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陷入婚外恋情的人以为,只要不东窗事发,尽可以逍遥自在。岂不知孩子的敏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即使他们没有亲眼看到什么,也是会感到家里的气氛不对劲,进而无心学习,不愿回家,因为目睹了父母的相互欺骗和背叛,对婚姻充满恐惧或不信任,长大后恋爱也会屡屡挫败。
因为家庭是一个爱的系统,由不得外人插入,而且系统里的每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所有的成员。
有人把家庭比作一个鱼缸,夫妻关系是鱼缸和缸里的水,孩子是水里的鱼。如果鱼缸里的水温和水质发生变化,或者鱼缸有了裂痕,生长其中的鱼就会感到不适,甚至会生病甚至去掉生命。
在这个故事里,两个孩子都是父母婚外恋情的受害者。因为目睹了母亲的婚外情,连英学业退步,在恋爱中屡屡受挫。苏小尽管不具体地知道大人之间的事,但是在父母相互指责和冲突的教养中,特别是在母亲的职责中,他出了大问题。
关于苏小“偷钱”,一个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根本不会区分哪是自己的,哪是别人的,完全没有偷的概念,更谈不上对钱有什么概念,也不会知道怎么去花钱。所以,三岁的苏小被认为在朋友家偷了钱,实在是一桩冤案。
这件事发生之后,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小的母亲为什么会如此认定,并且在苏小的成长中不断地强化这样的认定,就相信儿子是贼。
苏小的母亲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女人,构成自己人格的道德因素在她那里被放大了,“不能做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成了她维持自我形象的唯一重要的砝码,也成了她内心焦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样的理念,她会无意识地注意孩子所谓的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断地认定、提醒和强化。
最终,她的认定和强化酿成了她担心的后果,因应了心理学上自我实现的原理,也吻合了民间“怕什么来什么的”说法。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母亲自信,她也会相信孩子,在别人误会孩子时,她会站出来澄清,她还会经常地鼓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不焦虑,不放大,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包容和面对,不仅能够允许孩子犯错误,而且能够实事求是地和孩子一起去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家长越相信孩子,孩子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
如果反之,母亲不自信,会令她不断地构建很多的问题和危险,投射到孩子身上,然后不断地去提醒、强调甚至指责。多次的重复之后,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也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慢慢认同母亲对自己的评价,这些糟糕的评价最终变成“咒语”,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编辑 孙玮◎
因为家庭是一个爱的系统,由不得外人插入,而且系统里的每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所有的成员。
有人把家庭比作一个鱼缸,夫妻关系是鱼缸和缸里的水,孩子是水里的鱼。如果鱼缸里的水温和水质发生变化,或者鱼缸有了裂痕,生长其中的鱼就会感到不适,甚至会生病甚至去掉生命。
在这个故事里,两个孩子都是父母婚外恋情的受害者。因为目睹了母亲的婚外情,连英学业退步,在恋爱中屡屡受挫。苏小尽管不具体地知道大人之间的事,但是在父母相互指责和冲突的教养中,特别是在母亲的职责中,他出了大问题。
关于苏小“偷钱”,一个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根本不会区分哪是自己的,哪是别人的,完全没有偷的概念,更谈不上对钱有什么概念,也不会知道怎么去花钱。所以,三岁的苏小被认为在朋友家偷了钱,实在是一桩冤案。
这件事发生之后,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小的母亲为什么会如此认定,并且在苏小的成长中不断地强化这样的认定,就相信儿子是贼。
苏小的母亲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女人,构成自己人格的道德因素在她那里被放大了,“不能做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成了她维持自我形象的唯一重要的砝码,也成了她内心焦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样的理念,她会无意识地注意孩子所谓的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断地认定、提醒和强化。
最终,她的认定和强化酿成了她担心的后果,因应了心理学上自我实现的原理,也吻合了民间“怕什么来什么的”说法。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母亲自信,她也会相信孩子,在别人误会孩子时,她会站出来澄清,她还会经常地鼓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不焦虑,不放大,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包容和面对,不仅能够允许孩子犯错误,而且能够实事求是地和孩子一起去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家长越相信孩子,孩子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
如果反之,母亲不自信,会令她不断地构建很多的问题和危险,投射到孩子身上,然后不断地去提醒、强调甚至指责。多次的重复之后,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也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慢慢认同母亲对自己的评价,这些糟糕的评价最终变成“咒语”,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编辑 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