史料,让历史教学更精彩.资源中学.
[2]何若钧.1860—1866年潮州人民反英国侵略者入城的斗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4.
[3]郑少珍.古代潮州陶瓷业的发展及其原因.陶瓷科学与技术,2007(03).
[4]曾洁丽.潮州湘子桥的历史文化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2012(04).
[5]陈史.辛亥风云中的黄冈起义.潮商,2011(05).
[6]吴和群.潮州人民抗战史话——写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红广角,2015(11)
[7]尤晓风.挖掘潮州乡土资源丰富职校历史教学内容.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03).
【关键词】乡土史料;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能力,是建立在史料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家国情怀则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但现行的统编教材,教材内容注重结论,较少叙述生动具体的史实,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对史实进行充分理解,学生的时空观念较差,历史解释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同时,统编教材主要从宏观角度演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较少兼顾各地历史发展中的差异,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缺乏历史的代入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不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史料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乡土史料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方法。乡土史料是指某个地区的地方史料,包括歷史遗迹、文字和图片记载等。乡土史料既能体现地区差异,又注重史料理解。在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乡土史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史料解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潮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文物遗迹700余处,历史上各行各业均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这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这些乡土史料,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利用乡土史料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形成对史实的准确理解。乡土史料是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强,而利用乡土史料展示家乡不同时期的历史,又可以在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代入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通商口岸的开放时,可以潮汕开埠为例:1858年6月18日,美国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条约第十四条规定,通商口岸除原开五口外,加开广东的汕头(汕头当时属潮州)和福建的台湾两处。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潮汕地区的经济掠夺。汕头在开市之前就已成为外国侵略者贩卖“苦力”的口岸,汕头开市之后,西方掠买“苦力”更加猖獗。这时期被运出的华工,部分在“猪仔馆”(候船的囚室)被折磨致死。列强的残忍行径引起潮州人民的强烈愤慨,1860—1866年潮州人民掀起了反英国侵略者入城门的斗争。通过增加近代汕头开市以及“猪仔贸易”的史料,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下,对家乡近代这部分历史进行分析理解,增强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时空观念。
二、利用乡土史料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乡土史料的辨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表象与本质,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可以增加有关潮州古代陶瓷业发展的史料,加强学生对家乡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认识。潮州作为瓷都,陶瓷业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已经进入辉煌阶段,韩江东岸的笔架山瓷窑最为密集,有“百窑村”之称,日产瓷器数以万计,工艺精湛,集当时我国东南各地瓷艺之大成。潮州在唐代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陶瓷远销海外,湘子桥可启可闭的浮桥设计便是为了满足这个时期大型船舶通航的需要,打开浮桥,宽度90米以下的船只均能顺利通过。通过展示笔架山瓷窑遗址和湘子桥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能让学生通过家乡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更直观去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辉煌成就以及对外传播,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高潮迭起,潮州在近代革命史领域也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可供利用。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时,可以潮州的黄冈起义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1907年5月,为反抗清政府的专制统治,800余起义军人在饶平黄冈起义,起义军坚持了一天半,阵亡和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达337人,打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通过乡土史料的引用,让学生明白潮州的黄冈起义是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反清起义一样,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正是在这些地方起义的基础上,最终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而潮州西湖的“涵碧楼”更是见证了近代中共的革命历史,留下了“潮州七日红”的红色革命经历。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挺进潮汕。9月23日,周恩来率领起义军占领潮州,设司令部于潮州西湖涵碧楼,并建立了七天的红色政权——潮安县革命委员会,史称“潮州七日红”。潮州涵碧楼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文物遗迹,但对于它背后的革命历史,多数学生却知之甚少。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时,可以潮州西湖涵碧楼的革命历史作为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近代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理解。在教学中穿插潮州近代的革命史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潮汕先烈浴血奋斗的革命精神。
三、利用乡土史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课标强调高中历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现行统编教材侧重于爱国情感的培养,忽略了地区差异,对家乡的认同感在教材中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乡土史料,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时,可增加1860—1866年潮州人民反英国侵略者入城门的斗争,这场斗争坚持了七年之久,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历史增加了光辉的一页。而在讲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时,可以潮州人民的抗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乡自豪感。抗日战争爆发后,潮汕人民英勇抵抗,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从早期的汕青游击队发展成近两千人的韩江纵队。在长达七年的斗争中,韩江纵队以高昂的士气英勇战斗在汕头、揭阳、丰顺等地,书写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历史。至今,潮州仍保留一部分的抗日遗迹,同时,为缅怀革命先烈,潮州西湖公园内立有革命英雄纪念碑,2013年,潮安县鹳巢革命烈士纪念碑揭幕,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加深学生对家乡人民英勇抗战精神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以及文字史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潮汕先烈的抗争史,可以避免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被遗忘,通过潮汕先烈的英雄事迹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杰出人物,比如被誉为“直言无畏,忠鲠之臣”的明代清官薛宗铠,“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的抗敌名将翁万达,平流贼、抗倭寇,心怀乡里的抗敌名贤林大春等,这些都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潮州是一个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心系家乡,造福桑梓,如近代,有黄冈起义的组织者许雪秋(新加坡);现代,有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香港)、汉学大师(饶宗颐)等。利用潮籍侨胞的的爱国爱乡事迹以及优秀的品质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乡土史料,可以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增进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历史教学中也应注意乡土史料的真实性,适当处理好乡土史料应用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让乡土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齐勇.乡土史料,让历史教学更精彩.资源中学.
[2]何若钧.1860—1866年潮州人民反英国侵略者入城的斗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4.
[3]郑少珍.古代潮州陶瓷业的发展及其原因.陶瓷科学与技术,2007(03).
[4]曾洁丽.潮州湘子桥的历史文化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2012(04).
[5]陈史.辛亥风云中的黄冈起义.潮商,2011(05).
[6]吴和群.潮州人民抗战史话——写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红广角,2015(11)
[7]尤晓风.挖掘潮州乡土资源丰富职校历史教学内容.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