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引下的小班幼儿健康发展剖析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里的五大领域把健康排在了首位,足见其重要性,而对于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小班的幼儿是初始阶段,为了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我们应为幼儿点亮一盏健康之灯,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结合《指南》,对小班幼儿在身心健康、动作发展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方面的培养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对小班幼儿进行健康情感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指南》中又指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小班幼儿的情感特点是:不稳定、情感外露、容易受感染。比如:刚入园时,有些幼儿是不想哭的,但看到别人在哭,也就跟着哭了,对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捕捉幼儿的心理,培养幼儿愉快的情感。
  《指南》指出让幼儿对群体活动有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而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新环境难免会产生恐惧、哭闹、不喜欢上幼儿园。我们班的锐锐小朋友整整哭闹了一个月,全园出名,而每天都是在我转移话题的情况下缓解下来,“锐锐喜欢吃红萝卜,可是吃饭时很慢,对吧?”“如果我等你,同你一起慢慢吃,你是不是就不哭了?”“锐锐喜欢妈妈,吴老师也喜欢你妈妈,我们两个也互相喜欢好不好?”通过等等如此反复的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渐渐地他的堡垒被我攻破,慢慢地每天也就哼两下就停了,情绪渐渐稳定了,还能主动与我打招呼。这样也就达到了《指南》里指出的“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目标。
  2.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会分享的情感。
  《指南》指出“3~4岁的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让幼儿学会分享。在一次区域活动中,阡陌、忆萝、欣萌同时想玩穿线板,当她们进入区角时为争抢“喜羊羊”形状的线板起了争执:阡陌说:“我先拿到的,我先玩。”忆萝说:“我先想的,我得先玩。”欣萌说:“我先看到的,我先玩。”争吵声把我引了过去,“咦,我听见喜羊羊哭的声音哎。”听见我的声音,孩子们都静了下来。“每个人都想玩这个对吗?”“我们班小朋友一起帮她们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只有一个‘喜羊羊’又都能玩到,又不抢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商量一下嘛”,“谁先让出谁就是好孩子,吴老师会给奖励”,“轮流嘛”,“先让出的多玩一次”……于是我说:“你们不妨听一下小朋友给你们提的意见。”三个小女孩瞪大了眼睛看了我一会儿,异口同声:“嗯。”就这样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下去。
  3.家园配合,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指南》里提出的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使我明白了家长是我不容忽视的合作伙伴,家庭是班级工作的支持者。只有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地开展。在今年的5月份我们特地组织家长学习了《指南》,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还重点宣传了情绪情感的培养,平日家长宣传栏里我有意地多收集情感教育的文章方便家长在接送幼儿时阅读;还利用入离园时间针对个别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在家里与幼儿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并解释其中含义,互相关心、分享,有爱心,尊敬老人等等。现在我们已经是中班了,我班幼儿的整个精神面貌令我激动万分,就连放暑假都吵着要来幼儿园。幼儿从哭闹到非来不可,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成就。总之,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和教育,拥有健康的心理,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活动
  俗话说的好,“运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所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特别重要,锻炼小班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尤为重要。
  1.发展小班幼儿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指南》中指出,小班的幼儿要能沿地面直走或在比较窄的低矮物上走一段距离。于是我利用晨间活动的时间带幼儿走操场上的轮胎及直线跑道,这样保证每位幼儿我都能照顾到,而且组织游戏活动时,我又有意识地加入像“小兔运萝卜”、“青蛙过小桥”、“袋鼠搬糖果”等类似的游戏,以锻炼幼儿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我还与家长协商好利用入、离园时间让幼儿自行走路来回,并在上、下楼梯时有意识地锻炼幼儿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请家长在双休日与幼儿玩“抛球”游戏。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增强了身体运动能力,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2.发展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直接关系到脑部发育,所以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首先利用午睡时间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鞋子,当然小班的幼儿会经常有穿反的现象,但我不会因为疲于纠正幼儿的穿反而不耐烦,而会利用休息时间请幼儿自己接水,午饭时虽然有幼儿吃得慢,甚至哭闹,可我还是耐心地等幼儿自行吃完,这样锻炼了幼儿熟练地用勺子吃饭的能力。《指南》还使我明白了,五大领域需融汇贯通、相互渗透,所以我利用绘画、手工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幼儿用画笔进行涂涂画画;教幼儿如何使用剪刀沿直线剪且基本吻合;在语言活动中加入手指游戏、手影游戏;在数学活动中多加入动手操作的材料等等。有机的融合锻炼,手的灵活协调成效是明显的,我班幼儿后来的手工作品令我刮目相看。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园持之以恒的通力合作。小班阶段是核心,因为它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所以需要我们科学的引导。如:午睡时,我班有几位小朋友总不能安静入睡,要么小声的自言自语,要么翘脚到别人的床板上,这时我没有强声呵斥,而是先走到其身边说:“看,其他人都睡着了,你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老师帮你拍一拍,我们安静地睡着怎么样?”或是把窗帘拉上营造气氛说:“天黑了,该睡觉了哦。”《指南》中指出,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我的宝贝们做到了。除此之外,我还请家长督促幼儿在家里早晚刷牙,不偏食、挑食,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并能坚持。在一日的常规活动中,我让幼儿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等。持之以恒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好的习惯。
