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000张站台票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本厚厚的收藏册,一张张已经泛黄的站台票,凝聚着我的心血。我收藏了4000多张全国各地的火车站台票,没有一张是重复的,有的是在铁路系统工作的朋友帮我找来的,有的是家人找来的,这算得上是我一生中所做的一件大事。
  我收藏站台票源于一个难忘的故事:
  1966年,我在乌鲁木齐至北京的列车上当播音员,有一天,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拿着一张站台票、背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跑上列车,并没有补票。我把这个小伙子叫到列车广播室,经询问得知他是北京来疆的支边青年,回家看望重病的父亲,因为花光了所有的钱,他没钱买车票,只好买一张站台票上车。看着小伙子的泪水浸透了手中的站台票,我非常感动,掏钱为小伙子补了一张车票,小伙子把手中的站台票留给我,这也就成了我收藏的第一张站台票。
  因为站台票、火车票、火花邮票都是收藏的一种门类,我戴红领巾时就搞过点儿小收藏,从那以后接触废旧火车票、站台票机会多了,而且有的旅客走了以后就把他使用过的进站的站台票送给我作为纪念,所以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收藏站台票了。原来的板票没有美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站台票才以全新亮丽姿容展现在旅客面前。1966年的站台票全国统一售价每张0.05元,40年来,站台票票价从最初的0.05元涨到0.20元、0.50元,如今每张1元钱。票面印制的画面也由当时各地的古老建筑,演变到现在的名胜古迹和城市标志。当时画面上的建筑,如今有的被拆除了,有的已经重新建设,这些站台票用事实证明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收藏全国各地火车站台票,可以说记录了我国铁路的发展史,如今还要继续收藏下去,我要用站台票继续记录那些历史变迁。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我写《红色珍藏》这本书,最大的动力就是想替红军老妈妈了却心愿,因为我和红军老妈妈之间有一种解不开的结。老妈妈把她的故事告诉了我,把红军的遗物托付给了我,当时我只有18岁。从那天开始,也就是从我的青春时代开始,就和这位红军老妈妈有了不解之缘。我觉得我有责任把红军老妈妈的故事讲述出去,把红军老妈妈的文物展示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让历史的真实、文物的真实与今天的世界链接起来,与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链接起
期刊
我一辈子当教师,把青春与精力全部献给了学生。学生们也给了我爱的回报。其间有说不完的事,叙不尽的情。30多年前的一件事,至今想起来仍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那是“文革”后期,我奉命带领46名初三学生骑着自行车去西郊割麦子。临近中午,炙热的太阳烘烤着挥汗如雨的学生,看看分给我们的地块已基本完成,我跟班干部商量,休息一下喝口水再突击最后一小块麦地。  10分钟后,我想站起来吆喝大家接着干,不料肚子突然
期刊
1960年,严帆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市,受到家庭传统的影响,严帆从小就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物情有独钟。1976年,严帆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大柏地供销社工作。当年毛泽东曾在此地亲自指挥红军,成功地伏击了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严帆每每耳闻关山深处松涛阵阵,目睹前村壁上累累弹痕,心中都会陡然升腾起一种强烈的保存相关文物的使命感。  1982年,严帆在圩场上为单位采购水果,偶然得知苏区也曾实行过供销合作股份
期刊
21岁的袁静近日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这是因为她参加“2009国际中华小姐”的选美大赛,选票曾排名第二。而由于她在资料中透露自己是江苏省人大代表,又是团中央候补委员,各方议论随之传来,其中最刺耳的莫过于“以公谋私”的批评。目前,袁静以工作繁忙为理由,选择了退出。   这则新闻立刻跃升至各网站排行榜前排,骂者有之,支持者有之。据新浪网调查,8273名投票人中,有64%支持,27%反对,其他人表示无所谓,
期刊
张树模老太太握着笔者的手说,欢迎欢迎,这么大老远的跑来,累了吧,快坐下歇一会儿,喝杯茶水。张树模笑得很灿烂,她的手柔柔的、暖暖的,让人感到特别慈祥。她107岁了,还这般思维敏捷、热情爽朗。  问您老是用的什么“长寿秘方”把自己保养得这么健康?张树模说:我呀,嘛秘方也没有,就是吃家常饭过咱老百姓的平常日子,咱没那么多讲究。76岁的大儿子郑守璋在仔细回忆后说,我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她真的没有一点儿“
期刊
1970年11月初,黑龙江兵团20团的蛤蟆通水库工地上红旗招展,开进工地的几十个连队沿着水库岸边安营扎寨,分段作业,炸山挖渠,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二营新建连的天津女知青邵如凤在食堂当炊事员,也随连队上工地,每天三趟送水送饭十分辛苦。一天上午她像往常一样挑着两桶热水去工地,身边多了一个刚来工地的龙国荣。从住宿的工棚到工地现场,少说也有40分钟的路程,夜里刚刚下过雪,道路湿滑,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
期刊
10月5日下午,著名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在无锡签售时遭到一青年男子袭击。据称该男子因不认同其学术观点而采取过激行为,目前已被警方治安拘留。此事传开后,引发了网民们的激烈争论。    打人就是不对  人民网网友:打人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是对文明底线的践踏。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有敬老爱老的传统,阎崇年是位70多岁的老者,打人者据说才30来岁,不知道他的手当时可曾颤抖!    不要把自己看成正
期刊
老教授去世后,留下遗嘱将名下价值千万的遗产悉数赠与娇妻。分文未得的子女对于遗嘱的真假性提出了质疑,16年后再次将继母告上法庭,要求剥夺继母的继承权。日前,这桩由旷世婚恋引起的离奇遗产纠纷案暂告停息。    86岁教授娶23岁保姆  1987年,我国知名的内分泌研究专家匡安昆教授已是85岁,老伴儿去世多年。匡安昆的大儿子宇宏在加拿大定居。匡安昆就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上海永福路一幢花园洋房里。  1987
期刊
张葱玉(名珩,字葱玉,又字希逸,1914~1963)是著名收藏家张石铭的孙子,也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他的叔公张静江是国民党元老,而他却成为共产党的国家干部,在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文物事业鞠躬尽瘁。    17岁一夜身价200万  张葱玉的父亲张乃骅是浙江南浔富豪张石铭的第4个儿子,可在他26岁时不幸溺水而逝,他的独生子张葱玉才4岁,住在上海大宅子里的张石铭对张葱玉
期刊
1967年,我在云南文山州一中任教,有一名得意门生戴胜志,在我的指导下他爱上了诗歌,在当地报刊上发表了几首小诗。不想,“文革”开始后,工作组进驻学校,宣布班主任是“当权派”,发动天真幼稚的学生们揭发老师的问题。戴胜志很渴望入团,在一些人的再三“启发”下,拿出我平日借给他的《民间谚语》来,揭发我用这些“封资修的黑货毒害同学们”。批判会后,工作组就抄了我的家,把我多年抄录的中外民间谚语的笔记本翻出来,
期刊