  2.利用游戏,让幼儿养成习惯。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比如:我班的翰林小朋友总是我行我素,图书看完不送回原处,玩具玩好也不送回原处,对此我开展了“送玩具回家”游戏。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地方,紧接着我又开展了“配对”游戏,在游戏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并把它送回家,这样孩子们都很乐意把看好的书、玩好的玩具等送回家,还说:“要不然它们会哭的。”可见,对于小班幼儿,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3.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家园同步化教育,能使幼儿更快、更有效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召开期始家长会时,宣传幼儿刚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的配合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小班下学期我们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老师对幼儿在园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制度对幼儿进行训练,让幼儿快速养成习惯;我还灵活运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班幼儿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指南》中所指出的:“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走失时能与警察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的信息。”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
  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在《指南》指引下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激发起小班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还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将使幼儿一生都受益匪浅。
其他文献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每个孩子都爱唱歌。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快的心情。幼儿唱歌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而且又能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但以往我们组织新歌教学活动时,总是按照“我教一句,你唱一句”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孩子的潜在能力,削弱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期刊
一名男孩在课堂中说了一句“这有什么难的,我早就学会了”,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开始了一次次向传统教学挑战的尝试。  活动1:“这有什么难的,我早就折好了。”  折纸课上,周老师准备教大班幼儿折双边船,她将折双边船的步骤示意图一一呈现后,让幼儿先看图互相说一说图示上符号的意思,然后将多于幼儿数量的纸分发到各组。正当大家忙着根据图示研究如何折纸的时候,有2名男孩已经折好了,并且结伴离开了位置,向教室一角
期刊
学前教育绝不只是单一模式的正规化幼儿园教育,而是必须将之置于社会、社区的大环境中去进行,因此社区资源应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一、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现状  (一)教师普遍缺乏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课程资源观使教师习惯于将眼光集中于幼儿园现有的资源上,大多数教师更愿意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来搜集课程资源。虽然也有偶尔的“邀请消防叔叔来讲课”等引进来的课程内容,但这些大多是依据幼儿园某些重
期刊
在人们眼里,科学与艺术是两个相去甚远的学科。一个讲逻辑,高深莫测;一个讲形象,赏心悦目。其实,“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钱学森)。我们应十分注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体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通识性、综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生动、和谐地发展。那么,幼儿园“科艺同行”有哪些路径、模式可循呢?  一、枝头缀花
期刊
设计意图:  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拥有鞋子无数双,而这些穿小了的鞋子往往都会因为旧了而扔掉,为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体现废物利用的价值,我们设计了“废旧鞋子涂鸦乐”这样一节活动,同时旨在让孩子们接受一种新的绘画材质。  制作材料:  排笔、颜料(广告色)、油画棒、彩笔、白色干净鞋子(大小不限)、记号笔。  制作步骤:  1.先在鞋面上构图。鞋子的哪个部分需要画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做到心中有数。 
期刊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活动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游戏区角中新投放的材料,幼儿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玩了,教师没有深入观察了解幼儿不愿“摆弄”材料的原因,而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随时准备新材料的工作上……然而频繁增加新材料的过程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让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让幼儿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游戏的兴趣?这是我
期刊
每个健康的幼儿,都应具有健全的体魄、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这些可爱的天使们通过运动来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强健体魄,进而拥有更加健康向上的生命活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以及“教师应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不同,来制定适合幼儿客观、实际的教学方法与措施,使幼
期刊
活动目标:  1.在图案上根据自己的能力练习拍球,拍球时球不压到线,不出图案。  2.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玩球的乐趣。  3.锻炼上肢的肌肉和关节,提高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玩具皮球、自制的硬纸几何图形、奖杯贴纸、小红旗等。  活动过程:  1.球操。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球,你们愿意吗?  师:那我们一起动起来吧。(自编幼儿球操)  2.玩皮球活动。  师:
期刊
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大致写到:“带上一只笨拙、动作缓慢的小蜗牛,一起出门远行。尽管我已放慢脚步,但还是让小蜗牛走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多少次的催促、吓唬,甚至拉它、扯它,想让它跟上我的脚步,但还是无济于事,小蜗牛还是依照自己不紧不慢的步伐,一路缓行。然而在这散步的过程中,我闻到了清新的花香,感受到了温柔的微风,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看到了满天的星斗。我感叹,以前散步我怎么从来都没有体会到这些呢?哦,
期刊
材料工具:薯片瓶、玻璃杯或者水果罐头盒子、剪刀、皱纹纸、彩带、浆糊、记号笔、废旧包装纸等。  图一制作方法:  1.取一废旧纸筒,也可以是玻璃或金属的。  2.将彩色皱纹纸搓成条,一段一段缠绕在筒身上。  3.取一彩带做成蝴蝶结黏贴在筒身上。  4.最后再稍稍装饰一下,漂亮的笔筒就做好了。  图二制作方法:将筒身用白纸紧紧包裹,外面图上浆糊,再在彩色碎纸上滚几圈,漂亮的笔筒就出现了。  图三制作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